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乒乓球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对高校学生选修乒乓球的现状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对影响高校乒乓球发展的因素加以评论,对有关高校乒乓球教学的方法做了探讨,以及对高校乒乓球教学发展趋势的展望,为今后高校的乒乓球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乒乓球 体育教学 教学模式
一、当前普通高校乒乓球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乒乓球作为学生任选的体育科目之一,在国内高校中普遍开展许多学校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也都把兴建体育场馆作为优先考虑的计划目标和任务。同时国家教育部在对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进行评估的时候,将生均体育活动设施面积、数量与藏书量、住宿面积等同时列为考核的硬件指标。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各个高校对体育活动较之以前重视程度有了大的提升。再加上,各个高校又普遍将选修体育课的成绩和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等等荣誉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每年乒乓球项目的选修课都是人满为患。但在这种看似红红火火的乒乓球教学运动背后,仍然存在一些制约高校乒乓球开展的因素。
(一)教师水平的因素
乒乓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活动。目前,高校中的乒乓球教师大多是体育学院毕业的,尽管也经过了四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学习,但与专业运动员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果要想达到学生通过选修乒乓球课,并从中体会运动乐趣,学习到组织开展乒乓球比赛的基本技能,没有专业运动员的参与是很困难的。
(二)经费投入的影响
学校场馆条件的限制是影响高校乒乓球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近些年来,随着许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与之相比的是,学校的公共设施却没有跟上。体育场馆的不足严重制约着乒乓球项目的教学和业余训练活动的开展。按照教育部2011年下发的普通高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每个学校大概4个教学班就应该配备一个乒乓球台。由于体育教学设施的缺乏,造成上课时间没有合适的场馆,课余时间找不到地方去练习,直接成为制约各高校乒乓球发展的瓶颈。
(三)课程安排和成绩评定的因素
多数同学选择乒乓球课作为体育选修课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取得满意的分数,其次才是学习技术和组织比赛的技能。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学生就会放弃自己的喜好,转而去选择容易拿到好成绩的项目。而乒乓球运动看似简单,但实际练习起来比较辛苦。球速快、旋转多,真正练好很不容易,这就导致最终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制约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专选乒乓球课。
(四)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方法现状
对于在普通高校中如何开展乒乓球的教学工作,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有许多教师、学者和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划分为:基本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
1.基本技术的教学
(1)步法教学。步法移动对于乒乓球的击球质量非常重要,只有步法移动到位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技术、战术。郝加泰对乒乓球步法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研究和梳理。
(2)近台正手攻球。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对于正手攻球的教学方法,河南大学的阎荣山和陕西宝鸡文理学院的郭学众做了实验研究和总结。阎荣山指出乒乓球的运行弧线和落点是正手攻球训练教学的关键部分,弧线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击球时的出手角度和速度,弧线起止点的长短和击球力量有关。
2.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崔玉艳提出提高认识,培养兴趣、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标准示范,语言刺激和形式多样,手段灵活的教学原则。要让学生从首次上课时就从终身体育的高度来重视体育课,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既要语言生动形象又要鼓励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让同学们感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王汝英以探究型教学方法在大学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在课前,教师把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探究性的学习可促使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探索性。
二、结语
总体看来,当前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也不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面对新世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教改指导思想,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思路。
在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组织上,要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同时兼顾不同学生之间的身体条件与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差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上课时间和参加次数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课程的安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俱乐部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大春,张双印,等.影响高校乒乓球运動发展因素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2(1).
[2] 崔玉艳.改革中的乒乓球教学方法[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26(2).
[3] 高魁莲.透过乒乓球教学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1(1).
[4] 郝加泰.浅谈乒乓球步法教学[J].体育教学.2009(6).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乒乓球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对高校学生选修乒乓球的现状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对影响高校乒乓球发展的因素加以评论,对有关高校乒乓球教学的方法做了探讨,以及对高校乒乓球教学发展趋势的展望,为今后高校的乒乓球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乒乓球 体育教学 教学模式
一、当前普通高校乒乓球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乒乓球作为学生任选的体育科目之一,在国内高校中普遍开展许多学校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也都把兴建体育场馆作为优先考虑的计划目标和任务。同时国家教育部在对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进行评估的时候,将生均体育活动设施面积、数量与藏书量、住宿面积等同时列为考核的硬件指标。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各个高校对体育活动较之以前重视程度有了大的提升。再加上,各个高校又普遍将选修体育课的成绩和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等等荣誉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每年乒乓球项目的选修课都是人满为患。但在这种看似红红火火的乒乓球教学运动背后,仍然存在一些制约高校乒乓球开展的因素。
(一)教师水平的因素
乒乓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活动。目前,高校中的乒乓球教师大多是体育学院毕业的,尽管也经过了四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学习,但与专业运动员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果要想达到学生通过选修乒乓球课,并从中体会运动乐趣,学习到组织开展乒乓球比赛的基本技能,没有专业运动员的参与是很困难的。
(二)经费投入的影响
学校场馆条件的限制是影响高校乒乓球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近些年来,随着许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与之相比的是,学校的公共设施却没有跟上。体育场馆的不足严重制约着乒乓球项目的教学和业余训练活动的开展。按照教育部2011年下发的普通高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每个学校大概4个教学班就应该配备一个乒乓球台。由于体育教学设施的缺乏,造成上课时间没有合适的场馆,课余时间找不到地方去练习,直接成为制约各高校乒乓球发展的瓶颈。
(三)课程安排和成绩评定的因素
多数同学选择乒乓球课作为体育选修课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取得满意的分数,其次才是学习技术和组织比赛的技能。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学生就会放弃自己的喜好,转而去选择容易拿到好成绩的项目。而乒乓球运动看似简单,但实际练习起来比较辛苦。球速快、旋转多,真正练好很不容易,这就导致最终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制约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专选乒乓球课。
(四)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方法现状
对于在普通高校中如何开展乒乓球的教学工作,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有许多教师、学者和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划分为:基本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
1.基本技术的教学
(1)步法教学。步法移动对于乒乓球的击球质量非常重要,只有步法移动到位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技术、战术。郝加泰对乒乓球步法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研究和梳理。
(2)近台正手攻球。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对于正手攻球的教学方法,河南大学的阎荣山和陕西宝鸡文理学院的郭学众做了实验研究和总结。阎荣山指出乒乓球的运行弧线和落点是正手攻球训练教学的关键部分,弧线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击球时的出手角度和速度,弧线起止点的长短和击球力量有关。
2.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崔玉艳提出提高认识,培养兴趣、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标准示范,语言刺激和形式多样,手段灵活的教学原则。要让学生从首次上课时就从终身体育的高度来重视体育课,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既要语言生动形象又要鼓励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让同学们感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王汝英以探究型教学方法在大学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在课前,教师把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探究性的学习可促使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探索性。
二、结语
总体看来,当前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也不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面对新世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教改指导思想,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思路。
在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组织上,要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同时兼顾不同学生之间的身体条件与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差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上课时间和参加次数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课程的安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俱乐部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大春,张双印,等.影响高校乒乓球运動发展因素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2(1).
[2] 崔玉艳.改革中的乒乓球教学方法[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26(2).
[3] 高魁莲.透过乒乓球教学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1(1).
[4] 郝加泰.浅谈乒乓球步法教学[J].体育教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