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区中的“高架桥”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在“家乡的变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我请家长利用周末带着孩子去寻找家乡的新变化。幼儿有的找到了高楼,有的找到了美丽的云龙湖,有的找到了地铁,还有的找到了三环高架桥。我请幼儿把找到的家乡新变化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发现不少幼儿的作品表征和语言描述聚焦在了三环高架桥。关于三环高架桥的绘画记录展示和口头分享也引起其他幼儿对高架桥的兴趣,不少幼儿都想把三环高架桥搭出来。面对这一状况,我积极思考如何支架幼儿对三环高架的建构。我一方面筛选了幼儿跟着家人观察高架桥时拍的图片,粘贴在建构区;另一方面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多种低结构材料,如纸盒、雪花片、报纸、胶带等,分类投放到建构区,以便幼儿取用。随后,我便积极鼓励幼儿自主设计和建构高架桥。
  活动过程
  场景一:初步搭桥
  铭铭进入了建构区,他拿了两块条形台柱积木作为桥墩,相对着立在地上,又拿了一块双单元块积木轻轻地架在上面做桥面。铭铭很满意自己的作品,对亮亮说:“我的高架桥做好了。”亮亮说:“我也会做高架桥,比你这个大。”随后,亮亮拿了一块双单元块的积木来,可是这块积木竖立在地上有些不稳。亮亮环顾四周,看到了长方形的纸盒。他拿了3个大小不同的纸盒,立起来做成高架桥的桥墩。
  识别与回应:幼儿在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之后,开始了他们的搭高架桥行动。铭铭选取了单元积木来建构高架桥,亮亮在发现区域中的积木块不能满足自己的搭建需求后,主动寻找长方形纸盒作为替代物。这一系列的行为表明这两名幼儿在活动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能够围绕既定的建构主题,有计划地进行搭建。铭铭和亮亮的初次搭建显然把主要精力放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搭出“桥”的基本结构,包括桥墩和桥面;其二,是搭出“高架桥”的特点——“高”,于是在桥墩上面动脑筋。在实现这两个基本目标之后,幼儿交流着、相互比较着,兴致高涨。我静静地站在一旁,记录着他们的行动。
  场景二:建设桥面
  铭铭看到亮亮需要纸盒,就帮着去搜集。卉卉、丽丽、小泽也来帮忙,5个孩子一边找纸盒,一边商量着做一个长长的高架桥,而且要有上坡和下坡,于是他们找来了许多高矮不同的盒子做桥墩。
  桥墩的问题解决了,幼儿开始搭建桥面。亮亮先拿来长方形积木搭在桥墩上,铭铭说:“这个积木有点小(窄),不够宽。”亮亮说:“我拿车来试一下。”亮亮拿来汽车在上面试了一下,其他幼儿都说“不行不行”。亮亮说:“我再去找找更宽的。”
  卉卉拿来许多报纸,丽丽把报纸对折,折成了一个一个的长方形。她说:“用这个放在盒子上面。”幼儿将报纸铺在桥墩上,可是报纸在桥墩上软塌塌的,很快就掉下来了。卉卉说:“一层报纸太少了,厚一点就好了。”幼儿又尝试着铺了两层、三层报纸,直到报纸在两个盒子上面稳稳铺好了。几个幼儿说:“这就可以了。”卉卉说:“要再拿车来试一试,车开过去看会不会掉,要是掉还不行。”果然,小车一通过,报纸就掉了下来。
  亮亮跑过来问我:“报纸铺不上去,怎么办?”我问:“为什么铺不上去?”小泽在一旁回答道:“车一开过,报纸就掉下来了。”我觉得这是一次让幼儿主动探索的好机会,就说:“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啊。”小泽说:“要不用胶带粘上。”亮亮想了想说:“那报纸中间也会掉下去。”我又启发他们:“有什么东西可以在下面撑住报纸吗?”
