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非常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培养 学习习惯 学习效率
所谓习惯,是人们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顽强而巨大的心理能量。习惯一旦成为自然,就必然深深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所以,习惯对人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培根说:“一切天性与谎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的确,古今中外众多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往往不是取决于先天优越的智力条件,而是后天养成的优良习惯。国内外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与智力因素相关,而且还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并且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重要地位。所以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了,素质自然就提高了。
二、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预习与及时复习的习惯。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去上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全神贯注与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外学习及课后辅导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丧失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4.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并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一种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数学教学中,要多创造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以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5.独立完成作业与总结归纳的习惯。完成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决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要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哪些环节
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错综复杂,不同的学习习惯之间虽自成体系,但只要形成认真的态度,彼此之间就会产生必然的联系。因此,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从整体着眼,确立目标,分步实施,及时反馈,巩固成果。就具体习惯的培养而言,一般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强化认知。要使学生知道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具体要求及操作要领。经常让学生复述行为操作的要求,学会评判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行为,还要指导学生自我检查和对照,加强行为目的和行为过程的反省认知,并提高认知能力。
2.诱导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些常规可组织学生讨论后制订,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还要注意加强教学过程中学习行为习惯的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示范方式:一种是教师的示范,凡对学生习惯的要求,教师的举止言谈必先为学生树立榜样,以其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另一种是学生示范,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或由他们现身说法;还可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示范,以训练外显性行为操作,提供模仿的范例。
3.督促提醒。
有些学生思想上认识了,但行动上会反复,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督促提醒,以帮助他们逐步养成习惯。办法是:(1)正面监督:直接向学生提出更正要求,或者运用表扬性批评,肯定进步,指出努力方向;(2)侧面督促: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或不指名地批评一些现象,以提醒另一些学生注意纠正;(3)配合性督促:与其他任课教师或家长一道,统一要求,互通信息,请他们协调督促,齐抓共管。
4.反复训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跳而就的。要培养学生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需要教师坚持要求,反复训练,反复讲解,反复示范,反复纠偏,并做到既严格要求又耐心细致。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协调好师生关系,通过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心,使外界的规范和督促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要求。还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调控意识,鼓励学生自我省察,自我纠偏。这样,才能相得益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辨清是非。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分不清习惯的好坏。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进而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中学;030600)
【关键词】培养 学习习惯 学习效率
所谓习惯,是人们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顽强而巨大的心理能量。习惯一旦成为自然,就必然深深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所以,习惯对人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培根说:“一切天性与谎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的确,古今中外众多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往往不是取决于先天优越的智力条件,而是后天养成的优良习惯。国内外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与智力因素相关,而且还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并且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重要地位。所以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了,素质自然就提高了。
二、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预习与及时复习的习惯。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去上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全神贯注与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外学习及课后辅导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丧失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4.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并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一种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数学教学中,要多创造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以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5.独立完成作业与总结归纳的习惯。完成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决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要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哪些环节
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错综复杂,不同的学习习惯之间虽自成体系,但只要形成认真的态度,彼此之间就会产生必然的联系。因此,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从整体着眼,确立目标,分步实施,及时反馈,巩固成果。就具体习惯的培养而言,一般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强化认知。要使学生知道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具体要求及操作要领。经常让学生复述行为操作的要求,学会评判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行为,还要指导学生自我检查和对照,加强行为目的和行为过程的反省认知,并提高认知能力。
2.诱导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些常规可组织学生讨论后制订,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还要注意加强教学过程中学习行为习惯的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示范方式:一种是教师的示范,凡对学生习惯的要求,教师的举止言谈必先为学生树立榜样,以其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另一种是学生示范,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或由他们现身说法;还可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示范,以训练外显性行为操作,提供模仿的范例。
3.督促提醒。
有些学生思想上认识了,但行动上会反复,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督促提醒,以帮助他们逐步养成习惯。办法是:(1)正面监督:直接向学生提出更正要求,或者运用表扬性批评,肯定进步,指出努力方向;(2)侧面督促: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或不指名地批评一些现象,以提醒另一些学生注意纠正;(3)配合性督促:与其他任课教师或家长一道,统一要求,互通信息,请他们协调督促,齐抓共管。
4.反复训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跳而就的。要培养学生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需要教师坚持要求,反复训练,反复讲解,反复示范,反复纠偏,并做到既严格要求又耐心细致。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协调好师生关系,通过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心,使外界的规范和督促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要求。还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调控意识,鼓励学生自我省察,自我纠偏。这样,才能相得益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辨清是非。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分不清习惯的好坏。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进而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中学;0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