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探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渊源出发,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在回顾核心竞争力主要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界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理论内涵。接着对现有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以及对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外部环境和政策进行初步分析。通过结合我国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外部行业决策、学习型组织构建、战略选择及周期调整、技术和管理创新、品牌塑造维护等各个方面对如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初步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竞争战略
一、核心竞争力概述
1.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
在“企业资源基础论”上,接近于工商实践的研究始于1990年著名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著名的论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发表。其中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才得以在理论界真正意义上的提出。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的管理思想中指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2.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著名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他们所著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这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该理论较目前其他企业理论更好地解释了成功企业竞争优势长期存在的原因。
3.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
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价值性。即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或化解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它能为顾客带来相对长期的关键性利益,得到顾客的心理认同,也因此为企业创造超过一般同行企业的超值利润。
稀缺性。即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期演进过程中培育而成的,它来源于企业文化,溶合于品牌,在同行业中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又是同行业其它企业很缺少的。稀缺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难模仿性。即其它公司难以开发这种能力,这通常是由于独特的历史,因果关系模糊,社会的复杂性形成的。
延伸性。即核心竞争力提供给企业进入多个市场的潜在途径,增加了企业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能引导企业满足顾客多种不同的需要,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换而言之,核心竞争力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资源集中性。即建立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少数关键的领域,以便使自己在这些领域建立优势。
不可交易性(能力整体性)。即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不同能力的集成组合,很少有企业的单一能力,能够成为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跨部门人员不断学习、获得知识、共享知识与运用知识而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与特定的企业相伴而生,虽然可以内在感受和外在体现,但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
长期性。即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世界级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一般需要10-15年,一般企业所需的时间更长。
异质性。即正是因为它的能力整体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不具备或至少暂时不具备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及效率差异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或其他烙印。
4.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和依附载体分析是探究本质的前提。前者探究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何种形式反映出来的;而后者探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何种载体中。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分析而言,显然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但从核心竞争力的度量、评判和提高 措施分析看,后者成为了措施的落实点,即只有在载体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孕育出独特的、不为外部所获取和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离开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去讨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就成为无本之木。
5.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成要素是多层面、多元化的,表现为多种形式。它可以是企业足以胜过他人的关键技术、优质资产,或者企业优越的管理人才。也可以是企业过人的市场预测、营销能力。它还可以是企业独有的研究开发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尤其是企业优越的管理模块、企业文化等。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1.中小企业的界定
扶持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是近年来国家政府和经济理论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合理界定中小企业,可以明晰政府部门扶持和发展的对象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客体,也有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横向交流,因而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理论问题。
2.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在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快步迈进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日益引人注目,己成为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当前中小企业正面临来自跨国公司竞争、企业自身内部缺陷、市场环境不完善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直接影响了它们的发展速度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研究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显得尤为必要。
(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舞台。尽管受到区际经济发展不平衡、贸易自由化受阻、国际恐怖主义等因素的困扰,世界经济仍然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和相对均衡的发展时期;据预测,今后5-10年,世界经济将在较平稳的轨道上运行,世界银行估计,现在到2008年间,世界经济年增长率将达3.2%,步入一个良性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我国国内政局稳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微观环境
企业决策层素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业主和经营者绝大多数是由社会各个附层分化而来,部分人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战略眼光,经营管理能力欠缺,职业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整体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策略
