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要:名词“一路”在普通话中使用方式丰富多彩,本文以“一路”为对象,研究其语法化进程。首先分析了“一路”的语义特征,其次对“一路”的句法分布进行说明,最后通过研究对“一路”所具备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一路”;名词;副词;线性;连接;语法化
零、引言
我们所说的“一路”,最开始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名词出现的,如:
○1 太平之时,岂更为男女各作道哉?不更作道,一路而行,安得异乎?(汉·王充《论衡·是应》)
在上两例中,名词“一路”的含义均为“一条道路”,而如今的“一路”包含更广阔的含义,其用法和词性发生了改变。本文将以“一路”为对象,探析其语法化路径,并进行具体描述。
一、“一路”的语义特征
1.1 表“一条道路”
当今,其“一条道路”的语义并没有消失,以国家级顶级战略名称“一带一路”为例,这里的“一路”不单单指的是一条道路,从广义角度理解,“一路”象征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路”的“一”是“独一无二”的“一”,“一路”的“路”连接了港口与港口、城与城、国家与国家,是紧密联系的一道曲线。
可见,“一路”的比喻义涵盖面广,表达流畅、自由。当“一路”用作隐喻用法时要注意:(1)“一路”的“一”不能断。“一路”表达整体性、持续性,不可以隐喻断断续续、不完整的事物。(2)“一路”的“路”是线性的,一般不能隐喻三维、立体的事物,多数情况下“路”是不封闭的。
1.2表“途径;门路”
名词“一路”可以表途径或门路,其含义主要来源于“路”的引申义,如下例:
○2以塞忠谏之路也。(建兴五年·诸葛亮《出师表》)
我们初步认为,先是“路”从含义“道路”引申出含义“途径;门路”,此后“路”作为“一路”的成词语素,使“一路”同时继承了其引申义。
1.3表“沿途”
民国时期的李伯通先生,常在其著作《西太后艳史演义》使用名词“一路”,“一路”还包含“沿路、沿途”的含义,如下:
○3 內宫除孝贞后静镇昭阳,所有贵妃、贵嫔一班的艳色姣花,无不宝马香车的跟着御车,一路花团锦簇,云蒸霞起的出了北京,径到热河。(民国十年·李伯通《西太后艳史演义》)
接着,“一路”还从“沿路、沿途”引申为贯穿整个进程。如我们常说的“一路平安。”(寄“平平安安”的希冀于对方的整条去路)“一路是欢声笑语。”(整个过程充满欢乐)。
1.4表“同一类”
“一路”的这个含义并不少见,先前罗贯中先生就在其著作《三国演义》中点到这个用法,见下例:
○4 正是: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来一路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曹操和董卓都是一类人,心狠手辣,不是好人。”此用法也常出现在现代社会的一些社交场合,比如一对分手的情侣,他们各自向朋友哭诉着他们不是一路人。
1.5表“一带”
与同样描述事物线性特征的“一带”一样,常置于专有名词之后,如“桂林一路”(囊括代表地“桂林”和与“桂林”连接的县、市)“沿黄河一路”(黄河流经的一带)。
1.6量词,常用于限定事物的线性连接
事物的线性连接可分为有序线性和非有序线性。
1.6.1接有序的排列
○5 一路白杨(客观上不易移动的事物) 一路士兵(听从指挥,严于律己)
“一路”接这一类,体现事物挺拔的姿态,整齐划一,井井有条。
1.6.2接非有序的连接
非有序的连接包括接物质名词、抽象名词等。
a.物质名词
在物质名词这一类中,可搭配“一路”的词有很多,见下例:
○6 一路风景(整条路上的所见)
一路鸟鸣(整条路上的所闻)
一路荆棘(比喻义,一路困难重重)
b.抽象名词
○7 一路挫折,一路成长
“挫折”和“成长”是一对反义词,用“一路”连接起来,增强了反义意味,又侧面烘托这条路上五味杂陈的复杂心境。我们发现,消极义的“挫折”置于前,积极义的“成长”置于后,更显乐观的态度。原因是本文认为在说这句话时,前面位置的词主要起诱导作用,而后面的词才是说话人抛砖引玉的那个“中心”。
1.7副词,表“一同”
○8 咱们一路走。
1.8副词,表“一个劲儿;一直”或限定动作的线性过程
○9 一路走来,我问心无愧在谢高地多年的努力之下,他的成果不仅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还名扬海外。(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03月25日)
1.9副词,表周遍义“到处”
○10 一路惊喜(处处都惊喜)一路畅通(一点儿也不堵)
二、“一路”的句法分布
2.1作主语
经常能够听到人们在表白时会这么说:
○11 你过去的路我不曾涉足,你未来的路我奉陪到底,我这一路将都是你。
“一路”作主语,有时也表“途径、方式”,如下:
○12 一路是国家设在乡、镇的各类站、所,另一路是供销合作社,再一路是各类专业化公司,第四路是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第五路是农民自己创办的各种协会。
上述结构可概括为“一路+VP”或“一路+VP1,一路+VP2,……”
2.2作宾语
○13 现在开始做广播体操,请小朋友们自觉排成一路。
上述结构可概括为“VP+一路”或“VP1+一路,VP2+一路,……”
2.3作定语
○14 固安城外“一路风霜到固安,大家一到城门关。”
上述结构一般常以“一路+NP”出现,特殊情况下是“NP+一路”的格式。
2.4作补语
○15 不知肺热已极。止有从皮毛透出一路。(明末清初·喻昌《寓意草》)
如今,“一路”作补语成分出现的例子越来越少,一方面其补充说明的作用不如“一面、一头”等词来得明显,另一方面现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几乎不会使用有关战争的语句(见上例○22),那么这一用法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补语结构可概括为“NP+VP+一路”或“NP+A+一路”。
综上所述,无论起何种作用一般情况下“一路”多以对举形式出现。
三、结语
经过研究,得出“一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整体性、持续性。首先它是一个整体且是持续的,不可断断续续;(2)线条性。人类对它的客观认知是线条,不是二维或三维的;(3)单向性。它的方向是不可逆的;(4)做副词,具有周遍意义。整体上看仍是一根线,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该线条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点都具有同等的意义。(5)表达程度的叠加或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04):17-24+80.
[2]邱崇.“一面”类词语的演化[J].语文学刊,2010(23):19-21+29.
[3]陈顺成.试析“搁”的语法化[J].汉语学习,2017(02):59-70.
作者简介:李念臻(1996.10.—),男,朝鲜族,吉林省延吉市人,语言学硕士,延边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及对外汉语教学、朝汉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