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可有效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质量,幼儿天性活泼、探索欲望极强,其学习方式主要是依据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在有效的环境下学习可促进幼儿主动性、自主性的学习和成长。以虚实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增强现实技术运用到幼儿园教学情境中具有很大可能性,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核心目标,关注幼儿的生活实际是重点,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关键。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活动质量
一、问题提出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3-6岁儿童学前教育,优化教育资源,拓展数字化学习的空间,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1]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发展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国家政策导向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可知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更加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技术不是纯粹的技术,而是通过技术的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幼儿园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手工、绘画、布置一定的场景,使幼儿在这个场景中能有效的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情境可大力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质量。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强调虚实结合,可以创设出生活化、形象化的场景,幼儿能沉浸在里面与动物、植物等进行有效互动,实现有质量的人机互动,从而促进幼儿在知识与经验水平上的增长和丰富。本研究通过对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解析,主要分析其在幼儿园教学情境中的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保证增强现实技术的价值最大化,提出幼儿园教师在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中的建议和措施。
二、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中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不断变革,学前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也一次又一次被提上日程。增强现实技术应运而生,它有别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现实世界中无法亲自感受到的事物真实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通过与其互动,从而增进对事物的了解和认知。增强现实技术具备三维环境,一方面指视觉上的3D模型,另一方面指移动设备屏幕上创造的三维空间。[2]在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也难免遇到许多的困难,引入增强现实技术可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可吸引幼儿的注意,提升专注力
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合理利用,可创设出生动、形象、具体化的情境,既符合幼儿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能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情境创设更多的是依靠图片、玩偶等,甚至许多教师主要依据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以激发幼儿参与本次主题活动的兴趣,那么引入增强现实技术,形式多样的画面冲击幼儿的视觉以及各种有趣的声音重进幼儿的听觉器官,可有效调动幼儿的感觉器官,既能让幼儿保持持续注意,在另一个方面也能促进幼儿专注力的提高。如在《小雨滴》活动中,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直接出现小雨滴下落的场景,并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很快就能引起幼儿的注意,然后再进行后面的教学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质量也更高,专注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二)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教学环境创设,教师可有效控制
增强现实技术在前期可以预设很多的信息,包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入。另外,教师可以控制整个场景的运作和停止,前提是必须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一般来说不同的活动,其操作技巧也不一样。比如在认识恐龙活动中,幼儿互换恐龙,教师若想暂停讲解有关恐龙的起源或者特征、习性,就必须掌握暂停的方法,需要向上跳跃才会弹出暂停窗口,然后选择就可以有效控制,进行后面的活动。
(三)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可将幼儿园无法呈现的内容具体化,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形象且具体是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这就决定在幼儿园里呈现给幼儿的事物必须是直观形象的,但是也要提供具体的事物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知识是无法直接呈现的,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则可将无法呈现的内容具体化,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比如在社会领域《地震来了怎么办》活动中,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创设地震的情境,让幼儿亲临地震,感受地震,为后期的地震预防和紧急措施做好铺垫。
三、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合理建议
增强现实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作用都是基于理想状态下的,在幼儿园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有效的把握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和價值。因此在幼儿园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核心目标
在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中运用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应避免引起喧宾夺主导致幼儿的注意力全放在外在的环境上,而忽略了幼儿真正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这就强调在呈现内容的时候体现重点和关键,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美观和创意。如:开展《可怕的地震》活动(见流程图1),传统教学中确实无法实现地震真实场景的营造,而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能让幼儿先了解地震的形成,认识地震急救包包含的物品;再让幼儿“身临”地震发生的场景之中,通过识别地震时的危险地点、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后通过操作完成接水管、搭帐篷和接应急物资认识应急供水、应急物资供应和应急棚等应急标志。这里就必须要避免一味地创设地震情境而忽略了地震的应急措施创设。又如:在《我从哪里来》活动中(见流程图2),幼儿借助于增强现实技术,操作趣味游戏来了解受精卵的形成和胚胎的成长;再让幼儿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了解生育的辛苦以及性别的区分;最后通过游戏为精子和卵子进行匹配,了解关于基因方面的知识。这里同样要抓住关键,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动画的绚丽。
(二)关注幼儿的生活实际是重点
教师在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幼儿的课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周围的世界,因为只有类似于他们的生活情境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他们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关键
教师是幼儿园中幼儿最为亲密的人,也是极为重要的他人之一。他们时刻与幼儿在一起,更加了解幼儿、理解幼儿。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必须掌握有效的信息技术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很好地促进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增强现实技术在创设幼儿园教学情境中,也需要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要掌握如何运用、操作,实现人机互动,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有效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培训,才能更好的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见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2]蔡健.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7.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活动质量
