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江苏省自2012年起实施的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概括总结: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机制不断完善、中高职与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重构、转段考核方案设计渐趋合理、职业教育吸引力显著增强。提出了分段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了原因分析,从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协同育人、强化过程监控、实施分型培养、扩大本科
  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创新职教教师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C-0003-04
  为适应新时期江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以及职校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新期盼,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1]2012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通过探索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打通中高职直升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渠道,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本文中的“中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以下简称“分段培养项目”)仅指中职与本科“3 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高职与本科“3 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即在中(高)职校学习3年,进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习4年或2年。整个培养周期内,中(高)职校分别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制定一贯制培养方案,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江苏省分段培养项目采取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宏观上给予指导,微观上由各试点学校积极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经过8年多的试点,工作方案不断完善,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相关理论研究尚不深入,分段培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困难,项目运行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
  一、中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发展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实施分段培养项目以来,建设成效显著,并向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各试点学校按照省教育厅要求认真开展分段培养项目建设工作,從项目申报、招生政策、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式改进,到转段条件设置、转段审核、升学录取,建立了一套运行机制,取得了系列实践成果。
  1.现代职教体系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自2012年起,省教育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陆续制定了推进分段培养项目建设的规章制度,对项目申报、过程管理、转段考核、教学视导等方面进一步做了规范。2014—2015年,重点支持了123个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研究,为各试点学校合作开展现代职教体系试点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2]
  试点区市探索成立了由教育局、招生办公室、教科院、各试点学校组成的中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分段培养项目管理办法。本科高校成立了由分管教学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处长任副组长的分段培养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项目教学管理与过程监控实施办法以及学籍管理办法。相关专业学院组建了分段培养项目工作小组,由学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学院分管教学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广泛参与,负责研制分段培养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参与试点班学生培养与管理,以保障前段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校大多成立了本科教学部,组建了由校长挂帅,副校长直接领导的本科教学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协调本科部事务。挑选优秀教师任教,配备经验足、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确保团队最优化。
  2.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重构
  试点学校按照省教育厅“对接产业、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的原则,以“衔接”“协同”为关键,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发挥各自人才培养优势,构建了能力为本、段前段后既相对独立又兼具系统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3],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在课程体系衔接方面,协同合作中高职学校针对职业岗位需求确定中高职与本科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前段注重基础知识、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建立职业概念,将原属于后段的部分实训课程前置,强化技能训练;后段注重课程间的衔接,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将原属于前段的部分理论课程后置[4],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本着“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原则,双方共同研究开发各主干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实施专业衔接的主干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及相关教学资源建设。
  3.转段考核方案设计渐趋合理
  2014年,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转段升学工作的意见(试行)》,对分段培养项目转段考核做了相应规定,从课程考试、过程考核、综合评价等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3个方面由浅入深,由线到面。课程考试,主要针对核心课程考试,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专业核心能力情况;过程性考核,主要针对其他非核心课程考试,考查学生整个学业状态;综合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表现。2018年,省教育厅发文对分段培养项目转段考核又做了补充规定:转段升学方案公布后不得随意更改,不可人为设置转段通过率,确保方案的严肃性;强化整个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不能简单以一次选拔性考试作为学生能否升学的直接依据。各试点学校在充分商议的基础上,依据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着眼于探索更加注重过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强化学生文化基础和专业核心能力考核,并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转段升学考核方案。
  分段培养项目实施8年多来,各试点学校与几百家优质企业形成对接联盟,形成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和企业系统化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学生入口素质优、转段合格率高、技能掌握好、用人单位欢迎,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成为引领中高职内涵发展和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助推器”。
  二、中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創新分段培养项目教师教育
  按照贯通培养的原则,为保证分段培养项目人才培养的连续性、衔接性和贯通性,建议省教育厅对中(高)职校教师不间断地进行统一培训,促使他们定期反思,总结经验。可依托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以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江苏理工学院为主体,以政府、高校、企业和中(高)职校共同管理为合作模式,使中(高)职校相关教师在特定周期内都能接受足够的学术指导、教学能力训练和实践能力训练,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提升教师能力的局面。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是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搭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这一路径选择必然充满挑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最终形成在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参考文献:
  [1]顾坤华,赵惠莉.现代职教体系:推进高职教育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延伸——以江苏省为个案[J].职业技术教育,2012(3).
