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对目前经济社会的影响,然后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系统介绍其发展现状规律,然后透过几个案例来从不同方面看中国的职业教育,从中找出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再简单介绍外国的职业教育,找出外国职教的办学经验,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分析,来探讨职业教育如何能发展的更好.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一、引言
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中,只有普通的教育是完全不能满足于这个社会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所存在的职业也就比较多了,而许许多多职业所需要的技术、知识,普通教育并不能完全能供给,这就需要一些专门的教育,有针对性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职业教育。
与其他发达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当前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更为迫切.这方面是基于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级技工,但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短缺。技工短缺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专变大学,技校消失,职业教育衰退严重。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时,没有强大的职业教育的,出现“技工荒”是必然的。要想解决这种结构性矛盾,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这是关系到我国产业发展后续实力建设的一件大事。
二、职业教育的概述
1.职业教育的概念
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恐怕是最令人困惑的教育概念.不仅从事学校教育的领导、教师和教育行政专家说不清职业教育的概念,而且教育学家也有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职业教育是一格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的概念。从社会现实看,普通教育以外的任何专门教育(专业教育)都是职业性质的教育或职业教育。《汉语大词典》第八卷,对职业教育的释义如下:职业教育是给与学生和在职人员从事某种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一分为二:一是普通教育;二是专门教育,专门教育等于职业教育。
2.职业教育对目前经济社会的影响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技工特别是技师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一些主要的制造业基地,如珠三角、长三角、东三省,乃至内地的新疆都出现了“技工荒”。据统计,技师和高级技师在我国企业技术工人中仅占15%,高级技工也只占3.5%。目前,我国高级技师的供需比相差了10个百分点,而这10个百分点意味着有缺口800多万人。有“皮衣之都”之称的浙江海宁市有日产6万件皮衣的生产能力,但由于高级技工短缺,影响了生产能力,使得企业不得不忍痛放弃部分订单,每天至少流失100万美元的订单。同时,产业工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商品质量,事故发生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与我国技工短缺的现实相对应的是,我国目前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
(2)发展职业教育,是体现社会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职业教育问题还涉及民生和公平问题,即贫困学生受教育的问题,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而从农村来看,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但多数上完初中的学生学生上不了高中,相当一部分要进入社会。从全国来看,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因此,促进社会就业,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职业教育是面向弱势群体的。一般来说,富裕家庭一定会选择送子女读大学,城市大学生的比例大大超过农村也充分说明了问题。而从职业院校看,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例,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当中,76%的学生父母职业都是农民或者是工人。职业教育直接涉及民生,实际上就是一种就业教育。同时,职业教育是公平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面向基层,让更多的工农子弟学到一技之长,也是体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3)发展职业教育,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趋激烈,不管是在现代产业部门就业,还是在农村就业,都需要拥有一技之长,否则就有淘汰的危险。农民工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其本人的就业、择业及生活,而且也对其家庭生活甚至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3.职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从社会发展背景看,我国有着几千年“中学轻术”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从教育模式看,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主导着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职业教育很难登大雅之堂,既没有名分,也难成气候。现代职业教育引入我国已经一百三十多年了,其发端比普通教育还早,但发展步履之艰难,远甚于普通教育。在许多人包括部分教育决策人员的潜意识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次等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因此,在教育规划中,职业教育往往仅成为调节普通教育生源盈亏的缓冲系统,在招生和经费投入政策中,把职业教育放在保证普通教育需要之余的次要地位。
4.透过几个案例来看中国的职业教育
(1)不断发展的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
北京北大方正软件学院传承了北京大学悠久的人文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方正集团“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致力于培养电子信息类及其关联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
尽管学院建院仅仅四年多时间,却有着清晰的办学思路,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即三个“三位一体”特色:“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以北京大学为主的教育资源,方正集团为主的企业资源和学院三位为一体;“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为目标,以技能为本体、以素质为基础:“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随课堂、实训随学期、实习随就业。该特色一直是学院高水平、个性化和影响力的标志,是学院优势和独特办学理念的体现。
(2)坚持教育办学改革
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职业教育方针。在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3)真诚服务社会
随着学院生源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学院得到全国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使得报考该院考生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2006年,被该院录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绩名列同类院校前列。
