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纪年铜镜·两汉至六朝》前言:“中国纪年铜镜既是存世稀罕的珍贵文物,又是中国铜镜的特殊种类,在历史学、考古学、类型学、民俗学以及比较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同书附表“两汉至六朝纪年镜索引”告诉我们,存世两汉至六朝的纪年铜镜数量超过了200面。
与汉镜比较,隋唐纪年镜的存世量只能说是凤毛麟角。迄今所知,如不算同一品种的几面“永徽元年铭简博四灵镜”,则隋唐纪年镜的存世量应不超过5面。本文有幸得到了其中两面的资料,更可喜的是,这两件小文物竟然深具文化价值。正如窦庠《醉中赠符载》所言:“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为此,本文作出如下研讨。
| 年唯贞观铭五瑞兽镜 |
此镜直径14.9厘米,重量达326克,资料来源:日本药照寺《中国古镜》图35。铭文:年唯贞观,世号隆唐。求金仙岭,镂质江阳。冯夷惭照,恒娥谢光。
1.贞观:即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627年至649年),共23年。从铭文内容、主纹特点分析,此镜与本文所述另一面永徽五年铭四瑞兽镜比较接近,故其问世年代应在贞观中后期,更有可能是在贞观后期。
2.隆唐:今天我们提起唐代时,多称“大唐”、“盛唐”,此铭却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在贞观年间时,唐人还曾自称“隆唐”。
3.求金:“求”即寻找之意。“金”在古时多用为金属之代称。《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金谓五色之金也,黄者为金,白者为银,赤者为铜,青者为铅,黑者为铁。”这里的铭文“金”字当是铜矿之释。
4.仙岭:铜矿多出自山区,“岭”即山区之意。“仙”有超越凡品之意,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的“仙岭”,可理解为今日所说的“富矿”。凡金属冶炼,首先要寻找好的矿石,古代铸造铜镜当不例外。
5.镂质:“质”即品质。“镂”有反复操作、苦心钻研之意。在铜镜铸造上,自古多有“百炼”之用词,唐诗中常见。
6.江阳:《旧唐书·卷十二》:“(大历十四年)己未,扬州每年贡端午日江心所铸镜,幽州贡麝香,皆罢之。”白居易《百炼镜·辨皇王鉴也》:“百炼镜,镕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祇。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笔者认为,镜铭之“江”应为江心之“江”,存世有见铭文“午日江心”之唐镜(《金懋2010秋拍》图5406,直径16.4厘米,重量1310克)。此铭之“阳”应为五月五日午时端午之“阳”,此时的“阳”气最足,炼铸铜镜最佳。
7.冯夷:铭文之“夷”乃为异体字,可在《六朝别字记新编·邑主造石像碑》之碑文中找到对应实例。“冯夷”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成玄英疏:“姓冯名夷,弘农华阴潼乡堤首里人也。服八石,得水仙。大川,黄河也。天帝赐冯夷为河伯,故游处盟津大川之中也。”
8.惭照:铭文之“惭”乃为异体字,原字下方之“心”,改成左偏旁后,即是“惭”字。笔者认为,水神照容时,当用自己“统治”下的“止水”,“止水”若遇风吹晃动,照容就会变得模糊,比较铜镜照容效果,自叹不如,故而感到惭愧。“冯夷惭照”之词当是文化“素养”较高的广告用语。
9.恒娥:又称“嫦娥”、“常娥”。月神名,后羿之妻。相传曾盗食不死之药而奔月,遂为月神。《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用今日白话,对此铭文可作以下之解读:
贞观年间,盛世大唐。
仙岭之地,寻得宝矿。
正午时分,江之中央。
百炼铸制,镜面煌煌。
河神自惭,止水有晃。
嫦娥感叹,胜似月光。
| 永徽五年铭四瑞兽镜 |
此镜直径12.3厘米,重量426克,资料由镜友供稿。铭文:永徽五年二月一日,为大郎造。流晖千载,含光万年。
此镜铭文表示,这是一面罕见的纪年纪事镜。依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历史文献,本文对镜铭主人公“大郎”,可写出一个简略的大事记。
贞观十七年(643年)1岁。大郎出生。“帝(李治)始为太子,而忠(大郎)生,封燕王。”
永徽元年(650年)8岁。拜永州牧,“固请忠为储后,高宗许之。”
永徽三年(652年)10岁。“立忠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永徽五年(654年)12歲。唐王朝为“大郎”造镜(即此镜),留下了千古传承的“为大郎造”铭文。
永徽六年(655年)13岁。“加元服……大酺三日。”是年,武则天所生皇子李弘三岁,礼部尚书许敬宗提议更换皇太子之事,“高宗许之”。
显庆元年(656年)14岁。“废忠为梁王,授梁州都督,赐实封二千户,物二万段,甲第一区,其年转房州刺史。”
显庆五年(660年)18岁。“废为庶人,徙居黔州,囚于承乾之故宅。”
麟德元年(664年)22岁。大郎被杀。“诬忠与西台侍郎上官仪(曾为宰相)、宦者王伏胜谋权,赐死于流所,卒年二十二,无子,仪等伏诛。”《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卷:“十二月戊子,赐忠死于流所……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于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麟德二年(665年),“皇太子弘表请收葬,许之。”
神龙初(705年),“追封燕王,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 深具文化价值 |
一、大唐尺度,1尺为今天的30.6厘米。本文所述两镜直径都在12.3厘米或之上,即唐尺整4寸,说明其时之皇家(至少是官制)器物,对执行度量衡标准的严格程度。
二、本文两镜主纹皆瑞兽,说明在初唐后期的贞观永徽之际,瑞兽纹是唐镜图案中的主流纹饰。
三、唐镜与汉镜相比,诸多方面有较大差异(免赘述)。然仅就镜铭的文化价值而言,唐镜毫不逊色,可谓汉唐皆有佳镜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本文得到张炳生、李新城两位的帮助,一并致谢!)