  [2]尹伟民,张跃东,张赟.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策略与成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4).
  [3]张磊,王继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动融入现代职教体系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与职业,2018(9).
  [4]王志华,葛宏伟,雷卫宁.中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
  [5]张兄武,杨新海,吴红耘.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视域下中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6).
  责任编辑:许洁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egmented Training Project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 Case Study
  GE Hongwei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是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式。“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道路,从国家战略、合作交流、校企合作等方面不断拓展国际化发展途径,努力探寻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广度、深度和维度,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学校;国际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研究的意义,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应重视发挥新媒体在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借鉴成功经验,进一步探讨新媒体在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实施途径,如何创新新媒体下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1
摘要:“学以致用”是所有学习的最终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是如此。而在当今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技术而学习技术”的现象还很普遍,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发展运动能力,享受运动的乐趣。深度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与合作學习,迁移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提升学科素养,最终达成深度学习。  
摘要: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教学建设成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在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开展了产教融合视域下“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如何构建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服装教学模式,切实培养“专业性” “职业性”双重属性的技能型服装人才是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服装企业智能管理的优势,成为学校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模式的依据、培养与现代化企业接轨的职业人才优先条件,从而有可能
【项目简介】   徐州高级中学坚持以“办走进生命的学校”为核心价值追求,致力于实现“让每一个学生过一种完整的校园生活”的共同愿景。学校于2013年启动未来课程建设,先后建成了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基地、高中STSE教育课程基地等省级课程基地,推进了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的校本化实践研究、“慢生长”德育路径创新等省级项目,科技与人文并举,德育与智育并重,课程与资源并行,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更多样
摘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依托书法特色文化积淀,传承、坚守、创新书法特色教育,通过顶层设计、特色文化建构、品牌打造,建构课程基地,并从制度、课程、研训等层面实施保障。学校倡导“书法育人”,遵循“写好人生每一笔”的校训,通过书法教育、文化引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做好人,逐步提升书法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课程基地;书法文化;立德树人  
【人物档案】  顾丽芳,常熟市石梅小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先后在《小学语文教与学》《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80多篇,著有《请靠童心再近些》语文教育专著,教学成果获评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苏州市教育教學成果特等奖。  摘要:学生不太会提问的原因是老师没有认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人获得幸福。无锡市旺庄实验小学以新人文主义为指导,确立了新人文主义幸福教育观,尝试构建幸福教育课程。从课程目标、评价、内容、方法、过程重新定位设计,对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学环境和活动进行优化、调整和改造,从人本化、人性化、人伦化的角度,多维度、多层面、系统化实施生命、生活、生长为一体的幸福教育,引领教师感悟幸福,滋养儿童幸福成长。  关键词:新人文主义;幸福教育;学校
摘要:中国建筑艺术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对文化内涵底蕴、自然与文化的高度协调、崇尚新理念的时代精神扣注重建筑理念发展带来的启示四个方面加以剖析,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建筑艺术独特的魅力与审美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建筑艺术;文化内涵;审美特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学”与“教”的现代性所带来的冲突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一个焦点,学校教学仍处在一个需要重新发现和认识教学本质的时期。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历来强调“举一反三”,这并没有跳出“教在前”“学在中”“解决在后”的形式范畴。为此,宜兴外国语学校把“学优先”作为课堂秩序的行动遵循,把“学优先”作为教学过程永久的现实起点,把“学优先”作为意义学习的愿景预期。  关键词:“学优先”;意义学习;课堂秩序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