(4)育优良校风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院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以技能培养和就业为导向,注重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实效性、广泛性、针对性;坚持一把手工程,完善机构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强化激励,正确引导”原则,以“两课”教学为载体,狠抓“三风建设”,以开展学生业余党校、实事政策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为主要渠道,搭建学生德育工作平台。
(2)陕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的重要环节。学院一贯重视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师生到工地一线参加生产劳动和实习。学院不断拓展时间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在校生三年实习不断线,突出工程实践育人方式。如一年级学生通过参观典型工程和校内实训场所实习,树立学生专项工程意识;二年级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和校内专业实训,增强其综合职业能力;三年级通过带着生产任务和毕业设计课题到工地一线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就业职业能力。
出台倾斜政策,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
加强“三技”训练,实施“双证书”制度
所谓“三技”,是指技能实训课、技能比武和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实训课是学院的主要课程。首先,在教学时数方面要保证,坚持各专业实训教学时数不少于专业总学时的40%。其次,在实习基地方面有保证。目前,学院校内实训室41个、校内实训场地三处、校外实训基地54处。
上面两个案例都是办学比较成功的职业学院,但是还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就业质量不高、教育资源被稀释、改革没深入到教学层面、师资能力制约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缺乏系统评估等。以师资为例,双师型教师比例低,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经验缺乏;中年教师运用新教学法、现代远程教学手段的能力薄弱。
针对以上问题,教育部领导提出要一手抓扩招,一手抓质量。具体来说,已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提高质量,逐步改善就业质量。不抓发展规模的领导是不重视职业教育,不抓教学质量的领导也是不重视职业教育。
二、外国的职业教育
1.外国的职业教育思想
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上有两种流派或两种职业教育思想。
一种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巴洛夫(Thomas Balogh)为代表的60年代主流派,主张大力发展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大办职业学校,并对传统的普通学校进行职业化改造,主张在普通中学设置职业课程,以实现多元化的教育计划。196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了非洲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后,巴洛夫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如《非洲需要什么样的学校》(What School for Africa)、《非洲的大灾难》(Catastrophe in Africa),提出一套非洲国家发展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巴洛夫认为,现行的非洲教育阻碍了乡村发展,由于重学术的正规学校轻视农村实践,不培养农业人才,所以学校应对学生离开乡村去城镇负主要责任;鉴于非洲人口80%-95%靠农业生存,因此,非洲教育的根本需求是大规模地发展各级学校中的技术教育和农业教育。世界银行赞同这一主张,当时大多数国家采纳了巴洛夫与世界银行的主张。一些发达国家一般采用了普通教育职业化、中学综合化的战略,在普通中学融入职教因素,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学校。中国当前采用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60年代世界各国采用的教育战略是基本相同的。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另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界最有影响的福斯特(Philip J.Foster)。
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主流派,但在60年代却是非主流派。中国必须分析福斯特和巴洛夫的职业教育思想所适用的教育环境,取其精华,审时度势,加以运用。
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地位—另类低等
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处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外的补充地位,使职业教育没有相应的“名分”。造成职业教育地位不高的原因有多种:第一,传统观念的影响。第二,招生制度的不公平。第三,用人制度的偏见。第四,国家政策上不能一视同仁。
2.实践—纸上谈兵
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并重,教育对象所获得的知识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实验和实习得来的。离开了实践,就像鸟儿缺少了一只翅膀,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就是缺少这只翅膀。究其原因:一是沿袭了学科型教学体系。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其他的实践性环节(如实验、实习)只是作为验证的手段,而不是作为培养能力的手段,理论教学是主线,其他都是附属;每门课程的内容过分强调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学时太多、实践性环节不足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样就不能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二是缺少经费,投入不足。
3.师资—严重缺乏
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关键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既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又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目前具备称职的职业教师严重缺乏,其主要原因:一是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教师来不及配备,数量不足;二是新科技发展迅猛,原专业教师落伍;三是有一定技能的教师弃教从商;四是新分配的教师缺乏实践能力,难以胜任工作。因此,教师中出现了滥竽充数等现象。
4.风气—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这种不良风气在职业教育中也有所表现:学制越缩越短,专业越变越多,内容越减越少,而收费却越收越高,职业院校成了赚钱的机器,成了职业介绍中心。约翰•杜威曾指出:“有一种危险,把职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解释成工艺教育,作为获得将来专门职业的技术效率的手段。”职业教育具有强烈的工具主义色彩,使其丧失了本质功能——育人功能。
四、职业教育应有效发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主要问题不在于满足“量的增长”,而在于如何“实现目标,确保目标的‘含金量’”,确保职业教育发展增长的可持续性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学校层面上来说,其办学效能应该分为技术或经济效能、人际或社会效能、政治效能、文化效能和教育效能。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学校教育的五个层面,即个人层面、机构层面、社区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国际层面。
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考虑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在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合作,助推我国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有志者创业”的发展愿景。
参考文献:
1.阿里巴巴商人论坛
2.王文龙.教育与职业.2007年十月刊.