  在我的启发下,幼儿尝试了多种材料。他们先找了一些盒子做桥面,搭在桥墩上,但盒子的长度不适合。他们又找了一些积木做桥面,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也不行。随后,他们找来了雪花片,拼插成长长的一排搭在两个纸盒之上,再把报纸放上去,这样报纸就不再掉下去了。桥面建设好了,幼儿小心翼翼地将汽车放在了桥面上。
  识别与回应:幼儿的建构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变为合作游戏,高架桥的搭建计划也由搭出简单的高架桥进阶到搭出体量更大、结构更为复杂、具有明确特征(如上下坡)的作品。在搭建桥墩的时候,幼儿能够继续运用和发展亮亮的经验。在搭建长长的桥面时,幼儿能主动寻找材料,进行多次尝试,并且希望车能在桥面上通行,体现了他们的工程意识。同时这个过程也清晰地反映了幼儿思维产生的过程:首先围绕“汽车能不能通行”这个问题开始反思,通过观察桥面的宽度,凭借自身的经验有所推测;然后开始自主探究,并尝试用小汽车在上面行驶来判断验证。这其实就是深度学习发生的过程。
  在多次嘗试均未达到预期效果时,幼儿选择向教师求助。面对这一状况,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先是创造环境和机会,让幼儿自己去思考、探究,并尝试动手解决问题。这样幼儿即使并未解决问题,也能够获得经验。在幼儿经过尝试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适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幼儿在此基础上再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
  场景三:稳定桥面
  幼儿准备把小汽车从桥面上开过去时,却发现由于路面不稳,汽车不能顺利通行。尝试几次未果后,他们渐渐失去了耐心。铭铭已经跑到一边,亮亮和卉卉还在试验着。这时,我主动走进建构区,提出问题:“路面为什么不稳啊?”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原因所在:拼插的雪花片支撑本就不平整,再铺上报纸就更加不稳了。卉卉还发现:拼插的雪花片的支撑只是在桥墩的中间,报纸中间是支撑起来了,但是两边还是塌下去的。顺着幼儿的思路,我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如果想道路平稳,那道路下面的支撑要怎么样搭建?要平整的还是坑洼不平的?怎样才能把长长的路的两边都支撑起来?有了方向,孩子们的斗志被点燃了。 “那我们再想想办法吧。”卉卉说。随后幼儿尝试着用积木替换雪花片来支撑路面,他们还尝试把报纸搓成纸棍作为道路的支撑。
  识别与回应:幼儿合作搭建高架桥时,他们多次尝试构建高架桥长长的路面,但因为缺乏对支撑原理的了解,不知道用何种材料、何种方式支撑路面,数次遭遇失败却无法解决,进而陷入了困惑之中,有的幼儿已经放弃继续探究的意愿。教师敏锐地察觉到幼儿的困难点,通过引导式的提问,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并鼓励他们做出更多的尝试。   场景四:加固高架桥
  通过不断地尝试,幼儿用纸棍做横梁,再铺报纸,终于把高架桥搭好了。就在他们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我加入他们的游戏,说:“你们的高架桥建得很不错,但还不够稳定,一碰就要散开了,要怎么办呢?”幼儿的探索热情又被激发出来了。经过讨论,他们认为:高架桥不稳的主要原因,是橫梁和桥墩之间不够稳,容易松动。为此,他们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横梁和桥墩进行“加固”。他们先是用胶带把横梁加固,让横梁更不容易弯曲,随后开始尝试把横梁和桥墩固定在一起。他们发现,一个人想要用胶带把横梁和桥墩粘贴在一起比较困难,随后他们就开始了小组合作,一个人负责固定横梁的位置、一个人负责固定桥墩的位置,另一个人负责粘贴。就这样,他们很快就完成了高架桥加固的任务。随后,他们举行了试通车仪式,检验了高架桥的牢固程度。
  识别与回应:教师观察到幼儿搭建出了高架桥的雏形,及时捕捉到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适时介入提出难度更高的任务,以引发幼儿产生继续探究的意愿。
  活动反思
  (一)幼儿的学习发展
  1.领域能力发展
  建构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多领域能力发展的价值。在整个活动中,我们能看出来,幼儿已经达到了重建阶段的搭建水平。开始搭建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有了目标,并能将所有的建构技能发挥出来,用积木及其他建构材料搭建曾经见过的高架桥。在这一过程中,其领域能力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数学能力的发展
  幼儿首先为高架桥设计了图纸,加深了对形状的理解;在选择搭建桥墩和道路的材料时,感知了物体的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在建构讨论的过程中,多次使用空间与数学词汇以及形状名称等词语进行描述。
  (2)科学能力的发展
  亮亮在没有找到合适的积木做桥墩时,选择了稳定性相对更好的长方形的纸盒。在需要做出高架桥的坡度的时候,幼儿对于材料的选择、搭建的方式都可以看出,他们能够正确判断各种材料的用途,并能够推测出高架桥的各个坡度之间的联系。在搭建中,他们还学习到了动力相关的知识技能。
  当然,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绘画表征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2.学习品质的发展
  (1)专注力与坚持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建构区的 5 名幼儿都专注于高架桥的建构,寻找适宜的材料、不断尝试各种材料与建构方法。在桥面铺设遇到困难时,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完成建构工作,体现出了良好的专注力与坚持性。
  (2)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桥面铺设遇到困难时,幼儿共同商议出解决的办法;在用报纸制作横梁时,他们反复试验,直至找出最佳制作方法。面对各种困难,幼儿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寻找各种材料,试验各种方法,还会在必要时向教师求助。
  (3)社会交往能力
  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必须进行合作才能解决问题,这也使得他们的社会发展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如最后进行高架桥的加固,就需要幼儿共同协作才能解决问题,他们通过积极交流,分工协作,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下一步的支持策略
  通过对活动的观察,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是单元积木数量不足。在刚开始建构时,幼儿想使用积木完成任务,但是由于积木的种类及数量不充足,幼儿选择了纸盒。虽然纸盒也有其优势,但单元积木作为一种重要的建构材料,还是应该保障其基本的数量。下一步,我将对班级建构区的单元积木进行补充,为幼儿的建构提供材料上的保障。
  其次是积木的摆放方式要改变。现在的积木是随意放在两个大箱子里,不利于幼儿取放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对积木的使用。我将改变当前的摆放方式,增加两组摆放积木的柜子,将积木分类摆放。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在搭建时高效选择合适的积木,而且还能在收拾整理积木的时候接触积木、了解积木属性以及体验数学关系和分类。
