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 活用教材 深挖内涵 拓展深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z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76-01
  数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科学知识。现行的新课标也指出: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着力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联系生活,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有抽象性的,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选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使学生逐步形成新的概念。在教学“减法的运算性质”一课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如下教学:
  首先,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售货员卖文具的情境,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买卖”活动:小明到学校小卖部买一把铅笔和一把尺子。一支铅笔的价钱是2角,一把直尺的价钱是3角。小明付出1元钱,售货员应找给小明多少钱?
  其次,让学生说出在“买卖”过程中是如何“找退”的?(1)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的钱数,再减去直尺的钱数,即是应“找退”(剩下)的钱数。列式为:100-20-30 =50(分)(2)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与直尺的总钱数,即是應“找退”{剩下}的钱数。列式为:100-(20+30)=50(分)。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1)“100-20-30”求的是什么?“100-(20+30)”又求的是什么?(2)两种不同算法结果怎样?(3)说明两道式子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到:100-20-30 = 100-(20+30)。由于学生已有钱币在实际计算中运用减法运算性质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 就不难概括出减法的运算性质。
  这样教学,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十分充分,形成的表象也就更加鲜明,从而促进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法则的推导过程
  在进行计算法则教学时,应当避免将“法则”或“方法”作为一种“静态的结果”直接进行灌输,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反复练习,而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去发现合理的算法,从而逐步归纳、推导出计算法则。
  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时,我联系生活实际,把例题改编成学生熟悉的内容——元、角、分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感到自然,不陌生。我从钢笔与圆珠笔的价钱引入,求两种笔一共多少钱,就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几分和几分相加。其实这就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第一步: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就向前一位进一,学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满十后,就是1角,则在角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角;当角和角相加满十后,就是1元,就在元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元,依此类推。这样,学生对小数的退位减法也能轻松的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在计算时想到了买东西付钱的情景。
  这样,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不但推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也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算的过程。
  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题的分析过程
  “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这为应用题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书本上的例题 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创设一种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静态的应用题情节变为动态的亲自感受。
  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虽然例题题材源于生活实际,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而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把课堂变成舞台,在课堂上办起 “数学商店”,让学生 当“售货员”,教师当“顾客”,让学生们利用自己铅笔盒中的文具作“商品”办起了“文具商店”。教师来到一组学生办的“文具商店”里买文具,问:“售货员,铅笔多少钱一支?橡皮多少钱一块?我要买2支铅笔,4块橡皮,你应收多少钱?”教师又来到另一组又买了5把直尺、3支钢笔……教师在教室里“兜”了一圈,提供了好几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请各组“售货员”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对购买文具都亲自经历过,算起来当然得心应手,学生都知道先算出一种商品应付的钱,再算出另一种商品应付的钱,最后把两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算出一共付多少钱。学生在这种联系生活的活动中,不仅学会了如何解答三步应用题,而且对这类应用题的分析过程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联系生活,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地使用教材,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这样才能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其他文献
目的: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镍钛器械预备根管的方法:冠根向下预备法(crown-down)和逐步后退法(step-back)在根管预备中的差异以及各自优缺点,及
【摘要】对教学方案体系的最优化进行了简單分析,然后根据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讨论了在教学中追求最优化应该注意的几点基本原则,以便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方案 ; 教学过程 ; 最优化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资助项目(No.KJ130428); 重庆交通大学本科专业提升计划项目; 重庆交通大学创新训练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
【摘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識,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恰、宽松的教育环境。一、创设创新的气氛和环境。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三、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  【关键词】创设环境 ; 创设情景 ; 创设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72-01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和发展,它以直观、生动及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备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既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也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技术 ;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6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农村一线的数学教师,仅仅能够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显然已经不够了,那么,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不是被动地适应新课程,而是主动地引
开拓创新重在实践。当前,我们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考虑,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重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紧密结
【摘要】培养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小学生处于心智快速发展的时期,引导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初步研究提出了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 ; 兴趣 ;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76-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和源
【摘要】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的在教学中推广应用。尤其是对于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创设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满足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本文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阐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优化小学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68-01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恰当的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使计算简便。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注意发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