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推敲后的“不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ry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节公开课,往往是教师精打细磨、反复推敲出来的,常让听者受益匪浅。不过,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不免存在不足。作者结合实例分析教学中常见的不足:拘泥于预设;浮躁的浅阅读;脱离文本的热闹;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关键词: 语文公开课 常见问题 四个方面
  
  公开课,是教师精打细磨、反复推敲出来的,常让听者受益匪浅。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很多令人感动的课堂中,也常有“不足”。现我结合实例从四个方面谈谈语文公开课中常见的问题。
  一、拘泥于预设
  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案,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工作,预设教案。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已习惯于把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看作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课堂上如果学生稍稍偏离预设的“轨道”,教师或无所适从,或把学生拉回“正轨”,然后带领学生继续预设的教案。
  下面就是一位老师在上《蚂蚁和蝈蝈》时死抱住预案的“模板”不放的片段:
  师:寒冷的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蚂蚁和蝈蝈又是怎样过冬的呢?请接着往下读。(生读课文)
  生: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蝈蝈过冬的情景我们过会儿再看,有谁知道蚂蚁是怎样过冬的?
  生:(欲语无言,沮丧地低着头坐下了。)
  不难看出老师的预设是:先教学蚂蚁过冬的情景,再研究蝈蝈过冬的场面。当学生先说出蝈蝈过冬情景时,老师如果抓住这一契机,依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蝈蝈过冬的场景,然后问:“为什么蝈蝈会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象夏天的场景,再来与蚂蚁过冬的情景继续对比,更具有教育意义。
  可惜,老师为了控制“局面”,为了按预设循规蹈矩地完成教学任务,竟然不予理睬,白白错过了一个生成的契机。在这种教学状态下,“生成”何处扎根?又怎能开花结果呢?请不要用僵化的教学程式禁锢学生的思维,请让预设开心地“约会”生成,“约会”精彩;请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去语文世界尽情地畅游,去真情地对话文本,真实地展示自我。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当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又绝不能拘泥于预设。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审时度势,让课堂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
  二、浮躁的浅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些阅读教学由老师领着学生分析理解的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地让学生自主读悟,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形式多样的“读书”,诸如老师领着读、自由读、同桌互相读、分小组读、班级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整节课倒是做到了“书声琅琅”。另外在学生一遍一遍读的同时,还不时地让他们谈感受,说理解,感觉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充分。这样的朗读效果又如何呢?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学生读起来却是味同嚼蜡,莫说有感情了,甚至连起码的流利和准确都达不到。如前不久听到的《天鹅的故事》一课,当讲到第五节(第五节描绘的是老天鹅一次又一次冲向冰面、奋力破冰的感人场景)时,老师是这样教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节,体会一下。你觉得老天鹅怎样?
  生:勇敢。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老天鹅“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膛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指一学生)你觉得呢?
  生:坚强。
  师: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生:老天鹅“接着第二次、第三次……”扑向冰面。
  师:同学们用心体会了。下面你能通过读,把你心中的老天鹅形象告诉大家吗?
