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解析式求法例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x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函数解析式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在高中数学中有求函数解析式的一类题,它与课本上的函数这一内容关系密切,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现就求解方法例析如下:
  
  一、拼凑法
  
  已知f[g(x)]的解析式,要求f(x)时,可从f[g(x)]的解析式中拼凑出“g(x)”,即用g(x)来表示,再将解析式的两边的g(x)用x代替的方法叫做拼凑法。
  例1:已知f(1+)=-3,求f(x)。
  分析:∵f(1+)=-3=(1++)-1--3=(1+)-(1+)-2,(1+≠1)
  ∴f(x)=x-2x-2(x≠1)。
  例2:已知f(-1)=x+2,求f(x)。
  分析:∵f(-1)=(-1)+4(-1)+3,而-1≥-1,
  ∴f(x)=x+4x+3(x≥-1)。
  
  二、换元法
  
  对于已知f[g(x)]的表达式,求f(x)的解析式这类问题,总可以令t=g(x),解出x=φ(t),代入f[g(x)]的表达式,推导出f(t)的解析式,最后将t改写成x得到f(x)的解析式,这种方法即为换元法。
  如上例2,还可以如下解:
  令t=-1,则t≥-1,且=t+1,
  f(t)=(t+1)+2(t+1)=t+4t+3,
  故所求函数f(x)=x+4x+3(x≥-1)。
  例3:设f(cosx-1)=cosx,求f(x)。
  分析:令t=cosx-1,
  ∴cosx=t+1。
  又-1≤cosx≤1,
  ∴-2≤cosx-1≤0,
  即-2≤t≤0。
  ∴f(t)=(t+1)(-2≤cosx-1≤0),即f(x)=(x+1),x∈[-2,0]。
  注:对以上两种方法,在求完解析式后,要注意函数的准确定义域,这是容易忽略的。
  
  三、 定义法
  
  结合函数的结构特征,即利用其对应法则得出解析式。
  例4:设f[f(x)]=,求f(x)。
  分析:∵f[f(x)]===,
  观察其结构特征,
  ∴f(x)=。
  例5:设f(cosx)=cos17x,求f(sinx)。
  分析:利用对应法则有f(sinx)=f[cos(-x)]=cos17(-x)
  =cos(8π+-17x)=cos(-17x)=sin17x。
  
  四、待定系数法
  
  已知f(x)的函数类型,要求f(x)的解析式时,可根据类型设其解析式,从而确定其系数的方法。
  例6:已知函数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3,求f(x)。
  分析:依题意可设f(x)=ax+b(a≠0),
  则f[f(x)]=a(ax+b)+b=ax+ab+b=4x+3
  ∴a=4ab+b=3?圯a=2b=1或a=-2b=-3,
  ∴函数为f(x)=2x+1或f(x)=-2x-3。
  例7:已知f(x-2)=2x-9x+13,求f(x)。
  分析:观察条件易知f(x)是一个一元二次函数。
  设f(x)=ax+bx+c(a≠0),
  则f(x-2)=a(x-2)+b(x-2)+c=ax+(b-4a)x+(4a-2b+c)。
  又f(x-2)=2x-9x+13,
  比较系数得:a=2b-4a=-94a-2b+c=13,
  解得:a=2b=-1c=3,
  ∴f(x)=2x-x+3。
  注:我们学过的函数还有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y=(k≠0),以及指数函数y=a,对数函数y=logx,幂函数y=x等,我们都要相应学会应用。
  
  五、解方程组法
  
  一般而言,若条件中同时出现f[φ(x)]与f[ψ(x)],这里ψ(x)=或ψ(x)=φ(x),可先用换元法,令t=φ(x),解得x=φ(x),再用或-t代替x,得到f(t)和f()或f(-t)为元的方程组,消去f()或f(-t),解出f(t)的解析式,最后将t改写成x得到f(x)的解析式,这种方法即为解方程组法。
  例8:已知f(x)-2f()=3x+2,求f(x)。
  分析:令t=,则x=,f()-2f(t)=3+2,
  即f()-2f(x)=+2。
  与原式联立,得f(x)-2f()=3x+2f()-2f(x)=+2?圯f(x)=-x--2。
  故所求函数f(x)=-x--2。
  例9:已知2f(x)+f(-x)=3x+2,求f(x)。
  分析:2f(x)+f(-x)=3x+2…………(1)
  2f(-x)+f(x)=-3x+2…………(2)
  由(1),(2)可解得:f(x)=3x+。
  
