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蓬勃发展,学生党建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中共中央提出的高校恩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团”发展思路的背景下,尝试开展学生党组织与其他学生组织“协同发展”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党组织和其他学生党组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协同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并对高校“协同发展”的党建新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协同发展;学生党建;模式务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030-02
一、构建高校学生党建与团建“协同发展”的意义
全面加强和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是党在高校的一项核心工作。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调研,也反映出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缺乏有利的抓手和工作载体;党建工作淹没在学生的团学活动中,二者没有很好的协调互动;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培养普遍存在一个弊端:重视学生入党前的培训和考察,淡漠学生入党后的监督和再教育,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理想。同时,中共中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团”的思路,而尝试开展学生党组织与其他学生组织“协同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一种积极探索。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协同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蓬勃发展的学生组织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增长点和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与其他--学生组织“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下高校党建工作新的探索。
(一)高校学生党组织与其他学生组织的特点
从属性上讲,高校学生党组织也是学生组织,但其具有特殊的社会政治属性,代表着学生的主流发展方向,成为有别于“其他学生组织”的一种学生组织形式。从特点上看,高校学生党组织具有:1、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2、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3、大力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4、注意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学生中的错误言论和不良习气要敢于批评教育,团结带领广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努力维护学校的稳定。
其他学生组织主要包括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正式学生组织是指所有成员彼此相互沟通,为既定目标采取共同行动,并依法或依规章制度形成的组织,其特点主要有:1、经过规划而不是自发形成的:2、有明确的组织目标;3、建立权威,分配角色任务:4、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约束个体行为。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特点主要有:1、组织的建立以学生之间具有共同的理想,是自发形成的;2、是为了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3、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约束个人的行为。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团建工作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党建进学生会、进社团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团学活动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其影响力和感染力也逐渐扩大。目前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其他学生组织已经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拓展素质的重要基地,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已经成为校园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参与团学活动范围广泛,很多同学甚至同时加入了多个社团组织。大多数同学参与社团组织的愿望都积极的,希望能够达到锻炼自己的同的。随着学生团学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高校党建工作进社团的重要性也愈加重要。
第二,高校社团等其他学生组织发展参差不齐。目前,高校的备类社团数量日益增多,在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壮大的同时,学生社团的质量也不容乐观。大多数社团组织是基于兴趣爱好而創建组合的团体,没有很好的约束机制,学生社团成员集体组织意识淡漠和社团组织的分散性、松弛性使得社团活动质量不高,不能达到大学生对社团发展的预期要求。
2、“协同发展”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第一,随着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快速发展,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部分学生党员政治修养不高,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整体影响力不明显,甚至部分学生党员“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的保持”,集中表现为在发展前,学生党员重视参加团校培训、党校培训、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考试等等,但发展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忽略了党员的再发展,导致“入党之前积极,入党之后松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随之不再成为其追求标准,一些思想上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松散,工作不积极主动,甚至出现一些违法违纪现象,大大损害了党在学生中的形象。
第二,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抓手和载体。高校学生党员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其先进性无法得到体现,作用无法发挥。高校党建进入学生社团等其他学生组织,拓展了党员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了实践平台,让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让身边的同学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学生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在更广范围内监督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党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协同发展”的高校党建新模式探索
随着快速发展的学生社团组织和日益庞大的学生党员队伍,构建新的党建模式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要打破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德育工作与党建工作直接条块分割的缺陷,构建高校学生党组织和其他学生组织“协同发展”的互动模式,把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同各种学生活动有机的联系起来。
(一)以共同意愿为纽带,健全组织体系,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科学的理想信念
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其他学生组织的活动开展,丰富校园文化,反映学生的呼声,引导学生发展方向;而对这些组织的指导也直接反映出了学校党组织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因此,要以共同意愿为纽带,把社团活动与党建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社团活动为党旗增光辉,党为社团活动增添新的内容。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让学生们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规范组织架构,根据学生会、社团的特点制定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分散性、松弛性是学生社团的特点,学生党组织进入学生会、社团等其他学生组织应该规范其组织架构,根据社团的基本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社团内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行为,使得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组织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党组织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动动态,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实践活动,党建进学生会、进社团,发挥党员作用,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提供载体
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党建工作不仅仅要在形式上进学生会、进学生社团。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是构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条新的途径,是实施科学的党员再教育工程的重要渠道。学生社团成员之间共同语言较多,相互信任,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党支部和社团之间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能力,发挥党员在社团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凝聚力军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完善考核制度,采取激励措施
挖掘其他学生组织中的优秀人才,作为学生党支部的后备力量,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以书面形式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人才。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监督,并以书面形式向其所在党支部反馈情况,作为学生党员党内评优、预备党员转正和入党积极分子发展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靖,论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历史必然性[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姚兰求同存异有限发展[J]高校建设,2008.
[3]吴巨慧,傅方正,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
[4]阮俊华,沈器勇,高枝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政治学院学报,2008(1).
[5]王雷论高校学生社固党建工作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5(4).
