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科版生物学教材的使用已有5年时间,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依旧保留其他版本教材的观念,特别是在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中,常有一些根据其他版本生物学教材所编的题目。参照《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和浙科版生物学教材,其中有不少知识点或学术名称不再适合浙江省的实际教学需要,不同版本的知识点或学术名称给了学生错误的引导,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笔者对浙科版生物学教材中的若干知识点做了一下梳理,以供使用浙科版生物学教材的师生参考。
1 有丝分裂是否包括分裂间期?
1.1教材 必修1《分子与细胞》p105中提到,每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p107中提到常将有丝分裂分为4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而且教材对于“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的两个知识条目: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是独立分开进行叙述的。
1.2结论 有丝分裂不包括分裂间期;包括分裂间期的是细胞周期。
2 原生质“层”还是原生质“体”?
2.1教材 必修1《分子与细胞》p55中提到,还可能观察到质膜及其以内部分紧紧地贴着细胞壁;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24中提到,原生质体培养与植物细胞工程等内容。
2.2结论 纵观整套教材,从未提到原生质层的概念,只有提到原生质体,所以应该是称为原生质体。
3 红细胞是否含有线粒体?
3.1教材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34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表现得很突出,不仅血红蛋白合成量增加,而且细胞中缺乏细胞器,只有少量线粒体,甚至细胞核也被排出。
3.2结论 红细胞是含线粒体,只是含量不多而已。
4 第三营养级还是第三“个”营养级?
4.1教材 必修3《稳态与环境》p103中提到,所有绿色植物都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它们成了第一个营养级,即生产者营养级;所有以植物为食的动物都属第二个营养级,即植食动物营养级。
4.2结论 按照浙科版教材来讲,应该叫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营养级。
5 顶“级”群落还是顶“极”群落?
5.1教材 必修3《稳态与环境》p97中提到,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
5.2结论 应该是顶“极”群落而不是顶“级”群落。
6 “初级”消费者还是“一级”消费者?
6.1教材 必修3《稳态与环境》p110中提到,植食动物比肉食动物多得多,一级肉食动物比二级肉食动物多得多;p100图6-1中提到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
6.2结论 纵观整套教材,从未提及“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按照浙科版教材,食物链中各成分的对应关系如下:
生产者 植食动物 一级肉食动物 二级肉食动物 三级肉食动物
生产者 一级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第一个营养级 第二个营养级 第三个营养级 第四个营养级 第五个营养级
7 “简单”扩散还是扩散?
7.1教材 必修1《分子与细胞》p52中提到,扩散是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7.2结论 书上从未提及“简单扩散”的概念,如果人为添加“简单”两字,是不合适的。
8 胚胎分割到底应该是在卵裂期还是囊胚期?
8.1教材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50中提到,胚胎分割的基本过程是将发育良好的胚胎移入含有培养液的培养皿中,在显微镜下用切割针或切割刀把胚胎分隔开,或者采用酶处理等方法将卵裂球中的细胞分散开。
8.2结论 卵裂期和囊胚期其实都可以用做胚胎分割的材料,只是采用的方法不同,如果是针对囊胚期采用的是机械方法,如果针对的是卵裂球则是用酶处理的方式分割开来。
9 转录过程中是否需要用到DNA解旋酶?
9.1教材 必修2《遗传与进化》p67中提到,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时,包括一个或者几个基因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
9.2结论 转录过程中,不需要DNA解旋酶,使用RNA聚合酶就可以解旋。
10 初级生产量包括生产者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次级生产量是否也包括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
10.1教材 必修3《稳态与环境》p106中提到,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即初级生产量是包括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根据P107图6-7的分析可以得到,次级生产者同化的物质有两条独立出路:一是次级生产量,二是呼吸。
10.2结论 初级生产量包括生产者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次级生产量是不包括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教材中提到的次级生产量实际上是某些大学教材中提到的“净次级生产量”。
11 综合“症”还是综合“征”?
