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讲台与走下讲台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baobao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走上讲台
  走上讲台,是能力,是技巧,是教师。
  只要你拥有了教师资格,你就可以走上讲台,去扮演你的角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于是,教师就充分地充当了“工程师”的角色。学生是雕琢的对象,由我们来任意地“雕琢”,万一“雕琢”得不尽如人意,就发出“朽木不可雕也”的感慨。不可否认,教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教师本身也是负责任的,工作也是辛苦而劳累的。在这样的一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近些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面临的阻力也仍不小,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没有完全清除。甚至有人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受教学大纲的约束,受中考指挥棒的引导,课改前的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注重依照教学大纲和教参,以教师为主角进行教学,教学的目的围绕中考展开和强化。教师在编选教案时会紧密结合教参来进行,接触试卷后总爱用“是否符合中考精神”来评价。
  这种教学固然可以培养出几个临场应试高手,但长期以来“繁、难、旧”的教材(学)已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学生会解高难度的语法句,却说不清某个广告的失败或精妙之处;能不差分毫地将问答题的答案默出来,却无法用流利的语言阐述他对某课外语段的理解和感悟;能出色地按教师所设计的写作模式填作文,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申请书……
  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来说,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改革考试制度是关键,建立新的评价标准是导向机制,优化教材和教育教学过程是核心,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根本。因为所有教育实践,最终都要依靠教师来完成。从教育内部来看,尽快提高教师素质已刻不容缓。
  二、走下讲台
  (一)走下讲台,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求知,还必须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而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读书,学会作文,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智慧和美好的人性,并使之升华,跟大千世界建立起多层次的联系。教师不需要去照搬教参和各种资料,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有限的课时内,有选择地教点什么,以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正确的读书方法,并促使学生逐步积累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师教点什么,首先要考虑的应是学生需要点什么。这不仅是为了尊重学生的选择,更是为了贯彻因材施教,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宽松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它们潜在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首要的就是师生间的平等,这呼唤着我们走下讲台,放下教参,关注生活,用生活来指导学生学习,把教师摆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
  放下教参,走下讲台,需要的是勇气。作为课改的先驱,我们要有不怕被学生考倒、问倒的勇气,离开那使我们信心倍增而学生永远也猜不出答案的教参,勇敢地走下讲台,到学生中来,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学习,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和学生靠得更近。
  (二)走下讲台,更有利于师生交流
  一切知识的掌握,都是学生对知识的载体进行深刻的思考后的结果。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古语曾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见,适当的指点交流,对学习本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什么、学什么,然后交流感受,质疑解难,使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语文实践,逐步养成阅读、思维、观察、想象、书写、表达等最基本的智力技能。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这种交流必须是真诚的平等的充满信任的。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研究疑难,敢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语文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锻炼思维,提高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是至关重要的,这绝不是教学参考之类的东西可以解决的。新课程要求的探讨、研究、合作学习,也绝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所能够实现的。
  (三)走下讲台,要求教师有更高的文化素养
  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教师已不是知识唯一的提供者。教师自身知识的丰富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能同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此外,今天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知识,更要有智慧。从知识向智慧转化,必须具备多种知识相互沟通和融合的能力。要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就必须有很高的素养。要使学生成为适应未来世界的公民,必须培养他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让孩子做好准备以面对未来的技术世界”。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科学的素质、强烈的科学意识和科学观念,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1.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把教学工作建立在高度的科学水平上。教师若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都不全面、不深刻,怎么去引导学生呢?