1.企业自身在产业结构中的外部策略
尽管相关外部环境的范围很广(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各种因素),但企业环境最关键部分就是企业投入竞争产品所属的一个或几个产业,这是产业的吸引力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和根本的因素。产业结构强烈影响着竞争规律的确立以及相适应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它是最基本的竞争环境。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理论,一个产业中有五种主要的竞争力量:现有竞争对手,卖方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企业的潜在竞争对手,替代产品的威胁。它们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深刻的影响。
(2)潜在竞争对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新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自起炉灶”或以兼并、合资等方式进入到产业中来,对产业产生冲击,并影响到企业的相关价值活动。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入侵威胁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大的入侵威胁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被削弱。侵入障碍和预期的报复行为的激烈程度决定了入侵威胁的大小。
3.替代产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通常一个产业的所有企业都与生产替代产品的产业进行竞争,替代产品限制着一个产业的收益,并由此对核心竞争力产生影响。替代产品的力量往往容易被忽略。有的时候,发现替代产品确实不容易,特别当替代产品所在产业只是个新兴产业,还没有构成很大威胁时。
可见,当替代产品发展成为很强的力量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到削弱。因此,及时识别替代产品对企业非常重要。具备如下特征的替代产品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冲击:通过技术、生产过程的改进使成本降低具备价格优势;替代产品所在产业平均利润很高;或者更加迎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
4.买方的议价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买方的议价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企业价值活动中的营销力量起作用的,它以以下方式对企业产生影响:压力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置卖方于彼此对立的状态。
一方面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买方力量强大:第一,买方集中度较大,即购买是大批量集中进行的;第二,买方对产品质量不敏感;第三,产品是买方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第四,存在大量的替代产品;第五,买方所在产业平均利润低;第六,买方集团比较容易进行后向联合。
另一方面对强大的买方企业可采取如下对策削弱买方的议价能力:第一,加强其它价值活动,使其成为企业关键性的能力,从而降低市场营销这个环节对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第二,形成产品差异化,提高进入障碍;第三,前向联合或进行前向一体化经营。
5.卖方的议价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供应方可以通过提价,降低供应产品质量或减少服务等对使用者施加压力。如果采购、进货这个环节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能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强烈的影响。卖方产业的集中度高,进入障碍高,产品差别大,易于进行前向联合等因素,都会使供应方具有比较大的讨价还价能力。
削弱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主要方式有:第一,增加供应企业的数目;第二,寻找替代产品;第三,后向联合或进行后向一体化经营。
四、营造技术创新氛围以及更新管理创新观念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是从技术和产品创新观研究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他们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从技术与产品创新的角度提出并研究了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过程伴随在企业的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产品与技术平台是需通过长时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建立的。但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对管理创新在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
1.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1)建立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技术开发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形成长、中、短期的层次研究开发体系,这种以技术中心为核心、长中短期研究中发活动相结合的技术月发体系既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又有利于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和工艺的改进,既能使企业保持后劲,又能形成市场的冲刺能力。
(2)建立企业内部研发、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在立项前组织市场销售、生产研究部门有关人员相互交流与合作,在立项表中要有市场、生产、财务、科技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共同签字,并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定期请各方面人员来讨论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技术开发与生产销售紧密衔接。技术开发课题和技术改造、基建及市场开拓都要纳入统的发展规划中,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突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技术创新。它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以市场实现程度和获取商业利益作为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特征;二是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必须突出强调通过产品或工艺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实现经济增民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所以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为实际的技术创新原则就是:课题市场化、目标规模化、成果商品化。在上述三个原则指导下,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专利发明,以及一定更新速度和迎合需求的新产品。这样的技术创新,企业会形成核心竞争力基础,因此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注重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方面
(1)观念创新。企业的发展,经济形态的转变,都离小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科学的高度看,必须摈弃越来越不适应国内外经营环境的企业管理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善于总结企业改革中脱颖而出的管理新思潮,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营销观念、人才观念等各种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2)组织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使得知识在管理者及劳动者之间共享,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造就了一种崭新的组织结构—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企业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通过压缩职能机构、精简人员而建方_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管理组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型组织和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它把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通过调控纽带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I[']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竞争优势在于不但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映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
