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戏曲文化能培养小学生对戏曲的喜爱,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然而,戏曲与其他音乐形式有较大差别,需探究适宜小学阶段教育的文化渗透方法,以确保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对教学模式的定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三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戏曲;小学;音乐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013
引言
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向小学生渗透戏曲文化能培养学生审美,使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增加了解,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不同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推进文化传承时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创造小学生喜欢的文化氛围,拉近学生与戏曲文化的距离。
1、“戏曲课”教学模式的定位
渗透戏曲文化时,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应确保教学手段符合小学生的兴趣方向。小学阶段的戏曲文化教学要与中学、高中阶段的教学区分开,只有迎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使戏曲文化深入学生内心。因此,要将兴趣培养视为小学戏曲教学的目标,不必要求学生记住太多的基础知识,要用有趣的手段实施教学,使戏曲教学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而不是死记硬背,发展成形式主义。在小学教育中,能让学生记忆深刻的是一些有趣的互动场面和具有故事性的内容,因此要在戏曲教学中增进互动,以一个经典的劇目为导入,通过表演实践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戏曲知识,让学生边体会、边学习,从而培养对戏曲的兴趣[1]。
2、渗透戏曲文化的有效方法
(1)以形象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语言是教师传递戏曲文化的重要媒介,用形象有趣的语言教学能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可以极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每个戏曲节目都各有韵味,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这些剧目的特点,让学生对戏曲感兴趣,能主动与教师互动,提出有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功课,要深挖每一课的精彩之处,然后用形象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
比如让学生认识京剧时,教师可以用歌曲《唱脸谱》做引入,带领学生分析歌词中有趣的内容。小学生不了解戏曲文化,对歌词中提到的京剧人物、专业名词并不理解,只是听着“热闹”,但心里却打着问号。教师可以提问:谁能猜出“四击头”是什么?为什么它一出现就能让外国人直呼“OK”?学生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也会产生疑问,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更专注。
教师还可让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想一想你脑海中的孙悟空是不是金色的?平时看到的脸谱是不是五颜六色的?怎样通过脸谱分辨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对脸谱产生浓厚兴趣,这样的教学比单纯科普京剧文化更有意义,能激发学生对京剧文化的热爱。这首歌曲有很强的张力,能快速吸引学生,其中对各种颜色、神情的描绘也恰到好处,正符合小学生对绘画、模仿的兴趣。歌词虽然简洁,但每一句都蕴含了京剧文化的特点[2]。
(2)通过模仿教学加强学生记忆
模仿教学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中,使课上的氛围更加轻松。教师要先为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身段、唱腔,通过模仿让学生体会戏曲文化的魅力,逐渐了解不同剧目的特点。让学生模仿时,教师还可以传授一些好记的口诀,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
比如传授身段的基本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出兰花指的示范,让学生跟着教师一点点掌握技巧。当学生能准确模仿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几个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有兰花指的画面,使学生了解这种身段的运用效果。模仿其他身段时,可以加入口诀,帮助学生掌握技巧,如“走圆不走直,站丁不站八”让学生了解戏曲文化是有独特的魅力的,从而提高学生在模仿中的专注力。
对唱腔进行模仿时,要让学生感受唱腔的整体气势,把握唱腔的独特韵味。比如为学生讲解《花木兰》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豫剧的唱腔与方言腔调的相似性,帮助学生找准韵味。豫剧的唱腔十分生动,讲究吐字清晰,能打动人心,教师可以先说一段普通话,然后和河南方言对比,让学生感受方言的韵味。接着,可以为学生示范一段唱腔,并将韵味重点突出,可以稍作夸张或重复,让学生着重感受豫剧唱腔的感觉。对小学生而言,要做到准确表演具有一定困难,但可以通过模仿过一把戏曲瘾,可以在模仿中身临其境,一点点去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
(3)延伸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戏曲表演要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在文化渗透中可以进行适当拓展,将戏曲文化与学生感兴趣的文学、绘画、舞蹈等内容相连,让学生从戏曲学习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元素,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学习。戏曲表演在传统表演中属于最为“热闹”的演出,观众可以享受演员、乐队、道具、服装带来的丰富视听享受,教师要挖掘戏曲文化中的多种精彩元素,让学生感受戏剧魅力,为传统文化骄傲。
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一些基础身段,让学生感受戏曲艺术手段是如何表现生活,也能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可以做一些找寻、觅路的身段,让学生感受不同身份的角色有哪些特殊的表现,能加深学生对戏曲的理解。将戏曲文化中的身段基本功与舞蹈文化融合,学生能感受到两种艺术形式的差别和相似之处。同样是肢体语言,但在戏曲和舞蹈表现中所表现出的风格却有很大差别,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体会戏曲中身段变化与锣鼓点的配合,使学生静下心感受戏曲韵味。
脸谱在戏曲表演中十分重要,是运用各种油彩和线条勾勒出鲜明的个性,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多个脸谱,让学生试着说出这些脸谱分别是哪些角色。可以展示一些学生熟知的角色脸谱:包公、猴王、曹操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唱出一两句对白、做出简单的身段。学生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很感兴趣,这些直观的展示能强化学生印象,有助于戏曲文化的渗透。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传授戏曲文化时,不必设定具体的框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入手,通过拓展延伸以点带面,为学生渗透更多的戏曲文化知识。
结束语
总之,在音乐课堂上传授戏曲文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应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趣味教学为主,让学生学会欣赏戏曲,从内心喜爱戏曲,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符合实践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楚阳.戏曲课程进音乐课堂的途径浅析[J].北方音乐,2016,36(13):81-81.
