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中亲师互动 基本形态探析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pr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动,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具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互动作为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其分类也较多。其中亲师互动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人际互动,是教师与家长两个主体间的交互行为。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为相倚。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W·巴克在对人际互动行为进行研究时,曾依据互动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个体行为和反应依赖的三个因素(即个体的行为和反应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取决于自己、取决于他人和自己真正结合的程度)提出人际互动的四大基本形态:即非对称性相倚、反应性相倚、假相倚、彼此相倚。参考巴克对人际互动的划分标准,对照亲子教育中教师和家长之间互动发起与回应的实然状况的个案观察总结和归纳,现将亲子教育中亲师互动的相依关系和依赖程度进行梳理,归纳为从非对称性相倚型到彼此相倚型四种亲师互动基本形态。
  一、非对称性相倚
  (一)何谓“非对称性相倚”
  非对称性相倚是亲师互动基本模式中的第一种基本形态。这种亲师互动基本形态的表现在0~3岁婴幼儿早期亲子教育机构中最为常见。非对称性相倚指的就是在互动进行的过程中,互动行为主体中有一方是依据自己的计划发起互动并予以回应,而另一方则以对方的计划和互动发起的行为作为自己互动发起与回应的依据。这是一种不对称和不平等的相倚,一方依据自己的计划办事,另一方则依据对方的计划,甚至看着对方的眼色行事。
  (二)“非对称性相倚”案例呈现
  【案例一】
  【互动背景】
  爷爷第一次带着丫丫(化名,20个月)来参加亲子教育活动。
  【互动过程】
  C老师:“孩子今天是第一次来,爷爷先观察孩子在玩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不要先急着去告诉她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爷爷:“嗯。”(爷爷第一次来,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和意图,微笑着看着老师)C老师:“孩子现在还小,你教那么多,她又掌握不了,所以,要先观察。”爷爷想问老师怎么观察,还没开口,这时候C老师又说道:“孩子在家里情况怎么样?给孩子讲故事吗?孩子喜不喜欢听?”爷爷:“一般都是睡前讲故事,不怎么喜欢听。平时在家里也不喜欢玩玩具,幸好在这里却喜欢玩(指塑料水果玩具)”。C老师:“平日里都是谁带孩子,爸爸妈妈常带吗?”爷爷没有及时回答。帮着孩子捡掉在地垫上的塑料水果玩具。(C老师想继续问爷爷关于孩子在家里的基本情况,这时候又来了一位家长和孩子,老师出去招呼,互动终止。)
  (三)“非对称性相倚”案例剖析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是不对称的。作为互动主体一方的C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事先有比较充分的准备,有自己互动的意图,而且目的性很强,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是互动的主体,把握着互动的方向和速度;而作为互动的另一方爷爷,是第一次参加活动,对亲子教育活动情况不太了解,在互动、交往的过程中始终被C老师“牵着鼻子走”,处于一种被支配、被引导的从属地位,只是以C教师的行为计划简单予以回应,可见在C教师和爷爷互动中,C教师是主要发起人,爷爷只是被动地回应老师。由此可见,这样的互动是一种不平等和不对称的互动,即非对称性相倚型互动。
  二、反应性相倚
  (一)何谓“反应性相倚”
  相倚,描述的是互动主体之间的依赖程度,是互动双方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以及互动主体一方发出互动之后,另一方做出的互动反应。反应性相倚是一种纯粹的相倚,是指参与互动的双方在开始互动前并没有什么具体、明确的计划,即使有所计划也在双方进入到现实的互动情景中被打乱,只是对眼前事和当时互动的话题做出一定的反应,他们非常易于放弃先前的想法,只依据对方在互动的行为表现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二)“反应性相倚”案例呈现
  【案例二】
  【互动背景】
  航航(化名,22个月)生龙活虎,似乎一刻也停不下来。爸爸今天请假,第一次和航航一起参加亲子教育活动。爸爸在旁边一声不吭地看着他穿梭于活动室。
  【互动过程】
  (爸爸想向L老师请教如何管住孩子,让孩子可以安静下来,于是主动向L老师发起了互动)爸爸:“(这孩子)太难管了,想不到比在家里还喜欢跑。”L老师:“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对很多事物都很着迷,什么都想去摸摸、看看。”爸爸:“刚骑上小猪车,不到一分钟,就下来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又去了‘娃娃家’。”L老师:“孩子的这种好奇心,驱使他难以不受各种刺激的干扰,需要大人的引导。”爸爸:“你看看,他去了图书角,在家里一刻也坐不下来,根本不喜欢听(讲故事)。”(这时候航航和其他孩子争抢玩具发生争执,爸爸急忙赶过去,互动被迫终止。)
  (三)“反应性相倚”案例剖析
  在这个互动片段中,家长带着计划进入互动情境,在孩子教养方面希望可以得到L教师的帮助,但是随着互动中环境的变化,互动的主题也依据互动背景中环境刺激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甚至到后来因为孩子的突发情况而被迫中止。可见,在L教师和家长的互动中,带有很强的情境性、偶然性和随意性。