3.张韦韦.教育与职业.2007年九月刊
4.刑晖.发展职教亟需克服体制性障碍.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3日
5.黎炯宗.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问题之我见.职业教育研究,2005(1)
6.郝克明.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2000(9)
7.吕育康.非主流教育新视野.人才供给非稀缺阶段的中国教育.2004年5月第一版
8.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9.石伟平.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外国教育资料.1995年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一、引言
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中,只有普通的教育是完全不能满足于这个社会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所存在的职业也就比较多了,而许许多多职业所需要的技术、知识,普通教育并不能完全能供给,这就需要一些专门的教育,有针对性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职业教育。
与其他发达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当前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更为迫切.这方面是基于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级技工,但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短缺。技工短缺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专变大学,技校消失,职业教育衰退严重。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时,没有强大的职业教育的,出现“技工荒”是必然的。要想解决这种结构性矛盾,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这是关系到我国产业发展后续实力建设的一件大事。
二、职业教育的概述
1.职业教育的概念
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恐怕是最令人困惑的教育概念.不仅从事学校教育的领导、教师和教育行政专家说不清职业教育的概念,而且教育学家也有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职业教育是一格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的概念。从社会现实看,普通教育以外的任何专门教育(专业教育)都是职业性质的教育或职业教育。《汉语大词典》第八卷,对职业教育的释义如下:职业教育是给与学生和在职人员从事某种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一分为二:一是普通教育;二是专门教育,专门教育等于职业教育。
2.职业教育对目前经济社会的影响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技工特别是技师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一些主要的制造业基地,如珠三角、长三角、东三省,乃至内地的新疆都出现了“技工荒”。据统计,技师和高级技师在我国企业技术工人中仅占15%,高级技工也只占3.5%。目前,我国高级技师的供需比相差了10个百分点,而这10个百分点意味着有缺口800多万人。有“皮衣之都”之称的浙江海宁市有日产6万件皮衣的生产能力,但由于高级技工短缺,影响了生产能力,使得企业不得不忍痛放弃部分订单,每天至少流失100万美元的订单。同时,产业工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商品质量,事故发生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与我国技工短缺的现实相对应的是,我国目前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
(2)发展职业教育,是体现社会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职业教育问题还涉及民生和公平问题,即贫困学生受教育的问题,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而从农村来看,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但多数上完初中的学生学生上不了高中,相当一部分要进入社会。从全国来看,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因此,促进社会就业,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职业教育是面向弱势群体的。一般来说,富裕家庭一定会选择送子女读大学,城市大学生的比例大大超过农村也充分说明了问题。而从职业院校看,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例,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当中,76%的学生父母职业都是农民或者是工人。职业教育直接涉及民生,实际上就是一种就业教育。同时,职业教育是公平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面向基层,让更多的工农子弟学到一技之长,也是体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3)发展职业教育,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趋激烈,不管是在现代产业部门就业,还是在农村就业,都需要拥有一技之长,否则就有淘汰的危险。农民工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其本人的就业、择业及生活,而且也对其家庭生活甚至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3.职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从社会发展背景看,我国有着几千年“中学轻术”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从教育模式看,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主导着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职业教育很难登大雅之堂,既没有名分,也难成气候。现代职业教育引入我国已经一百三十多年了,其发端比普通教育还早,但发展步履之艰难,远甚于普通教育。在许多人包括部分教育决策人员的潜意识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次等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因此,在教育规划中,职业教育往往仅成为调节普通教育生源盈亏的缓冲系统,在招生和经费投入政策中,把职业教育放在保证普通教育需要之余的次要地位。
4.透过几个案例来看中国的职业教育
(1)不断发展的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
北京北大方正软件学院传承了北京大学悠久的人文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方正集团“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致力于培养电子信息类及其关联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
尽管学院建院仅仅四年多时间,却有着清晰的办学思路,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即三个“三位一体”特色:“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以北京大学为主的教育资源,方正集团为主的企业资源和学院三位为一体;“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为目标,以技能为本体、以素质为基础:“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随课堂、实训随学期、实习随就业。该特色一直是学院高水平、个性化和影响力的标志,是学院优势和独特办学理念的体现。
(2)坚持教育办学改革
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职业教育方针。在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3)真诚服务社会
随着学院生源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学院得到全国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使得报考该院考生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2006年,被该院录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绩名列同类院校前列。
(4)育优良校风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院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以技能培养和就业为导向,注重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实效性、广泛性、针对性;坚持一把手工程,完善机构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强化激励,正确引导”原则,以“两课”教学为载体,狠抓“三风建设”,以开展学生业余党校、实事政策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为主要渠道,搭建学生德育工作平台。
