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是较常见的眼科疾病,我科在多年的临床诊治中,对于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方面,不同时期不同医生采用了侧重点不同的治疗方式,效果亦明显不同。现将我科1994年~2002年诊治的92例92眼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92眼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原发病:盘状角膜炎42眼,角膜基质炎8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4眼,疱疹性角膜炎8眼。92眼均为眼压30mmHg以上,初诊病例。
1.2治疗方法: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局部点抗病毒药物,降眼压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现将92眼根据治疗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分为二类,一类以降眼压药物治疗为主,采用了以甘露醇,醋氮酰胺等降眼压药物为主的治疗方式,共34眼归为A组,另一类以皮质类固醇治疗为主,采用球结膜注射或全身大剂量皮质激素冲击的方法,球结膜下注射为地塞米松5mg,一天1~2次,共62眼,归为B组。B组中有4眼为先以A组治疗,效果不佳,转为B组治疗,故这4眼同时归入AB组统计,有4眼为误诊病例,先诊为原发性青光眼,按原发性青光眼治疗,后修正诊断后,改为B组治疗,4眼修正诊断均为盘状角膜色素膜炎。另有3眼为漏诊病例,亦为盘状角膜色素膜炎,先未发现继发青光眼,因效果不佳,转为B组治疗。
2 结果
我们观察了采用上述治疗方式治疗3天的眼压情况。A组34眼中,14眼眼压3天恢复正常,4眼在原眼压基础上波动,我们认为无变化,其余眼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B组62眼,61眼眼压降至正常,1眼明显降低。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的原发病以盘状角膜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居多(本组占80.4%),所以在盘状角膜炎及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合并色素膜炎中应注意继发青光眼的发生,我们讨论的92眼中有3眼漏诊了继发性青光眼,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常因各种原因忽视了对继发青光眼的诊断,而在治疗原发病的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暗合了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从而使继发性青光眼得以忽略,这一点提示我们可能无意中遗漏了更多的继发性青光眼的诊断。我们也发现有4例误诊病例,均为盘状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并误诊为原发性青光眼,是因不典型的盘状角膜炎形态上更接近单纯的角膜水肿,加之高眼压瞳孔的改变,使之误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其鉴别须引起注意。
我们通过二种侧重点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以皮质类固醇组治疗方式,效果显著优于降眼压组。从本病的发病机制看色素膜炎本身小梁有炎症反应,发生肿胀和内层细胞功能不足,小梁网或其它排出管内有炎性碎屑物质堆积,包括纤维素、白细胞及巨噬细胞,这些有形成分积聚在一起阻塞房水外流,使眼压升高,所以根据其发病机制选择皮质类固醇治疗为主则更为有效,并且可以推测出选择甘露醇作为降眼压药物,在小梁炎严重的病例中,其效果是很有限的,甘露醇往往是用于眼压过高的病例,而这种高眼压说明小梁水肿更为严重,故不赞成在治疗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中使用甘露醇。治疗继发性
青光眼的同时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的相关治疗亦是同样重要,不能轻视。
作者单位:617023四川攀枝花市攀钢总医院眼科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92眼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原发病:盘状角膜炎42眼,角膜基质炎8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4眼,疱疹性角膜炎8眼。92眼均为眼压30mmHg以上,初诊病例。
1.2治疗方法: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局部点抗病毒药物,降眼压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现将92眼根据治疗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分为二类,一类以降眼压药物治疗为主,采用了以甘露醇,醋氮酰胺等降眼压药物为主的治疗方式,共34眼归为A组,另一类以皮质类固醇治疗为主,采用球结膜注射或全身大剂量皮质激素冲击的方法,球结膜下注射为地塞米松5mg,一天1~2次,共62眼,归为B组。B组中有4眼为先以A组治疗,效果不佳,转为B组治疗,故这4眼同时归入AB组统计,有4眼为误诊病例,先诊为原发性青光眼,按原发性青光眼治疗,后修正诊断后,改为B组治疗,4眼修正诊断均为盘状角膜色素膜炎。另有3眼为漏诊病例,亦为盘状角膜色素膜炎,先未发现继发青光眼,因效果不佳,转为B组治疗。
2 结果
我们观察了采用上述治疗方式治疗3天的眼压情况。A组34眼中,14眼眼压3天恢复正常,4眼在原眼压基础上波动,我们认为无变化,其余眼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B组62眼,61眼眼压降至正常,1眼明显降低。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的原发病以盘状角膜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居多(本组占80.4%),所以在盘状角膜炎及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合并色素膜炎中应注意继发青光眼的发生,我们讨论的92眼中有3眼漏诊了继发性青光眼,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常因各种原因忽视了对继发青光眼的诊断,而在治疗原发病的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暗合了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从而使继发性青光眼得以忽略,这一点提示我们可能无意中遗漏了更多的继发性青光眼的诊断。我们也发现有4例误诊病例,均为盘状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并误诊为原发性青光眼,是因不典型的盘状角膜炎形态上更接近单纯的角膜水肿,加之高眼压瞳孔的改变,使之误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其鉴别须引起注意。
我们通过二种侧重点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以皮质类固醇组治疗方式,效果显著优于降眼压组。从本病的发病机制看色素膜炎本身小梁有炎症反应,发生肿胀和内层细胞功能不足,小梁网或其它排出管内有炎性碎屑物质堆积,包括纤维素、白细胞及巨噬细胞,这些有形成分积聚在一起阻塞房水外流,使眼压升高,所以根据其发病机制选择皮质类固醇治疗为主则更为有效,并且可以推测出选择甘露醇作为降眼压药物,在小梁炎严重的病例中,其效果是很有限的,甘露醇往往是用于眼压过高的病例,而这种高眼压说明小梁水肿更为严重,故不赞成在治疗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中使用甘露醇。治疗继发性
青光眼的同时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的相关治疗亦是同样重要,不能轻视。
作者单位:617023四川攀枝花市攀钢总医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