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下甘肃地区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对策研究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幼儿入园产生的分离焦虑问题越来越普遍,这种分离焦虑如果得不到科学引导,会极大地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对甘肃地区幼儿园的幼儿仔细剖析和探究发现,家园共育下甘肃地区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即幼儿自身原因、幼儿园原因、家长原因。要想帮助幼儿顺利入园并降低焦虑感,不仅需要正确引导幼儿,提升幼儿的适应能力,还需要幼儿园做出改革,营造“亲民”的教学环境,家长也要学会“放手”,理智看待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问题。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幼儿园;分离焦虑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7 -0039-02
  A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eparation Anxiety of Gansu Preschool Children Entering Kindergarten
  ZHANG Ni  (Kindergarten in Southern District,Heshui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At present,separation anxiety problems caused by children entering kindergarte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If this separation anxiety is not scientifically guided,it will greatly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s in Gansu,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main reasons for the separation anxiety of children entering kindergartens in Gansu under the family-kindergarten co-education,namely,the children themselves,the kindergarten,and the parents. To help children enter the kindergarten smoothly and reduce their anxiety,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correctly guide the children and improve their adaptability,but also kindergartens need to make reforms to create a “people-friendly” teaching environment,and parents must also learn to “let go” and treat the separation anxiety problem of children entering the kindergarten rationally.
  【Keywords】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Children;Kindergarten;Separation anxiety
  分離焦虑症指的是婴幼儿与某个人建立了联系,产生了依赖心理后,又要与所依赖的人分离,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情绪问题,如伤心、痛苦、撕心裂肺等。这种情况在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中更是严重。在幼儿园快速发展过程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始终成为困扰,不仅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家长的正常生活,而且关系到幼儿园的持续运行,亟待对其进行解决。幼儿心理学中将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定义为幼儿在心理上过于依赖从小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离开亲人到新环境中而产生的焦虑感。实践中,不仅幼儿会产生入园分离焦虑,家长也会产生这种焦虑感,且这种焦虑感会持续对幼儿进行感染,强化幼儿的焦虑。所以要想解决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不仅要从幼儿入手,更要从家长入手。
  1. 甘肃地区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影响
  (1)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刚入园不久,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和人,这种陌生感导致他们不会主动找同伴玩,不能与班级中的幼儿相互沟通,会感觉到较为孤单,并且不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这会阻碍幼儿平衡力、协调能力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继而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同时,幼儿的过分焦虑,还会导致其出现精神劳累,想入到极度恐惧的状态中,这很容易导致其出现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果长期难以从焦虑中走出来,还会反映在身体上,如导致幼儿出现食欲不振、呕吐不止等问题,对其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2)影响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人际交往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影响着幼儿未来的环境融入和校园生活。因为幼儿交往主体一般是由同伴、家长、教师等构成的,所以,其交往类型也主要有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师幼交往等,新入园的幼儿因为面临严重的焦虑困惑,所以与同伴的交往较少,有碍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的提升。且幼儿如果长期难以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关注,还会导致其失去人际交往的勇气与信心,内心会较为脆弱和敏感,这就会影响到未来工作事务的处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所以应当注重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的解决,通过多种措施降低这种焦虑感对幼儿的负面影响。   (3)影响家长的情绪
  情绪是可以传递和感染的,很多时候家长将幼儿送至幼儿园时,会表现出对孩子的不舍,不自知地流露出与孩子分别的难受心情,而幼儿的感知力很强,很容易感受到家长的这种情绪,导致幼儿的不舍情绪也被激发出来,对于离开家长后,要独自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产生了分离焦虑,表现出来伤心、难受,甚至撕心裂肺不让家人离开,而家长看到孩子这样,一股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不断安抚孩子,在安抚的过程中,家长的分离焦虑也容易加重,且为了避免这种分离焦虑,有部分家长甚至难以“狠心”地坚持送孩子入园。
  2. 家园共育下甘肃地区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
  为了解决“入园难”的问题,使适龄儿童都能够顺利入园上学,国家在甘肃民族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建设了大量幼儿园,且幼儿园积极运用家园共育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幼儿可以健康快乐地融入幼儿园生活,有益于其身心发展。但是受到诸多原因的影响,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着入园分离焦虑问题,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困扰着家长和幼儿园,寻求解决之道迫在眉睫。通过实践发现,家园共育理念下甘肃地区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有如下几个:
