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检测我们识记能力的稳定考点,题型基本以填空为主。对于这一考点,我们应明确两点认识:
第一,突出“常见”。所谓“常见”,一是知名度高,二是常被人们引用。由于目前教材规定中学生背诵的篇目有所增加,《教学大纲》为高考语文指定了40篇背诵诗文(10篇古文和30首诗词曲),这就意味着时有变化的考查形式背后有不变的内容选择________名句名篇命题主要取材于此。
第二,不忘“名篇”。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我们容易把“名句名篇”狭隘地理解为“名句”,而忽视了课内“名篇”中其他的普通语句。事实上,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更注重名篇的完整段落乃至全篇的默写。
一、关于题型
1.补全式
即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让我们写出全段(全篇),或者给出首句、尾句或中间句,要求把原段(原文)补充完整。
[典例1](2010年广西区柳州二中5月模考模拟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2)①,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②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③达则兼济天下,____________。(《孟子•尽心上》)
[解析]
注意“羁”“拙”“常”“沧”“臾”等字形。
[答案]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2)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②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③穷则独善其身
[方法探究]
明确重点,把功夫花在刀刃上。这一考点的复习重点应放在“课文”内,对课本规定背诵的篇目,必须篇篇落实,句句过关。当然,还要适当背一些课外名句,以扩大选择的范围,增加得分的机会。但是,所选内容一定要是“常见的”________高考不会考那些很冷僻的句子。
2.聚合式
这种题型往往抓住某一个契合点,将相互关联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名句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这个契合点可以是某个人、某件物、某桩事,也可以是某个话题。
[典例2](2010年•湖北卷)填空。(6分)
中国古典诗词长于抒发感情,如:“日月忽其不淹兮,①。”(屈原《离骚》)“②,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③,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④,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解析]
注意“代”“乍”“那”“艰”等字形。
[答案]
①春与秋其代序②少无适俗韵③乍暖还寒时候④早岁那知世事艰
[方法探究]
强化两条措施,提高识记效果。两条措施是:(1)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可以先将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体)分类切割成大的条块,然后每天掌握十来句或一二篇。(2)定期自测,强化落实。每记诵一段时间后,可以试着做一些练习,以自测自查,温故而知新。
3.理解式
即不提供上下文,而是要求根据题干所给的有关分析或提示,写出相关诗文。这样的考查方式更加灵活,能有效检测考生是否理解了原作。
[典例3](2010年•四川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个小题)(5分)
(1)明明如月,____________?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_________,”作过渡,由现实进入梦境。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用比拟手法借箫声写愁情。陆游《书愤》”__________,”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解析]
注意“掇”“遏”“度”“茕”“孑”“慕”“鬓”等字形。
[答案]
(1)何时可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2)茕茕孑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误点警示]
前车之鉴。前几年高考有些同学错写名句名篇的反例,可引以为戒。这些反例有:(1)错位搭配。比如:“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高适《别董大》)”下句应填“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有的同学错位搭配为“天涯何处无芳草”。(2)添字漏字。比如:“老吾(误添“之”)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学然(漏“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3)写错别字。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有些同学误写“蹊”为“溪”。(4)笔画不清。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少数同学书写时“琢”字右边笔画不清。
4.综合式
考点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即讲求一道题兼顾多个考点。对名句名篇的考查,有时也会与其他考点相结合。比如,与文学常识结合、与仿写句子结合、与扩展语句结合、与古诗鉴赏结合,等等。
[典例4](2010年•江西卷)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与,并列称为小说的“四大家族”。玛蒂尔德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2)岂曰无衣?_______________。王于兴师,,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3)《离骚》中屈原自述出生年月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解析]
注意“裳”“摄”“陬”“唯”“悟”“骸”“砌”“犹”等字形。
[答案]
(1)长篇小说/项链(2)与子同裳/修我甲兵(3)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4)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5)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关于答题技巧
落实五个环节,确保书写准确。(1)领悟含义________对每一条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关键字词的含义。(2)注意句式________了解古诗文中多对仗句的特点,此对答题很有帮助。比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句式上就属两两相对。有些句子的语序并不符合对仗的特点,就要特别留心。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如稍不留意,就可能误写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圈点强记________对名言名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4)边诵边写________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5)规范书写________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与“二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二不”就是不写繁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
