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传染病;麻疹、水痘;中医药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02-01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治疗及预防措施有所了解,而中医药对治疗、预防这些传染病有独特效果,现逐一介绍如下:
  1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1.1 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国外主张在15个月时初次接种更为保险,并认为在1岁以内接种者,应于1年后加强一次。
  1.2 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1]出疹前期 [治法]:解表,透疹,化痰 荆芥8 连翘9 薄荷6 桔梗9 鱼腥草9 前胡6 蝉蜕6 黄芩8 白芍10 葛根6 浮萍8 甘草4 [2]出疹期 [治法]:清热解毒,透疹,退热 金银花12 白芍10 升麻6 葛根12 浮萍9 蝉蜕6 青天葵12 柴胡8 紫草10 板蓝根9 丹皮10 生地12 [3]恢复期 [治法]:养阴生津,健脾胃 天花粉10 生地10 麦冬10
  2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2.1 水痘预防
  2.1.1 隔离患者,患儿疱疹全部结痂并脱落,即可解除隔离,儿童机构发现水痘患儿后,21天内不接收水痘易感儿童。
  2.1.2 患者病室可用紫外线每天照射2次,每次20分钟,同时注意通风换气。托幼机构亦可采用紫外线消毒,或开窗通风换气。
  2.1.3 对接触者应及时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减轻症状。
  2.1.4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2 水痘治疗
  患了水痘西医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水痘初期可喝绿豆汤,发烧期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若皰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此外,该病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因此,一旦发现并发症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时邪,伤及肺脾,生湿化热,发于肌肤所致。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分以下两种类型:
  2.2.1 风热夹湿证 属轻型,证见发热,咳嗽,流涕,水痘红润,分布稀疏,内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痒,纳差,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用疏风解表,清热祛湿法。方选银翘散加减。
  2.2.2 湿热炽盛证 属重证,多见于体质虚弱的患儿。发热重,表现为壮热烦渴,唇红面赤,精神萎糜,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浆混浊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见疱疹,伴有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或滑数。此乃邪盛正笃,湿热毒邪内犯。治疗当加大清热凉血解毒之力。方选加味消毒饮加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选择西药对症治疗,如退烧、止痒等。其余在护理、饮食、消毒、隔离等方面中西医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血吸虫肝病与胆囊胆固醇结石有无相关性,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病因素和好发人群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亭林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 400例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与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住院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生率为82%,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生率为51%,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与非血吸虫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5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05-01  自2011年6月以來的二年里,我们应用自拟中药退白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用于治疗白癜风。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病例选择:寻常性白癜风患者,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不包括近1个月内系统应用治疗白癜风的中西药物、糖皮质激素类
期刊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医药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06-02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大黄四金汤配合总攻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大黄四金汤配合总攻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总攻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8例,显效7例,无效5例,治愈率80%,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治愈36例,显效12例,无效12例,治愈率60%,总有效率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09-01  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进行了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在40%-70%之间。近年来大批学者对两者的相关性研究数据,足以说明肺炎支原体与支气管哮喘有着密切关系。基于儿童MP感染的高发病率,期望为儿童MP感染相关喘息的合理、有效治疗提供参考。减少MP感染导致儿童呼吸系统长远受损以致哮喘发生的潜在危险
期刊
【摘 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的简称。主要是六淫犯心,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久病、大手术失血、厥脱证之后,或年老体弱,脏气虚弱致心脏的阴、阳、气、血亏损,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湿阻于心络、心经而发病。有时为七情(除喜外)、寒冷,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丧失,脏气亏损的影响而诱发疼痛发病。气虚是发病的基础。心绞痛的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即补虚,常用人参,改变了传统:“诸痛不可补气,”“痛甚者脉必伏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85例符合本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43例试验组和42例对照组,2组患者无论是否行手术治疗,都予以抗感染、止痛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加加服中药并外敷中药且接受针灸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手部肿胀、疼痛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93.5%,对照组的总效率为72.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 要】目的:为了更加有效的增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能力,从而使得死亡率大大降低。方法:回顾性研究曾经救治的4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全部患者病例里,痊愈出院的有40例,死亡的有3例,死亡人数占患者总数的7%。结论:应该先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同时使用药物及清洗胃部导泻,尽可能早的运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充分考虑疾病的变化情况及时改变阿托品的使用量;准确区分合并症与并发症的主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的100例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输卵管通液。对比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疏通效果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可以更好的疏通输卵管,治疗不孕不育,在临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41-01  糖尿病是有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病因也各不相同,糖尿病不是单一疾病,而是符合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是包括遗传及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发病的具体原因不明,不同病因导致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或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最终导致糖、脂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