  三、假相倚
  (一)何谓“假相倚”
  假相倚是指互动行为主体在互动的过程中主要依据自己的想法行事,而很少取决于对方的反应,即一方反应不依赖于对方行为。“假”显示了在这种互动的形态中显然有一种只对别人的行为做出反应的“样子”,而没有进入内心真正的互动,没有情感投入,只是消极回应对方的行为,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和目的,情感方面依然归属于自己的初衷。这种假相倚,只是形式上的相互回应,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互动,互动彼此之间行为独立,没有真正的依赖及相倚关系。
  (二)“假相倚”案例呈现
  【案例三】
  【互动背景】   悠悠(化名,26个月)最近对各种各样的滑梯很感兴趣,今天一到,就发现了户外活动室新配备的大滑梯,便产生了兴趣……妈妈哄了好几次,也不愿意跟着进活动室,这时候妈妈一把抱走了悠悠,悠悠的哭声引来了W老师。
  【互动过程】
  W老师:“(悠悠)这是怎么了?”妈妈:“(这孩子)就是倔强,昨天在肯德基店门前至少滑了五十多次吧,今天一来也滑了好一会了,还吵着要滑,不肯跟着我进来。”W老师:“悠悠可能对滑梯感兴趣了,自己想尝试去探索。”妈妈:“一开始还陪着她一起玩,渐渐胆子大了,可以自己滑了,就不听话了。”W老师:“悠悠妈妈不要着急,这是孩子借助图式在进行探索。”(W老师被打断)悠悠妈妈(表情严肃):“活动室里这么多玩具,都应该去玩玩,不能只玩这一种。”
  (三)“假相倚”案例剖析
  这个互动片段中,可以看出,家长和W教师的互动是围绕孩子进行的,当W教师发起互动时,意在向家长解读孩子当前月龄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孩子之所以对滑梯感兴趣的原因在于背后隐藏的行为图式是孩子对滑行图式的建构。可是家长根本没有根据教师的行为产生相应的互动回应,还一门心思关注于孩子不听话了、浪费时间和精力上面了。可见W老师和家长双方都各自以自己为中心展开互动,彼此独立,坚持自己的立场,双方之间的互动没有真正的相倚,是一种独立的形式化的互动。
  四、彼此相倚
  (一)何谓“彼此相倚”
  彼此相倚是指参与互动的主体双方既能够根据自己的计划发起互动,同时又能兼顾到对方的行为意义予以互动回应,从而酌情调整自己的计划与行为方式,以确保互动顺畅进行。“彼此”意味着双方的相依关系依赖程度比较大,互动双方均能做到主动控制、主动反应、互为影响,彼此都是互动的主动发起者。而且,在这种相互依赖且彼此相倚的互动类型中,双方不仅在互动行为上有回应,而且对互动的投入和参与度高,在情感上有共鸣,且能潜移默化推动互动不断完善及发展,以此为互动的顺利开展、巩固深化、质量提高、效果显著奠定基础。
  (二)“彼此相倚”案例呈现
  【案例四】
  【互动背景】
  问候活动前,家长带着孩子在自由活动室里随意活动,希希(化名,25个月)爬着去追遥控车,可是怎么也追不上,于是便坐在地垫上摆弄手上的遥控器。另外还玩起了旁边一个孩子的打击乐器,外婆在一旁照看着。这时候看着H老师来了,外婆便叫希希走过来向H老师问好。希希一开始根本不理外婆,有趣地玩着打击乐器。外婆起身要去拉他,希希见状,便急忙爬过来,这时候外婆说:“希希,走过来,不准爬……”
  【互动过程】
  外婆对着H老师说:“希希最近老是不听话,不是东跑西跑,就是跳来跳去的,有时候追都追不上他。今天,他又爬在地上不起来了。”H老师观察希希一会儿以后对外婆说:“希希最近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大,对任何事情都比较好奇,什么事情都想去尝试、去模仿。”外婆:“是啊,昨天看到妹妹在爬爬屋玩,今天一到活动室就爬地上去了,还不起来。”(外婆对希希的淘气显得有些无奈和责怪的表情)外婆继续说道:“这两天特别爱表现,什么事情都争着自己来,又做不好,衣服要自己穿,折腾了半天,还扣错了,又得帮他(穿衣服),可麻烦了,害得今天差点迟到。”
  (三)“彼此相倚”案例剖析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家长不仅主动地向H教师反映了孩子最近的行为特点,而且H教师也根据孩子的行为特点,积极向家长回应,并且分享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此外,家长还进一步谈到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表现,从而引发了H教师和家长新的互动点。可见,H教师和家长在这个互动片段中都比较主动,而且能根据对方的行为反应做出相应的回应和进一步的互动发起。因此,在这个互动中,H教师和家长互动是一种平等、和谐和交互的互动。
  纵观亲师互动的状况,亲师互动以非对称性相倚形态为主,其次是假相倚、反应性相倚,彼此相倚的状况很少。但是,不管是教师作为发起人的互动行为,还是家长作为发起人的互动行为,在双方的互动形态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为这四种基本形态。因此,关于亲师之间的相倚关系及亲师互动的形态并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简单地谈论某一方作为互动的主体,而是在亲师互动的动态交互环境中,表现出多元的变化。
  在亲子教育中,探究从非对称性相倚型到彼此相倚型的亲师互动模式的构建,非常重要且必要。诚然,从非对称性相倚到彼此相倚是一种趋势,更是一个不断发展及交互转变的过程。
  就亲师互动理想模式的本质诉求而言,理想的互动形态应该是向彼此相倚型互动推进。因为只有在这种互动形态中,互动主体双方才能真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观念上的共识、行为上的互动,从而在亲子教育的方式方法方面产生交互作用,从而凸显在互动交互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彰显亲子教育的核心内涵及亲子教育的价值诉求与回归。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工作已经二十余载,充分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辛苦与幸福。作为一线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让每一个家庭都放心的宗旨,使我们教师的职业生活精彩纷呈。  微笑,让我们更贴近  我是一个爱笑的老师,平日里很难和孩子们板起面孔,这也是很多老师都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在孩子面前依旧人气很旺的原因。微笑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职业习惯。记得我曾经因车祸休假一段时间,休假后我接手了一个大班。由于担心
