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RFDQ过程模型出发,对科教片的制作过程做标准化的定义,以求对解决科教片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 RFDQ;科教片;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J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0-0111-02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教电视节目不仅面临着来自其他节目的竞争,还要面临来自国外的大量优秀教育节目的冲击,只有制作出精品科教电视节目,才能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基于ISO/IEC质量标准对科教片制作的整个流程做标准化的定义,以求对优秀科教片的制作有所帮助。
1 RFDQ过程模型概述
1.1 ISO/IEC JTC1 SC36简介ISO(国际标准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标准联盟。国际性的标准都是通过ISO技术委员会执行的。ISO合作者和制定电气标准的国际电气委员会(IEC)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信息化学习、教育和培训技术标准在当前数字化学习和网络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重视。数字教育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由于目前该领域国际标准还处于研制过程中,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动、参与该领域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以抢占制高点,在未来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化学习、教育和培训技术标准委员会(ISO/IEC JTC1 SC36)也一直在这一方面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2 质量方法参考框架(RFDQ):过程模型
ISO/IEC JTC1 SC36制定的ISO/IEC 19796-1:2005 (E)标准中的RFDQ是一个描述、比较、分析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法的框架。这个框架不是质量管理或质量保证模型,而仅仅是一个描述质量方法的过程模型。它的作用是比较各种不同的已存在的标准,然后将这些不同的标准协调到一个共同的模型中去[1]。
3.2 基于标准的科教片制作子过程分析
1)科学进行定位,以受众为本。对于电视科教节目来说,观众就是上帝,就是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电视科教节目的定位就显得尤为关键,明确节目为谁而办,目标受众群体是谁是首要任务。要确立以观众为本的指导思想,否则难免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节目定位应处处体现出以观众为本的指导思想,面向大众、尊重观众的收视习惯、研究观众的收视心理,尽量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和表现方式。所谓的需求分析也即想观众所想,做观众所需。
如2004年底《百家讲坛》做观众调查,显示中等文化水平的观众构成了其观众群的主体。因此,之前制作的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节目的收视率一直低迷的情况就不足为怪。在转变了受众理念后,节目大胆提出了富有创新精神的“大众”思想,以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节目风格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
2)策划表现选题,使制作最优化。电视节目策划不是节目的具体组成部分却贯穿节目的始终,构成整个制作过程的一个大的框架,涉及整个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精心的策划使得制作过程在一个完整设计的指导下有序地完成,过程中又能机动地根据实际进行相关调整。策划过程其中也包括选题策划。一档电视节目在明确了其节目定位后就是选题的部分了,选题是一个电视科教节目成败的另一个关键,应慎重对待。选题决定节目的内容,也就决定了观众看与不看,或怎么看。参考观众的喜好是一方面,注重选题的科学性、时新性、易传播性是另一方面。选择观众想知道、感兴趣的主题是电视科教节目选题原则之一;选题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要在选择合适传播的内容的同时,考虑是否有合适传播的条件。
3)选择传播方式,节目雅俗共赏。针对合适的选题进行科学的策划,一定要注意整个传播过程中概念设计的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策划很重要。电视科教节目传播内容的特性决定了它很容易偏向“板着面孔说教”的风格,单调枯燥让人难以亲近。中国人传统上讲究“雅俗共赏”。观众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是各不相同的,一个电视节目要让绝大多数观众接受并且喜欢,就要尽量做到雅俗共赏。应力求有深层理解能力的观众能透过戏剧化、故事化的情节感受到背后隐藏的内涵,实现超越表象的领悟;使仅具浅层解读能力的观众能欣赏到生动有趣的故事,同样也能感受到审美的愉悦。雅俗共赏是所有电视节目乃至全部媒介产品的共同追求。电视科教节目应当下苦功解决节目传播方式的问题,这对电视科教节目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
4)制作手段、表现方式推陈出新。有了策划的框架支持,又有了概念的理论指导,就可以着手实际的开发制作了。科技的发展给电视科教节目带来新的审美情趣,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非线性编辑给科教节目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若能将它们充分、灵活、适当地运用于节目中,必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绝佳效果。
电视科教节目的制作者想要把高深的科学问题做得通俗易懂,做得好看,能被观众接受,节目的表现方式非常重要。广泛使用先进、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长,不仅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还能更好地表现节目内容,使之形象生动,容易接受。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扬其所长要做到将视觉和听觉效果做到极致,把各种新的制作技术充分运用到节目中去。音乐、背景解说、字幕、图表、影视资料、3D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法把抽象、理性的内容加以具体、感性化,有助于观众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重视包装宣传,利用现有传媒。当一个科教片前期的制作完成即将面对市场、面对观众,一部电影在质量、类型、风格上与其他影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宣传与否,会使它的市场状况全然不同。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科教片。科教片的宣传、广告术实际上也是其推销的手段,科教片必须重视包装宣传。首先,应科学区分不同的观众群体,确立宣传的对象,有的放矢地宣传,确定宣传的内容。演员、制作者、名人、风格、类型、焦点/热点等不同因素都可以是影片“卖点”;现有多种多样的传媒为科教片的后期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而使得宣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电视、杂志、报纸、新兴的互联网都是很好的宣传渠道。一部科教片,并非只能采用一种宣传形式,当然,一部科教片是否成功也不仅仅是靠宣传,但宣传作为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毕竟为科教片打开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希望之路。
6)关注受众反应,注重效果反馈。科教片是拍给观众看的,受众反应应是制作人首先关注的信息。一般来说,收视率虽不足以全面对科教片的价值做出公正的、终极的评价,但至少可以从受众的角度去验证一部片子是否受到观众的欢迎。海外学者戴安娜
