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闽南红砖
1、闽南地区简介
闽南地区地处福建南部,东临台湾海峡,沿海港口密布,其中泉州港更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与东南亚、阿拉伯地区联系紧密。以地理位置来划分,闽南地区通常是指泉州、厦门、漳州,然而因闽南地区的方言、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台湾地区相似,因此通常把这一区域(闽台)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因其建筑都采用红砖,所以这一区域也被称为“红砖文化”区。
2、闽南红砖盛行原因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民居的样式都不尽相同,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民居都是采用青砖来建造房屋的,很少有大面积采用红砖砌筑,唯独闽南地区采用红砖红瓦盖房,不少人认为红砖烧制的原材料是使用当地的红黏土,但其实青砖与红砖的原材料都是普通的黏土,原材料是一样的,只是闽南地区的黏土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比其他地區高,按照青砖的烧制方法烧成的砖颜色普遍呈土黄色,给人的视觉观感较差,但是根据烧制方法的不同烧成的红砖,则颜色鲜艳亮丽,经过雨水的冲刷过后更是漂亮,再加上烧制过程中因松木灰熏成的黑紫色条纹,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因此虽然青砖无论是在耐磨度,还是在强度的优越性上都远远大于红砖,在房屋的建造中,青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比红砖更为适合的材料,但烧制出来的颜色不能符合当地人的普遍审美,因此闽南地区抛弃硬度大的青砖而使用红砖,这一定有它独特的内涵和意义,也展现出了与其他地区所不尽相同的景象。
二、闽南红砖调研
1、从技术层面
闽南红砖采用的是与青砖相同的黏土烧制而成的,但烧制红砖的黏土里富含有较多的三氧化二铁,因此烧制出来的砖呈艳丽的红色,对于黏土的选择是平原田地里的黏土为最优,在选择好黏土后,并不是直接制成砖坯,而且是要经过一道在水中筛选的过程,这一道与青砖有很大的不同,青砖用的黏土在水中筛选的时候是在露天进行的,需要阳光的照射,而红砖的筛选才需要在非露天的情况下进行,但我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有在露天的情况下进行土质的筛选的,且需要人工的踩踏使黏土更加的具有粘性,将筛选好的黏土放在模具里制成砖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烧制完成后的红砖表面呈光亮的状态,这是因为在制坯后比青砖多了刮坯和推光两道工序,经过这两道工序后继续阴干一个多月就可以装窑烧制,红砖的烧制温度要比青砖的温度低,可以说青砖与红砖的烧制过程中有很多的不同但也有很多的相似点,同样的在装窑的时候都讲究一气呵成,一是怕天气的骤变,二是因为还未经过烧制的砖坯强度特别多,经过层层叠叠的垒砖,位于底部的砖坯会变形裂开。一窑烧制的红砖种类是很多的,因此垒砖这项工序对于工人的技术能力要求很高。烧窑是整个制砖过程的重点,因此对于火候的控制至关重要,全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用小火烧8-9天,第二阶段用大火烧6-7天,第三个阶段是停火封窑,这个时候就不会在往窑内添加柴火了,且把所有的洞口都堵住,经过一天的时间会慢慢的打开窑洞和窑门,在打开的时候通常需要四到五天的时间,这样就算烧制的整个过程。烧制出来的红砖表面光滑,质地细密,表面看不出任何的细孔,颜色呈鲜亮的红色。
其中红砖中较为有特色的烟炙砖,上面的几道黑紫色的条纹是因为在装窑的时候,砖与砖的排列有空隙,作为燃料的松木在燃烧的时候产生了黑色的黑烟而自然熏制而成的。但现在烧制成的烟炙砖上的黑紫色条纹多是人工画上的,因此显得非常的生硬。
2、从装饰层面
闽南红砖大面积的运用在古厝中,除了最基本的封墙用途之外,还有一项很大的作用——那就是装饰,虽然一开始在红砖的运用上人们并没有想到其独特的装饰内涵,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装饰的意义也渐渐的显露出来。烟炙砖通体红色对其他地区民居建筑中的青砖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在给观者的视觉感受上也远比其他颜色要强烈得多,烟炙砖上因为烧制过程中而形成的两到三道黑紫色条纹,工匠将这个有黑紫色条纹的面作为看面,在砌砖的时候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或“>”的图案,不同砌法的砖墙上,黑紫色的纹路就会形成效果各异的且极具装饰效果的花纹,除去普遍的运用石雕、砖雕、木雕等三雕进行装饰之外,闽南红砖对于整栋建筑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装饰的作用。烧制的红砖并不单单全是长方形的,还有圆形、铜钱形、六边形、花形等形状,,除去红砖本身所具有的装饰作用,闽南古厝的装饰都是依靠砖雕、木雕和石雕,其中砖雕也是运用了当地的红砖进行雕刻的,其中运用到最多的雕刻手法就属平雕,在平整的砖面雕刻出想要的花纹,后填补白灰,形成红白相间对比强烈的雕刻样式。
