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育人规律、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着眼于学生的道德成长、价值引领和行为引导,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以此来切实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社会价值。既然要创建高效课堂,那么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不是单纯地说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课堂就高效了,那是应试教育下的高效。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探索,自己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和转变教学方式两方面来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组织形式较单一
不少学校和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并不理解,也未深刻地意识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并不关注,导致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未被激发。另外,教师在讲课时仅是利用黑板、PPT课件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授课模式使课堂互动较少、学生懒于思考,并未将教学重难点知识入脑、入心。这种情况不光难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也不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环境需求。
(二)教学内容较陈旧
道德与法治教材属于我国思想道德文本范围,但该教材同样具有时代性特征,在教材编制、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满足法治建设需要,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带来积极作用。但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多是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学校所选用的教材多是几年前教育部出版的学校专用教材,其选用的案例也是几年前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这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陈旧,学生难以理解。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方式是按学生成绩给出评价结果,并未关注学生平时表现、学习情况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也缺乏学习动力,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学校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列入思想品德课程体系中,因此该课程主要是由思想品德教师进行授课,但思想品德教师大多出身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且欠缺一定的学科教学经验,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概念阐述模糊等问题,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知半解,甚至丧失学习热情。
二、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思想,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課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按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向学生布置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随后小组可派出代表总结讨论结果并提出疑惑,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解决学生的疑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有力帮助。
(二)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内容设置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插入大量绘本故事,以故事、案例、儿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从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方面提炼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具有时代性的文化教育、民族教育等,如笔者曾向学生讲述古田县陈靖姑文化、结合学生熟悉的宁德竹编讲述特色的竹编历史,加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其次,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某些法律法规进行了细化或修改,教师在讲到相关知识时可进行补充,以便学生准确、及时地获得信息。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是新课改推进的主要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那么不应该只是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应该构成由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主体,这样能从课堂表现、课后表现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第二,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从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包括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表现等方面,学习效果评价多是指考试和考核。教师可按照道德与法治各章节教学情况,分阶段开展评价工作。采用评价的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法制意识和自身的核心素养,从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因此学校应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使教师通过培训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其次,学校可以针对教师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的状况,邀请专业律师来校为教师讲解法律知识,或让教师去其他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弥补自身的知识缺陷。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法律书籍、关注相关热点话题、观看新闻联播等方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向学生传授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教师而言,高效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新课改为指导,不断完善,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以此来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雅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2018(31):70-71.
[2]王晓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4):40.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组织形式较单一
不少学校和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并不理解,也未深刻地意识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并不关注,导致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未被激发。另外,教师在讲课时仅是利用黑板、PPT课件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授课模式使课堂互动较少、学生懒于思考,并未将教学重难点知识入脑、入心。这种情况不光难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也不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环境需求。
(二)教学内容较陈旧
道德与法治教材属于我国思想道德文本范围,但该教材同样具有时代性特征,在教材编制、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满足法治建设需要,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带来积极作用。但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多是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学校所选用的教材多是几年前教育部出版的学校专用教材,其选用的案例也是几年前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这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陈旧,学生难以理解。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方式是按学生成绩给出评价结果,并未关注学生平时表现、学习情况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也缺乏学习动力,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学校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列入思想品德课程体系中,因此该课程主要是由思想品德教师进行授课,但思想品德教师大多出身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且欠缺一定的学科教学经验,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概念阐述模糊等问题,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知半解,甚至丧失学习热情。
二、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思想,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課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按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向学生布置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随后小组可派出代表总结讨论结果并提出疑惑,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解决学生的疑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有力帮助。
(二)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内容设置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插入大量绘本故事,以故事、案例、儿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从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方面提炼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具有时代性的文化教育、民族教育等,如笔者曾向学生讲述古田县陈靖姑文化、结合学生熟悉的宁德竹编讲述特色的竹编历史,加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其次,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某些法律法规进行了细化或修改,教师在讲到相关知识时可进行补充,以便学生准确、及时地获得信息。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是新课改推进的主要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那么不应该只是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应该构成由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主体,这样能从课堂表现、课后表现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第二,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从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包括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表现等方面,学习效果评价多是指考试和考核。教师可按照道德与法治各章节教学情况,分阶段开展评价工作。采用评价的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法制意识和自身的核心素养,从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因此学校应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使教师通过培训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其次,学校可以针对教师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的状况,邀请专业律师来校为教师讲解法律知识,或让教师去其他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弥补自身的知识缺陷。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法律书籍、关注相关热点话题、观看新闻联播等方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向学生传授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教师而言,高效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新课改为指导,不断完善,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以此来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雅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2018(31):70-71.
[2]王晓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