[6]何军,沈威,试论高校理论型学生社团党建新模式的构建[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7]聂邦军,张焱浅议高校学生党建与团建工作互动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9(8).
关键词:协同发展;学生党建;模式务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030-02
一、构建高校学生党建与团建“协同发展”的意义
全面加强和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是党在高校的一项核心工作。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调研,也反映出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缺乏有利的抓手和工作载体;党建工作淹没在学生的团学活动中,二者没有很好的协调互动;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培养普遍存在一个弊端:重视学生入党前的培训和考察,淡漠学生入党后的监督和再教育,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理想。同时,中共中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团”的思路,而尝试开展学生党组织与其他学生组织“协同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一种积极探索。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协同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蓬勃发展的学生组织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增长点和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与其他--学生组织“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下高校党建工作新的探索。
(一)高校学生党组织与其他学生组织的特点
从属性上讲,高校学生党组织也是学生组织,但其具有特殊的社会政治属性,代表着学生的主流发展方向,成为有别于“其他学生组织”的一种学生组织形式。从特点上看,高校学生党组织具有:1、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2、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3、大力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4、注意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学生中的错误言论和不良习气要敢于批评教育,团结带领广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努力维护学校的稳定。
其他学生组织主要包括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正式学生组织是指所有成员彼此相互沟通,为既定目标采取共同行动,并依法或依规章制度形成的组织,其特点主要有:1、经过规划而不是自发形成的:2、有明确的组织目标;3、建立权威,分配角色任务:4、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约束个体行为。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特点主要有:1、组织的建立以学生之间具有共同的理想,是自发形成的;2、是为了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3、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约束个人的行为。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团建工作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党建进学生会、进社团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团学活动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其影响力和感染力也逐渐扩大。目前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其他学生组织已经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拓展素质的重要基地,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已经成为校园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参与团学活动范围广泛,很多同学甚至同时加入了多个社团组织。大多数同学参与社团组织的愿望都积极的,希望能够达到锻炼自己的同的。随着学生团学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高校党建工作进社团的重要性也愈加重要。
第二,高校社团等其他学生组织发展参差不齐。目前,高校的备类社团数量日益增多,在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壮大的同时,学生社团的质量也不容乐观。大多数社团组织是基于兴趣爱好而創建组合的团体,没有很好的约束机制,学生社团成员集体组织意识淡漠和社团组织的分散性、松弛性使得社团活动质量不高,不能达到大学生对社团发展的预期要求。
2、“协同发展”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第一,随着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快速发展,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部分学生党员政治修养不高,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整体影响力不明显,甚至部分学生党员“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的保持”,集中表现为在发展前,学生党员重视参加团校培训、党校培训、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考试等等,但发展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忽略了党员的再发展,导致“入党之前积极,入党之后松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随之不再成为其追求标准,一些思想上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松散,工作不积极主动,甚至出现一些违法违纪现象,大大损害了党在学生中的形象。
第二,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抓手和载体。高校学生党员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其先进性无法得到体现,作用无法发挥。高校党建进入学生社团等其他学生组织,拓展了党员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了实践平台,让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让身边的同学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学生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在更广范围内监督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党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协同发展”的高校党建新模式探索
随着快速发展的学生社团组织和日益庞大的学生党员队伍,构建新的党建模式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要打破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德育工作与党建工作直接条块分割的缺陷,构建高校学生党组织和其他学生组织“协同发展”的互动模式,把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同各种学生活动有机的联系起来。
(一)以共同意愿为纽带,健全组织体系,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科学的理想信念
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其他学生组织的活动开展,丰富校园文化,反映学生的呼声,引导学生发展方向;而对这些组织的指导也直接反映出了学校党组织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因此,要以共同意愿为纽带,把社团活动与党建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社团活动为党旗增光辉,党为社团活动增添新的内容。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让学生们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规范组织架构,根据学生会、社团的特点制定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分散性、松弛性是学生社团的特点,学生党组织进入学生会、社团等其他学生组织应该规范其组织架构,根据社团的基本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社团内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行为,使得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组织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党组织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动动态,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实践活动,党建进学生会、进社团,发挥党员作用,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提供载体
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党建工作不仅仅要在形式上进学生会、进学生社团。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是构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条新的途径,是实施科学的党员再教育工程的重要渠道。学生社团成员之间共同语言较多,相互信任,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党支部和社团之间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能力,发挥党员在社团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凝聚力军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完善考核制度,采取激励措施
挖掘其他学生组织中的优秀人才,作为学生党支部的后备力量,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以书面形式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人才。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监督,并以书面形式向其所在党支部反馈情况,作为学生党员党内评优、预备党员转正和入党积极分子发展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靖,论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历史必然性[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姚兰求同存异有限发展[J]高校建设,2008.
[3]吴巨慧,傅方正,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
[4]阮俊华,沈器勇,高枝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政治学院学报,2008(1).
[5]王雷论高校学生社固党建工作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5(4).
[6]何军,沈威,试论高校理论型学生社团党建新模式的构建[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7]聂邦军,张焱浅议高校学生党建与团建工作互动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