图1 红砖的运用和装饰
3、从用途层面
具不完全统计,运用在民居建筑上的红砖种类多达30多种,闽南红砖并不仅仅运用在外墙的立面上,还运用在了地面铺装和砖雕上。其中最主要砖运用的地方就是古厝的墙面,如图在整栋建筑墙面红砖的砌法上,就运用到了两种手法,其中第一种是实砌,这种砌法多运用于民居建筑四个角柱子的砌筑,工匠利用烟炙砖看面的黑紫色条纹进行自由拼接,在砌好的同时也起到了装饰作用,第二种砌法就是空砌。闽南地区将空砌的砖墙称为“斗子墙”或“封砖甓”。[1]运用油面砖和烟炙砖相结合,多用于镜面墙,空砌之所以称为“空”砌,是因为在砌筑的时候在墙体内会形成一个中空的形态,并往中空的部分填上土或碎石等废弃的材料,这样做的优点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省一些材料,其二是因为中间呈中空状态,墙体的厚度增加了,在冬天能起到保温,在夏天能起到隔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给砖的热胀冷缩提供空间。这两样砖的砌筑做法不仅在灵水前乡自然村很普遍,乃至于整个闽南地区也很常见。还有一种比较有特色的红砖运用就是出砖入石,通常是采用油面砖或碎瓦片和石头经过不规则的排列镶嵌在外墙上,这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是也体现出了不一样的美感除了运用在外墙立面上,还有专门运用在地面铺装的六边形红砖,这种红砖要比油面砖和烟炙砖的颜色深的多,呈现一种暗红色。另外一种重要的用途就是砖雕了,起到了装饰的作用。
三、红砖材料在现代设计中的可行性
现如今的红砖所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旧城改造使很多红砖古厝都被拆除或者面临拆除的险境,就像上文所说的烟炙砖的黑紫色条纹渐渐地已经演变为人工上色,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姿态,且村里新盖的房子都是西式的楼房,没有人愿意使用红砖来建造房屋,这使得红砖的市场变得非常的狭小,如若不是对于红砖的保护已经开始实施,恐怕这一项烧制技术也会渐渐失去。会为了实现红砖在现代设计中的可行性,我们就要充分的利用好红砖所特有的装饰层面含义,把它作为整个城市建筑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世贤,郑志,闽南红砖传统砌筑工艺及启示[J],华中建筑,2007(2),154-157
1、闽南地区简介
闽南地区地处福建南部,东临台湾海峡,沿海港口密布,其中泉州港更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与东南亚、阿拉伯地区联系紧密。以地理位置来划分,闽南地区通常是指泉州、厦门、漳州,然而因闽南地区的方言、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台湾地区相似,因此通常把这一区域(闽台)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因其建筑都采用红砖,所以这一区域也被称为“红砖文化”区。
2、闽南红砖盛行原因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民居的样式都不尽相同,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民居都是采用青砖来建造房屋的,很少有大面积采用红砖砌筑,唯独闽南地区采用红砖红瓦盖房,不少人认为红砖烧制的原材料是使用当地的红黏土,但其实青砖与红砖的原材料都是普通的黏土,原材料是一样的,只是闽南地区的黏土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比其他地區高,按照青砖的烧制方法烧成的砖颜色普遍呈土黄色,给人的视觉观感较差,但是根据烧制方法的不同烧成的红砖,则颜色鲜艳亮丽,经过雨水的冲刷过后更是漂亮,再加上烧制过程中因松木灰熏成的黑紫色条纹,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因此虽然青砖无论是在耐磨度,还是在强度的优越性上都远远大于红砖,在房屋的建造中,青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比红砖更为适合的材料,但烧制出来的颜色不能符合当地人的普遍审美,因此闽南地区抛弃硬度大的青砖而使用红砖,这一定有它独特的内涵和意义,也展现出了与其他地区所不尽相同的景象。
二、闽南红砖调研
1、从技术层面
