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特点探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aowei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方法:选择3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患者的MRI和CT影像表现进行观察和总结。
  结果:全部30例患者皆为单发结节,病灶直径为2.4至6.8厘米,平均直径为(4.6±0.3)厘米。对11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平扫病灶均为t2WI稍高信号,t1WI稍低信号。有星状中央瘢痕位于5例患者病灶中心部位。对19例患者进行CT检查,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有星芒状更低密度区位于15例患者病灶中心部位。全部患者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皆明显强化,伴有中央瘢痕的患者占14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呈延迟强化的患者占6例,11例患者迂曲增粗血管位于其病灶周边或者中央部位。
  结论: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进行CT及MRI平扫或者动态增强检查能够使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典型征象得到充分的显示,有利于使诊断的准确性不断得到提高。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CT及MRI 诊断特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7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46-02
  作为肿瘤样病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没有得到证实,临床上有较多进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方法,本次研究特就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特点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3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间在我院进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19例,男性患者占11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居于23至57周岁,年龄平均值为(30.6±2.3)岁,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全部3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共30个病灶,手术进行前对全部患者进行MRI检查或者CT扫描。所有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常规没有发生异常现象,HbsAg以及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检查结果呈阴性。
  1.2 方法。
  1.2.1 MRI检查。本次研究中进行MRI检查的仪器为1.5T超导MR仪,横断面快速小角度激发t1WI序列:层距1.8mm,层厚6mm,TE4.8ms,TR136ms;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序列:TE70ms,TR3500-4500ms,扫描范围与t1WI相同;冠状位:TE2ms,TR4ms;钆喷酸葡胺动态增强法:将Gd-DTPA经患者肘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注射剂量为02mmol/kg,方式为高压注射器推注,在5-8秒内完成注射,完成注射8秒后,对患者动脉期进行第1次扫扫描,本次操作需应用t1WI序列,患者持续屏气16至20秒,层间距为2mm,层厚为2mm,完成动脉期扫描6秒后,对患者静脉期进行第2次扫描,患者持续屏气16至20秒,完成静脉期扫描50秒后,对患者平衡期进行第3次扫描,患者持续屏气16至20秒,延迟扫描5分钟左右[1]
  1.2.2 CT检查。进行CT检查的仪器为东芝16排螺旋CT机,螺距1,层间距2mm,层厚2mm,扫描参数:300mA,120kV。扫描范围与平扫相同,首先对患者进行上腹部平扫,使用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将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经患者肘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注射剂量为80-100ml,方式为手推注射,25s左右对患者进行动脉期扫描,60-70s左右对患者进行静脉期扫描,120s左右对患者进行平衡期扫描,延迟扫描5分钟左右[2]
  2 结果
  全部30例患者皆为单发结节,形状呈类圆形或者圆形,5例患者位于肝左内叶,7例患者位于左外叶,7例患者位于右前叶,11例患者位于右后叶,病灶直径为2.4至6.8厘米,平均直径为(4.6±0.3)厘米。对11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平扫病灶均为t2WI稍高信号,t1WI稍低信号。5例患者病灶为长t1长t2信号,有星状中央瘢痕位于患者病灶中心部位。对19例患者进行CT检查,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15例患者有星芒状更低密度区位于其病灶中心部位。对患者进行动脉期增强扫描,全部患者病灶皆明显强化,伴有中央瘢痕的患者占14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呈延迟强化的患者占6例,平衡期为略低密度或者等密度。静脉期病灶密度较高,但是减低效果显著,11例患者迂曲增粗血管位于其病灶周边或者中央部位。
  3 讨论
  作为肝脏肿瘤样增生性病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发病机制尚没有得到临床证实,在对典型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进行诊断时需同肝腺瘤、血管瘤以及原发性肝癌相区别,当前临床上通常将病理检查与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诊断该病[3]
  临床上通常对肝脏肿瘤样增生性患者进行MRI检查CT检查,MRI的主要表现体现在以下方面:平扫病灶为长t1长t2信号,病灶区存在中央瘢痕时信号不均,呈t2WI稍高信号,t1WI稍低信号,但是也存在t2WI呈稍低信号的可能性,即血栓机化、血管组织较少或者瘢痕内存在较多纤维成分。使用对比剂后,患者病灶平衡器或者静脉期没有强化或者强化程度较低,但是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扫描中央瘢痕延迟强化。CT的主要表现体现在以下方面: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形状呈类圆形或者圆形,有星芒状更低密度区位于患者病灶中心部位,平衡期病灶周围包膜环状强化,病灶瘢痕中心车辐状强化,静脉期病灶密度较高,但是减低效果显著,动脉期患者病灶快速强化,多由中央向四周均匀强化,病灶密度较高,中央瘢痕除外。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进行CT及MRI平扫或者动态增强检查能够使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典型征象得到充分的显示,有利于使诊断的准确性不断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宇.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1,16(20):144-145
  [2] 高强,张水兴,谢淑飞.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征象和病理特点的综合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29(23):118-119
  [3] 曹丹,管庶春,莫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7(30):174-17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女性尿路感染中尿中附菌上皮细胞以及尿白细胞计数对其临床诊断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97例尿路感染的女性患者,对她们进行尿常规以及尿细茵培养计数的检查,并用显微镜进行尿沉渣相差的动态检查。比较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尿中附菌上皮细胞以及尿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经动态监测分析显示,患者的尿中附菌上皮细胞同其临床症状表现情况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的比较存在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临床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脏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脉压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脉压≥60mmHg(0.1333kPa=1mmHg),对照组患者脉压<60mmHg,就两组患者脉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对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使用超声X线联合CT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共50例,在取得患者同意之后对其进行超声、X线与CT检查,在手术过程中对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所有患者中宫内节育器嵌顿在子宫肌层的共有20例,其中有8例患者的宫内节育器穿破浆膜层;其余30例患者在子宫外出现异位,有18例是在盆腔之内,8例在肠壁内嵌顿、3例在膀胱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收集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2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无创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结束治疗后两组的外周血P
期刊
摘要:目的:对分娩镇痛在产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产妇42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10例和实验组21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正常的分娩,实验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镇痛连续注药法,药物可采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并做比较分析。  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总产程(11.90±1.80)h,剖宫产率5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集23例COPD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及15例健康者的血清,采用竞争放射免疫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其中IL-4及IL-10水平。  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患者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急性发作期的IL-10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测定在血液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集215例血液病患者和30名健康人的静脉血制备血涂片,经Kaplow偶氮偶联法进行NAP细胞化学染色,显微镜油镜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以五级积分值记录结果。  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类白血病反应(LR)、再生障碍性贫血(A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真
期刊
摘要:RP技术在骨科临床上的运用广泛。RP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的模型设计技术,可运用于骨科临床上的骨科手术当中。本文就从选取的骨科临床资料中进行探究,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出了几个关于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的方面,并以此来对RP技术在骨科临床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希望能对RP技术在骨科临床的推广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RP技术 骨科临床 技术应用研究  Doi:10.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于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136例不宜进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病症患者,通过经皮肝穿刺途径,以胆道支架置入方式进行临床手术治疗,并对于临床手术治疗作用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经皮肝穿放置胆道支架介入治疗的136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放置金属支架患者71例,放置塑料支架患者65例,所有患者在胆道支架放置一周后,恶性胆道梗阻病症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及婚姻关系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为产后抑郁的早期干预进行指导。  方法:孕36~38周269例孕妇分别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婚姻满意指数量表。产后1周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定,以其中的抑郁症(HRSD>20)产妇为研究组,以正常(HRSD0.05),负性生活事件分高于对照组(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