(3)制度创新。企业的制度创新是搞好企业各种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我国中小企业在多年的创业经营和体制改革经的试验和探索过程中,最终会趋向了职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但至今我们还有一系列的具体制度需要在创新中建立和完善,这里的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各行各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内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而其中很重要的是企业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创新许多人将制度创新单独拿出来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放到同一个高度,可见,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在从家族制管理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管理这一趋势上的指导意义非同一般。
(4)战略创新。在现代社会,企业的创业发展和成熟壮大,从总体上就是要看其能否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并予以贯彻实施。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化经营已经成为各企业创新经营的战略。这在我国广东和浙江许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成功案例中当初较早的全球化远见可见一斑。全球化的战略首先是要面向全球开发和优化配置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
(5)文化创新。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经营资源就是知识。因此,综合利用知识能力的人刁也就越来越重要。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把人看成是“文化人”,它注重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看重人的作用和价值的实现。近年来提出的“柔性管理”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它通过管理者、员工的直接交流,使管理者更加关注员工的需要,并为员工提供史多的发展事业的空间,从而更顺利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五、塑造和锤炼自主品牌并拓展延伸品牌营销
1.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的提炼,必需要进行全面科学的品牌调研与诊断,充分研究市场环境、行业特性、目标消费群、竞争者以及企业本身情况,为品牌战略决策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提炼高度差异化、清晰的、明确的、易感知、有包容性、能触动和感染消费者内心世界的品牌核心价值,一旦核心价值确定,在传播过程中,把它贯穿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里。
2.规范品牌识别系统
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规范品牌识别系统,使品牌识别与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对接具有可操作性;使品牌识别元素执行到企业的所有营销传播活动中,使每一次营销传播活动都演绎和传达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精神与追求,确保企业的每一次营销广告的投入都为品牌做加法,从而为品牌资产作累积。同时,还要制定一套品牌资产提升的目标体系,作为品牌资产累积的依据
3.建立品牌化模型
建立品牌化模型,是品牌战略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但规划好品牌的属性、结构、模式、内容以及品牌愿景等问题,而且在营销策略决策中,特别对于没有品牌知名度中小企业在培育品牌时从市场规划、品牌的定位等方面必须站在前瞻性、指导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高度来策划和匹配。
4.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扩张
首先,延伸的产品与同品牌核心价值保持一致。其次,延伸的产品坚持保持关联性。并富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前景。第三,提前预埋品牌延伸的管线。抓住营销时机进行品牌延伸扩张。同时要保证有效回避品牌延伸的风险等。
参考文献:
1.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史东明:《核心能力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4.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竞争战略
一、核心竞争力概述
1.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
在“企业资源基础论”上,接近于工商实践的研究始于1990年著名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著名的论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发表。其中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才得以在理论界真正意义上的提出。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的管理思想中指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2.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著名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他们所著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这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该理论较目前其他企业理论更好地解释了成功企业竞争优势长期存在的原因。
3.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
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价值性。即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或化解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它能为顾客带来相对长期的关键性利益,得到顾客的心理认同,也因此为企业创造超过一般同行企业的超值利润。
稀缺性。即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期演进过程中培育而成的,它来源于企业文化,溶合于品牌,在同行业中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又是同行业其它企业很缺少的。稀缺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难模仿性。即其它公司难以开发这种能力,这通常是由于独特的历史,因果关系模糊,社会的复杂性形成的。
延伸性。即核心竞争力提供给企业进入多个市场的潜在途径,增加了企业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能引导企业满足顾客多种不同的需要,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换而言之,核心竞争力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资源集中性。即建立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少数关键的领域,以便使自己在这些领域建立优势。
不可交易性(能力整体性)。即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不同能力的集成组合,很少有企业的单一能力,能够成为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跨部门人员不断学习、获得知识、共享知识与运用知识而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与特定的企业相伴而生,虽然可以内在感受和外在体现,但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
长期性。即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世界级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一般需要10-15年,一般企业所需的时间更长。
异质性。即正是因为它的能力整体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不具备或至少暂时不具备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及效率差异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或其他烙印。
