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4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进行比较。结果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发生率5.82%(354/608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巨大儿母亲的孕龄、孕末期体重、孕期增重、产次、产检次数、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异常产程、新生儿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产前正确预测巨大儿,选择合理分娩方式,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围产期保健;分娩方式;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50-02
巨大儿是指胎儿出生时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目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分析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与妊娠结局,以探讨减少巨大儿发生的有效措施,提高产前诊断水平,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
1资科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080例产妇,共分娩非糖尿病性巨大儿354例(发生率5.82%),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满足⑴出生体重≥4000g;⑵排除孕母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其中外地流动人口200例(56.5%),仅做1-2次检查者174例(49.15%),经产妇240例(67.80%)。随机选择同期分娩,无妊娠期糖尿病、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且分娩正常体重儿(2500g≤体重<4000g)的孕妇350例作对照组,其中做过正规产检者283例(80.86%)。
1.2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母亲的平均年龄、孕龄、孕末期体重、孕期增重、产次、产检次数、分娩方式及分娩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临床资料比较,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组孕龄、产次、孕末期体重、孕期增重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年龄、孕次与正常体重儿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分娩方式及产科并发症比较
巨大儿组中剖宫产率、胎位异常、产后出血、阴道裂伤、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见表1。其中62例因产程异常、先露下降受阻或试产中发现巨大儿改行剖宫产。
2.3巨大儿发生率变化趋势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总分娩数1782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90例,占5.05%,2011年分娩1893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108例,占5.71%,2012年总分娩数2405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156例,占6.49%。
3讨论
表1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比较(例%)
剖宫产(n%) 产后出血(n%) 会阴撕裂≥Ⅱo(n%) 新生儿窒息(n%) 胎位异常(n%)
354例 298(84.18) 30(8.47) 47(13.28) 19(5.37) 62(17.51)
350例 183(52.29) 10(2.86) 19(5.43) 8(2.29) 21(6.00)
P <0.05 <0.05 <0.05 <0.05 <0.05
3.1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巨大儿发生可能与母亲分娩次数、孕龄、孕末期体重、孕期增重等因素有关,经产妇胎儿体重随着分娩次数增多而增加,这可能与经产妇腹壁松弛有关。孕龄越长,其出生体重必然越大。首次分娩巨大儿的孕母占68.36%,这可能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过份重视孕期营养导致巨大儿发生[1]。且孕期劳动强度减弱,导致孕期营养过剩、体重过度增加有关。流动人口比例较大(56.5%),未系统产检人数较多(49.15%),流动人口多,对其孕检及营养指导困难。
3.2合理选择巨大儿分娩方式产前对胎儿体重的准确估计及筛选巨大儿,对降低母婴的并发症非常重要。文献报道,宫高+腹围≥140cm,胎儿双顶径≥9.5cm,股骨长≥7.5cm及双顶径+股骨长≥16.5cm,当这3项指标中同时满足2项以上可以拟诊断为巨大胎儿[2]。临床观察胎儿腹围≥35cm也可作为诊断参考指标。产妇在分娩巨大儿时,在严密监测产程进展的情况下,可以经阴道先试产,一旦出现产程异常,应当立即行剖宫产。目前国内多建议在对胎儿估重≥4500g时行选择性剖宫产。据文献报道,为确保分娩安全,估重4200-4500g时即予知情告知、放宽选择性剖宫产指征[3]。实施选择性剖宫产应权衡母儿双方安全后决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分娩方式,最终目的是母婴安全。
巨大儿不仅明显增加了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还可造成严重的母体软产道裂伤等并发症。因此,面对巨大儿发生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有必要了解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围产保健措施,减少巨大儿的发生;并提高产前巨大儿检出率,选择合理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林锦芬,吴元赭. 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相关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1):60-62。
[2]杨林东,吴元赭,林锦芬. 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3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8):613-615。
[3]俞嫱,庄婵娟,范建霞. 现行巨大儿分娩策略在不同人群中的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5):485-487。
【关键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围产期保健;分娩方式;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50-02
巨大儿是指胎儿出生时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目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分析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与妊娠结局,以探讨减少巨大儿发生的有效措施,提高产前诊断水平,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
1资科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080例产妇,共分娩非糖尿病性巨大儿354例(发生率5.82%),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满足⑴出生体重≥4000g;⑵排除孕母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其中外地流动人口200例(56.5%),仅做1-2次检查者174例(49.15%),经产妇240例(67.80%)。随机选择同期分娩,无妊娠期糖尿病、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且分娩正常体重儿(2500g≤体重<4000g)的孕妇350例作对照组,其中做过正规产检者283例(80.86%)。
1.2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母亲的平均年龄、孕龄、孕末期体重、孕期增重、产次、产检次数、分娩方式及分娩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临床资料比较,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组孕龄、产次、孕末期体重、孕期增重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年龄、孕次与正常体重儿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分娩方式及产科并发症比较
巨大儿组中剖宫产率、胎位异常、产后出血、阴道裂伤、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见表1。其中62例因产程异常、先露下降受阻或试产中发现巨大儿改行剖宫产。
2.3巨大儿发生率变化趋势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总分娩数1782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90例,占5.05%,2011年分娩1893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108例,占5.71%,2012年总分娩数2405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156例,占6.49%。
3讨论
表1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比较(例%)
剖宫产(n%) 产后出血(n%) 会阴撕裂≥Ⅱo(n%) 新生儿窒息(n%) 胎位异常(n%)
354例 298(84.18) 30(8.47) 47(13.28) 19(5.37) 62(17.51)
350例 183(52.29) 10(2.86) 19(5.43) 8(2.29) 21(6.00)
P <0.05 <0.05 <0.05 <0.05 <0.05
3.1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巨大儿发生可能与母亲分娩次数、孕龄、孕末期体重、孕期增重等因素有关,经产妇胎儿体重随着分娩次数增多而增加,这可能与经产妇腹壁松弛有关。孕龄越长,其出生体重必然越大。首次分娩巨大儿的孕母占68.36%,这可能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过份重视孕期营养导致巨大儿发生[1]。且孕期劳动强度减弱,导致孕期营养过剩、体重过度增加有关。流动人口比例较大(56.5%),未系统产检人数较多(49.15%),流动人口多,对其孕检及营养指导困难。
3.2合理选择巨大儿分娩方式产前对胎儿体重的准确估计及筛选巨大儿,对降低母婴的并发症非常重要。文献报道,宫高+腹围≥140cm,胎儿双顶径≥9.5cm,股骨长≥7.5cm及双顶径+股骨长≥16.5cm,当这3项指标中同时满足2项以上可以拟诊断为巨大胎儿[2]。临床观察胎儿腹围≥35cm也可作为诊断参考指标。产妇在分娩巨大儿时,在严密监测产程进展的情况下,可以经阴道先试产,一旦出现产程异常,应当立即行剖宫产。目前国内多建议在对胎儿估重≥4500g时行选择性剖宫产。据文献报道,为确保分娩安全,估重4200-4500g时即予知情告知、放宽选择性剖宫产指征[3]。实施选择性剖宫产应权衡母儿双方安全后决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分娩方式,最终目的是母婴安全。
巨大儿不仅明显增加了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还可造成严重的母体软产道裂伤等并发症。因此,面对巨大儿发生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有必要了解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围产保健措施,减少巨大儿的发生;并提高产前巨大儿检出率,选择合理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林锦芬,吴元赭. 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相关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1):60-62。
[2]杨林东,吴元赭,林锦芬. 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3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8):613-615。
[3]俞嫱,庄婵娟,范建霞. 现行巨大儿分娩策略在不同人群中的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5):48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