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党和国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泰山文化为例,通过拣选泰山封禅文化、红色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和泰山精神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在引入式、参与式教学手段中融入泰山文化元素,对地方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和过程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泰山文化 地方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思政课要说服人,必须有其民族、地方特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地方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一、泰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要义
东岳泰山,文化遗存丰富,自然风光雄伟壮丽,群峰拱岱,林密溪多,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几千年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以泰山精神为核心的泰山文化,涵盖封禅、宗教、建筑、石刻、民俗、名人及近现代的红色文化等。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驻泰高校而言,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首先应该把泰山文化融入课堂,从而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泰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1.精心选择泰山文化素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泰山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选择泰山文化素材不能太多、太滥,随心所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可以将其中的封禅文化、红色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和泰山精神等四大内容加以恰当选择,合理利用。
(1)泰山封禅文化。
封禅文化是泰山独有的历史文化现象。泰山五岳独尊,与历代帝王封禅泰山有关。《史记·封禅书》记载,上古曾有七十二位王祭祀泰山,《尚书·舜典》则详细记载了舜到泰山“柴望”天下的壮举。祭祀活动凝聚了部族向心力,逐渐形成了华夏统一民族。泰山在民族形成与统一过程中起到了地标作用。秦朝统一全国以后,拉开了到泰山封禅的大幕,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纷至沓来。清朝满族统治者康熙、乾隆数次到访泰山。几千年的帝王的封禅祭祀史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为泰山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如秦“书同文”的历史见证了“李斯碑”、开元盛世唐大观峰碑、清乾隆万丈碑等,而且历代帝王的朝拜,使泰山由自然之山而成政治之山、宗教之山、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之山。
针对泰山周边众多的历史景观,学生可以利用周末闲暇攀登泰山,参观古迹,在身心愉悦的游玩中了解泰山的历史人文。同时,泰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历史文化、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泰山植被茂密,溪流众多,层峦叠嶂,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自然美景,游览泰山,本身也是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体验,更可理解和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及人类保护环境的紧迫性,理解生态文明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意义所在。
(2)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依山而建的山城泰安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现代旅游城市。同时,泰安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曾发生过在全国、全军有重大影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泰安战役等革命历史事件。光荣的革命传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革命遗址,如近代名人冯玉祥墓、冯玉祥纪念馆、徂徕山起义遗址、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泰安革命烈士陵园、范明枢墓等。此外,近现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直接或间接在泰山留下过踪迹。如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路过泰山,而修建于泰山盘道一侧的总理奉安纪念碑。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人轰炸只剩三层的岱庙铁塔等。在2010年山东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中,泰安全市登记革命遗址282处,其他遗址51处,共计333处。
对思政课而言,这些革命遗址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课堂,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上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是多少代人抛头颅、洒热血而建立起来的,从而明白当代青年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独特的名人文化。
在泰山辉煌的历史上,伴随着历代王侯将相祭祀、封禅泰山,雅人文士、达官贵人纷至沓来,他们或吟诗赋词,或刻石遣句,发愿祈福,为泰山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泰山盘道两侧星罗棋布的石刻、警句就是例证。石刻把泰山从自然之山变为文化之山,并形成泰山独特的名人文化。
泰山的名人文化情结肇始于孔子,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曹植宣称“俯观五岳间,人生忽如寄”,把泰山看作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
(4)泰山精神。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泰山已深植于中国人的心理潜层。“重如泰山”、“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北斗”、“泰山压顶不弯腰”等文化绝句,不断唤醒着民族的灵魂,滋润民族的精神,使民族形成自身独特价值,在此过程中形成泰山精神。“泰山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对泰山精神的评价。
