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生活被忽略。不少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和行为缺陷在家庭教育的缺失下得不到矫正,农村班主任工作从小处着手、从情感渗透中,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健康向上的性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班主任;农村留守儿童;细节教育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里留守下越来越多的儿童,家长忙于工作、文化水平较低,对儿童教育上的缺失,使不少儿童性格孤僻、冷漠脆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为班主任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更大,更难。孔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我们能做的,从点滴小事做起,貌似难的事情,往往能迎刃而解。
一、 一次检查,坚守安全的堤坝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家长的期待。学生在校的身心安全是家长的关注点,班主任工作的基石。而学生在校时间长,群体人数大,不同性格的碰撞、摩擦和冲突像一个休眠火山随时可能爆发。
一次课间十分钟时,两个捂着脸、大声哭泣的男生被推到我面前,每人脸上都有四、五道血痕,是两位男生在冲突中相互挠出来。摊开学生的手掌一看,都留有长长的指甲,检查全班,情况糟糕。许多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或是只有老人在家,无暇顾及孩子们这些细节。于是,我在进行了一周的卫生检查,学生的卫生习惯逐渐养成,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流行疾病。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其中安全需要属于第二层次,人的需要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的需要才出现。守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学的基础。一片长指甲,一把玩具小刀,一只打火机……都可能在监视人的忽视下被孩子们无意中携帶到校,在冲突中成为助燃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每天早上的安全巡查和每周一次的个人卫生检查,能尽可能堵住每一个看得见的蚁穴,保证安全长堤的不倒。
二、 一次安抚,抚平心灵的伤口
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父母忙于工作,与孩子沟通较少。在学校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出现过度的反应。
课间,班上一个小女生和伙伴玩耍时,不慎被推倒在地,在地上蹬脚、哭泣。她这些过激的行为是某种情感的表现。她内心深处需要的不是一个行侠仗义的超人,也不是一个秉公执法的包公,需要的是一个能感受到自己情绪的亲人。她需要的是安抚,我蹲下,抱起孩子,从口袋中掏出纸巾,擦去小女孩脸上的眼泪。小姑娘的哭声立马变小了。情绪稳定后,来到办公室,用清水把孩子身上擦干净,小女孩嘴角咧开了。露出羞涩的笑容,对我说:“老师,我心情好了,我想出去玩了。”然后拉着刚才小伙伴的手出去玩耍了。
在这一过程中,也许她之前的哭泣有对小伙伴的抱怨,有对身体的疼痛感觉,但最后都消失了。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通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高达93%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沟通进行的,只有7%是通过语言沟通的。班主任的身份是多重的,亦师亦母,一次蹲下,一个拥抱,一张纸巾是能在无声中安抚孩子的情绪,告诉她怎么去爱自己,爱别人。
三、 一次注视,托起向上的力量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因为孩子们没有经历良好的学前教育而形成糟糕的行为习惯而头痛,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毫无用处。不是“阳奉阴违,水过地皮湿”,就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行为问题解决办法只能从行为开始。
R.L.Curwintishu提出三维纪律方法是以不良行为的预防、制止及惩罚为核心。而在课堂上前二者的有效使用,既能有效地制止行为的发生,又能让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班上有一位学生喜欢在课堂上与人交流。他也成为课堂上重点教师关注对象。首先防患于未然,在行为发生先制止。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是保持在二十分钟左右,个别学生是十分钟左右。上课十分钟后,小男生的身体就开始朝后面同学望去,张开嘴。走近他,注视他,他害羞地笑了,端正坐姿,接着是强化,斯金纳认为儿童新行为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强化,根据行为习惯的特点,他的不良行为在短时间后将再重复,5分钟后,他开始左右晃动了,再次走进他,注视他,他无奈地笑了,坐正了,我用赞许的眼光注视他,并微微点头表扬以强化他正确的新行为。一个星期后,他影响课堂的行为逐渐减少,成绩也慢慢上升。
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从每一个秒中形成的,班主任每一秒的驻足,每一次的回眸,则是不良行为习惯的缰绳,是托起孩子们向上的力量。
四、 一次作业,孕育心灵的成长
在学习课文《妈妈的账单》时,问学生一天中你的亲人为你做了什么事,学生一脸的茫然,有的学生说:“他们天天做事,回家就睡觉,所以没有。”农村的家长工作繁忙,子女多,平时与孩子们的交流少,时间的堆积,让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情感上的疏远和漠视也逐渐形成,家长也总是向我诉说:“我难得回家,回家也管不住孩子。”留守儿童很多性格内向、孤僻、胆小、冷漠,于是我在每周家庭作业中布置一次作业,记录一周内家人为你做的事情,为家人做一次饭,母亲节为母亲做一张卡片……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我终于知道爸妈有多辛苦了,爸妈有多爱我了。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也渐渐地开朗活泼起来,经常化的情感作业有利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也有利于家庭教育,有资料表明:有效的亲子交流能降低孩子的孤独感,还能降低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次检查,一次安抚,一次注视、一次作业……在稀疏平常的每一次中,捧一瓣心香,予以爱的力量,定然会赢得爱,定然能让农村的孩子健康向上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21(2)110-114.
[2]程功,周跃良.纪律问题的情绪维度与纪律维护[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02:91-96.
[3]赵景欣,刘霞,张文新.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J].心理学报,2013,45,799-810.
