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场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不同的商品会有不同的价格,就算是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时间段也会有不同的价格,那商品的价格是怎么形成的?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同时商品的价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市场,商品效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一双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
市场其实就是固定的用来买卖的场所。在今天,市场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大,比如在金融市场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现实交易场地,都是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的。但这些都不是经济学家眼中的市场,在他们眼里只要有价格就有市场。
市场就是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形成价格的过程。社会分工产生之后,人们如何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必需品,于是交换产生了,交换发生的场所就是市场。
市场被看作是“看不见的手”。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之所以可以对价格有影响,是因为它对人性进行引导。每个人,无论是买者还是买者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买卖双方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进行交易。对于卖着来说,肯定是价钱越高越好。但在市场上一样的东西价钱相差无几,因为卖这样东西的不是一家,你要是卖的太高,买者就到相对便宜的一家去买,这是卖家之家的比拼,要不就说“同行是冤家”。这样就防止了卖家漫天要价。当然,价钱不会低于这件商品的价值。在买家看来,当然是价格越低越好,可是,这个价钱也不能低到价值以下,因为你觉得价钱太高不买,但是还是有人可以接受这个价格,这是买家之间的竞争,可以防止买家的乱砍价。
在市场中最终形成的价格肯定是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的。如果价格低于商品的价值出售,刚开始看来是对卖家有利,但当卖家长期下来,卖家很容易形成垄断,这时卖家不仅可以赚取商品的利润,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垄断地位自定价格赚取垄断利润,长久看来,还是对买家不利。
市场的好处就在于调节买卖双方的利益,价格合适买卖才能进行。市场对价格有很大的影响。
二、哪个馒头比貂皮更贵:主观效用
“效用”其实就是对人的有用性,东西的有用性有人来决定,因此会因人而异,比如,“一千个人就又一千个哈姆莱特”。
有意思的,一个东西的价格,与客观用途没多大关系,却与人主观的效用密不可分。比如:你喜欢《阿凡达》你会花100块钱去电影院去看看,什么是西方人的科幻片,可是也有人不喜欢,嫌它里面的人物形象奇奇怪怪。但是,无论是演员还是电影本身,都是客观的、不变的。不同的人对他的主观感受相差悬殊。
在举一个例子说明价格取决于主观效用。在北方,冬季寒冷的野外,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有两个人,一个有钱人,穿的很暖和,行李中还有几件名贵的貂皮大衣,但是他饿的要死;另一个人是个穷人,虽然他穿的很少,冻的要死,但他手里有十几个馒头。有钱人要拿他的精致貂皮大衣换后穷人的馒头,两个人都很乐意,买卖成交。难道一个馒头就可以值一件貂皮大衣的价值吗?当然不是,在饥饿的环境之中,有钱人认为一件貂皮大衣不如一个馒头来的实在,作用大。可是当他吃了一个馒头,感觉不太饿的时候,就不再愿意再用貂皮大衣换馒头了。
一个人在极度饥饿的时候只有馒头,他愿意花10块钱去买一个馒头,但是当他吃饱了之后,他还愿意花这么多钱买吗?肯定不会。是馒头变了吗?其实不是,馒头的主要成分還是小麦,但是由于个人需要不同,馒头的价值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商品的有用性也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三、价格多少才合适:价格均衡
“均衡”是物理学的概念,就是指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暂时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而均衡价格,就是商品的市场价格,而这两个势均力敌的力就是"供给"和“需求”。
需求其实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力。决定需求因素的主要包括: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替代品”的价格等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高了,需求量自然就下降了。而当商品的价格下跌必然会带动需求上涨。这就是所谓的“需求定律”。再说供给,供给说穿了就是生产者生产商品的能力,以及扩大生产的动力。影响供给的有几个因素:利润率、技术、成本等等。其实最基本的决定因素还是商品自身的价格。商品价格上升,商品的产量增加;价格降低,产量减少。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供给定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变化规律与需求是正好相反的。这两种定律在同一环境中一起起作用的时候均衡价格就产生了。比如:价格非常高,供给就非常大,同时,买家不买帐,需求量就会减小,大量的商品积压,高价格必然支持不住,往下降。反之,价格非常低的时候,情况正好相反,会出现供不应求,买家就是极力追捧,最后价格一定会在涨上去的。
由此可见,价钱高了、低了都不行,那就必须存在一个让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的价格,就是说买着想买的量和买家手里的量正好相等,这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在供给和需求“势均力敌”的这种状态中形成的价格,也就是在市场中的表现出来的“均衡价格”。这才是唯一意义上的价格。