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泰山精神的内涵表现在:第一,会当凌绝顶的攀登意志。泰山拔地通天的巍然雄姿,激发了人们登攀向上的渴求,促使人们努力进取,自强不息。在泰山沿途的历代题刻中,许多是昭示攀登主题的,如“登高必自”、“从善如登”、“登峰造极”。第二,朝气蓬勃的旭日活力。登泰山迎日出,“曙色俄开万里长”,太阳意味着生命、活力、希望和光明。第三,扶正压邪的敢当正气。泰山石敢当是正义的化身,中国古代避邪类灵石崇拜的遗俗。人们以泰山石敢当碑揭镇宅巷陌要冲,渴望公平正义的到来与庇护。第四,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泰山给人以凝重、沉稳的视觉感受,“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作为中华民族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尺,泰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献身。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提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更賦予“重如泰山”的时代精神。 2.恰当运用泰山文化素材,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我们尝试选择运用泰山文化素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创新思维。这种尝试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1)在教学手段的改革过程中,糅渗进泰山文化的元素,跨越理论性教学短板。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避免不了基本概念、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述。比较而言,此类讲述比较抽象。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恰当处理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笔者在《概论》课教学中曾经采用引入式教学法,糅渗进泰山文化的元素,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谓引入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避开传统的章节直白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迂回式、旁征博引式等方法,从学生身边通俗易懂的事物或现象入手,逐渐论证到教材章节概念、理论之中去,从而达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春风化雨的效果。如概论课第一章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笔者在课堂上从“主义”、“思想”、“理论”等几个概念入手,使学生明白所谓主义、思想、理论并不是什么高深难测的东西,世界上各个领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主义和思想,如关于自然界的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社科领域的凯恩斯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更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言虽到此,笔者并没有向下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而是提到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理论,顺手列出在泰山著名的佛教普照寺大山门的两行诗:“长松筛月不辩今古,黑豆未芽何分儒佛”。诗说的是普照寺历史上的一位名僧元玉为使佛教融入中原本土文化,而主张儒佛一家,解决佛教学说中国化的问题。在学生沉浸于教师的讲述时,笔者话锋一转,将话题指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因为同自然科学不同,社科理论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有本土化的问题,宗教是这样,同样作为外来思想和文化也须如此,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而毛泽东首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议,就是实事求是、联系实际之举。如此的教材教法處理,通过介绍驻泰高校学生感兴趣的泰山景点,进而嫁接泰山宗教文化,于无声中轻松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不但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了解到概论课的知识,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记忆深刻,回味无穷,理论性教学效果非常好。
(2)在思政课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拣选富有泰山文化特色的素材,激活教材核心内容。
“参与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师生之间双向交流,从而实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3]。在参与式教学中,找到合适的“撬板”十分重要,而泰山文化则是十分理想的适用对象。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课堂讨论中突出泰山文化的元素。讨论法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成功与否,选题十分重要,驻泰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泰山文化的优势。例如,在讲到“概论”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部分时,对于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笔者组织了一场“泰山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课堂讨论。在此过程中,先有选择性的指导同学参观岱庙、碧霞元君庙、石敢当塑像,留意泰山挑夫的活动,参观泰安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从实际效果看,学生从如何理解与认知泰山精神之攀登精神、泰山挑夫的吃苦耐劳精神、泰山奶奶与泰山石敢当爱好和平不畏强暴精神角度出发,各抒己见,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充分认识到泰山精神其实就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在“课堂我来讲”活动中关联泰山文化的元素。“课堂我来讲”是指教师从教材中选择出一些恰当的内容,让学生充当教师,体验讲课的感受,从而诱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关辛亥革命章节中,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我来讲”活动,并在活动中关联泰山文化的元素。活动前一周教师安排学生课余参观泰山冯玉祥墓及冯玉祥纪念馆、辛亥滦州起义纪念碑。然后以冯玉祥先生领导的辛亥滦州起义与辛亥起义的关系为题,进行一次30分钟的自主讲课活动。参与讲课的学生怀着极浓厚的兴趣到上述实地参观,拍摄图片,并上网收集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制作精良的PPT。实际的讲课效果证明,将学生熟悉的泰山文化元素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能达到以点带面的绝佳效果。此次活动,无论是讲课或者听课的学生都表示不仅了解了以前知之甚少的辛亥滦州起义,而且对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及过程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结语
泰山文化在驻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探索表明,地方文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由“灰色”变成生动活泼的“绿色”。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地方文化中感同身受,进而提高自己观察和处理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大大提高。将中华民族传统组成部分的地方文化融入进课堂,无疑对高校思政课具有极大的意义和探索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社科〔2014〕3号,2014.
[3]旷永青.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多媒体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4]郭连锋.地方文化融入课程研究现状及若干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4(30).