4.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和依附载体分析是探究本质的前提。前者探究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何种形式反映出来的;而后者探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何种载体中。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分析而言,显然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但从核心竞争力的度量、评判和提高 措施分析看,后者成为了措施的落实点,即只有在载体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孕育出独特的、不为外部所获取和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离开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去讨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就成为无本之木。
5.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成要素是多层面、多元化的,表现为多种形式。它可以是企业足以胜过他人的关键技术、优质资产,或者企业优越的管理人才。也可以是企业过人的市场预测、营销能力。它还可以是企业独有的研究开发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尤其是企业优越的管理模块、企业文化等。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1.中小企业的界定
扶持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是近年来国家政府和经济理论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合理界定中小企业,可以明晰政府部门扶持和发展的对象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客体,也有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横向交流,因而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理论问题。
2.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在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快步迈进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日益引人注目,己成为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当前中小企业正面临来自跨国公司竞争、企业自身内部缺陷、市场环境不完善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直接影响了它们的发展速度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研究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显得尤为必要。
(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舞台。尽管受到区际经济发展不平衡、贸易自由化受阻、国际恐怖主义等因素的困扰,世界经济仍然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和相对均衡的发展时期;据预测,今后5-10年,世界经济将在较平稳的轨道上运行,世界银行估计,现在到2008年间,世界经济年增长率将达3.2%,步入一个良性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我国国内政局稳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微观环境
企业决策层素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业主和经营者绝大多数是由社会各个附层分化而来,部分人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战略眼光,经营管理能力欠缺,职业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整体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策略
1.企业自身在产业结构中的外部策略
尽管相关外部环境的范围很广(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各种因素),但企业环境最关键部分就是企业投入竞争产品所属的一个或几个产业,这是产业的吸引力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和根本的因素。产业结构强烈影响着竞争规律的确立以及相适应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它是最基本的竞争环境。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理论,一个产业中有五种主要的竞争力量:现有竞争对手,卖方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企业的潜在竞争对手,替代产品的威胁。它们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深刻的影响。
(2)潜在竞争对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新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自起炉灶”或以兼并、合资等方式进入到产业中来,对产业产生冲击,并影响到企业的相关价值活动。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入侵威胁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大的入侵威胁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被削弱。侵入障碍和预期的报复行为的激烈程度决定了入侵威胁的大小。
3.替代产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通常一个产业的所有企业都与生产替代产品的产业进行竞争,替代产品限制着一个产业的收益,并由此对核心竞争力产生影响。替代产品的力量往往容易被忽略。有的时候,发现替代产品确实不容易,特别当替代产品所在产业只是个新兴产业,还没有构成很大威胁时。
可见,当替代产品发展成为很强的力量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到削弱。因此,及时识别替代产品对企业非常重要。具备如下特征的替代产品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冲击:通过技术、生产过程的改进使成本降低具备价格优势;替代产品所在产业平均利润很高;或者更加迎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
4.买方的议价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买方的议价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企业价值活动中的营销力量起作用的,它以以下方式对企业产生影响:压力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置卖方于彼此对立的状态。
一方面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买方力量强大:第一,买方集中度较大,即购买是大批量集中进行的;第二,买方对产品质量不敏感;第三,产品是买方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第四,存在大量的替代产品;第五,买方所在产业平均利润低;第六,买方集团比较容易进行后向联合。
另一方面对强大的买方企业可采取如下对策削弱买方的议价能力:第一,加强其它价值活动,使其成为企业关键性的能力,从而降低市场营销这个环节对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第二,形成产品差异化,提高进入障碍;第三,前向联合或进行前向一体化经营。
5.卖方的议价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供应方可以通过提价,降低供应产品质量或减少服务等对使用者施加压力。如果采购、进货这个环节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能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强烈的影响。卖方产业的集中度高,进入障碍高,产品差别大,易于进行前向联合等因素,都会使供应方具有比较大的讨价还价能力。
削弱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主要方式有:第一,增加供应企业的数目;第二,寻找替代产品;第三,后向联合或进行后向一体化经营。
四、营造技术创新氛围以及更新管理创新观念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是从技术和产品创新观研究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他们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从技术与产品创新的角度提出并研究了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过程伴随在企业的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产品与技术平台是需通过长时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建立的。但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对管理创新在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