总而言之,价格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论是市场、还是商品的效用以及在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博弈过程中形成的均衡价格,或多或少都受到商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影响,所以这些因素只会影响价格,但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只能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一、一双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
市场其实就是固定的用来买卖的场所。在今天,市场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大,比如在金融市场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现实交易场地,都是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的。但这些都不是经济学家眼中的市场,在他们眼里只要有价格就有市场。
市场就是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形成价格的过程。社会分工产生之后,人们如何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必需品,于是交换产生了,交换发生的场所就是市场。
市场被看作是“看不见的手”。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之所以可以对价格有影响,是因为它对人性进行引导。每个人,无论是买者还是买者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买卖双方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进行交易。对于卖着来说,肯定是价钱越高越好。但在市场上一样的东西价钱相差无几,因为卖这样东西的不是一家,你要是卖的太高,买者就到相对便宜的一家去买,这是卖家之家的比拼,要不就说“同行是冤家”。这样就防止了卖家漫天要价。当然,价钱不会低于这件商品的价值。在买家看来,当然是价格越低越好,可是,这个价钱也不能低到价值以下,因为你觉得价钱太高不买,但是还是有人可以接受这个价格,这是买家之间的竞争,可以防止买家的乱砍价。
在市场中最终形成的价格肯定是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的。如果价格低于商品的价值出售,刚开始看来是对卖家有利,但当卖家长期下来,卖家很容易形成垄断,这时卖家不仅可以赚取商品的利润,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垄断地位自定价格赚取垄断利润,长久看来,还是对买家不利。
市场的好处就在于调节买卖双方的利益,价格合适买卖才能进行。市场对价格有很大的影响。
二、哪个馒头比貂皮更贵:主观效用
“效用”其实就是对人的有用性,东西的有用性有人来决定,因此会因人而异,比如,“一千个人就又一千个哈姆莱特”。
有意思的,一个东西的价格,与客观用途没多大关系,却与人主观的效用密不可分。比如:你喜欢《阿凡达》你会花100块钱去电影院去看看,什么是西方人的科幻片,可是也有人不喜欢,嫌它里面的人物形象奇奇怪怪。但是,无论是演员还是电影本身,都是客观的、不变的。不同的人对他的主观感受相差悬殊。
在举一个例子说明价格取决于主观效用。在北方,冬季寒冷的野外,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有两个人,一个有钱人,穿的很暖和,行李中还有几件名贵的貂皮大衣,但是他饿的要死;另一个人是个穷人,虽然他穿的很少,冻的要死,但他手里有十几个馒头。有钱人要拿他的精致貂皮大衣换后穷人的馒头,两个人都很乐意,买卖成交。难道一个馒头就可以值一件貂皮大衣的价值吗?当然不是,在饥饿的环境之中,有钱人认为一件貂皮大衣不如一个馒头来的实在,作用大。可是当他吃了一个馒头,感觉不太饿的时候,就不再愿意再用貂皮大衣换馒头了。
一个人在极度饥饿的时候只有馒头,他愿意花10块钱去买一个馒头,但是当他吃饱了之后,他还愿意花这么多钱买吗?肯定不会。是馒头变了吗?其实不是,馒头的主要成分還是小麦,但是由于个人需要不同,馒头的价值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商品的有用性也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三、价格多少才合适:价格均衡
“均衡”是物理学的概念,就是指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暂时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而均衡价格,就是商品的市场价格,而这两个势均力敌的力就是"供给"和“需求”。
需求其实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力。决定需求因素的主要包括: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替代品”的价格等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高了,需求量自然就下降了。而当商品的价格下跌必然会带动需求上涨。这就是所谓的“需求定律”。再说供给,供给说穿了就是生产者生产商品的能力,以及扩大生产的动力。影响供给的有几个因素:利润率、技术、成本等等。其实最基本的决定因素还是商品自身的价格。商品价格上升,商品的产量增加;价格降低,产量减少。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供给定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变化规律与需求是正好相反的。这两种定律在同一环境中一起起作用的时候均衡价格就产生了。比如:价格非常高,供给就非常大,同时,买家不买帐,需求量就会减小,大量的商品积压,高价格必然支持不住,往下降。反之,价格非常低的时候,情况正好相反,会出现供不应求,买家就是极力追捧,最后价格一定会在涨上去的。
由此可见,价钱高了、低了都不行,那就必须存在一个让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的价格,就是说买着想买的量和买家手里的量正好相等,这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在供给和需求“势均力敌”的这种状态中形成的价格,也就是在市场中的表现出来的“均衡价格”。这才是唯一意义上的价格。
总而言之,价格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论是市场、还是商品的效用以及在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博弈过程中形成的均衡价格,或多或少都受到商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影响,所以这些因素只会影响价格,但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只能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