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的确,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文章,有的可对学生进行“三热爱”教育,有的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的可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学习语文能使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学会做人。学好语文,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文化素质也相应提高,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为加快科教兴国战略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把改革课堂教学作为主攻方向。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就自己的语文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推行素质教育以来,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素质“贯彻”在口头上,把应试教育“落实”到行动上。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许多教师都苦不堪言:一方面向我们要素质,一方面向我们要分数。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是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点。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我们全面地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素质教育的关键不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素质教育的问题,而是想不想扭转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问题。
许多教师认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课文内容讲透彻,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知识为中心;不是以学为主,而是以教育为主;不是以一生受益的终身教育为主,而是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为主。正如一位老教育家所言:教师只侧重于传授知识,培养出的不过是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能独立思考的人。魏书生老师的教改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人为本。因此,只有在素质教育中选准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教师的个性化对学生的影响
一次在谈心中,我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许多学生的回答基本同出一辙:并不是我们不感兴趣,而是语文课令我们失去了兴趣。的确孩子们怕上语文课,因为它无非是生字、解词、分段、中心……千篇一律,语文课有何魅力可言?学生幼稚而真实的回答从侧面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具有个性与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才会有独特的魅力。一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自我,只是照本宣科,是无法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富有个性。
1.处理好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对于传统教学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正如章熊先生所言:语文教学的改革如果不建立在传统经验基础上,它是没有生命力的。传统经验如果得不到科学的解释,它是结不出果实的。要做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必须培根于传统教育的沃土上吸取养分。
2.处理好与“名家”、“名模”之间的关系。对于“名家”我们不要急于模仿,不能单纯去研究其示范课,应探究其成功的精神实质。对于“名模”我们不必刻意去追求。语文教学需要模式,但切不可模式化,就拿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而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它模式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吸收,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随机应变,把课教活,教出个性。
一个好的有个性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善学者,在实践中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有针对地制定措施,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用个性化的教师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有效方法。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最好的课堂结构模式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应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是贯穿“散文”(课堂)始终的线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能够辐射到面上的点,取点成面,把握教学要点,大胆删剪旁枝繁叶;学生是构成“散文”(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能拨动学生心弦,调动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我启你发,而是双方融洽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簇拥着教师走,这才是属于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所以我始终把“还课堂给学生”作为教学主导,把“引导、参与、竞争、表现、更新”这十个字作为主导课堂的指针,对学生分组分层次教学。“引导”是说教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疑难,把学生引进训练。“参与、竞争、表现、更新”是说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应设置不同层次的思考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能动);指导学生解决疑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名组长,带领组员攻克难关。教师还要设立奖励机制,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主动)。学生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就要不断更新自我:课上认真学,不断扩大自己知识储备;课下积极读,丰富信息占有量。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分组分层次教学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一些弊端:好生差生一起吃“大锅饭”的现象。由于因材施教使A等学生“吃得好”,B等学生“吃得饱”,C等学生“吃得了”。分组教学使原来的一问(师问)一答(一个学生答)转变成多问(组长问)我答(组员答),实施教师指导学生训练——学生 (组长)指导学生(组员)训练——自我指导、自我训练这一步骤,逐步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增强了主体意识,学得愉快,并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发挥着其它学科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决定的作用。学好语文,就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使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为加快科教兴国战略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把改革课堂教学作为主攻方向。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就自己的语文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推行素质教育以来,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素质“贯彻”在口头上,把应试教育“落实”到行动上。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许多教师都苦不堪言:一方面向我们要素质,一方面向我们要分数。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是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点。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我们全面地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素质教育的关键不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素质教育的问题,而是想不想扭转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问题。
许多教师认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课文内容讲透彻,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知识为中心;不是以学为主,而是以教育为主;不是以一生受益的终身教育为主,而是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为主。正如一位老教育家所言:教师只侧重于传授知识,培养出的不过是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能独立思考的人。魏书生老师的教改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人为本。因此,只有在素质教育中选准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教师的个性化对学生的影响
一次在谈心中,我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许多学生的回答基本同出一辙:并不是我们不感兴趣,而是语文课令我们失去了兴趣。的确孩子们怕上语文课,因为它无非是生字、解词、分段、中心……千篇一律,语文课有何魅力可言?学生幼稚而真实的回答从侧面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具有个性与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才会有独特的魅力。一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自我,只是照本宣科,是无法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富有个性。
1.处理好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对于传统教学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正如章熊先生所言:语文教学的改革如果不建立在传统经验基础上,它是没有生命力的。传统经验如果得不到科学的解释,它是结不出果实的。要做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必须培根于传统教育的沃土上吸取养分。
2.处理好与“名家”、“名模”之间的关系。对于“名家”我们不要急于模仿,不能单纯去研究其示范课,应探究其成功的精神实质。对于“名模”我们不必刻意去追求。语文教学需要模式,但切不可模式化,就拿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而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它模式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吸收,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随机应变,把课教活,教出个性。
一个好的有个性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善学者,在实践中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有针对地制定措施,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用个性化的教师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有效方法。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最好的课堂结构模式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应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是贯穿“散文”(课堂)始终的线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能够辐射到面上的点,取点成面,把握教学要点,大胆删剪旁枝繁叶;学生是构成“散文”(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能拨动学生心弦,调动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我启你发,而是双方融洽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簇拥着教师走,这才是属于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所以我始终把“还课堂给学生”作为教学主导,把“引导、参与、竞争、表现、更新”这十个字作为主导课堂的指针,对学生分组分层次教学。“引导”是说教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疑难,把学生引进训练。“参与、竞争、表现、更新”是说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应设置不同层次的思考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能动);指导学生解决疑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名组长,带领组员攻克难关。教师还要设立奖励机制,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主动)。学生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就要不断更新自我:课上认真学,不断扩大自己知识储备;课下积极读,丰富信息占有量。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分组分层次教学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一些弊端:好生差生一起吃“大锅饭”的现象。由于因材施教使A等学生“吃得好”,B等学生“吃得饱”,C等学生“吃得了”。分组教学使原来的一问(师问)一答(一个学生答)转变成多问(组长问)我答(组员答),实施教师指导学生训练——学生 (组长)指导学生(组员)训练——自我指导、自我训练这一步骤,逐步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增强了主体意识,学得愉快,并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发挥着其它学科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决定的作用。学好语文,就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使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