  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了富于革命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即使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受到冲击,也使一些特殊的技巧、繁杂的运算显得多余,而像统计思想、概率思想等又变得更为重要。现在我们的计算机普及和应用水平尚属于初级阶段,教师应该尽快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走下讲台,让我们摒弃教学方法
  摒弃教学方法,并非是不要方法。
  纵观语文教学改革,多是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因而改来改去,教学的实质变化不大。方法是为实质服务的。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方法。决定教法的是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而对内容的理解、目标的把握,要靠教师的素质。我听过一些老教师的课,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却处处显得十分精要;也听过一些能手的课,投影、录音、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等等,五花八门,看似气氛热烈,但细想一下,一节课到底要教会学生点什么,不得而知。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运用方法的教师。教师素质高,什么样的方法都可以驾驭自如;教师素质低,什么样的教法也都无济于事。我们应该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多下工夫,首要的是提高读书作文的能力。多读点书,以增长语文素养和人格情愫;通读几遍教材,用自己的“心”去读,以正确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读一点教育和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得失,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教材的教学方法;经常写文章,练练笔,提高写作技巧。作文不是为发表,而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
  (五)走下讲台,加强备课和教研
  1.加强备课和教后的总结。在进行新教材教学时,我们备课组加强了教前的备课和教后的总结,在继承语文教学好的传统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课改尝试。自己的教案中如何体现课改思想,教学设计有没有兼顾每一位学生,是否整合了各学科的相关知识,教学实施中给了学生多少参与空间,师生的互动完成得怎样,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是否得到合理的运用,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业布置是否注意到课内延伸和课外迁移,教学评价有没有做到多元化……对于没接触到的课文要认真备课,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碰到保留下来的传统课文,要适时改变教学方法。比如超级传统课文《社戏》被编选进了民俗单元,以往的大谈历史背景,大批封建教育黑暗的教学思路就应该转移到感受月下美景、台下仙境、归途野趣,体会江南水乡淳朴民风和乡情上来了。
  课后注重总结。可总结本课的得失、学生的反馈情况、课堂的气氛等等。我们总结经验,我们吸取教训。今天的总结,是为了明天有更好发展。
  2.注重教育科研。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技术的挑战,要求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成为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只有经常地开展研究工作,逐步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认识教育现象,掌握教育规律。广大教师接触的教育实际最广泛,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发展科学理论的源泉。
  (六)走下讲台,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所以,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新的课改,新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只有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本着对“学生”这一主体负责的态度,我们的课改才会成功。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佛堂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必备的基本功,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熟练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对四个基本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  事实上,学生虽然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会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但这种确定不等式解集的做法是模仿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事实上学生对解集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摆脱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影响——解是可以列举出来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概率计算中易混淆的几个事件,通过七个方面来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个方面都各举一例来说明,使人理解起来更形象直观。  关键词:概率论 计算 概率模型     概率论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学科,它是各种数理统计方面的理论基础。在自然界存在着两类不同的现象——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若一个试验在可以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且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但无法预言每次试验的具体结果,则
期刊
摘 要: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临界速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而以翻滚过山车为背景命题时,若没有指明车长L和圆轨道半径R的关系是L≤R的话,其过顶点的临界速度就不是,因为这是质点动力学的结论,而此时列车不能视为质点。这时可用微积分的方法来处理,但高中学生没有学微积分。现就这一问题采用高中学生已掌握的微元法,对L>2πR和L2πR),欲使游览车能安全驶过竖直圆轨道,平台距水平轨道的高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我校也积极开展了多媒体教学的公开课,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一)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二)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
期刊
人们嘲笑不认字的人说:一字认扁担。殊不知这浅显的“扁担”能担不少东西呢!  “一”字除作数词外还有:①成语“一发千钧”“沧海一粟”的“一”兼作量词,有“一根”“一粒”的意思;②《阿房宫赋》“六王华,四海一”的“一”作动词,当“流一”讲;③《劝学》“用心一也”的“一”作形容词,当“专一”讲;④《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的“一”作副词,当“完全”讲;⑤《石壕吏》“吏呼一何怒”的“一”作助词,跟“何”组成
期刊
素质教育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学生基本功的差异   如学生A比学生B上课时思维要敏捷,学生C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等,有的甚至则
期刊
数学试卷中的解答题我们通常称为大题目,而选择题和填空题在习惯上就被称为小题目,在解决大题目上我们主张“大题大做”,在解题中非常重视解题思维形成的过程,努力揭示问题的实质;但在解小题目时我们为了提高解题效率往往提倡学生采取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手段找出正确答案,这种只重视最终结果的解题方式我们就称为“小题小做”。但很多时候“小题”恰恰浓缩了数学中“精华”,尤其是近几年来高考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压轴题通常是高
期刊
摘 要: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如何高效复习、提升学生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复习溶液的概念、基本计算、实验操作;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溶质的质量分数 理解定义 实验引导 精选例题 练习    一、设计意图  复习课是中小学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课型,这种课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期刊
摘 要:本文肯定了教书、育人二者有机结合的必要性,论述了结合的具体做法——找到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最佳契合点,并结合语文教学的实例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教书育人 倾向 有机结合 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
期刊
何其芳先生曾经指出:“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凝练与和谐和程度上,特别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诗词以其自身的抒情性、语言的凝练性、形象性和音韵性有别于其他文体,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须根据诗歌的个性与特质,循其规律,鉴赏和解读诗歌。  一、知人论世是诗词鉴赏的前提  诗词是诗人情感宣泄的载体,只有掌握了诗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