其他文献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监督的过程来看,个别地方人大还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监督方向\"天女散花\",监督议题\"不敢碰硬\",听取汇报\"照本宣科\",视察调研\"走马观花\",调研报告\"不疼不痒\",落实建议\"虎头蛇尾\",致使监督流于表面,既浪费人大监督资源,也有损权力机关形象。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与整合,可以更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在延展教学内容与革新授课方法的过程中,推进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为了发挥思政教育的教学价值,教师在开展授课工作时需要积极与互联网+概念进行结合,寻找创新教育方向的具体途径,才能在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提高学习效果,进而达到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德育素养与政治理念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就业问题中的一大重点。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所面临的的就业环境显得更 加恶劣。因此,高职体育教育,应该遵循更加开放,更加先进的教育模式,将企业,社会,学校,学生有效地结合,完成更好的对接, 提高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认识,提前接触就业环境,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高职体育教育也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人情况,制 定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计划,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职高体育教育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中的竞争力。
在职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找到历史教学和心理 健康教育的最佳的结合点,结合职中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职中 学生的心理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达到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 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这一双重目标。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 现,我在历史教学中从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 的热情、探究教学方式、挖掘教学素材、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 探索了一些如何在职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期刊
课堂是以学生习得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的,如此来看,学生才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引导学生 发挥主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本文根据多年高中英语教学经验,针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高中英语学习效果提出如下几点 具体的教学改进建议:一、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二、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增加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四、营造英语情景,在情境中学习。
2016年2月,青州市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2019年9月,青州市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打造青州全域旅游升级版,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从2018年到2021年,青州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四年把旅游作为监督的重点议题,多措并举,助力青州全域旅游发展。实地调研: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全市旅游业情况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全域旅游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提升改造的旅游项目、存在突出问题的景点进行实地调研,听取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全面了解全域旅游工
户外混龄活动将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组织在一起,打破班级界限,通过户外运动、游戏等多元活动方式,让幼儿在跨年龄段的交往、合作中积累各类经验。  记录是教师在户外混龄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解读形成的文字描述,数据记录是记录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通过记录采集户外混龄活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汇总,能更客观地了解幼儿在户外混龄活动中的需求,以便给予更为适宜的支持。  一、赋予“数据”生命力:户外混龄活
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很多都是公式和数字的运算,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部分同学还产生了厌学情绪,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教师没有重视数学文化的应用。因此,小学教师要注重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
企业必须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一次豹变,只有重塑企业的流程和文化,基于平台持续创新,才能够实现从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型。\"数字化时代,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身在其中的企业和企业领导者,一定会满怀希望,也会深感辛苦。\"在接受采访时,IBM全球副总裁兼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总经理郑军如是感慨。
高中生在体育课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诸如运动积极性不足,运动效能不足等等,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 下积极地丰富和创新自我的教学思路,从而能够使得自我的体育教学的方法具备更大的活力,也能够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 育课上,从而能够在高中体育课上表现得更加令人满意。高中体育教师应该注意适度和自然的原则,在改革的同时不能够使得体育课 丧失了自身的本色和特点,应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取得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