11.1教材 必修2《遗传与进化》p80-81中提到,人类的第五条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可引起猫叫综合征;人类的卵巢发育不全症(特纳氏综合征),就是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引起的;人类有一种叫先天愚型(又称唐氏综合征)的遗传病;必修3《稳态与环境》有关免疫的章节中提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词的英文缩写。
11.2 结论 综合征是一系列病症的集合体,所以应该称为综合征。
1 有丝分裂是否包括分裂间期?
1.1教材 必修1《分子与细胞》p105中提到,每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p107中提到常将有丝分裂分为4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而且教材对于“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的两个知识条目: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是独立分开进行叙述的。
1.2结论 有丝分裂不包括分裂间期;包括分裂间期的是细胞周期。
2 原生质“层”还是原生质“体”?
2.1教材 必修1《分子与细胞》p55中提到,还可能观察到质膜及其以内部分紧紧地贴着细胞壁;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24中提到,原生质体培养与植物细胞工程等内容。
2.2结论 纵观整套教材,从未提到原生质层的概念,只有提到原生质体,所以应该是称为原生质体。
3 红细胞是否含有线粒体?
3.1教材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34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表现得很突出,不仅血红蛋白合成量增加,而且细胞中缺乏细胞器,只有少量线粒体,甚至细胞核也被排出。
3.2结论 红细胞是含线粒体,只是含量不多而已。
4 第三营养级还是第三“个”营养级?
4.1教材 必修3《稳态与环境》p103中提到,所有绿色植物都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它们成了第一个营养级,即生产者营养级;所有以植物为食的动物都属第二个营养级,即植食动物营养级。
4.2结论 按照浙科版教材来讲,应该叫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营养级。
5 顶“级”群落还是顶“极”群落?
5.1教材 必修3《稳态与环境》p97中提到,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
5.2结论 应该是顶“极”群落而不是顶“级”群落。
6 “初级”消费者还是“一级”消费者?
6.1教材 必修3《稳态与环境》p110中提到,植食动物比肉食动物多得多,一级肉食动物比二级肉食动物多得多;p100图6-1中提到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
6.2结论 纵观整套教材,从未提及“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按照浙科版教材,食物链中各成分的对应关系如下:
生产者 植食动物 一级肉食动物 二级肉食动物 三级肉食动物
生产者 一级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第一个营养级 第二个营养级 第三个营养级 第四个营养级 第五个营养级
7 “简单”扩散还是扩散?
7.1教材 必修1《分子与细胞》p52中提到,扩散是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7.2结论 书上从未提及“简单扩散”的概念,如果人为添加“简单”两字,是不合适的。
8 胚胎分割到底应该是在卵裂期还是囊胚期?
8.1教材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50中提到,胚胎分割的基本过程是将发育良好的胚胎移入含有培养液的培养皿中,在显微镜下用切割针或切割刀把胚胎分隔开,或者采用酶处理等方法将卵裂球中的细胞分散开。
8.2结论 卵裂期和囊胚期其实都可以用做胚胎分割的材料,只是采用的方法不同,如果是针对囊胚期采用的是机械方法,如果针对的是卵裂球则是用酶处理的方式分割开来。
9 转录过程中是否需要用到DNA解旋酶?
9.1教材 必修2《遗传与进化》p67中提到,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时,包括一个或者几个基因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
9.2结论 转录过程中,不需要DNA解旋酶,使用RNA聚合酶就可以解旋。
10 初级生产量包括生产者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次级生产量是否也包括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
10.1教材 必修3《稳态与环境》p106中提到,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即初级生产量是包括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根据P107图6-7的分析可以得到,次级生产者同化的物质有两条独立出路:一是次级生产量,二是呼吸。
10.2结论 初级生产量包括生产者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次级生产量是不包括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教材中提到的次级生产量实际上是某些大学教材中提到的“净次级生产量”。
11 综合“症”还是综合“征”?
11.1教材 必修2《遗传与进化》p80-81中提到,人类的第五条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可引起猫叫综合征;人类的卵巢发育不全症(特纳氏综合征),就是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引起的;人类有一种叫先天愚型(又称唐氏综合征)的遗传病;必修3《稳态与环境》有关免疫的章节中提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词的英文缩写。
11.2 结论 综合征是一系列病症的集合体,所以应该称为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