与汉镜比较,隋唐纪年镜的存世量只能说是凤毛麟角。迄今所知,如不算同一品种的几面“永徽元年铭简博四灵镜”,则隋唐纪年镜的存世量应不超过5面。本文有幸得到了其中两面的资料,更可喜的是,这两件小文物竟然深具文化价值。正如窦庠《醉中赠符载》所言:“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为此,本文作出如下研讨。
| 年唯贞观铭五瑞兽镜 |
此镜直径14.9厘米,重量达326克,资料来源:日本药照寺《中国古镜》图35。铭文:年唯贞观,世号隆唐。求金仙岭,镂质江阳。冯夷惭照,恒娥谢光。
1.贞观:即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627年至649年),共23年。从铭文内容、主纹特点分析,此镜与本文所述另一面永徽五年铭四瑞兽镜比较接近,故其问世年代应在贞观中后期,更有可能是在贞观后期。
2.隆唐:今天我们提起唐代时,多称“大唐”、“盛唐”,此铭却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在贞观年间时,唐人还曾自称“隆唐”。
3.求金:“求”即寻找之意。“金”在古时多用为金属之代称。《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金谓五色之金也,黄者为金,白者为银,赤者为铜,青者为铅,黑者为铁。”这里的铭文“金”字当是铜矿之释。
4.仙岭:铜矿多出自山区,“岭”即山区之意。“仙”有超越凡品之意,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的“仙岭”,可理解为今日所说的“富矿”。凡金属冶炼,首先要寻找好的矿石,古代铸造铜镜当不例外。
5.镂质:“质”即品质。“镂”有反复操作、苦心钻研之意。在铜镜铸造上,自古多有“百炼”之用词,唐诗中常见。
6.江阳:《旧唐书·卷十二》:“(大历十四年)己未,扬州每年贡端午日江心所铸镜,幽州贡麝香,皆罢之。”白居易《百炼镜·辨皇王鉴也》:“百炼镜,镕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祇。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笔者认为,镜铭之“江”应为江心之“江”,存世有见铭文“午日江心”之唐镜(《金懋2010秋拍》图5406,直径16.4厘米,重量1310克)。此铭之“阳”应为五月五日午时端午之“阳”,此时的“阳”气最足,炼铸铜镜最佳。
7.冯夷:铭文之“夷”乃为异体字,可在《六朝别字记新编·邑主造石像碑》之碑文中找到对应实例。“冯夷”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成玄英疏:“姓冯名夷,弘农华阴潼乡堤首里人也。服八石,得水仙。大川,黄河也。天帝赐冯夷为河伯,故游处盟津大川之中也。”
8.惭照:铭文之“惭”乃为异体字,原字下方之“心”,改成左偏旁后,即是“惭”字。笔者认为,水神照容时,当用自己“统治”下的“止水”,“止水”若遇风吹晃动,照容就会变得模糊,比较铜镜照容效果,自叹不如,故而感到惭愧。“冯夷惭照”之词当是文化“素养”较高的广告用语。
9.恒娥:又称“嫦娥”、“常娥”。月神名,后羿之妻。相传曾盗食不死之药而奔月,遂为月神。《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用今日白话,对此铭文可作以下之解读:
贞观年间,盛世大唐。
仙岭之地,寻得宝矿。
正午时分,江之中央。
百炼铸制,镜面煌煌。
河神自惭,止水有晃。
嫦娥感叹,胜似月光。
| 永徽五年铭四瑞兽镜 |
此镜直径12.3厘米,重量426克,资料由镜友供稿。铭文:永徽五年二月一日,为大郎造。流晖千载,含光万年。
此镜铭文表示,这是一面罕见的纪年纪事镜。依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历史文献,本文对镜铭主人公“大郎”,可写出一个简略的大事记。
贞观十七年(643年)1岁。大郎出生。“帝(李治)始为太子,而忠(大郎)生,封燕王。”
永徽元年(650年)8岁。拜永州牧,“固请忠为储后,高宗许之。”
永徽三年(652年)10岁。“立忠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永徽五年(654年)12歲。唐王朝为“大郎”造镜(即此镜),留下了千古传承的“为大郎造”铭文。
永徽六年(655年)13岁。“加元服……大酺三日。”是年,武则天所生皇子李弘三岁,礼部尚书许敬宗提议更换皇太子之事,“高宗许之”。
显庆元年(656年)14岁。“废忠为梁王,授梁州都督,赐实封二千户,物二万段,甲第一区,其年转房州刺史。”
显庆五年(660年)18岁。“废为庶人,徙居黔州,囚于承乾之故宅。”
麟德元年(664年)22岁。大郎被杀。“诬忠与西台侍郎上官仪(曾为宰相)、宦者王伏胜谋权,赐死于流所,卒年二十二,无子,仪等伏诛。”《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卷:“十二月戊子,赐忠死于流所……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于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麟德二年(665年),“皇太子弘表请收葬,许之。”
神龙初(705年),“追封燕王,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 深具文化价值 |
一、大唐尺度,1尺为今天的30.6厘米。本文所述两镜直径都在12.3厘米或之上,即唐尺整4寸,说明其时之皇家(至少是官制)器物,对执行度量衡标准的严格程度。
二、本文两镜主纹皆瑞兽,说明在初唐后期的贞观永徽之际,瑞兽纹是唐镜图案中的主流纹饰。
三、唐镜与汉镜相比,诸多方面有较大差异(免赘述)。然仅就镜铭的文化价值而言,唐镜毫不逊色,可谓汉唐皆有佳镜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本文得到张炳生、李新城两位的帮助,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