  (1)幼儿自身原因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儿自身,具体为:其一,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人,缺乏安全感。从而幼儿发展过程来看,幼儿已经花费了较长的时间去适应自身周围的人和环境,已经从内心与家长形成了依恋关系,在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中,幼儿会具有安全感,所以不会产生焦虑。而一旦被送进幼儿园,幼儿则又面临着新的环境和人,这种原本建立的依恋关系被打破,需要重新花费时间去适应这一环境并离开家长,这就会导致其内心的安全感被磨灭,出现严重的焦虑感。且幼儿园与家庭存在诸多区别,如有严格的纪律,需要每天按时上学和下学,课堂上不能自由行事,也会导致幼儿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加剧焦虑感。其二,幼儿社交水平低,无法快速融入集体生活。幼儿从出生到入园期间所学到的交往技能一般是来源于抚养者,而因为抚养者本身范围有限,即一般是父母,所以幼儿所学到的交往技能往往是有限的。且因为当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大都是散居,幼儿几乎只能从家长身上学到交往技能,鲜少能从其他外人身上学习,这也会导致幼儿入园之后,难以短时间内适应群体生活,加剧了入园焦虑感。
  (2)幼儿园原因
  幼儿园方面导致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难以及时消解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即教师教育技能以及经验欠缺、园区环境不够“亲民”。从教师层面来看,不少甘肃地区的幼师认为幼儿刚入园产生分离焦虑很正常,只要过一段时间就会自然消解,所以不够关注幼儿的需求,不能正确对幼儿进行引导。并且,很多甘肃地区的幼儿园缺乏应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在实践中单靠教师的经验来应付这一问题,但一些教师的经验并不符合幼儿需求,所以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从园区环境层面来看,很多幼儿园在布景的时候没有站在幼儿的视角去思考,整个布置中规中矩,偏向大众化,脱离幼儿的个性需求,也容易导致幼儿产生焦虑感。环境能够影响人,成人如此,幼儿更是如此,所以幼儿园应当对园区环境做出改善,多考虑幼儿的需求。
  (3)家长原因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甘肃地区也不例外,甘肃地区的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幼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成长,这导致其在刚入园之后面临着较为强烈的地位落差,从而会产生焦虑感。此外,部分甘肃地区的家长对待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缺乏理智,如在送幼儿入园之后看到幼儿泪汪汪的小脸,会产生强烈的不舍心理,甚至趴在教室门口不肯回去,其自身的这种焦虑感也会传染给幼儿,导致幼儿的焦虑感被强化。如果家长的入园分离焦虑不能正确解决,那么就会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的缓解带来阻碍,这种反作用力甚至会超过幼儿本身的焦虑,所以要想解决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也应当注重对家长的这种焦虑进行解决。
  3. 家园共育下甘肃地区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对策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的解决,关键还是要靠幼儿自身,但是因为幼儿处于思维意识不完善的阶段中,所以难以恰当地控制自身的行为,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科学合理地引导幼儿。因此,在解决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的时候,也要着重从幼儿园和家长入手。
  (1)幼儿园要正视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
  对教师加强培训,使教师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从内心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提升重视度。比如,可以定期对幼师进行相关培训,例如了解幼儿焦虑的成因、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等,使教师系统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制定科学的应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措施,在出现这些情况之后,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引导和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快速走出“困境”。
  (2)幼儿园要对园区环境进行科学改善
  要重新对园区环境进行规划,站在幼儿的视角安置每一个区域,如将教室打造成“家”的模样,使幼儿在亲切的环境中成长;在校园中所设置一些幼儿游玩的器具,吸引幼儿的兴趣;多引导幼儿到校园中参与活动,避免长时间将幼儿约束在教室内,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尽量召開幼儿较为感兴趣的活动,如健身活动等。第三,要运用梯度入园模式。根据不同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入园计划,比如前一周可以只要求幼儿入园半天、第二周则增加午餐环节、第三周开始恢复正常,幼儿入园整天。如果一些幼儿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快速适应园区环境,那么可以跳过这一梯度模式,直接全天入园。具体是否采用梯度入园模式,需要幼儿园与家长相互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3)家长自我做出改变,科学引导幼儿
  家长应当做好心理准备,正确面对幼儿短暂性的分离,同时也要态度坚定,坚持每天送幼儿入园,不为幼儿留下“返回家中”的希望,不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焦虑,这样才不会对幼儿焦虑产生反作用,更快速地帮助幼儿缓解焦虑。当前甘肃地区不少家长都存在严重的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虽然幼儿在短时间内离开家,去学校生活、学习,难免会有一定的不适应,但是家长应当学会“放手”,要相信幼儿有能力适应园区环境,多为幼儿营造“成长”的机会。此外,家长还要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在入园之前为幼儿讲解幼儿园的事情,包括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就餐情况等,或者提前带幼儿在幼儿园中感受环境,体会幼儿园的氛围,更好地降低幼儿的焦虑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日常生活中,如节假日等,还可以与其他家长相约带着幼儿到公园玩,降低幼儿与幼儿之间的陌生感,帮助幼儿建立友谊,这样幼儿在园中才会更具有安全感,提升适应能力。
  4. 结语
  当前,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包括幼儿自身的原因、幼儿园的原因和家长的原因,而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化工作,不仅需要幼儿园做出改变,正视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对园区环境进行科学改善,家长也要深化认识,做出改变,科学引导幼儿,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家园共育的积极性,幼儿园应当构建与家长联系的平台,定期将幼儿园的情况汇报给家长,使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校的生活,而家长也积极将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反馈给教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引导,与幼儿园更为良好地配合。
  参考文献
  [1]朱月.对2~4岁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的调查研究——以A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0(16).