[5]张在铁.地方文化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探析[J].党文苑,20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教学研究项目结题成果。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泰山文化 地方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思政课要说服人,必须有其民族、地方特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地方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一、泰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要义
东岳泰山,文化遗存丰富,自然风光雄伟壮丽,群峰拱岱,林密溪多,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几千年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以泰山精神为核心的泰山文化,涵盖封禅、宗教、建筑、石刻、民俗、名人及近现代的红色文化等。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驻泰高校而言,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首先应该把泰山文化融入课堂,从而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泰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1.精心选择泰山文化素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泰山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选择泰山文化素材不能太多、太滥,随心所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可以将其中的封禅文化、红色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和泰山精神等四大内容加以恰当选择,合理利用。
(1)泰山封禅文化。
封禅文化是泰山独有的历史文化现象。泰山五岳独尊,与历代帝王封禅泰山有关。《史记·封禅书》记载,上古曾有七十二位王祭祀泰山,《尚书·舜典》则详细记载了舜到泰山“柴望”天下的壮举。祭祀活动凝聚了部族向心力,逐渐形成了华夏统一民族。泰山在民族形成与统一过程中起到了地标作用。秦朝统一全国以后,拉开了到泰山封禅的大幕,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纷至沓来。清朝满族统治者康熙、乾隆数次到访泰山。几千年的帝王的封禅祭祀史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为泰山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如秦“书同文”的历史见证了“李斯碑”、开元盛世唐大观峰碑、清乾隆万丈碑等,而且历代帝王的朝拜,使泰山由自然之山而成政治之山、宗教之山、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之山。
针对泰山周边众多的历史景观,学生可以利用周末闲暇攀登泰山,参观古迹,在身心愉悦的游玩中了解泰山的历史人文。同时,泰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历史文化、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泰山植被茂密,溪流众多,层峦叠嶂,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自然美景,游览泰山,本身也是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体验,更可理解和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及人类保护环境的紧迫性,理解生态文明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意义所在。
(2)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依山而建的山城泰安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现代旅游城市。同时,泰安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曾发生过在全国、全军有重大影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泰安战役等革命历史事件。光荣的革命传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革命遗址,如近代名人冯玉祥墓、冯玉祥纪念馆、徂徕山起义遗址、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泰安革命烈士陵园、范明枢墓等。此外,近现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直接或间接在泰山留下过踪迹。如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路过泰山,而修建于泰山盘道一侧的总理奉安纪念碑。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人轰炸只剩三层的岱庙铁塔等。在2010年山东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中,泰安全市登记革命遗址282处,其他遗址51处,共计333处。
对思政课而言,这些革命遗址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课堂,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上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是多少代人抛头颅、洒热血而建立起来的,从而明白当代青年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独特的名人文化。
在泰山辉煌的历史上,伴随着历代王侯将相祭祀、封禅泰山,雅人文士、达官贵人纷至沓来,他们或吟诗赋词,或刻石遣句,发愿祈福,为泰山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泰山盘道两侧星罗棋布的石刻、警句就是例证。石刻把泰山从自然之山变为文化之山,并形成泰山独特的名人文化。
泰山的名人文化情结肇始于孔子,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曹植宣称“俯观五岳间,人生忽如寄”,把泰山看作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
(4)泰山精神。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泰山已深植于中国人的心理潜层。“重如泰山”、“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北斗”、“泰山压顶不弯腰”等文化绝句,不断唤醒着民族的灵魂,滋润民族的精神,使民族形成自身独特价值,在此过程中形成泰山精神。“泰山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对泰山精神的评价。