1.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1)建立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技术开发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形成长、中、短期的层次研究开发体系,这种以技术中心为核心、长中短期研究中发活动相结合的技术月发体系既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又有利于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和工艺的改进,既能使企业保持后劲,又能形成市场的冲刺能力。
(2)建立企业内部研发、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在立项前组织市场销售、生产研究部门有关人员相互交流与合作,在立项表中要有市场、生产、财务、科技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共同签字,并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定期请各方面人员来讨论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技术开发与生产销售紧密衔接。技术开发课题和技术改造、基建及市场开拓都要纳入统的发展规划中,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突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技术创新。它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以市场实现程度和获取商业利益作为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特征;二是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必须突出强调通过产品或工艺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实现经济增民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所以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为实际的技术创新原则就是:课题市场化、目标规模化、成果商品化。在上述三个原则指导下,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专利发明,以及一定更新速度和迎合需求的新产品。这样的技术创新,企业会形成核心竞争力基础,因此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注重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方面
(1)观念创新。企业的发展,经济形态的转变,都离小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科学的高度看,必须摈弃越来越不适应国内外经营环境的企业管理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善于总结企业改革中脱颖而出的管理新思潮,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营销观念、人才观念等各种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2)组织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使得知识在管理者及劳动者之间共享,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造就了一种崭新的组织结构—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企业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通过压缩职能机构、精简人员而建方_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管理组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型组织和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它把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通过调控纽带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I[']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竞争优势在于不但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映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
(3)制度创新。企业的制度创新是搞好企业各种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我国中小企业在多年的创业经营和体制改革经的试验和探索过程中,最终会趋向了职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但至今我们还有一系列的具体制度需要在创新中建立和完善,这里的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各行各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内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而其中很重要的是企业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创新许多人将制度创新单独拿出来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放到同一个高度,可见,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在从家族制管理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管理这一趋势上的指导意义非同一般。
(4)战略创新。在现代社会,企业的创业发展和成熟壮大,从总体上就是要看其能否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并予以贯彻实施。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化经营已经成为各企业创新经营的战略。这在我国广东和浙江许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成功案例中当初较早的全球化远见可见一斑。全球化的战略首先是要面向全球开发和优化配置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
(5)文化创新。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经营资源就是知识。因此,综合利用知识能力的人刁也就越来越重要。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把人看成是“文化人”,它注重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看重人的作用和价值的实现。近年来提出的“柔性管理”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它通过管理者、员工的直接交流,使管理者更加关注员工的需要,并为员工提供史多的发展事业的空间,从而更顺利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五、塑造和锤炼自主品牌并拓展延伸品牌营销
1.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的提炼,必需要进行全面科学的品牌调研与诊断,充分研究市场环境、行业特性、目标消费群、竞争者以及企业本身情况,为品牌战略决策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提炼高度差异化、清晰的、明确的、易感知、有包容性、能触动和感染消费者内心世界的品牌核心价值,一旦核心价值确定,在传播过程中,把它贯穿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里。
2.规范品牌识别系统
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规范品牌识别系统,使品牌识别与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对接具有可操作性;使品牌识别元素执行到企业的所有营销传播活动中,使每一次营销传播活动都演绎和传达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精神与追求,确保企业的每一次营销广告的投入都为品牌做加法,从而为品牌资产作累积。同时,还要制定一套品牌资产提升的目标体系,作为品牌资产累积的依据
3.建立品牌化模型
建立品牌化模型,是品牌战略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但规划好品牌的属性、结构、模式、内容以及品牌愿景等问题,而且在营销策略决策中,特别对于没有品牌知名度中小企业在培育品牌时从市场规划、品牌的定位等方面必须站在前瞻性、指导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高度来策划和匹配。
4.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扩张
首先,延伸的产品与同品牌核心价值保持一致。其次,延伸的产品坚持保持关联性。并富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前景。第三,提前预埋品牌延伸的管线。抓住营销时机进行品牌延伸扩张。同时要保证有效回避品牌延伸的风险等。
参考文献:
1.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史东明:《核心能力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4.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