(2)陕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的重要环节。学院一贯重视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师生到工地一线参加生产劳动和实习。学院不断拓展时间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在校生三年实习不断线,突出工程实践育人方式。如一年级学生通过参观典型工程和校内实训场所实习,树立学生专项工程意识;二年级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和校内专业实训,增强其综合职业能力;三年级通过带着生产任务和毕业设计课题到工地一线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就业职业能力。
出台倾斜政策,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
加强“三技”训练,实施“双证书”制度
所谓“三技”,是指技能实训课、技能比武和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实训课是学院的主要课程。首先,在教学时数方面要保证,坚持各专业实训教学时数不少于专业总学时的40%。其次,在实习基地方面有保证。目前,学院校内实训室41个、校内实训场地三处、校外实训基地54处。
上面两个案例都是办学比较成功的职业学院,但是还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就业质量不高、教育资源被稀释、改革没深入到教学层面、师资能力制约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缺乏系统评估等。以师资为例,双师型教师比例低,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经验缺乏;中年教师运用新教学法、现代远程教学手段的能力薄弱。
针对以上问题,教育部领导提出要一手抓扩招,一手抓质量。具体来说,已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提高质量,逐步改善就业质量。不抓发展规模的领导是不重视职业教育,不抓教学质量的领导也是不重视职业教育。
二、外国的职业教育
1.外国的职业教育思想
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上有两种流派或两种职业教育思想。
一种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巴洛夫(Thomas Balogh)为代表的60年代主流派,主张大力发展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大办职业学校,并对传统的普通学校进行职业化改造,主张在普通中学设置职业课程,以实现多元化的教育计划。196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了非洲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后,巴洛夫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如《非洲需要什么样的学校》(What School for Africa)、《非洲的大灾难》(Catastrophe in Africa),提出一套非洲国家发展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巴洛夫认为,现行的非洲教育阻碍了乡村发展,由于重学术的正规学校轻视农村实践,不培养农业人才,所以学校应对学生离开乡村去城镇负主要责任;鉴于非洲人口80%-95%靠农业生存,因此,非洲教育的根本需求是大规模地发展各级学校中的技术教育和农业教育。世界银行赞同这一主张,当时大多数国家采纳了巴洛夫与世界银行的主张。一些发达国家一般采用了普通教育职业化、中学综合化的战略,在普通中学融入职教因素,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学校。中国当前采用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60年代世界各国采用的教育战略是基本相同的。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另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界最有影响的福斯特(Philip J.Foster)。
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主流派,但在60年代却是非主流派。中国必须分析福斯特和巴洛夫的职业教育思想所适用的教育环境,取其精华,审时度势,加以运用。
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地位—另类低等
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处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外的补充地位,使职业教育没有相应的“名分”。造成职业教育地位不高的原因有多种:第一,传统观念的影响。第二,招生制度的不公平。第三,用人制度的偏见。第四,国家政策上不能一视同仁。
2.实践—纸上谈兵
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并重,教育对象所获得的知识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实验和实习得来的。离开了实践,就像鸟儿缺少了一只翅膀,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就是缺少这只翅膀。究其原因:一是沿袭了学科型教学体系。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其他的实践性环节(如实验、实习)只是作为验证的手段,而不是作为培养能力的手段,理论教学是主线,其他都是附属;每门课程的内容过分强调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学时太多、实践性环节不足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样就不能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二是缺少经费,投入不足。
3.师资—严重缺乏
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关键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既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又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目前具备称职的职业教师严重缺乏,其主要原因:一是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教师来不及配备,数量不足;二是新科技发展迅猛,原专业教师落伍;三是有一定技能的教师弃教从商;四是新分配的教师缺乏实践能力,难以胜任工作。因此,教师中出现了滥竽充数等现象。
4.风气—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这种不良风气在职业教育中也有所表现:学制越缩越短,专业越变越多,内容越减越少,而收费却越收越高,职业院校成了赚钱的机器,成了职业介绍中心。约翰•杜威曾指出:“有一种危险,把职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解释成工艺教育,作为获得将来专门职业的技术效率的手段。”职业教育具有强烈的工具主义色彩,使其丧失了本质功能——育人功能。
四、职业教育应有效发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主要问题不在于满足“量的增长”,而在于如何“实现目标,确保目标的‘含金量’”,确保职业教育发展增长的可持续性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学校层面上来说,其办学效能应该分为技术或经济效能、人际或社会效能、政治效能、文化效能和教育效能。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学校教育的五个层面,即个人层面、机构层面、社区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国际层面。
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考虑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在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合作,助推我国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有志者创业”的发展愿景。
参考文献:
1.阿里巴巴商人论坛
2.王文龙.教育与职业.2007年十月刊.
3.张韦韦.教育与职业.2007年九月刊
4.刑晖.发展职教亟需克服体制性障碍.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3日
5.黎炯宗.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问题之我见.职业教育研究,2005(1)
6.郝克明.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2000(9)
7.吕育康.非主流教育新视野.人才供给非稀缺阶段的中国教育.2004年5月第一版
8.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9.石伟平.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外国教育资料.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