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群体”是指能很好地为一个共同目的而不断地互助合作或相互往来的小型群众组合。本文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中的“小群体”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群体 成功教育 快乐教育 素质教育 终生体育
“小群体”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结合成若干个小群体,充分发挥小群体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它试图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学、互评来提高小群体内各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达到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交往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和提高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落后于当今学生的需求,也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那么,如何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之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呢?我通过一年来的教改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采用了“小群体”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审视传统的体育教学,教育模式的单一,已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在我校学生当中的一份调查显示:“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按教师意图上体育课的学生占至 83%以上。”这不仅充分表明了传统的体育教学上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上已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相距较远。据有关资料表明,当前体育教学课的练习密度低,教师课上“一言堂”,片面要求学生令行禁止,对不同学生难以做到区别对待,严重地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校新的教学思想影响下,针对传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对初中体育课教学,从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体育课“小群体”教学的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措施
1、研究对象
七年级学生的四个班:258、261班作为实验班,272、273班作为对照班。在三个月的实验中,实验班与对照班为同一平行班,相关基本素质相当,保持任课教师、教材及上课时间等总体情况基本不变。
2、研究时间
2008年9月——2009年3月
3、实验目的
改革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兴趣性和创造性,以便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为终身体育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开发教师资源,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师生同练的体育氛围。
4、实验方法
⑴实验法:在一定实践教学中,实验班采用小群体教学法,即课堂教学中的“四自”——自由组合、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自由交往;而对照班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法。
⑵问卷调查法:编制开设实验前、后体育意识与能力问卷,三个月当中向学生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100%,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⑶综合分析:根据六个月的实验经验,统计身体素质数据、学生动作技术掌握情况及平时教学观察进行分析、论述。
三、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小群体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练的自觉性
实验班的教学中,学生上课积极锻炼,兴趣高,并且个体之间积极合作与交流,群体之间积极交流、竞争。而对照班的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案例:第一个月主要学习广播操:在进度上实验班提前了一至四个课时完成教学,并且质量较高。在初一年级广播操赛当中,两个实验班均在前五名,而对照班却在中下游(七年级共有17个教学班)。
2、体育意识与能力问卷调查
体育意识与能力问卷调查(试验前测)
体育意识与能力问卷调查(试验后测)
注:A表示肯定,B表示一般,C表示否定,P表示实验班A与对照班A的比较。
由表中可知,后测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较为强烈。它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的现象表示不满,希望能独立学习;主要是想充分利用体育课来放松一下学习的紧张情绪,调整一下精神状态。这也表明,教师如果还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降低。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上好体育课,不仅本身需要很高的素质,而且还要与学生的个体需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上好体育课,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情绪得以调整、感情得以交流、学习得以进步、独立创造能力得以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小群体教学法”实质是一种把教学活动重心放在“学”上,使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统一起来。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具有自由组合,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自由支配练习时间、自由交往诸特点,其原则是学为主体、导为主线、能为主标(即发展体育能力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验证明,它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2、建议
新世纪的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为他们留下一块“自由”练习的空间,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
【组稿编辑:杨五星】
(作者单位:410100湖南省长沙市星沙中学)
【关键词】小群体 成功教育 快乐教育 素质教育 终生体育
“小群体”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结合成若干个小群体,充分发挥小群体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它试图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学、互评来提高小群体内各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达到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交往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和提高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落后于当今学生的需求,也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那么,如何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之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呢?我通过一年来的教改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采用了“小群体”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审视传统的体育教学,教育模式的单一,已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在我校学生当中的一份调查显示:“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按教师意图上体育课的学生占至 83%以上。”这不仅充分表明了传统的体育教学上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上已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相距较远。据有关资料表明,当前体育教学课的练习密度低,教师课上“一言堂”,片面要求学生令行禁止,对不同学生难以做到区别对待,严重地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校新的教学思想影响下,针对传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对初中体育课教学,从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体育课“小群体”教学的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措施
1、研究对象
七年级学生的四个班:258、261班作为实验班,272、273班作为对照班。在三个月的实验中,实验班与对照班为同一平行班,相关基本素质相当,保持任课教师、教材及上课时间等总体情况基本不变。
2、研究时间
2008年9月——2009年3月
3、实验目的
改革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兴趣性和创造性,以便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为终身体育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开发教师资源,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师生同练的体育氛围。
4、实验方法
⑴实验法:在一定实践教学中,实验班采用小群体教学法,即课堂教学中的“四自”——自由组合、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自由交往;而对照班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法。
⑵问卷调查法:编制开设实验前、后体育意识与能力问卷,三个月当中向学生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100%,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⑶综合分析:根据六个月的实验经验,统计身体素质数据、学生动作技术掌握情况及平时教学观察进行分析、论述。
三、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小群体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练的自觉性
实验班的教学中,学生上课积极锻炼,兴趣高,并且个体之间积极合作与交流,群体之间积极交流、竞争。而对照班的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案例:第一个月主要学习广播操:在进度上实验班提前了一至四个课时完成教学,并且质量较高。在初一年级广播操赛当中,两个实验班均在前五名,而对照班却在中下游(七年级共有17个教学班)。
2、体育意识与能力问卷调查
体育意识与能力问卷调查(试验前测)
体育意识与能力问卷调查(试验后测)
注:A表示肯定,B表示一般,C表示否定,P表示实验班A与对照班A的比较。
由表中可知,后测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较为强烈。它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的现象表示不满,希望能独立学习;主要是想充分利用体育课来放松一下学习的紧张情绪,调整一下精神状态。这也表明,教师如果还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降低。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上好体育课,不仅本身需要很高的素质,而且还要与学生的个体需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上好体育课,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情绪得以调整、感情得以交流、学习得以进步、独立创造能力得以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小群体教学法”实质是一种把教学活动重心放在“学”上,使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统一起来。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具有自由组合,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自由支配练习时间、自由交往诸特点,其原则是学为主体、导为主线、能为主标(即发展体育能力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验证明,它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2、建议
新世纪的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为他们留下一块“自由”练习的空间,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
【组稿编辑:杨五星】
(作者单位:410100湖南省长沙市星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