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我科在2006年靜脉注射加替沙星,共有3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疾病为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肠炎、附件炎、盆腔炎、疥、痈等。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20~75岁。
方法:将加替沙星注射液200~4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加替沙星的使用有关,在首次用药后即出现反应,时间分布为用药后10~50分钟。
不良反应表现:①症状: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面色苍白、心悸、大汗、烦躁、心率加快,血压80/40mmHg。12例皮肤过敏,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红斑、发热、局部疼痛等症状。5例出现糖代谢紊乱,1例患者原有糖尿病,其余4例均无糖尿病,但这4例患者中血糖最高达15.6mmol/L,最低为2.8mmol/L。8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5例有头痛、头晕、失眠、耳鸣、幻听、幻觉等症状。②心电图表现为频发房性早搏2例,偶发室性早博1例,心律不齐2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
处理措施及转归:一旦发现以上症状立即停药,做心电图给予相应处理:休克者立即予吸氧,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抗过敏,补液抗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给予肌苷,能量合剂,极化液。皮肤过敏予非那根,维生素C,地塞米松等。低血糖予静脉注射高渗糖输液,高血糖予输液、胰岛素等治疗。恶心、呕吐予肌注胃复安及补液。头痛、头晕予吸氧,维生素C等。经过及时处理后,所有病人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
讨 论
加替沙星诱发糖代谢紊乱与年龄及有无糖尿病无关,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通过阻止胰岛细胞ATP敏感的钾通道,促进胰岛细胞释放,降低血糖,也可激发胰岛β细胞的空泡形成,导致胰岛素水平下降,诱导高血糖[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原因目前认为是此类抗生素具有一定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喹诺酮类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
31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占45%。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功能降低,这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均有影响,使其对药物敏感性增强,耐受力降低[2]。因此,老人使用加替沙星时更易发生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医生对老年患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加替沙星。本组病人中用药浓度过大,注射速度过快,剂量偏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高。
防治措施:①给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既往用药情况,对过敏体质者慎用,同时,告知患者不宜在空腹时输液,最大限度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②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③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滴注时间不应太快,应不少于1小时,同时将用药注意事项及过敏症状告知患者和家属,以加强自身防范意识。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进行急救处理。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在应用加替沙星应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用药时不仅应重视其抗菌效应,还应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所致的危害性,针对不同个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力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
参考文献
1 孙忠实.第5个氟喹酮类药品——加替沙星撤市的思考.药物警戒,2006,3(4):221.
2 孙忠实.药物代谢与合理用药.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60.
3 洪建治.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社区医学杂志,2006,4(7):29.
我科在2006年靜脉注射加替沙星,共有3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疾病为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肠炎、附件炎、盆腔炎、疥、痈等。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20~75岁。
方法:将加替沙星注射液200~4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加替沙星的使用有关,在首次用药后即出现反应,时间分布为用药后10~50分钟。
不良反应表现:①症状: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面色苍白、心悸、大汗、烦躁、心率加快,血压80/40mmHg。12例皮肤过敏,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红斑、发热、局部疼痛等症状。5例出现糖代谢紊乱,1例患者原有糖尿病,其余4例均无糖尿病,但这4例患者中血糖最高达15.6mmol/L,最低为2.8mmol/L。8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5例有头痛、头晕、失眠、耳鸣、幻听、幻觉等症状。②心电图表现为频发房性早搏2例,偶发室性早博1例,心律不齐2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
处理措施及转归:一旦发现以上症状立即停药,做心电图给予相应处理:休克者立即予吸氧,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抗过敏,补液抗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给予肌苷,能量合剂,极化液。皮肤过敏予非那根,维生素C,地塞米松等。低血糖予静脉注射高渗糖输液,高血糖予输液、胰岛素等治疗。恶心、呕吐予肌注胃复安及补液。头痛、头晕予吸氧,维生素C等。经过及时处理后,所有病人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
讨 论
加替沙星诱发糖代谢紊乱与年龄及有无糖尿病无关,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通过阻止胰岛细胞ATP敏感的钾通道,促进胰岛细胞释放,降低血糖,也可激发胰岛β细胞的空泡形成,导致胰岛素水平下降,诱导高血糖[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原因目前认为是此类抗生素具有一定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喹诺酮类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
31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占45%。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功能降低,这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均有影响,使其对药物敏感性增强,耐受力降低[2]。因此,老人使用加替沙星时更易发生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医生对老年患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加替沙星。本组病人中用药浓度过大,注射速度过快,剂量偏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高。
防治措施:①给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既往用药情况,对过敏体质者慎用,同时,告知患者不宜在空腹时输液,最大限度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②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③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滴注时间不应太快,应不少于1小时,同时将用药注意事项及过敏症状告知患者和家属,以加强自身防范意识。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进行急救处理。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在应用加替沙星应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用药时不仅应重视其抗菌效应,还应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所致的危害性,针对不同个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力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
参考文献
1 孙忠实.第5个氟喹酮类药品——加替沙星撤市的思考.药物警戒,2006,3(4):221.
2 孙忠实.药物代谢与合理用药.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60.
3 洪建治.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社区医学杂志,2006,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