第一,突出“常见”。所谓“常见”,一是知名度高,二是常被人们引用。由于目前教材规定中学生背诵的篇目有所增加,《教学大纲》为高考语文指定了40篇背诵诗文(10篇古文和30首诗词曲),这就意味着时有变化的考查形式背后有不变的内容选择________名句名篇命题主要取材于此。
第二,不忘“名篇”。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我们容易把“名句名篇”狭隘地理解为“名句”,而忽视了课内“名篇”中其他的普通语句。事实上,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更注重名篇的完整段落乃至全篇的默写。
一、关于题型
1.补全式
即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让我们写出全段(全篇),或者给出首句、尾句或中间句,要求把原段(原文)补充完整。
[典例1](2010年广西区柳州二中5月模考模拟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2)①,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②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③达则兼济天下,____________。(《孟子•尽心上》)
[解析]
注意“羁”“拙”“常”“沧”“臾”等字形。
[答案]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2)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②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③穷则独善其身
[方法探究]
明确重点,把功夫花在刀刃上。这一考点的复习重点应放在“课文”内,对课本规定背诵的篇目,必须篇篇落实,句句过关。当然,还要适当背一些课外名句,以扩大选择的范围,增加得分的机会。但是,所选内容一定要是“常见的”________高考不会考那些很冷僻的句子。
2.聚合式
这种题型往往抓住某一个契合点,将相互关联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名句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这个契合点可以是某个人、某件物、某桩事,也可以是某个话题。
[典例2](2010年•湖北卷)填空。(6分)
中国古典诗词长于抒发感情,如:“日月忽其不淹兮,①。”(屈原《离骚》)“②,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③,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④,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解析]
注意“代”“乍”“那”“艰”等字形。
[答案]
①春与秋其代序②少无适俗韵③乍暖还寒时候④早岁那知世事艰
[方法探究]
强化两条措施,提高识记效果。两条措施是:(1)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可以先将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体)分类切割成大的条块,然后每天掌握十来句或一二篇。(2)定期自测,强化落实。每记诵一段时间后,可以试着做一些练习,以自测自查,温故而知新。
3.理解式
即不提供上下文,而是要求根据题干所给的有关分析或提示,写出相关诗文。这样的考查方式更加灵活,能有效检测考生是否理解了原作。
[典例3](2010年•四川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个小题)(5分)
(1)明明如月,____________?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_________,”作过渡,由现实进入梦境。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用比拟手法借箫声写愁情。陆游《书愤》”__________,”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解析]
注意“掇”“遏”“度”“茕”“孑”“慕”“鬓”等字形。
[答案]
(1)何时可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2)茕茕孑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误点警示]
前车之鉴。前几年高考有些同学错写名句名篇的反例,可引以为戒。这些反例有:(1)错位搭配。比如:“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高适《别董大》)”下句应填“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有的同学错位搭配为“天涯何处无芳草”。(2)添字漏字。比如:“老吾(误添“之”)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学然(漏“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3)写错别字。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有些同学误写“蹊”为“溪”。(4)笔画不清。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少数同学书写时“琢”字右边笔画不清。
4.综合式
考点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即讲求一道题兼顾多个考点。对名句名篇的考查,有时也会与其他考点相结合。比如,与文学常识结合、与仿写句子结合、与扩展语句结合、与古诗鉴赏结合,等等。
[典例4](2010年•江西卷)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与,并列称为小说的“四大家族”。玛蒂尔德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2)岂曰无衣?_______________。王于兴师,,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3)《离骚》中屈原自述出生年月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解析]
注意“裳”“摄”“陬”“唯”“悟”“骸”“砌”“犹”等字形。
[答案]
(1)长篇小说/项链(2)与子同裳/修我甲兵(3)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4)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5)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关于答题技巧
落实五个环节,确保书写准确。(1)领悟含义________对每一条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关键字词的含义。(2)注意句式________了解古诗文中多对仗句的特点,此对答题很有帮助。比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句式上就属两两相对。有些句子的语序并不符合对仗的特点,就要特别留心。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如稍不留意,就可能误写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圈点强记________对名言名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4)边诵边写________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5)规范书写________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与“二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二不”就是不写繁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