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贫困山区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siszx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着重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以人为本”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五个领域目标,为了使贫困山区孩子的“三维健康”得到塑造,拥有健康的体魄,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很必要的。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氛围
  新的课程改革着重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充分说明学生的发展才是体育教育的灵魂所在。由此,贫困山区学校构建和谐体育文化氛围应抓好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体育活动的场地也不能再固定于校内的操场,就是教学内容也不能仅仅依靠《课标》和教材。我们切实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去选择教材内容和教法,如“水平一”和“水平四”的学生应多从游戏化教材着手,把体育看作是他们寻求乐园的圣地,如没有充分的场地、器材时,可以用矿泉水瓶子罐上沙而让学生通过接力跑的方式摆跑道,然后在假象的跑道中开展“鸭子”赛跑。在“水平五”和“水平六”的学生中应有高的要求,出了搭配好田径教材、球类教材、武术教材、还要合理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素材教材化,如彝族的《七月火把节》、瑶族的陀螺、跳绳等。
  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创新学校的“大课间”
  大课间活动应是丰富多彩的。如周期性地开展竹竿舞、民族舞蹈、佩带音乐的武术和武术操等。为了认真贯彻新课改提倡的“人人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实现“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远大目标,要在贫困山区学校开展好大课间活动,首先可进行集体广播操、自编操,其次进行分班、分点、分项目活动,最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体退场。以“大课间”活动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关注全体学生,对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
  学校运动会是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中的体育“盛会”,也是构建和谐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的子系统,在实地走访的部分学校中,学校运动会都普遍采用竞技比赛为主的田径运动会,然而这种比赛往往只有少数学生的参与,而大多学生兴致不高。学校运动会应努力做到融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集健身、娱乐、教育于一体的运动会新模式,让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1)学校运动会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所设项目应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应构建多种类型的集体项目,除了球类和田径等运动模式,还可以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上进行挖掘,如武术操、太极剑等,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工夫”的博大精深,以便激发起学生的比赛兴趣。
  (2)学校运动会应以集体比赛为重,如开展踩木屐比赛,在一块木板上用绳子系上15个一排的扣子,学生把脚放在上面,然后在大家的声音配合下“一、二、一”的运动,这样的比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
  (3)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学校运动会的组织与编排中应动员喜欢体育的学生,并让他们在竞赛过程中担任裁判,最后要学生总结,把失误的裁判工作细讲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好的导航。
  (4)运动会改革模式中应注重奖励机制。运动比赛结束后,奖励形式多模拟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优美悦耳的歌声唱出运动员比赛疲倦后的轻松,让学生在歌声中触感到成功的快乐。多设立奖项,如第一名、二名、三名,用金、银、铜牌等加以奖励,而其余奖项的设“优秀运动员”、“最佳进步奖”等多种奖励机制。
  (5)增设“体育节”和“体育角”的活动。学校体育教学氛围若增设“体育节”,它可以打破学校运动会原有的单一的有年中仅有2-3天的运动会组织形式,能增强学校运动氛围。例如,班与班之间的拔河比赛、棋牌类、毽绳类、体育舞蹈类等。而开办“体育角”活动,它可以更好地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体育锻炼与健身的知识。
  总之,把学校体育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是每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外体育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方面。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它的活动内容丰富,选择性强,选择面广,能满足不同兴趣与爱好的学生的口味,因此,我们体育老师要很好地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地按时参与到体育与健康课外活动锻炼过程中来,在锻炼的过程中应把班级进行周期分配,既能够缓解学校体育设施的拥挤状态,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真正意义上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新课标作文教学的理念:一是作文联系生活,二是叙写真情实感,三是作文个性化。在新的作文理念下,要求作文教学要体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要实现转变作文教学的根本观念,转变学生在写作中的被动局面,要积累语言、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要开放命题、开放课堂、开放过程、开放评价,创设开放的、富有生机的、富有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教学流程;要突破作文的时空限制、突破狭隘的写作观念、突破为作
期刊
为师,从听课开始。“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许多教师就是从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成为优秀教师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教而不互相听课、相互交流,同样会使自己见少识浅。教师参加听课要做到: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  听课是每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活动,学校每个学期都安排有公开课,希望通过课堂的开放,提高
期刊
语文学科被称为“百科之母”,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爱上学习语文的讨论日渐提上日程。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拥有的亲和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  “亲和力”是什么?我认为所谓
期刊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你爱学生是一回事,使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是另一回事,二者之间不一定画等号。师爱并不在于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而在于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教学数年来,笔者对师爱有着点滴的思考和体会。  一、学无止境,师爱的源泉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通常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学海无涯,正如陶行知所说:“活到老,学到老。”处
期刊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要选准提问的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挖掘教材时,要从课题、疑难词句、细节、前后矛盾的地方、内涵丰富的语句,相似或相近的文章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适时教学情境入手,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期刊
看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对学生厌恶作文的困惑,豁然开朗。现在的语文教学,作文作为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砝码比重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学生对作文的厌倦情况非常严重,它已成为了困扰很多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一、学生厌恶作文情况调查  涉及的范围广,所占学生比例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敷衍了事,或者抄作文选,或者胡乱写一篇应付差事,甚至有不写的。  二、学生厌恶是长久以来习得的结果  1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说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塑造学生具有完美人格的风
期刊
引例:那是跟往常一样的一节课,我很投入地讲解着一道题,在与同学生眼神的对视中,一名女生G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一边缓步向她走去。到了她的跟前,原来她正在写一张纸条,我顺手拿过那张纸条,迅速地看了一眼后,把纸条装到了兜里。我继续讲课,此时的她,脸涨得通红,目光里充满了害羞、恐惧和迷惑。下课铃响过后,我同她一起到办公室,此时的办公室只有我们师生二人。当我拿出那张纸条时,她说:“老师,
期刊
高效课堂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有目地的活动。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技能上,从静态观察到动手操作,从单一活动到合作交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知;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那么这节课就是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  一、高效课堂重
期刊
“想要飞,想要飞……就是飞不高!飞不高!!”唱出了多少年轻人的梦,也道出了他们心中的无奈。  有人把“八零后”与“九零后”进行了比较。总是认为九零后只是“爱”想,却近乎痴想,可事实呢?瞧,“九零后”的孩子们,正处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他们可谓“幸福”极了,他们赶上了计划生育好的年代,几乎都是家中的“独苗”,而父母却又碰上经济迅猛发展的最佳时代,或“下海”﹑或打工﹑或忙于赚钱做生意。于是,“九零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