作者简介:周欣欣,湖南省浏阳市,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料源小学。
关键词:班主任;农村留守儿童;细节教育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里留守下越来越多的儿童,家长忙于工作、文化水平较低,对儿童教育上的缺失,使不少儿童性格孤僻、冷漠脆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为班主任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更大,更难。孔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我们能做的,从点滴小事做起,貌似难的事情,往往能迎刃而解。
一、 一次检查,坚守安全的堤坝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家长的期待。学生在校的身心安全是家长的关注点,班主任工作的基石。而学生在校时间长,群体人数大,不同性格的碰撞、摩擦和冲突像一个休眠火山随时可能爆发。
一次课间十分钟时,两个捂着脸、大声哭泣的男生被推到我面前,每人脸上都有四、五道血痕,是两位男生在冲突中相互挠出来。摊开学生的手掌一看,都留有长长的指甲,检查全班,情况糟糕。许多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或是只有老人在家,无暇顾及孩子们这些细节。于是,我在进行了一周的卫生检查,学生的卫生习惯逐渐养成,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流行疾病。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其中安全需要属于第二层次,人的需要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的需要才出现。守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学的基础。一片长指甲,一把玩具小刀,一只打火机……都可能在监视人的忽视下被孩子们无意中携帶到校,在冲突中成为助燃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每天早上的安全巡查和每周一次的个人卫生检查,能尽可能堵住每一个看得见的蚁穴,保证安全长堤的不倒。
二、 一次安抚,抚平心灵的伤口
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父母忙于工作,与孩子沟通较少。在学校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出现过度的反应。
课间,班上一个小女生和伙伴玩耍时,不慎被推倒在地,在地上蹬脚、哭泣。她这些过激的行为是某种情感的表现。她内心深处需要的不是一个行侠仗义的超人,也不是一个秉公执法的包公,需要的是一个能感受到自己情绪的亲人。她需要的是安抚,我蹲下,抱起孩子,从口袋中掏出纸巾,擦去小女孩脸上的眼泪。小姑娘的哭声立马变小了。情绪稳定后,来到办公室,用清水把孩子身上擦干净,小女孩嘴角咧开了。露出羞涩的笑容,对我说:“老师,我心情好了,我想出去玩了。”然后拉着刚才小伙伴的手出去玩耍了。
在这一过程中,也许她之前的哭泣有对小伙伴的抱怨,有对身体的疼痛感觉,但最后都消失了。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通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高达93%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沟通进行的,只有7%是通过语言沟通的。班主任的身份是多重的,亦师亦母,一次蹲下,一个拥抱,一张纸巾是能在无声中安抚孩子的情绪,告诉她怎么去爱自己,爱别人。
三、 一次注视,托起向上的力量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因为孩子们没有经历良好的学前教育而形成糟糕的行为习惯而头痛,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毫无用处。不是“阳奉阴违,水过地皮湿”,就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行为问题解决办法只能从行为开始。
R.L.Curwintishu提出三维纪律方法是以不良行为的预防、制止及惩罚为核心。而在课堂上前二者的有效使用,既能有效地制止行为的发生,又能让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班上有一位学生喜欢在课堂上与人交流。他也成为课堂上重点教师关注对象。首先防患于未然,在行为发生先制止。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是保持在二十分钟左右,个别学生是十分钟左右。上课十分钟后,小男生的身体就开始朝后面同学望去,张开嘴。走近他,注视他,他害羞地笑了,端正坐姿,接着是强化,斯金纳认为儿童新行为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强化,根据行为习惯的特点,他的不良行为在短时间后将再重复,5分钟后,他开始左右晃动了,再次走进他,注视他,他无奈地笑了,坐正了,我用赞许的眼光注视他,并微微点头表扬以强化他正确的新行为。一个星期后,他影响课堂的行为逐渐减少,成绩也慢慢上升。
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从每一个秒中形成的,班主任每一秒的驻足,每一次的回眸,则是不良行为习惯的缰绳,是托起孩子们向上的力量。
四、 一次作业,孕育心灵的成长
在学习课文《妈妈的账单》时,问学生一天中你的亲人为你做了什么事,学生一脸的茫然,有的学生说:“他们天天做事,回家就睡觉,所以没有。”农村的家长工作繁忙,子女多,平时与孩子们的交流少,时间的堆积,让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情感上的疏远和漠视也逐渐形成,家长也总是向我诉说:“我难得回家,回家也管不住孩子。”留守儿童很多性格内向、孤僻、胆小、冷漠,于是我在每周家庭作业中布置一次作业,记录一周内家人为你做的事情,为家人做一次饭,母亲节为母亲做一张卡片……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我终于知道爸妈有多辛苦了,爸妈有多爱我了。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也渐渐地开朗活泼起来,经常化的情感作业有利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也有利于家庭教育,有资料表明:有效的亲子交流能降低孩子的孤独感,还能降低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次检查,一次安抚,一次注视、一次作业……在稀疏平常的每一次中,捧一瓣心香,予以爱的力量,定然会赢得爱,定然能让农村的孩子健康向上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21(2)110-114.
[2]程功,周跃良.纪律问题的情绪维度与纪律维护[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02:91-96.
[3]赵景欣,刘霞,张文新.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J].心理学报,2013,45,799-810.
作者简介:周欣欣,湖南省浏阳市,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料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