  [2]刘现玉.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成因及消除策略的研究[J].儿童发展研究,2018(01).
  [3]公胜男.浅析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有效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4]陈晓华.毛豆不哭了——家园共育,解决小班幼儿分离焦虑 [J].山西教育(幼教),    2016(05).
  [5]耿敬.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教育,2019(1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初中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展开思考,并针对目前的教学情况提出建议,加强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加强教学的改革以及创新,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加强对学生高尚人格以及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研学;实践活动课程;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
摘 要:教师专业化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升教学能力是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注重构建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评价能力等。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要注重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帮助教师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学习并创新课堂教学,建构新型教研培训模式。网络发展和媒体技术融合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共同需求。师生均可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交流、互动、研修和学习,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 
期刊
摘 要: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而家长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三观”塑造以及心理健康起着内在作用,而个人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是家庭教育的外在表现。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孩子来讲,家庭是他们最先接触的环境,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赏识;尊重;理解;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和引导者,需要对班级的整体工作和事物做全面的掌握和控制,需要对班级所有人员进行有效地把控与干预。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并将制度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是实现班级有效管理,提升班级发展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改变传统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思维,通过创设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改变学生对班主任的传统认知,是当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面对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除了需要良好的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3-6岁是孩子形成语言智能的关键时期,错过这个时期,想要再去通过一些教学手段来弥补,将十分困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语言学习的起跑线上,作为学前教育的工作者,应当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找家园合作的教育出路,为孩子的语言智能形成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以下就是笔者在家园共育视野下推进幼儿语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成效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创新教学。语文核心素养是学好和用好语文的关键。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理解等四大模块,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实践;核心
期刊
摘 要:高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要注重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有机融合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教师要组织设定和指导学生活动,适时、适当、适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数学感知和思维认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适应。数学教师要优化和开发课堂活动,科学组织和落实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想学、爱学、善学和会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关键词:数
期刊
摘 要: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心,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让良好习惯伴随学生终生,对这些学生的人生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根据多年和单亲家庭小学生的接触和教育经验,认为对这些学生要倾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要多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和可贵之处,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文章以此为基础,就如何在新时期培养小学单亲家庭学生良好行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在很多时候如果家庭教育缺失就难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男孩自信心的培养。本文首先论述了自信心的概念,接着指出了目前男孩自信心培养中存在的教育短板,在文章的最后,详细阐述了家庭教育应该有效参与到男孩自信心培养工作中,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升男童自信心,为他们健康性格、科学决断力、昂扬生活态度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男童;自信心;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不再局限在单一化地注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而是更加重视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科学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中养成科学又正确的思维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养成正确科学的学习习惯。而教师自身也需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强化自身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自己在数学学科上的综合素养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数学的课程学习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