  六、赋值法(亦称特殊值法)
  
  一般而言,若已知条件是一个含有n个变量的等式,且该等式对变量允许范围内的任何值都成立,则可考虑适当取一些特殊的数值,使等式变得简易或能够用上其他已知条件,并结合换元法,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这种方法即为特殊值法。使用该方法的关键是能够有针对性地、巧妙地选取若干特殊值,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例10:设f(x)是R上的函数,且满足f(0)=1,并且对于任意实数x,y,有f(x-y)=f(x)-y(2x-y+1),求f(x)。
  分析:由f(0)=1,f(x-y)=f(x)-y(2x-y+1)。
  设x=y,得f(0)=f(x)-x(2x-x+1),即f(x)=x+x+1。
  
  七、叠加法
  
  例11:若f(1)=lg,且当x≥2时,满足f(x-1)=f(x)-lga(a>0,x∈N),求f(x)。
  分析:∵f(x)=f(x-1)+lga(a>0,x∈N)
  递推得:f(x-1)=f(x-2)+lga
  f(x-2)=f(x-3)+lga
  …
  f(3)=f(2)+lga
  f(2)=f(1)+lga
  以上(x-1)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
  f(x)=f(1)+lga+lga+…+lga+lga
  =f(1)+lga
  =lg+lga
  =lga
  =[-1]lga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常见的求解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其中有些解法是相互联系的。一个题目可能需要运用多种以上的方法才能获解,因此,我们要多锻炼综合应用所掌握的方法,准确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使问题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犁兴平.抽象函数的几种常见解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而把握阅读教学的要领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设情境,二是设计任务,三是组织讨论,这是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高度融合的基本步骤。  关键词: 语文课 阅读教学 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范围是无界可定的,但阅读的过程却大致相同。教师很大一部分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认真地阅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阅读教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
小学生习作过程优化,有利于初涉习作的学生产生浓厚的习作兴趣,进而获得成功。同时成功又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愉悦又可强化其动机。要帮助小学生优化习作过程,首先必须解决取材过程优化的问题,这样才能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其次必须创造条件解决其构思习作过程的优化问题。    1.带领学生从生活中取材    小学生天真幼稚,活泼可爱,他们大多贪玩。而玩是其乐无穷其趣不尽其意不断的,它可以促使儿童接触更多
摘 要: 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又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但朗读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是朗读的量不到位,讲的太多,读的太少;二是朗读的质不到位,读中没有具体指导,读后忽视必要评价,因此造成学生的朗读水平较低。因此,如何提高朗读质量,我认为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加强朗读指导,努力达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
摘 要: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本文介绍了这种思想的应用及掌握。  关键词: 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教学 应用    1.引言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  数形结合的思想,就
小学作文是小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提起作文小学生就感到头痛,而教师也感到难教。面对这些问题,我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造一个民
摘 要: 数学是科学领域中一门独特的学科,它有其独特的美。如何将数学的美贯穿到教学当中,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经常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美学原则出发对数学教学进行讨论。  关键词: 数学美 以美怡情 以美促智 以美启真 以美促善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要,数学越来越体现出其独特的美。从古到今,数学美一直是数学家讨论的课题,在当代大多数工作者看来,数学美的确存在,并且在数学研究、数学
摘 要: 教师只有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者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了几种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方式。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引入新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的生动引入非常重要。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真设计问题情境及其它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提出问题
“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何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呢?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从学生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身边熟知的生活背景中去感受数学,理解数学,解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