期刊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需要明确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  一、现阶段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务
期刊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因为从骨子里,没有一个教师是不愿意上进的。因此,园长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自己对教师的“外需”转化为激励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需”,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促使教师不断努力地主动进取。我们引用中医学上“望、闻、问、切”四诊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望——希望——自我期待——帮助教师确立自我成长的目标  幼师是个特殊的
期刊
教材简解  “花儿开了”表现的是冬天梅花开放的季节,正好结合“冬天”的主题活动。利用吹画、点画的形式创作梅花,让幼儿在体验活动新奇之余感受绘画作品的“美”所在。梅花在小区、公园等地会有,部分孩子有观察的经验。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新奇创作手法的诱导,孩子们会兴趣浓厚,其艺术活动价值“感受、表现、创造美”就得到体现。  目标预设  1.欣赏梅花盆景,了解梅花只有枝干和花朵的特征,感受梅花的美。  2.
期刊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科学领域“数学认知”目标2中指出:“5~6岁幼儿能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本活动设计我将数学的学习融入到了游戏情景中,以幼儿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10以内数的分合为目的,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10元、5元、1元,会使用钱币。  2.通过配营养餐的方式,学习10以内数的分合。
期刊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进行合理应答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不仅伤害了师幼之间的感情,降低师幼言语互动的质量,而且有可能抹杀幼儿的智慧,限制幼儿的思维发展。本文探讨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与幼儿对话,让幼儿有一个发展智慧与思维的健康环境。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的问题  (一)教师的独人舞台  有的教师很容易把教学活动当成自己的独人
期刊
5岁的儿子在幼儿园上大班。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总是喜欢玩他的外生殖器。一天晚上我帮他洗澡时,他又在摆弄。我轻轻地告诉他以后不能这样,因为手上脏,沾满了很多细菌,如果细菌沾到小鸡鸡上,就会发炎,那样尿尿时会很痛,甚至尿不出尿来。听了我的话,儿子很乖地把手拿开了。刚过一会儿,他突然指着自己的睾丸问:“妈妈,这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我一时语塞,真不知怎么回答。我是学习心理学的,看过很多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期刊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2.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懂得不随意离开集体。  3.能听指令,顺一个方向走跑,走跑时不拥挤。  活动准备:  1.物品准备:动物头饰若干,幼儿人手四只“老鼠”玩具。  2.幼儿学会儿歌“捉老鼠”。  3.场地:中心为小猫的院子,四周分别是四种颜色的圆圈。  活动过程:  一、扮演小猫热身活动(初步学会听指令做动作)  师:亲爱的猫咪宝宝,跟
期刊
设计意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重要的。但是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而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内省成分,易于自律。我设计了这样一次社会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认识到没有规则带来的不良后果,知道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自己商量制定出规则并自觉遵守。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无序到有序的体验,意识到规则在集体活动中的重要。  2.学会自己制定一些简单的集
期刊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本单位,是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习得,一日活动的开展,家园之间的沟通等,都是依托班级进行的。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园管理的成功与否。  笔者通过跟班观察以及与班级教师的讨论交流,发现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将极大影响幼儿园管理、班级工作质量以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