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站在积极正面的角度上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核心素养体现在个体的品格、思想以及观念上,在小学教育阶段,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影响个体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主要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相关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充。过去素质教育强调对个体德、智、体、美、劳的培养,当今核心素养成为素质教育的新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新成果,核心素养更注重德育教育,小学德育工作者们也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出更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个体[1]。小学德育教育应当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探索深化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并将之融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个体。所谓全面发展主要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文化基础,二是自主发展,三是社会参与。在这三方面核心素养强调个体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需求,并在顺应需求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正面品格,成为具备较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拥有健康生活以及责任担当的个体。
二、当下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开展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说教,忽略了实践部分
在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践。而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却过于注重说教,显然与德育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相差甚远,很多教师只注重对课本中案例的解读,而没有将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缺乏体验感也缺乏参与实践的热情,长时间下来这样枯燥的教育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侧重班级管理忽视学生的自我管理
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班级作为主要的管理主体,学生只是受管理的对象,教师虽然会对学生的品德表现、个人行为以及沟通能力进行纠正,但更多时候提供的是“治理方案”,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引导学生实践德育、自我管理。
(三)重视整体性,忽略了个性培养
在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班级为单位为学生制定整体的目标,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2]。过分强调目标的统一性,也导致教学针对性较差,无法针对每个个体的个性特征进行核心素养教育。
三、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进行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注重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
当今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德育教育并应当被困于课堂之中,而应当积极打破校园封闭的限制,将德育教育置于更广阔的空间中,实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互动,从而将课堂教育和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德育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活动的践行者,甚至组织者策划者,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摸索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德育知识,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增强情感体验。如在学习“自控力”的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网络时代我们是否应该依赖电子产品?”这样的课题,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进行辩论,并分为正方和反方摆事实、讲道理、阐述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塑造核心素养。
(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德育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此时,教师需要联合家庭和社会共同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石,没有好的习惯引导,德育教育的熏陶也无从谈起[3]。对此,德育教师可以以家庭作为实践基地,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个人在家庭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并根据角色分配,让学生去体验父亲母亲的生活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父母并主动在生活中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为家人准备早餐、晚餐,同时负责环境的清洁,这样的教育不仅是从小事做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这一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三)定期举行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专项品德
对于小学生来说,定期举行德育实践活动意味着有更多实践德育教育的机会,对于教师也是丰富教学手段、活跃德育学习气氛的有效方法。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模仿能力,对于新奇的事物很好奇,小学德育教师需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性,将主题活动和德育教育联系在一起,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形成课上和课下的联动,培养学生的专项品德。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促进融合学生和父母关系。每一年的母亲节,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并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前期,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想要做的事情列成表格,写下需要做的相关事情,然后进行实践,在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对活动中的感受进行文字整理,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德育教育知识,更通过深思熟虑,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同时加深的学习的印象,培养了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孝敬长辈、关怀他人的品德教育,也让家庭成为德育教育系列化和生活化的有效课堂。
四、结语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教育的重任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注重学德育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德育教育只有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才算成功,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学会背诵而不求甚解。德育教育需要将个体发展的每个小目标衔接在一起,既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也要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将德育内化为自身的要求,转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在这方面德育教师任重道远,只有在每一堂课中深耕践行才能够促进小学德育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娇.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愉快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6):139-140.
[2]王丹琪.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途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6)67-67.
[3]张丽霞.浅談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1):173-174.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充。过去素质教育强调对个体德、智、体、美、劳的培养,当今核心素养成为素质教育的新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新成果,核心素养更注重德育教育,小学德育工作者们也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出更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个体[1]。小学德育教育应当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探索深化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并将之融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个体。所谓全面发展主要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文化基础,二是自主发展,三是社会参与。在这三方面核心素养强调个体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需求,并在顺应需求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正面品格,成为具备较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拥有健康生活以及责任担当的个体。
二、当下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开展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说教,忽略了实践部分
在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践。而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却过于注重说教,显然与德育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相差甚远,很多教师只注重对课本中案例的解读,而没有将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缺乏体验感也缺乏参与实践的热情,长时间下来这样枯燥的教育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侧重班级管理忽视学生的自我管理
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班级作为主要的管理主体,学生只是受管理的对象,教师虽然会对学生的品德表现、个人行为以及沟通能力进行纠正,但更多时候提供的是“治理方案”,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引导学生实践德育、自我管理。
(三)重视整体性,忽略了个性培养
在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班级为单位为学生制定整体的目标,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2]。过分强调目标的统一性,也导致教学针对性较差,无法针对每个个体的个性特征进行核心素养教育。
三、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进行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注重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
当今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德育教育并应当被困于课堂之中,而应当积极打破校园封闭的限制,将德育教育置于更广阔的空间中,实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互动,从而将课堂教育和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德育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活动的践行者,甚至组织者策划者,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摸索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德育知识,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增强情感体验。如在学习“自控力”的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网络时代我们是否应该依赖电子产品?”这样的课题,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进行辩论,并分为正方和反方摆事实、讲道理、阐述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塑造核心素养。
(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德育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此时,教师需要联合家庭和社会共同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石,没有好的习惯引导,德育教育的熏陶也无从谈起[3]。对此,德育教师可以以家庭作为实践基地,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个人在家庭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并根据角色分配,让学生去体验父亲母亲的生活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父母并主动在生活中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为家人准备早餐、晚餐,同时负责环境的清洁,这样的教育不仅是从小事做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这一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三)定期举行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专项品德
对于小学生来说,定期举行德育实践活动意味着有更多实践德育教育的机会,对于教师也是丰富教学手段、活跃德育学习气氛的有效方法。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模仿能力,对于新奇的事物很好奇,小学德育教师需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性,将主题活动和德育教育联系在一起,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形成课上和课下的联动,培养学生的专项品德。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促进融合学生和父母关系。每一年的母亲节,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并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前期,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想要做的事情列成表格,写下需要做的相关事情,然后进行实践,在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对活动中的感受进行文字整理,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德育教育知识,更通过深思熟虑,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同时加深的学习的印象,培养了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孝敬长辈、关怀他人的品德教育,也让家庭成为德育教育系列化和生活化的有效课堂。
四、结语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教育的重任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注重学德育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德育教育只有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才算成功,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学会背诵而不求甚解。德育教育需要将个体发展的每个小目标衔接在一起,既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也要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将德育内化为自身的要求,转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在这方面德育教师任重道远,只有在每一堂课中深耕践行才能够促进小学德育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娇.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愉快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6):139-140.
[2]王丹琪.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途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6)67-67.
[3]张丽霞.浅談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