[2]信红霞,邸庆波.如何构建有效的戏曲课堂教学模式[J].北方音乐,2019(8).
关键词:戏曲;小学;音乐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013
引言
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向小学生渗透戏曲文化能培养学生审美,使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增加了解,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不同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推进文化传承时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创造小学生喜欢的文化氛围,拉近学生与戏曲文化的距离。
1、“戏曲课”教学模式的定位
渗透戏曲文化时,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应确保教学手段符合小学生的兴趣方向。小学阶段的戏曲文化教学要与中学、高中阶段的教学区分开,只有迎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使戏曲文化深入学生内心。因此,要将兴趣培养视为小学戏曲教学的目标,不必要求学生记住太多的基础知识,要用有趣的手段实施教学,使戏曲教学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而不是死记硬背,发展成形式主义。在小学教育中,能让学生记忆深刻的是一些有趣的互动场面和具有故事性的内容,因此要在戏曲教学中增进互动,以一个经典的劇目为导入,通过表演实践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戏曲知识,让学生边体会、边学习,从而培养对戏曲的兴趣[1]。
2、渗透戏曲文化的有效方法
(1)以形象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语言是教师传递戏曲文化的重要媒介,用形象有趣的语言教学能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可以极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每个戏曲节目都各有韵味,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这些剧目的特点,让学生对戏曲感兴趣,能主动与教师互动,提出有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功课,要深挖每一课的精彩之处,然后用形象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
比如让学生认识京剧时,教师可以用歌曲《唱脸谱》做引入,带领学生分析歌词中有趣的内容。小学生不了解戏曲文化,对歌词中提到的京剧人物、专业名词并不理解,只是听着“热闹”,但心里却打着问号。教师可以提问:谁能猜出“四击头”是什么?为什么它一出现就能让外国人直呼“OK”?学生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也会产生疑问,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更专注。
教师还可让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想一想你脑海中的孙悟空是不是金色的?平时看到的脸谱是不是五颜六色的?怎样通过脸谱分辨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对脸谱产生浓厚兴趣,这样的教学比单纯科普京剧文化更有意义,能激发学生对京剧文化的热爱。这首歌曲有很强的张力,能快速吸引学生,其中对各种颜色、神情的描绘也恰到好处,正符合小学生对绘画、模仿的兴趣。歌词虽然简洁,但每一句都蕴含了京剧文化的特点[2]。
(2)通过模仿教学加强学生记忆
模仿教学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中,使课上的氛围更加轻松。教师要先为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身段、唱腔,通过模仿让学生体会戏曲文化的魅力,逐渐了解不同剧目的特点。让学生模仿时,教师还可以传授一些好记的口诀,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
比如传授身段的基本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出兰花指的示范,让学生跟着教师一点点掌握技巧。当学生能准确模仿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几个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有兰花指的画面,使学生了解这种身段的运用效果。模仿其他身段时,可以加入口诀,帮助学生掌握技巧,如“走圆不走直,站丁不站八”让学生了解戏曲文化是有独特的魅力的,从而提高学生在模仿中的专注力。
对唱腔进行模仿时,要让学生感受唱腔的整体气势,把握唱腔的独特韵味。比如为学生讲解《花木兰》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豫剧的唱腔与方言腔调的相似性,帮助学生找准韵味。豫剧的唱腔十分生动,讲究吐字清晰,能打动人心,教师可以先说一段普通话,然后和河南方言对比,让学生感受方言的韵味。接着,可以为学生示范一段唱腔,并将韵味重点突出,可以稍作夸张或重复,让学生着重感受豫剧唱腔的感觉。对小学生而言,要做到准确表演具有一定困难,但可以通过模仿过一把戏曲瘾,可以在模仿中身临其境,一点点去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
(3)延伸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戏曲表演要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在文化渗透中可以进行适当拓展,将戏曲文化与学生感兴趣的文学、绘画、舞蹈等内容相连,让学生从戏曲学习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元素,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学习。戏曲表演在传统表演中属于最为“热闹”的演出,观众可以享受演员、乐队、道具、服装带来的丰富视听享受,教师要挖掘戏曲文化中的多种精彩元素,让学生感受戏剧魅力,为传统文化骄傲。
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一些基础身段,让学生感受戏曲艺术手段是如何表现生活,也能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可以做一些找寻、觅路的身段,让学生感受不同身份的角色有哪些特殊的表现,能加深学生对戏曲的理解。将戏曲文化中的身段基本功与舞蹈文化融合,学生能感受到两种艺术形式的差别和相似之处。同样是肢体语言,但在戏曲和舞蹈表现中所表现出的风格却有很大差别,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体会戏曲中身段变化与锣鼓点的配合,使学生静下心感受戏曲韵味。
脸谱在戏曲表演中十分重要,是运用各种油彩和线条勾勒出鲜明的个性,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多个脸谱,让学生试着说出这些脸谱分别是哪些角色。可以展示一些学生熟知的角色脸谱:包公、猴王、曹操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唱出一两句对白、做出简单的身段。学生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很感兴趣,这些直观的展示能强化学生印象,有助于戏曲文化的渗透。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传授戏曲文化时,不必设定具体的框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入手,通过拓展延伸以点带面,为学生渗透更多的戏曲文化知识。
结束语
总之,在音乐课堂上传授戏曲文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应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趣味教学为主,让学生学会欣赏戏曲,从内心喜爱戏曲,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符合实践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楚阳.戏曲课程进音乐课堂的途径浅析[J].北方音乐,2016,36(13):81-81.
[2]信红霞,邸庆波.如何构建有效的戏曲课堂教学模式[J].北方音乐,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