闽南红砖采用的是与青砖相同的黏土烧制而成的,但烧制红砖的黏土里富含有较多的三氧化二铁,因此烧制出来的砖呈艳丽的红色,对于黏土的选择是平原田地里的黏土为最优,在选择好黏土后,并不是直接制成砖坯,而且是要经过一道在水中筛选的过程,这一道与青砖有很大的不同,青砖用的黏土在水中筛选的时候是在露天进行的,需要阳光的照射,而红砖的筛选才需要在非露天的情况下进行,但我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有在露天的情况下进行土质的筛选的,且需要人工的踩踏使黏土更加的具有粘性,将筛选好的黏土放在模具里制成砖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烧制完成后的红砖表面呈光亮的状态,这是因为在制坯后比青砖多了刮坯和推光两道工序,经过这两道工序后继续阴干一个多月就可以装窑烧制,红砖的烧制温度要比青砖的温度低,可以说青砖与红砖的烧制过程中有很多的不同但也有很多的相似点,同样的在装窑的时候都讲究一气呵成,一是怕天气的骤变,二是因为还未经过烧制的砖坯强度特别多,经过层层叠叠的垒砖,位于底部的砖坯会变形裂开。一窑烧制的红砖种类是很多的,因此垒砖这项工序对于工人的技术能力要求很高。烧窑是整个制砖过程的重点,因此对于火候的控制至关重要,全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用小火烧8-9天,第二阶段用大火烧6-7天,第三个阶段是停火封窑,这个时候就不会在往窑内添加柴火了,且把所有的洞口都堵住,经过一天的时间会慢慢的打开窑洞和窑门,在打开的时候通常需要四到五天的时间,这样就算烧制的整个过程。烧制出来的红砖表面光滑,质地细密,表面看不出任何的细孔,颜色呈鲜亮的红色。
其中红砖中较为有特色的烟炙砖,上面的几道黑紫色的条纹是因为在装窑的时候,砖与砖的排列有空隙,作为燃料的松木在燃烧的时候产生了黑色的黑烟而自然熏制而成的。但现在烧制成的烟炙砖上的黑紫色条纹多是人工画上的,因此显得非常的生硬。
2、从装饰层面
闽南红砖大面积的运用在古厝中,除了最基本的封墙用途之外,还有一项很大的作用——那就是装饰,虽然一开始在红砖的运用上人们并没有想到其独特的装饰内涵,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装饰的意义也渐渐的显露出来。烟炙砖通体红色对其他地区民居建筑中的青砖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在给观者的视觉感受上也远比其他颜色要强烈得多,烟炙砖上因为烧制过程中而形成的两到三道黑紫色条纹,工匠将这个有黑紫色条纹的面作为看面,在砌砖的时候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或“>”的图案,不同砌法的砖墙上,黑紫色的纹路就会形成效果各异的且极具装饰效果的花纹,除去普遍的运用石雕、砖雕、木雕等三雕进行装饰之外,闽南红砖对于整栋建筑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装饰的作用。烧制的红砖并不单单全是长方形的,还有圆形、铜钱形、六边形、花形等形状,,除去红砖本身所具有的装饰作用,闽南古厝的装饰都是依靠砖雕、木雕和石雕,其中砖雕也是运用了当地的红砖进行雕刻的,其中运用到最多的雕刻手法就属平雕,在平整的砖面雕刻出想要的花纹,后填补白灰,形成红白相间对比强烈的雕刻样式。
图1 红砖的运用和装饰
3、从用途层面
具不完全统计,运用在民居建筑上的红砖种类多达30多种,闽南红砖并不仅仅运用在外墙的立面上,还运用在了地面铺装和砖雕上。其中最主要砖运用的地方就是古厝的墙面,如图在整栋建筑墙面红砖的砌法上,就运用到了两种手法,其中第一种是实砌,这种砌法多运用于民居建筑四个角柱子的砌筑,工匠利用烟炙砖看面的黑紫色条纹进行自由拼接,在砌好的同时也起到了装饰作用,第二种砌法就是空砌。闽南地区将空砌的砖墙称为“斗子墙”或“封砖甓”。[1]运用油面砖和烟炙砖相结合,多用于镜面墙,空砌之所以称为“空”砌,是因为在砌筑的时候在墙体内会形成一个中空的形态,并往中空的部分填上土或碎石等废弃的材料,这样做的优点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省一些材料,其二是因为中间呈中空状态,墙体的厚度增加了,在冬天能起到保温,在夏天能起到隔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给砖的热胀冷缩提供空间。这两样砖的砌筑做法不仅在灵水前乡自然村很普遍,乃至于整个闽南地区也很常见。还有一种比较有特色的红砖运用就是出砖入石,通常是采用油面砖或碎瓦片和石头经过不规则的排列镶嵌在外墙上,这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是也体现出了不一样的美感除了运用在外墙立面上,还有专门运用在地面铺装的六边形红砖,这种红砖要比油面砖和烟炙砖的颜色深的多,呈现一种暗红色。另外一种重要的用途就是砖雕了,起到了装饰的作用。
三、红砖材料在现代设计中的可行性
现如今的红砖所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旧城改造使很多红砖古厝都被拆除或者面临拆除的险境,就像上文所说的烟炙砖的黑紫色条纹渐渐地已经演变为人工上色,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姿态,且村里新盖的房子都是西式的楼房,没有人愿意使用红砖来建造房屋,这使得红砖的市场变得非常的狭小,如若不是对于红砖的保护已经开始实施,恐怕这一项烧制技术也会渐渐失去。会为了实现红砖在现代设计中的可行性,我们就要充分的利用好红砖所特有的装饰层面含义,把它作为整个城市建筑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世贤,郑志,闽南红砖传统砌筑工艺及启示[J],华中建筑,2007(2),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