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不但需要教师的积极投入,而且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符合新课标要求,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的前提是构建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如果回答正确应给予及时地表扬和肯定;如果回答错误,也不能冷言冷语加以否定,更不能嘲讽挖苦,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恢复,甚至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化学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使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使用钠能否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很多学生认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元素排在铜的前面,所以一定能将“铜”给置换出来。对此,教师将一粒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学生观察到并没有红色的铜从硫酸溶液中析出,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且放出大量气体。这一现象与学生之前猜测的结果大相径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了他们的问题思维。此外,允许学生提出质疑。例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这些课堂生成提出质疑。例如,有些实验产生的现象并非是我们所预期的现象,所以,应引导学生努力探究其中的原理,针对这些“反常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尽管学生的某些分析尚不完善,甚至有很多错误,但是充分体现了学生不盲从教材、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作为化学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存储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知识的迁移,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育心理学曾经指出:“知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反而将其割裂,过于重视对知识个体的孤立和机械化理解,由此限制了自己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学习理论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问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类似问题,甚至提出了“为迁移而学习”的口号。在各级考试中,尤其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素质,其中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学生学习素质的核心。但是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经常在新问题和新情况面前表现得手足无措、生搬硬套、东拼西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广大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课堂教学。而随着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辅助教学手段,但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一味依赖使用有可能导致课堂效率降低。有些教师往往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如何制作精美课件上,虽然课堂氛围变得热烈活跃,但华而不实,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实效,学生也没有因此而拓展思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化学教师要合理把握多媒体的使用尺度,能够自主演示的实验最好不要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只有一些课堂中无法演示的实验,才可以运用多媒体来代替演示实验。
总之,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作为化学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固定死板,必须灵活多变,且不断改进与完善。只有立足在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上,才能积极发挥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的前提是构建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如果回答正确应给予及时地表扬和肯定;如果回答错误,也不能冷言冷语加以否定,更不能嘲讽挖苦,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恢复,甚至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化学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使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使用钠能否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很多学生认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元素排在铜的前面,所以一定能将“铜”给置换出来。对此,教师将一粒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学生观察到并没有红色的铜从硫酸溶液中析出,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且放出大量气体。这一现象与学生之前猜测的结果大相径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了他们的问题思维。此外,允许学生提出质疑。例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这些课堂生成提出质疑。例如,有些实验产生的现象并非是我们所预期的现象,所以,应引导学生努力探究其中的原理,针对这些“反常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尽管学生的某些分析尚不完善,甚至有很多错误,但是充分体现了学生不盲从教材、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作为化学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存储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知识的迁移,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育心理学曾经指出:“知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反而将其割裂,过于重视对知识个体的孤立和机械化理解,由此限制了自己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学习理论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问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类似问题,甚至提出了“为迁移而学习”的口号。在各级考试中,尤其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素质,其中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学生学习素质的核心。但是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经常在新问题和新情况面前表现得手足无措、生搬硬套、东拼西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广大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课堂教学。而随着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辅助教学手段,但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一味依赖使用有可能导致课堂效率降低。有些教师往往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如何制作精美课件上,虽然课堂氛围变得热烈活跃,但华而不实,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实效,学生也没有因此而拓展思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化学教师要合理把握多媒体的使用尺度,能够自主演示的实验最好不要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只有一些课堂中无法演示的实验,才可以运用多媒体来代替演示实验。
总之,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作为化学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固定死板,必须灵活多变,且不断改进与完善。只有立足在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上,才能积极发挥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