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来自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困境,为切实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教师方面,必须明确作文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动机,优化作文教学方式;而在学生方面,则必须强化写作练习,提升写作技巧以及注重素材积累。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对策研究
作文教学作为贯穿于语文教育始终的重要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优化其语言运用与综合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而具有重要指导性作用。但纵观当前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实际,尚能在教师与学生不同层面发现一定的困境与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作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一) 教师方面
1. 教学方法不够多样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的成长发育期,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极易因强烈的好奇心和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产生走神、分散注意力等现象,影响了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单一、枯燥与乏味的教学方法,是造成教学过程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原因。当前许多教师在作文授课过程中,往往采取单向度的讲授方法,就题论题,既没有活跃课堂氛围,也没有与学生形成情感交流,更没有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和文字运用之美。因此可以认为,欠缺丰富性的教学方法影响了语文作文的整体授课效果。
2. 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教师在作文授课过程中,必须树立长远、科学、宏观的教育理念,将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发挥作文丰富学生情感、塑造学生人格、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性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部分教师教育理念不够先进的现实问题,表现在将在考试中取得好分数作为作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希望通过简单化、填鸭式、速成式的作文教学方式,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叙事能力、表达能力、描写能力及议论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教育效果,不利于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3. 反馈机制不够健全
教师必须根据写作方法和写作原则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指导,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亮点与新意,明白不足与缺陷,帮助学生能够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实现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客观上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点评,因此要实现完整的反馈机制,就需要教师在文章末尾写出详细的评语,指出文章中的优点与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出现教师忽视评语重要作用的不利现象,表现在许多教师在批阅作文后不愿意撰写评语,取而代之的是笼统的分数或仅仅一个冰冷的“阅”字,这严重阻碍了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难以构建出健全的写作反馈机制。
(二) 学生方面
1. 写作动力不足
保持良好的写作动力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写作技巧,不断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但初中学生的课业压力不断增大,学习任务日益繁重,导致了学生很难对写作投入过多精力,陷入缺乏动力的被动状态。同时,由于作文课授课方式落后,授课手段缺乏创新,难以跟上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导致在作文课中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既发挥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写作动力。
2. 写作素材欠缺
要写好作文,体现出文章思想内容的独特性与深刻性,必须重视素材的积累与运用。这影响着初中学生作文写作的成败,但初中学生的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繁重的学业压力导致学生难以抽出足够多的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进行社会实践,不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许多教师鼓励学生背诵名言警句作为增加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这无疑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仅仅机械性的背诵与叠加式的应用无法赋予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虽然文辞华丽,但思想空洞,难以达到写作优秀作品的基本標准。
3. 写作技巧不足
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必须重视把握写作技巧,针对不同体裁的不同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既能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美化文章表达方式,也能够正确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作文的思想水平与理论高度。但在当前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部分教师忽视传授作文写作技巧,学生轻视学习作文写作技巧的不利因素。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写作技巧不足,一方面可能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用同一种写作方式去满足不同体裁类型的写作要求;另一方面可能写出的文章杂乱无序,学生按照题目要求随意发挥,忽视了不同文章类型的具体写作要求。这两种情况都极大降低了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与成绩。
二、 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 教师方面
1. 明确作文教学目标
教师作文教学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作文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接受与应用程度。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那么将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作文教学效果,实现作文教学目的;如果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符合课程规范要求和学生实际发展需要,那么将会对作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如果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少数成绩优秀同学的作文水平与成绩,则势必会忽略写作水平普通或者较低同学的教学投入。但如果教师致力于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协调发展,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优秀同学的进步。
2. 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语文教师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帮助学生认识写作、主动写作、热爱写作、精于写作。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较高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反过来进一步挖掘更深层次的写作动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完善对学生的写作评语,健全反馈机制,及时鼓励学生写出更好的作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教师也可以通过班级宣传栏或者QQ群等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引导同学们向其学习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既能促进优秀同学不断进步,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向先进看齐,切实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3. 优化作文教学方式
落后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写作能力,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教学需要与教材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总结教学经验,寻求提高自身作文教学能力和增强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带领同学们开展一次春游活动,或游览当地主题博物馆,要求同学们就游玩或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撰写一篇作文,通过切身实地的观摩,有助于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二) 学生方面
1. 强化写作练习
提高写作能力,优化写作水平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在练习中总结经验,改正错误,发展写作技能。具体来说,学生应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练习写作。其一,学生应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写作任务。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必然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安排,体现了教材的基本要求,因此学生认真完成写作任务,能够起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其二,学生应在日常注重勤加练习写作技能。可以通过采取撰写日记、读书感悟、生活随笔等方式,练习写作技能,丰富写作思维,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2. 提升写作技巧
要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必须根据作文写作规律和教学体裁范围,掌握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题目要求作文的写作技巧。如果忽视技巧的重要作用,单纯依靠自身热情与爱好去撰写作文,则势必难以取得较好的写作效果。因此学生必须将练习作文与学习作文写作技巧相结合,充分利用老师所讲授的写作方法,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提升自身写作水平。
3. 注重素材积累
学生要写出“有血有肉”“有灵有魂”的作品,就必须注重优化自身语言表达方式,提高文字运用能力,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和富有哲理意义的名言警句去丰富文章意蕴,美化文章形式。因此学生要注重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积极背诵可以作为写作材料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名人轶事及哲理故事,通過丰富自身的写作素材,凝练文章的语意表达,提高写作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但是同样要注意,注重写作素材积累并不是要求学生无原则无限制地使用素材,造成写作素材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根据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旨内涵,有选择性地使用素材,让素材为表达自身思想而服务。
综上所述,分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并据此找到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不懈努力,才能够真正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和学生写作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涛.初中作文写作教学研究及现状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8(06).
