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等,从而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这些问题,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前老师的良好预设是成功的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点”,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之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活动中来。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45页“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后,提问学生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说出了各种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其中对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是340千米/小时非常感兴趣,我便请先知先觉的同学介绍了一些关于磁悬浮列车的知识,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我们便研究骑自行车行16千米/小时,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是340千米/小时,乘坐这两种交通工具各行3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学生们分别列出算式16×3=48(千米),340×3=1020(千米)。这节课我感觉同学们学习得非常带劲,既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方法,也感受到了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与科技的联系,感受到了智慧的力量、人类的伟大。教学效果也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在学生的无意注意中培养了学生有效学习的好习惯。
二、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关注每位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按照教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关注所有的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状态,从而促进与提高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上真正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热烈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指导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动手摆一摆,在长方形中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铺满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使学生发现在长方形的长边上铺几个小正方形、宽边上铺几个小正方形的方法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探索、交流、讨论从而得到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公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而且也经历了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这样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成功,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就会表现出对所学知识的极大兴趣,不但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自信,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挑战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中,在学生已学会把几个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把乘法算式改成加法算式后,教师又出示一道:7+7+7+6的式题,让学生思考:能否把算式改写成含有乘法的式题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及时点拨,学生得出了:7+7+7+6=7×3+6=7×4-1…把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获得了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效果。
四、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的价值取向在哪里?数学新课标着重强调:在数学教材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要学生学好数学就要学生明确: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因此,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如在教学了“24时计时法”之后,让学生回家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活动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过小数的加减法后,让学生当一天“小小理财家”,参与家里的购物活动;学过“方向与路线”后,让学生画一张从学校到家的一张路线图等等。只有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动”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五、关注数学课堂的正确评价,增强学生有效学习的信心
教师一句适时的激励语言,像一叶扁舟能帮助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有笔试评价、口试评价、日常观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成长记录等。其中最直接也最常用的莫过于课堂上的口头评价。一句及时的鼓励性的语言能激励学生的斗志,让学生终身难忘,会使学生喜欢上你和你教的这门学科。如对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说:“你真聪明,听说握手能传递聪明气,快让老师握握你的手。”再如对一名学生因他独到的见解大家为此而喝彩时,说:“我们班因你而精彩!”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不但使学生产生自信,而且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己的思维大胆猜想、创新,一直到喜欢这门学科,并希望自己在这门学科上有所创新。
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善于研究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依据学生的特征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教学的价值,鼓励并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将这一思想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前老师的良好预设是成功的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点”,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之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活动中来。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45页“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后,提问学生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说出了各种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其中对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是340千米/小时非常感兴趣,我便请先知先觉的同学介绍了一些关于磁悬浮列车的知识,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我们便研究骑自行车行16千米/小时,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是340千米/小时,乘坐这两种交通工具各行3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学生们分别列出算式16×3=48(千米),340×3=1020(千米)。这节课我感觉同学们学习得非常带劲,既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方法,也感受到了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与科技的联系,感受到了智慧的力量、人类的伟大。教学效果也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在学生的无意注意中培养了学生有效学习的好习惯。
二、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关注每位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按照教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关注所有的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状态,从而促进与提高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上真正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热烈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指导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动手摆一摆,在长方形中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铺满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使学生发现在长方形的长边上铺几个小正方形、宽边上铺几个小正方形的方法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探索、交流、讨论从而得到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公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而且也经历了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这样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成功,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就会表现出对所学知识的极大兴趣,不但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自信,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挑战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中,在学生已学会把几个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把乘法算式改成加法算式后,教师又出示一道:7+7+7+6的式题,让学生思考:能否把算式改写成含有乘法的式题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及时点拨,学生得出了:7+7+7+6=7×3+6=7×4-1…把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获得了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效果。
四、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的价值取向在哪里?数学新课标着重强调:在数学教材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要学生学好数学就要学生明确: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因此,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如在教学了“24时计时法”之后,让学生回家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活动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过小数的加减法后,让学生当一天“小小理财家”,参与家里的购物活动;学过“方向与路线”后,让学生画一张从学校到家的一张路线图等等。只有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动”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五、关注数学课堂的正确评价,增强学生有效学习的信心
教师一句适时的激励语言,像一叶扁舟能帮助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有笔试评价、口试评价、日常观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成长记录等。其中最直接也最常用的莫过于课堂上的口头评价。一句及时的鼓励性的语言能激励学生的斗志,让学生终身难忘,会使学生喜欢上你和你教的这门学科。如对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说:“你真聪明,听说握手能传递聪明气,快让老师握握你的手。”再如对一名学生因他独到的见解大家为此而喝彩时,说:“我们班因你而精彩!”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不但使学生产生自信,而且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己的思维大胆猜想、创新,一直到喜欢这门学科,并希望自己在这门学科上有所创新。
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善于研究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依据学生的特征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教学的价值,鼓励并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将这一思想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