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家的伦理道德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转型,对提升其工作水平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儒家道德;观念;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67-01
儒家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它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对国人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它强调人的内在修为和自我精神境界的提高,并借此达到全社会稳定、秩序和谐的理想效果。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同样指向社会的稳定、发展的和谐,两者根本目的上的一致性和指向性,启发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中汲取有益成分,进而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向更高水平进一步发展。
一、儒家伦理道德观的基本内涵
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在我国已流传逾两千年,是历代读书人进行自我修养的标杆和终极尺度,其对伦理道德范畴的关涉,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仁”。“仁”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更是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所推崇的人的最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曰:“仁者,爱人”。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二)“义”。 何为“义”?就论语来说,“全书共有20多处讲到‘义’”,是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而提出的,是指人的思想和行为合乎公认的社会道德准则,也是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社会道德取向。孔子的“仁”和“义”是不可分割的,“仁”是内容,“义”是形式,“义”的存在是为了成就孔子“仁”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义”既然是为了表现“仁”,就必然根据情况的不同,具体含义会发生变化。例如:对于领导者,礼贤下士为“义”;对于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义”;对于战士,保家卫国、誓守边关为“义”。
(三)“礼”。在孔子的学说里,仁与礼的关系概括而言就是“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仁”是内在的道德自觉,而“礼”是外在的道德规范。“仁”以“礼”为准则,“礼”以“仁”为根据,两者互相规定,互相补充,不可分割。需要指出的是,“礼”在孔子那里专指“周礼”,即周代的宫廷盛行的礼仪规范和制度,尽管这种严格意义上的“礼”已经失去了其生存土壤,但“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人际交往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思想政治工作借鉴儒家伦理道德观时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间有着本质上的相通点,但毕竟两者产生的土壤、使用的环境、工作对象均不相同,因此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做有效吸取时,不能盲目吸取,在汲取其精华的同时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坚持批判性继承原则。
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其中关于品德、修身、齐家等方面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积极的、具有人民性和科学性的精华。但同时也应该明确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封建糟粕思想同样不在少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儒家道德伦理中学习不仅要学习其精华,更应该对其不良部分保持必要的警惕和防范意识,以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
(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将对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发扬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孔子伦理道德博大精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索和整理,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庞大复杂,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在此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短期冒进,以免适得其反。
(三)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
随着当代新儒学思潮的兴起,许多人一提儒学便吹得神乎其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儒家伦理进行借鉴、学习的时候,同时应该注意对其不良思潮的警惕,在此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精神,使儒学中的有益成分为社会主义服务,而不是喧宾夺主。
三、儒家伦理道德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借鉴价值
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的有益成分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有助于激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洞、机械、呆板的工作模式,还有助于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转型,进而推动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有“仁”。
儒家伦理道德十分看重对“仁”的作用,主张用仁爱的思想去打动人,去感化人和教育人,而反观我们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洞、虚无、照本宣科现象相当严重,“仁爱”思想的缺乏不仅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功能性”,甚至可能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当尤其重视“仁爱”思想的价值,在思想教育工作实际中充分发挥“仁”的价值,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成为“仁”的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义”。
当下现实工作中,由于各行各业从业者本身水平高低不一,受教育水平更是良莠不齐,因此大部分从业者都能在本职工作上完成得非常出色,但仍不能排除部分人在实际工作中不务正业,而是专注于单位人事关系的勾心斗角,甚至引起同事关系的激烈矛盾,毫无道义可言。而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义”的观点,就很好地弥补了现实人际关系中的这一缺点,其实不仅是其他行业中,既是在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等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思想也极为普遍,因此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各行业人员进行道义观教育,正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点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礼”。
“礼”在儒家道德观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可以细化为两大部分,一是说人要有礼貌,秉持良好的礼节;另一方面是指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有礼貌,讲礼节,讲和气。这点也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当下社会中不讲礼貌甚至违背道德的行为多有发生,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人际关系进行调节和缓和,以“礼”的观点对受教育者进行熏陶和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更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关键词:儒家道德;观念;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67-01