一、问题提出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3-6岁儿童学前教育,优化教育资源,拓展数字化学习的空间,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1]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发展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国家政策导向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可知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更加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技术不是纯粹的技术,而是通过技术的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幼儿园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手工、绘画、布置一定的场景,使幼儿在这个场景中能有效的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情境可大力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质量。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强调虚实结合,可以创设出生活化、形象化的场景,幼儿能沉浸在里面与动物、植物等进行有效互动,实现有质量的人机互动,从而促进幼儿在知识与经验水平上的增长和丰富。本研究通过对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解析,主要分析其在幼儿园教学情境中的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保证增强现实技术的价值最大化,提出幼儿园教师在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中的建议和措施。
二、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中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不断变革,学前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也一次又一次被提上日程。增强现实技术应运而生,它有别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现实世界中无法亲自感受到的事物真实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通过与其互动,从而增进对事物的了解和认知。增强现实技术具备三维环境,一方面指视觉上的3D模型,另一方面指移动设备屏幕上创造的三维空间。[2]在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也难免遇到许多的困难,引入增强现实技术可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可吸引幼儿的注意,提升专注力
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合理利用,可创设出生动、形象、具体化的情境,既符合幼儿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能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情境创设更多的是依靠图片、玩偶等,甚至许多教师主要依据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以激发幼儿参与本次主题活动的兴趣,那么引入增强现实技术,形式多样的画面冲击幼儿的视觉以及各种有趣的声音重进幼儿的听觉器官,可有效调动幼儿的感觉器官,既能让幼儿保持持续注意,在另一个方面也能促进幼儿专注力的提高。如在《小雨滴》活动中,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直接出现小雨滴下落的场景,并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很快就能引起幼儿的注意,然后再进行后面的教学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质量也更高,专注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二)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教学环境创设,教师可有效控制
增强现实技术在前期可以预设很多的信息,包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入。另外,教师可以控制整个场景的运作和停止,前提是必须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一般来说不同的活动,其操作技巧也不一样。比如在认识恐龙活动中,幼儿互换恐龙,教师若想暂停讲解有关恐龙的起源或者特征、习性,就必须掌握暂停的方法,需要向上跳跃才会弹出暂停窗口,然后选择就可以有效控制,进行后面的活动。
(三)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可将幼儿园无法呈现的内容具体化,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形象且具体是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这就决定在幼儿园里呈现给幼儿的事物必须是直观形象的,但是也要提供具体的事物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知识是无法直接呈现的,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则可将无法呈现的内容具体化,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比如在社会领域《地震来了怎么办》活动中,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创设地震的情境,让幼儿亲临地震,感受地震,为后期的地震预防和紧急措施做好铺垫。
三、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合理建议
增强现实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作用都是基于理想状态下的,在幼儿园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有效的把握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和價值。因此在幼儿园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核心目标
在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中运用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应避免引起喧宾夺主导致幼儿的注意力全放在外在的环境上,而忽略了幼儿真正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这就强调在呈现内容的时候体现重点和关键,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美观和创意。如:开展《可怕的地震》活动(见流程图1),传统教学中确实无法实现地震真实场景的营造,而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能让幼儿先了解地震的形成,认识地震急救包包含的物品;再让幼儿“身临”地震发生的场景之中,通过识别地震时的危险地点、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后通过操作完成接水管、搭帐篷和接应急物资认识应急供水、应急物资供应和应急棚等应急标志。这里就必须要避免一味地创设地震情境而忽略了地震的应急措施创设。又如:在《我从哪里来》活动中(见流程图2),幼儿借助于增强现实技术,操作趣味游戏来了解受精卵的形成和胚胎的成长;再让幼儿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了解生育的辛苦以及性别的区分;最后通过游戏为精子和卵子进行匹配,了解关于基因方面的知识。这里同样要抓住关键,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动画的绚丽。
(二)关注幼儿的生活实际是重点
教师在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幼儿的课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周围的世界,因为只有类似于他们的生活情境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他们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关键
教师是幼儿园中幼儿最为亲密的人,也是极为重要的他人之一。他们时刻与幼儿在一起,更加了解幼儿、理解幼儿。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必须掌握有效的信息技术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很好地促进教育技术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增强现实技术在创设幼儿园教学情境中,也需要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要掌握如何运用、操作,实现人机互动,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有效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培训,才能更好的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见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2]蔡健.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