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我发现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三个年级的36个单元的选文中26个单元是散文,占了总文选的72%;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三个年级的36个单元中20个单元是散文,占了总选文的近56%。由此可见语文课堂几乎是散文的天下。
通过对中国知网散文教学研究的文献整理,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对散文教学的研究并没有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就有的文章来说也大部分是从散文的分类等大的方面入手。当然也有一大类是遵循了散文本质的,这一类是从审美情感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的。
笔者在中学阶段学到的散文大都被“形散而神不散”而囊括,那个时候的散文主要是矛盾的《白杨礼赞》,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杨朔的《荔枝蜜》等文章,这些文章确实可以用“形散而神不散”来概括。但是现在的散文已经突破了那种思想和内容比较单一的状况。散文的题材非常广泛,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个人情思等内容都可以写。
所以纵观散文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可以发现散文其实还是真实情感的抒写,所以散文教学必须要“知人论世”,不联系到被写的人与事,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离开了写作的人也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于是,我们的散文教学必须是先知人论世,然后才关注它的言辞、它的表述。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比如黄玉峰老师在《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中花去了大块的时间对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境况及其精神世界的痛苦进行了解说,同时又用托尔斯泰所作的自传体剧本片段让学生对于托尔斯泰晚年思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又对茨威格到俄国的情况做了介绍:在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前苏联政府邀请茨威格等人到苏联进行访问,目的是让他们向世人介绍新生的苏维埃。但是茨威格到了苏联之后并没有看到人们井然有序的生活,看到的只是人们的忙忙碌碌而毫无效率,看到官吏们忙于批条子、签文件,该办的事情却杂乱无章。
在学生对散文作者和被写者“知人论世”之后,再进行散文的言辞和表述的教学才能更有效。这样文中出现的诸多语句,比如“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这些句子就都可以很好地理解了。
“知人论世”是散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虽然教学方法上还需要斟酌,比如应该先介绍作者还是介绍文中人物,是先拿准作者抒情的意象还是先介绍作者情况。无论先从何处入手,都应该能给学生一个充分理解散文的前提,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体味中感受到散文的美。
通过对中国知网散文教学研究的文献整理,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对散文教学的研究并没有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就有的文章来说也大部分是从散文的分类等大的方面入手。当然也有一大类是遵循了散文本质的,这一类是从审美情感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的。
笔者在中学阶段学到的散文大都被“形散而神不散”而囊括,那个时候的散文主要是矛盾的《白杨礼赞》,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杨朔的《荔枝蜜》等文章,这些文章确实可以用“形散而神不散”来概括。但是现在的散文已经突破了那种思想和内容比较单一的状况。散文的题材非常广泛,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个人情思等内容都可以写。
所以纵观散文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可以发现散文其实还是真实情感的抒写,所以散文教学必须要“知人论世”,不联系到被写的人与事,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离开了写作的人也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于是,我们的散文教学必须是先知人论世,然后才关注它的言辞、它的表述。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比如黄玉峰老师在《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中花去了大块的时间对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境况及其精神世界的痛苦进行了解说,同时又用托尔斯泰所作的自传体剧本片段让学生对于托尔斯泰晚年思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又对茨威格到俄国的情况做了介绍:在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前苏联政府邀请茨威格等人到苏联进行访问,目的是让他们向世人介绍新生的苏维埃。但是茨威格到了苏联之后并没有看到人们井然有序的生活,看到的只是人们的忙忙碌碌而毫无效率,看到官吏们忙于批条子、签文件,该办的事情却杂乱无章。
在学生对散文作者和被写者“知人论世”之后,再进行散文的言辞和表述的教学才能更有效。这样文中出现的诸多语句,比如“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这些句子就都可以很好地理解了。
“知人论世”是散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虽然教学方法上还需要斟酌,比如应该先介绍作者还是介绍文中人物,是先拿准作者抒情的意象还是先介绍作者情况。无论先从何处入手,都应该能给学生一个充分理解散文的前提,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体味中感受到散文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