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泰山精神的内涵表现在:第一,会当凌绝顶的攀登意志。泰山拔地通天的巍然雄姿,激发了人们登攀向上的渴求,促使人们努力进取,自强不息。在泰山沿途的历代题刻中,许多是昭示攀登主题的,如“登高必自”、“从善如登”、“登峰造极”。第二,朝气蓬勃的旭日活力。登泰山迎日出,“曙色俄开万里长”,太阳意味着生命、活力、希望和光明。第三,扶正压邪的敢当正气。泰山石敢当是正义的化身,中国古代避邪类灵石崇拜的遗俗。人们以泰山石敢当碑揭镇宅巷陌要冲,渴望公平正义的到来与庇护。第四,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泰山给人以凝重、沉稳的视觉感受,“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作为中华民族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尺,泰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献身。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提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更賦予“重如泰山”的时代精神。 2.恰当运用泰山文化素材,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我们尝试选择运用泰山文化素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创新思维。这种尝试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1)在教学手段的改革过程中,糅渗进泰山文化的元素,跨越理论性教学短板。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避免不了基本概念、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述。比较而言,此类讲述比较抽象。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恰当处理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笔者在《概论》课教学中曾经采用引入式教学法,糅渗进泰山文化的元素,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谓引入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避开传统的章节直白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迂回式、旁征博引式等方法,从学生身边通俗易懂的事物或现象入手,逐渐论证到教材章节概念、理论之中去,从而达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春风化雨的效果。如概论课第一章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笔者在课堂上从“主义”、“思想”、“理论”等几个概念入手,使学生明白所谓主义、思想、理论并不是什么高深难测的东西,世界上各个领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主义和思想,如关于自然界的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社科领域的凯恩斯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更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言虽到此,笔者并没有向下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而是提到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理论,顺手列出在泰山著名的佛教普照寺大山门的两行诗:“长松筛月不辩今古,黑豆未芽何分儒佛”。诗说的是普照寺历史上的一位名僧元玉为使佛教融入中原本土文化,而主张儒佛一家,解决佛教学说中国化的问题。在学生沉浸于教师的讲述时,笔者话锋一转,将话题指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因为同自然科学不同,社科理论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有本土化的问题,宗教是这样,同样作为外来思想和文化也须如此,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而毛泽东首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议,就是实事求是、联系实际之举。如此的教材教法處理,通过介绍驻泰高校学生感兴趣的泰山景点,进而嫁接泰山宗教文化,于无声中轻松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不但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了解到概论课的知识,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记忆深刻,回味无穷,理论性教学效果非常好。
(2)在思政课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拣选富有泰山文化特色的素材,激活教材核心内容。
“参与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师生之间双向交流,从而实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3]。在参与式教学中,找到合适的“撬板”十分重要,而泰山文化则是十分理想的适用对象。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课堂讨论中突出泰山文化的元素。讨论法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成功与否,选题十分重要,驻泰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泰山文化的优势。例如,在讲到“概论”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部分时,对于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笔者组织了一场“泰山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课堂讨论。在此过程中,先有选择性的指导同学参观岱庙、碧霞元君庙、石敢当塑像,留意泰山挑夫的活动,参观泰安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从实际效果看,学生从如何理解与认知泰山精神之攀登精神、泰山挑夫的吃苦耐劳精神、泰山奶奶与泰山石敢当爱好和平不畏强暴精神角度出发,各抒己见,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充分认识到泰山精神其实就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在“课堂我来讲”活动中关联泰山文化的元素。“课堂我来讲”是指教师从教材中选择出一些恰当的内容,让学生充当教师,体验讲课的感受,从而诱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关辛亥革命章节中,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我来讲”活动,并在活动中关联泰山文化的元素。活动前一周教师安排学生课余参观泰山冯玉祥墓及冯玉祥纪念馆、辛亥滦州起义纪念碑。然后以冯玉祥先生领导的辛亥滦州起义与辛亥起义的关系为题,进行一次30分钟的自主讲课活动。参与讲课的学生怀着极浓厚的兴趣到上述实地参观,拍摄图片,并上网收集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制作精良的PPT。实际的讲课效果证明,将学生熟悉的泰山文化元素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能达到以点带面的绝佳效果。此次活动,无论是讲课或者听课的学生都表示不仅了解了以前知之甚少的辛亥滦州起义,而且对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及过程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结语
泰山文化在驻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探索表明,地方文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由“灰色”变成生动活泼的“绿色”。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地方文化中感同身受,进而提高自己观察和处理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大大提高。将中华民族传统组成部分的地方文化融入进课堂,无疑对高校思政课具有极大的意义和探索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社科〔2014〕3号,2014.
[3]旷永青.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多媒体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4]郭连锋.地方文化融入课程研究现状及若干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4(30).
[5]张在铁.地方文化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探析[J].党文苑,20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教学研究项目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