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语文课堂”为“对话舞台”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对话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需求,并当之无愧地成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法则。而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通过对话、文本等言语作品以及听说读写思等言语行为进行的思想、情感和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是一种典型的“对话舞台”。 “对话是展示意义和把握意义的过程,学生就在这种对话的参与中获得了教育。因此对话并不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对话过程本身‘揭示’了真理,它使真理‘显现’出来,从而通过学生的理解而接受。”(巴赫金语)为了初中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对话舞台”,不妨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尝试。
  1.调动文化储备,融入教学课堂,缩短对话距离
  文本,特别是文学作品,生命的籽实是饱满的,生命的样式是斑斓的,生命的积淀是厚重的。在这样的文本面前,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可能感到力怯,感到莫名的威慑,从而进入不了文本的话语系统,进入不了作者或文本的心田。在这种状态下,将文化储备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仿佛为学生架起了拉近与文本距离的桥梁,为学生扫除了对话的阴霾。曾听过一位教师讲授“下放名著”的课,他不是抢占课堂,从作者到背景,从电视剧到“红学”,从情节到形象去作大量的分析介绍,而是先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四个组的内容分别是:“我看贾府”、“走近黛玉”、“戏说熙凤”、“评说宝玉”,要求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写成发言稿。这样学生们融合了各自的文化储备,拓展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背景知识,无疑为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准备了条件,使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和鉴赏增加了文化含金量。
  2.挖掘生活体验,补充间接感受,铺设对话通道
  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所以要有教师介入,让教师也成为对话者,就是因为在教师的参与下,学生本不够丰富的阅历会有所增长,沉睡的体验回得到唤醒,躲闪的知识能得到复现,一句话,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圣陶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示、启发、交流、澄清就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铺设了通道,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畅通,更便捷,更有收获。例如,教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讲到洞天美景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人盛会图,可作者为什么不让自己也融入这幅美景中呢?”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诗歌贵在含蓄,所以作者不愿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尽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就像……就像……”“就像维那斯的断臂,给人带来的不是遗憾,而是美好的想像,这也就是所谓的‘残缺美’吧,是吗?”学生显得很兴奋:“对,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个学生说:“我认为作者自己太喜欢这幅画了,他怕自己入画惊动了神仙,破坏了美丽。” 教师接着说:“就像冬天的一个早上,你推开门准备去上学,却发现满地是一尘不染的白雪,你站在门口,实在不忍心挪动双脚去破坏那洁白,是吗?” 在教师如此的点拨下,学生的直接生活与间接生活感受丰硕了,富有了,在文中的经典与细微处才会有独到的发现和体会,才能滋生出新的知识的经验,也才能更好更准地掌握与文本对话的主动权。
  3.创设教学情境,感染学生理趣,形成对话企盼
  对话是双向的、互动的交流过程,是思维撞击的动态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追求一种和谐的氛围,在这种情境中使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沟通起来,把学生既有经验与要探究、解决的新问题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以《茶花赋》教学为例,一上课,教师就从情境入手,满怀真情地说:“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一提到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的感情就会充盈胸际,奔腾欲出。我们伟大祖国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有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界的各族人民。每当提起这些,我们心中就会激荡起热爱祖国的感情!”当学生被点燃起爱国之情的火苗后,教师便让学生吟诵描绘、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名诗佳句。学生在情绪激昂之中,对美丽祖国一唱三叹,荡气回肠,心驰神往。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企盼着与文本对话,企盼着向作者诉说内心的感受,任何认同与辩白都将是生机勃勃的,因为它来自与学生的肺腑。
  收稿日期:2012-04-20
其他文献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information)的环境中,随着社会的进步, 光靠眼睛看、耳朵听等身体器官去获取信息已经远远不够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有了更为先进的获取信息的工具--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的用途很广,优点也很多。  1.信息的存储量极大。语文课的教学,不仅仅是教课本中的内容,更应注重学生思维的迁移性、拓展性和创新性,如果借助多媒体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期刊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市人口仅占农村人口约1/3,我国6─7万所初中的80%和60多万所小学的85%在农村。要在观念滞后,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者为推进新课程标准在农村中小学的贯彻和实施。应进行孜孜不倦地探索、实践。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若干问题中提出如下几点,与大家进行探讨。  1.观念的滞后与保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致的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此论文建立在日常初一英语教学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在教学反思的前提下,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阅读理解中,以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英语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阅读教学;英语学习效果    1.引言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
期刊
【摘 要】提问要有一定的激疑性;教师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迂回设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可以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  【关键词】合理建议;初中物理;合理性提问    1.提问要有一定的激疑性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
期刊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学好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做好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为进入中学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厚的基础也是小学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生学习英语,不能只讲结果,还要看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只有在学习过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教学    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
期刊
【摘 要】教学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探索物理实验教学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艺术;教学策略    教学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学生在某一门功课上产生厌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与该门功课执教者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我们为人师者如何在自己的
期刊
数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居于这点,我在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教学活动。  1.取材生活,在实境中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环节一:教师先引导学生摸一摸自己的手背、脸,然后再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表面以及课
期刊
【摘 要】精彩而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必须重视设备资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同时还必须关注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本身与语文课程教育所要形成的语文素养相关的知识资源、生活资源、情感资源以及教学情境资源,重视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科学而艺术的整合。  【关键词】关注主体;开发资源;课堂生成    精彩而有价值的课堂“生成” ,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教学境界。在追求“生成”时,我们往往重视各种设备资源、课程资源,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科学探究,重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重各种学习能力、兴趣的培养、重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翻开初中物理教材我们发现原来一些以教师教授为主的物理规律、定性内容现在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来求得结果,获取知识,要求学生亲历得出结果前每一步实验步骤。物理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