[2]于淼.探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素材积累[J].文学教育(上),2018(06).
作者简介:
杨柳,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中心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对策研究
作文教学作为贯穿于语文教育始终的重要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优化其语言运用与综合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而具有重要指导性作用。但纵观当前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实际,尚能在教师与学生不同层面发现一定的困境与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作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一) 教师方面
1. 教学方法不够多样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的成长发育期,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极易因强烈的好奇心和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产生走神、分散注意力等现象,影响了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单一、枯燥与乏味的教学方法,是造成教学过程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原因。当前许多教师在作文授课过程中,往往采取单向度的讲授方法,就题论题,既没有活跃课堂氛围,也没有与学生形成情感交流,更没有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和文字运用之美。因此可以认为,欠缺丰富性的教学方法影响了语文作文的整体授课效果。
2. 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教师在作文授课过程中,必须树立长远、科学、宏观的教育理念,将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发挥作文丰富学生情感、塑造学生人格、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性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部分教师教育理念不够先进的现实问题,表现在将在考试中取得好分数作为作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希望通过简单化、填鸭式、速成式的作文教学方式,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叙事能力、表达能力、描写能力及议论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教育效果,不利于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3. 反馈机制不够健全
教师必须根据写作方法和写作原则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指导,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亮点与新意,明白不足与缺陷,帮助学生能够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实现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客观上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点评,因此要实现完整的反馈机制,就需要教师在文章末尾写出详细的评语,指出文章中的优点与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出现教师忽视评语重要作用的不利现象,表现在许多教师在批阅作文后不愿意撰写评语,取而代之的是笼统的分数或仅仅一个冰冷的“阅”字,这严重阻碍了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难以构建出健全的写作反馈机制。
(二) 学生方面
1. 写作动力不足
保持良好的写作动力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写作技巧,不断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但初中学生的课业压力不断增大,学习任务日益繁重,导致了学生很难对写作投入过多精力,陷入缺乏动力的被动状态。同时,由于作文课授课方式落后,授课手段缺乏创新,难以跟上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导致在作文课中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既发挥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写作动力。
2. 写作素材欠缺
要写好作文,体现出文章思想内容的独特性与深刻性,必须重视素材的积累与运用。这影响着初中学生作文写作的成败,但初中学生的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繁重的学业压力导致学生难以抽出足够多的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进行社会实践,不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许多教师鼓励学生背诵名言警句作为增加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这无疑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仅仅机械性的背诵与叠加式的应用无法赋予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虽然文辞华丽,但思想空洞,难以达到写作优秀作品的基本標准。
3. 写作技巧不足
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必须重视把握写作技巧,针对不同体裁的不同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既能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美化文章表达方式,也能够正确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作文的思想水平与理论高度。但在当前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部分教师忽视传授作文写作技巧,学生轻视学习作文写作技巧的不利因素。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写作技巧不足,一方面可能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用同一种写作方式去满足不同体裁类型的写作要求;另一方面可能写出的文章杂乱无序,学生按照题目要求随意发挥,忽视了不同文章类型的具体写作要求。这两种情况都极大降低了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与成绩。
二、 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 教师方面
1. 明确作文教学目标
教师作文教学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作文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接受与应用程度。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那么将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作文教学效果,实现作文教学目的;如果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符合课程规范要求和学生实际发展需要,那么将会对作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如果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少数成绩优秀同学的作文水平与成绩,则势必会忽略写作水平普通或者较低同学的教学投入。但如果教师致力于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协调发展,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优秀同学的进步。
2. 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语文教师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帮助学生认识写作、主动写作、热爱写作、精于写作。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较高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反过来进一步挖掘更深层次的写作动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完善对学生的写作评语,健全反馈机制,及时鼓励学生写出更好的作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教师也可以通过班级宣传栏或者QQ群等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引导同学们向其学习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既能促进优秀同学不断进步,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向先进看齐,切实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3. 优化作文教学方式
落后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写作能力,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教学需要与教材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总结教学经验,寻求提高自身作文教学能力和增强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带领同学们开展一次春游活动,或游览当地主题博物馆,要求同学们就游玩或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撰写一篇作文,通过切身实地的观摩,有助于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二) 学生方面
1. 强化写作练习
提高写作能力,优化写作水平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在练习中总结经验,改正错误,发展写作技能。具体来说,学生应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练习写作。其一,学生应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写作任务。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必然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安排,体现了教材的基本要求,因此学生认真完成写作任务,能够起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其二,学生应在日常注重勤加练习写作技能。可以通过采取撰写日记、读书感悟、生活随笔等方式,练习写作技能,丰富写作思维,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2. 提升写作技巧
要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必须根据作文写作规律和教学体裁范围,掌握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题目要求作文的写作技巧。如果忽视技巧的重要作用,单纯依靠自身热情与爱好去撰写作文,则势必难以取得较好的写作效果。因此学生必须将练习作文与学习作文写作技巧相结合,充分利用老师所讲授的写作方法,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提升自身写作水平。
3. 注重素材积累
学生要写出“有血有肉”“有灵有魂”的作品,就必须注重优化自身语言表达方式,提高文字运用能力,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和富有哲理意义的名言警句去丰富文章意蕴,美化文章形式。因此学生要注重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积极背诵可以作为写作材料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名人轶事及哲理故事,通過丰富自身的写作素材,凝练文章的语意表达,提高写作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但是同样要注意,注重写作素材积累并不是要求学生无原则无限制地使用素材,造成写作素材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根据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旨内涵,有选择性地使用素材,让素材为表达自身思想而服务。
综上所述,分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并据此找到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不懈努力,才能够真正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和学生写作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涛.初中作文写作教学研究及现状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8(06).
[2]于淼.探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素材积累[J].文学教育(上),2018(06).
作者简介:
杨柳,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