关键词 RFDQ;科教片;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J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0-0111-02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教电视节目不仅面临着来自其他节目的竞争,还要面临来自国外的大量优秀教育节目的冲击,只有制作出精品科教电视节目,才能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基于ISO/IEC质量标准对科教片制作的整个流程做标准化的定义,以求对优秀科教片的制作有所帮助。
1 RFDQ过程模型概述
1.1 ISO/IEC JTC1 SC36简介ISO(国际标准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标准联盟。国际性的标准都是通过ISO技术委员会执行的。ISO合作者和制定电气标准的国际电气委员会(IEC)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信息化学习、教育和培训技术标准在当前数字化学习和网络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重视。数字教育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由于目前该领域国际标准还处于研制过程中,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动、参与该领域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以抢占制高点,在未来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化学习、教育和培训技术标准委员会(ISO/IEC JTC1 SC36)也一直在这一方面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2 质量方法参考框架(RFDQ):过程模型
ISO/IEC JTC1 SC36制定的ISO/IEC 19796-1:2005 (E)标准中的RFDQ是一个描述、比较、分析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法的框架。这个框架不是质量管理或质量保证模型,而仅仅是一个描述质量方法的过程模型。它的作用是比较各种不同的已存在的标准,然后将这些不同的标准协调到一个共同的模型中去[1]。
3.2 基于标准的科教片制作子过程分析
1)科学进行定位,以受众为本。对于电视科教节目来说,观众就是上帝,就是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电视科教节目的定位就显得尤为关键,明确节目为谁而办,目标受众群体是谁是首要任务。要确立以观众为本的指导思想,否则难免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节目定位应处处体现出以观众为本的指导思想,面向大众、尊重观众的收视习惯、研究观众的收视心理,尽量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和表现方式。所谓的需求分析也即想观众所想,做观众所需。
如2004年底《百家讲坛》做观众调查,显示中等文化水平的观众构成了其观众群的主体。因此,之前制作的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节目的收视率一直低迷的情况就不足为怪。在转变了受众理念后,节目大胆提出了富有创新精神的“大众”思想,以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节目风格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
2)策划表现选题,使制作最优化。电视节目策划不是节目的具体组成部分却贯穿节目的始终,构成整个制作过程的一个大的框架,涉及整个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精心的策划使得制作过程在一个完整设计的指导下有序地完成,过程中又能机动地根据实际进行相关调整。策划过程其中也包括选题策划。一档电视节目在明确了其节目定位后就是选题的部分了,选题是一个电视科教节目成败的另一个关键,应慎重对待。选题决定节目的内容,也就决定了观众看与不看,或怎么看。参考观众的喜好是一方面,注重选题的科学性、时新性、易传播性是另一方面。选择观众想知道、感兴趣的主题是电视科教节目选题原则之一;选题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要在选择合适传播的内容的同时,考虑是否有合适传播的条件。
3)选择传播方式,节目雅俗共赏。针对合适的选题进行科学的策划,一定要注意整个传播过程中概念设计的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策划很重要。电视科教节目传播内容的特性决定了它很容易偏向“板着面孔说教”的风格,单调枯燥让人难以亲近。中国人传统上讲究“雅俗共赏”。观众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是各不相同的,一个电视节目要让绝大多数观众接受并且喜欢,就要尽量做到雅俗共赏。应力求有深层理解能力的观众能透过戏剧化、故事化的情节感受到背后隐藏的内涵,实现超越表象的领悟;使仅具浅层解读能力的观众能欣赏到生动有趣的故事,同样也能感受到审美的愉悦。雅俗共赏是所有电视节目乃至全部媒介产品的共同追求。电视科教节目应当下苦功解决节目传播方式的问题,这对电视科教节目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
4)制作手段、表现方式推陈出新。有了策划的框架支持,又有了概念的理论指导,就可以着手实际的开发制作了。科技的发展给电视科教节目带来新的审美情趣,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非线性编辑给科教节目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若能将它们充分、灵活、适当地运用于节目中,必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绝佳效果。
电视科教节目的制作者想要把高深的科学问题做得通俗易懂,做得好看,能被观众接受,节目的表现方式非常重要。广泛使用先进、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长,不仅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还能更好地表现节目内容,使之形象生动,容易接受。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扬其所长要做到将视觉和听觉效果做到极致,把各种新的制作技术充分运用到节目中去。音乐、背景解说、字幕、图表、影视资料、3D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法把抽象、理性的内容加以具体、感性化,有助于观众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重视包装宣传,利用现有传媒。当一个科教片前期的制作完成即将面对市场、面对观众,一部电影在质量、类型、风格上与其他影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宣传与否,会使它的市场状况全然不同。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科教片。科教片的宣传、广告术实际上也是其推销的手段,科教片必须重视包装宣传。首先,应科学区分不同的观众群体,确立宣传的对象,有的放矢地宣传,确定宣传的内容。演员、制作者、名人、风格、类型、焦点/热点等不同因素都可以是影片“卖点”;现有多种多样的传媒为科教片的后期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而使得宣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电视、杂志、报纸、新兴的互联网都是很好的宣传渠道。一部科教片,并非只能采用一种宣传形式,当然,一部科教片是否成功也不仅仅是靠宣传,但宣传作为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毕竟为科教片打开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希望之路。
6)关注受众反应,注重效果反馈。科教片是拍给观众看的,受众反应应是制作人首先关注的信息。一般来说,收视率虽不足以全面对科教片的价值做出公正的、终极的评价,但至少可以从受众的角度去验证一部片子是否受到观众的欢迎。海外学者戴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