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喜爱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能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组织他们在学习中开展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就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但如何合理地将游戏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呢?本文主要是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谈谈笔者在这方面所进行的一些探索以及体会。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数学;课堂教学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讲解、提问、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小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很难乐起来。如何才能引燃学生心灵中蕴藏着的求知欲,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呢?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小学生天真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把数学游戏带进课堂,让游戏之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绽放出光彩,肯定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那么,如何合理地将游戏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呢?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一些游戏性情境,那就再恰当不过了。通过这些游戏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 “掷一掷”问题时,可设计一个掷骰子的游戏。老师与学生比赛,每人一次同时掷两个骰子,一共掷20次。点数和是5、6、7、8、9算老师赢,点数和是2、3、4、10、11、12算学生赢。跟老师一起做游戏,学生觉得十分高兴,快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二、利用游戏,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一些重难点内容,如果上课时,老师反复地讲,学生易产生疲劳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让他们在“玩中学”,直观轻松地领悟解题思路,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如一年级下册“统计”这一节课中,要让学生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不容易。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可设计一个“抛圈圈”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抛圈套瓶”比赛,每位组员各抛五个圈,并推选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进行统计,最后看哪一组的同学抛圈套中瓶的次数最多。比赛结束后,再让学生自己整理出统计的结果,并对获胜的组给予奖励。通过游戏,学生亲身体验到统计的全过程,对统计的方法与策略已是深有体会。这时,教师再鼓励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问题也就水到渠成。最后,让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比较出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数据才是既方便又清楚的。这样,通过引入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简单的统计方法,还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化練习为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进行一定量的巩固练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还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然而一节课,学生可能经过前面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开始下降。此时,再进行一些单调重复的练习,容易造成他们思维的单调和呆板。如果能把一些练习的内容,寓于游戏竞赛之中,就可以帮助他们从疲倦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可将一些练习设计成一些名为“勇闯关卡”、“数学小擂台”、“胜利大赢家”、“奇兵夺宝”等这样的游戏竞赛,给学生创造一种比赛的氛围,获胜的学生和团队,还可以适当给予奖励。没有哪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的,学生为了达到取胜的目的,就会产生不甘落后的上进心理,这种内在的动力,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练习活动中去。
四、注意合理运用游戏,切莫喧宾夺主
诚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让小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但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游戏,它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游戏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教学服务。游戏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切莫喧宾夺主,为了游戏而游戏。因此,教师在课堂引入游戏时要注意几点:
1、游戏的目标一定要明确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是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设计游戏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到底安排这个游戏,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还是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数学知识,进行什么样的数学思考?学生通过这个游戏掌握了什么知识?如果只是过分注重游戏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个根本,再漂亮的形式也只是花架子。
2、一定要把握好游戏的尺度和时机
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但并不意味着每节课中都要设计游戏,更不是整节课都是游戏。譬如,在课刚开始的15分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时间,这时如果不加把握,盲目设计一大堆趣味十足的游戏,很可能会让学生陶醉在游戏本身的趣味当中,而忘记了学习。结果学生把所有注意力都用在玩游戏,集中在如何赢得游戏的胜利上,学习反倒成为了次要,从而影响了主要教学内容的训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游戏时,一定要把握好游戏的尺度和时机,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巧妙安排,灵活运用。
应当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的。对将游戏巧妙地融入数学课堂,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游戏之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吧!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教学论[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 詹明道.名师课堂经典细节[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
[3] 杨友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 2016(11):274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数学;课堂教学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讲解、提问、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小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很难乐起来。如何才能引燃学生心灵中蕴藏着的求知欲,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呢?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小学生天真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把数学游戏带进课堂,让游戏之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绽放出光彩,肯定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那么,如何合理地将游戏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呢?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一些游戏性情境,那就再恰当不过了。通过这些游戏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 “掷一掷”问题时,可设计一个掷骰子的游戏。老师与学生比赛,每人一次同时掷两个骰子,一共掷20次。点数和是5、6、7、8、9算老师赢,点数和是2、3、4、10、11、12算学生赢。跟老师一起做游戏,学生觉得十分高兴,快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二、利用游戏,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一些重难点内容,如果上课时,老师反复地讲,学生易产生疲劳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让他们在“玩中学”,直观轻松地领悟解题思路,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如一年级下册“统计”这一节课中,要让学生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不容易。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可设计一个“抛圈圈”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抛圈套瓶”比赛,每位组员各抛五个圈,并推选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进行统计,最后看哪一组的同学抛圈套中瓶的次数最多。比赛结束后,再让学生自己整理出统计的结果,并对获胜的组给予奖励。通过游戏,学生亲身体验到统计的全过程,对统计的方法与策略已是深有体会。这时,教师再鼓励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问题也就水到渠成。最后,让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比较出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数据才是既方便又清楚的。这样,通过引入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简单的统计方法,还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化練习为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进行一定量的巩固练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还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然而一节课,学生可能经过前面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开始下降。此时,再进行一些单调重复的练习,容易造成他们思维的单调和呆板。如果能把一些练习的内容,寓于游戏竞赛之中,就可以帮助他们从疲倦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可将一些练习设计成一些名为“勇闯关卡”、“数学小擂台”、“胜利大赢家”、“奇兵夺宝”等这样的游戏竞赛,给学生创造一种比赛的氛围,获胜的学生和团队,还可以适当给予奖励。没有哪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的,学生为了达到取胜的目的,就会产生不甘落后的上进心理,这种内在的动力,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练习活动中去。
四、注意合理运用游戏,切莫喧宾夺主
诚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让小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但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游戏,它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游戏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教学服务。游戏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切莫喧宾夺主,为了游戏而游戏。因此,教师在课堂引入游戏时要注意几点:
1、游戏的目标一定要明确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是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设计游戏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到底安排这个游戏,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还是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数学知识,进行什么样的数学思考?学生通过这个游戏掌握了什么知识?如果只是过分注重游戏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个根本,再漂亮的形式也只是花架子。
2、一定要把握好游戏的尺度和时机
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但并不意味着每节课中都要设计游戏,更不是整节课都是游戏。譬如,在课刚开始的15分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时间,这时如果不加把握,盲目设计一大堆趣味十足的游戏,很可能会让学生陶醉在游戏本身的趣味当中,而忘记了学习。结果学生把所有注意力都用在玩游戏,集中在如何赢得游戏的胜利上,学习反倒成为了次要,从而影响了主要教学内容的训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游戏时,一定要把握好游戏的尺度和时机,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巧妙安排,灵活运用。
应当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的。对将游戏巧妙地融入数学课堂,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游戏之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吧!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教学论[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 詹明道.名师课堂经典细节[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
[3] 杨友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 2016(1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