儒家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它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对国人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它强调人的内在修为和自我精神境界的提高,并借此达到全社会稳定、秩序和谐的理想效果。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同样指向社会的稳定、发展的和谐,两者根本目的上的一致性和指向性,启发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中汲取有益成分,进而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向更高水平进一步发展。
一、儒家伦理道德观的基本内涵
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在我国已流传逾两千年,是历代读书人进行自我修养的标杆和终极尺度,其对伦理道德范畴的关涉,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仁”。“仁”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更是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所推崇的人的最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曰:“仁者,爱人”。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二)“义”。 何为“义”?就论语来说,“全书共有20多处讲到‘义’”,是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而提出的,是指人的思想和行为合乎公认的社会道德准则,也是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社会道德取向。孔子的“仁”和“义”是不可分割的,“仁”是内容,“义”是形式,“义”的存在是为了成就孔子“仁”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义”既然是为了表现“仁”,就必然根据情况的不同,具体含义会发生变化。例如:对于领导者,礼贤下士为“义”;对于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义”;对于战士,保家卫国、誓守边关为“义”。
(三)“礼”。在孔子的学说里,仁与礼的关系概括而言就是“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仁”是内在的道德自觉,而“礼”是外在的道德规范。“仁”以“礼”为准则,“礼”以“仁”为根据,两者互相规定,互相补充,不可分割。需要指出的是,“礼”在孔子那里专指“周礼”,即周代的宫廷盛行的礼仪规范和制度,尽管这种严格意义上的“礼”已经失去了其生存土壤,但“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人际交往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思想政治工作借鉴儒家伦理道德观时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间有着本质上的相通点,但毕竟两者产生的土壤、使用的环境、工作对象均不相同,因此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做有效吸取时,不能盲目吸取,在汲取其精华的同时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坚持批判性继承原则。
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其中关于品德、修身、齐家等方面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积极的、具有人民性和科学性的精华。但同时也应该明确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封建糟粕思想同样不在少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儒家道德伦理中学习不仅要学习其精华,更应该对其不良部分保持必要的警惕和防范意识,以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
(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将对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发扬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孔子伦理道德博大精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索和整理,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庞大复杂,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在此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短期冒进,以免适得其反。
(三)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
随着当代新儒学思潮的兴起,许多人一提儒学便吹得神乎其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儒家伦理进行借鉴、学习的时候,同时应该注意对其不良思潮的警惕,在此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精神,使儒学中的有益成分为社会主义服务,而不是喧宾夺主。
三、儒家伦理道德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借鉴价值
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的有益成分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有助于激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洞、机械、呆板的工作模式,还有助于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转型,进而推动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有“仁”。
儒家伦理道德十分看重对“仁”的作用,主张用仁爱的思想去打动人,去感化人和教育人,而反观我们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洞、虚无、照本宣科现象相当严重,“仁爱”思想的缺乏不仅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功能性”,甚至可能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当尤其重视“仁爱”思想的价值,在思想教育工作实际中充分发挥“仁”的价值,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成为“仁”的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义”。
当下现实工作中,由于各行各业从业者本身水平高低不一,受教育水平更是良莠不齐,因此大部分从业者都能在本职工作上完成得非常出色,但仍不能排除部分人在实际工作中不务正业,而是专注于单位人事关系的勾心斗角,甚至引起同事关系的激烈矛盾,毫无道义可言。而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义”的观点,就很好地弥补了现实人际关系中的这一缺点,其实不仅是其他行业中,既是在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等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思想也极为普遍,因此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各行业人员进行道义观教育,正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点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礼”。
“礼”在儒家道德观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可以细化为两大部分,一是说人要有礼貌,秉持良好的礼节;另一方面是指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有礼貌,讲礼节,讲和气。这点也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当下社会中不讲礼貌甚至违背道德的行为多有发生,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人际关系进行调节和缓和,以“礼”的观点对受教育者进行熏陶和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更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