  (自由读后,再指名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组织、引导只在浅层面上进行——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去读,原因是害怕自己讲得太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殊不知,像这样单纯地让学生自己去读,由于知识经验、生活体验的限制,对文字的感悟较浅,对文字所蕴藏的内涵挖掘得更少,没有真正走进文本,对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更达不到《语文新课标》所要求的: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脱离文本的热闹
  现如今有的教师对把新课程的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因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于是游戏、表演、采访、画画、给动画片配音、辩论会等,在课堂上被充分运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课的教师也感觉很轻松。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又学会了哪些语文知识?发展了哪些语文能力?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云房子》时有这样一个环节:
  生:老师,我也想造一座云房子。
  生:(七嘴八舌地附和)我也想造。
  师:(很爽快地)行,我们也来造一座云房子。请小朋友们拿出卡纸,4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一小组造的云房子漂亮。
  生:(有的作画,有的剪纸,有的粘贴,兴致勃勃。)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把创造的作品贴到黑板上来。
  生:(踊跃上前台长贴“云房子”。)
  师: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介绍你们造的云房子。
  生:我的云房子像一个蘑菇。
  生:我的云房子像一朵花。
  生:我的云房子像一只小白兔。
  ……
  乍一看,整堂课热热闹闹,学生情绪高涨,课堂上又是音乐,又是图画,又是手工;学生又是画,又是剪,又是贴,看似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却只是剥离文本的游戏,只有身心的娱乐,却无文化的涵养。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都无从谈起,也没有任何创新价值,更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率。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必须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感悟语言文字,品味文本精髓,拓展思维空间。
  四、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千百万化,幽默风趣。教师的语言幽默,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果教师的幽默不当,会适得其反,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给学生留下不良影响。如某老师教学《秋姑娘的信》。由于刚接触到自然段,有的学生对自然段还没有十分深入的了解。当老师让学生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时,有一学生兴奋地说有8个自然段。于是老师就分别找8位学生进行分段读,当第7位学生读完后,老师“幽默”地说:“大家注意了,让我们安静地听××给我们读第8自然段。”事实上,课文只有7个自然段。老师着实幽默了一下,但让这位学生感到无地自容。当学生苦于得不到正确答案时,老师可以关怀地询问:“课文有第8自然段吗?”既给学生一个台阶下,维护其自尊,又为其他同学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虽然老师的教学语言可以风趣,但是必须以尊重学生、保护其自尊心为前提。
  如此等等,虽然只是教学中的枝节末梢,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尺度。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
  [2]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何克抗,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从“情境教学”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某些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或缺乏目的性,或缺乏启发性,或缺乏延续性。本文明确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点原则,并以作者常用的,以身边生活、社会实际、工业生产为背景而创设的问题情境为例,解析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 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原则 身边生活 社会实际 工业生产    一
摘 要: 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学习的正确观念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培养两个方面介绍了学习方法,对广大数学学习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大学数学课程 学习观念 心理培养 提高学习能力    大学数学课程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对有志于以后继续深造攻读学位的学生来讲,该课程是必考科目;其次,对于那些
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特别是增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表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培养实际能力是为了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尽快提高教学质量。  要培养这些实际能力,一方面要依靠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
一  课改是好事,益师益生,利国利民,模式化教学是课改的重要成果。近十多年来,多个地区、多所名校推出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模式化教学的好处不一而足,主要体现在摒弃陈旧的以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改以生为主,先学后教,有的放矢。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模式化课堂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阻碍。由于教学模式这一“模”字的存在,不可避免地要被质疑和诟病。不可否认,
摘 要: 本文简析了唐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育思想,以此引出他教与自教重要性的对比。  关键词: 《师说》 他教 自教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但是人们对他的文学成就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他教育思想的研究。其实,韩愈算得上是继孔子之后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几篇散文里,如《原道》、《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和领路人。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处处充满艰辛和挑战,尤其是在教改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今天,班主任工作更注意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人文性。否则班主任工作将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时应及时替换陈旧的理念,代之以符合时代精神的、操作性极强的、科学的新理念。每位班主任应时刻铭记:“人不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三、四年级应完成英语课程的一级目标,五、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他们表现出对英语的好奇,学习兴趣浓厚。但是,当学生们进入五、六年级之后,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习英语很吃力,产生了种种的不适应,从而引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因此,如何做好小学英语一级与二级的衔接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  一、现状的分析  1.
摘 要: 托尼·库什纳是当代美国剧坛一位重要的剧作家,《一间叫做白昼的明亮房间》是他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优秀当代剧作。检索发现,国内学界目前尚未出现关于该部作品的评析。本文以剧作家对历史的观照为切入点,分析了该剧将历史与现实并置的平行写作手法与叙事技巧,深入探讨了作品除审美欣赏价值以外的现实意义的问题。  关键词: 戏剧《一间叫做白昼的明亮房间》 历史 平行主线    托尼·库什纳(Tony
摘 要: 面对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心理状态不一的教育现状,教师如果能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昭示,去除光环效应的影响,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深入学生,注意学生情绪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就一定会成为他们爱戴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光环效应 学生情绪    2011年的6月7日是明星邓超和孙俪牵手走上红地毯的日子,就在那天晚上我在网上看了由李静和戴军主持的一期《超级访问》,
摘 要: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是教师开展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是实验室能否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关键。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优化对高校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作者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促进实验室管理优化这一问题,从实验室师资队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