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新一轮的高校评估工作即将开展,对于民办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在“以外促内,齐抓共管”的高校教育评估指导思想下,加强高校的自我评估,逐步推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整个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重点。
一、自我评估在民办高等院校评估中的重要性
(一)自我评估的含义
1985年,我国颁布了有关高等教育评估的相关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等。1990年,在试点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这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教育评估法规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加强了对高等院校的教育评估工作。高等教育评估包括高校自评、专家评估等内容,其中,高校自我评估是本科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的重要性还没有受到院校的重视。
院校自我评估又称为院校自评,即学校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对自身管理和教育活动开展的评估,是高校自我检验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校评估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院校自我评估已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认识到自我评估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激发高等院校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也能使高等院校从自身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
(二)自我评估在民办高校评估中的意义
自我评估作为高校评估的重要环节,是展示高校积极参与评估的重要表现,实现了“要我评”向“我要评”的重大转变。通过自我评估,能增强高等院校的自我认识,为高校的改革提供发展的动力,对于民办高校生存而言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1.自我评估重要性的提升是民办高校评估理念转变的表现
自我评估是高校评估的重要环节,提升自我评估的重要性是高校评估理念转变的重要表现。首先,从“要我评”向“我要评”转变。高校应积极参与,加大投入,不是应付或者被动地参与,而是主动参与评估,主动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其次,高校从只注重投入转变为不但重视投入,而且重视产出,通过投入与产出的分析对比,不断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最后,从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主体。过去,高校常常以临时建立的内部评估机构作为单一的评估参与主体,而现在,学校、院系、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他们都是评估参与主体。这些理念的转变,有效地改进了高校评估的效果。
2.自我评估重要性的提升是民办高校评估指标特色化的表现
不管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还是民办院校之间,抑或是公办院校之间,它们在资源拥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各自的优势、所处的地域、人才培养目标均有所不同,如若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势必会出现一些的问题。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等,凸显办学特色,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评估指标的特色化。
3.自我评估重要性的提升是民办高校增强管理的内在动力
“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是民办高校自我评估的指导思想,民办高校通过自我评估,能提高自觉性,主动发现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督民办高校正确地开展工作,推动民办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常态化。因此,自我评估的有序开展,对于提升民办高校内部管理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民办高校“自我评估”的现状分析
自我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整体生源的减少,公办院校的强力竞争,民办高校已经意识到发展转变的重要性。以仰恩大学为例,它突出办学特色,即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教师转变思想,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以迎接即将来临的新一轮的本科评估。
(一)校内自我评估组织缺乏独立性和长效性
校内自我评估组织主要是在学校接受国家评估时,为了完成所需的学校自评环节而成立的临时性组织,其主要目的是迎接校外评估,是指导校内评估的领导机构。在仰恩大学的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独立的评估部门,但其真正的运作主要是在外部评估即将启动的前一年,从领导层、行政部门和院系领导中抽调人员,临时组建而成,然后分配任务,确定责任人,制定评估方案,部署评估并安排相关措施的落实等。部分院校的校内评估组织隶属于教务管理部门,而非独立设置的与教务系统平行的评估部门。评估结束,这些部门也就自行解散或者名存实亡。
(二)自我评估主体单一且被动参与
自我评估主体不仅是校内自我评估组织,还应包括学院、教师、学生等多方主体的积极参与。高校自我评估应是从管理层到教师再到学生全员参与的一个过程,但实际上,自我评估往往是由学校临时组建的评估机构作为单一的主体参与,院系、教师和学生起辅助作用,听从学校的安排,被动参与,缺乏自觉参与的意识。如院系根据学校的安排、指导,要求教师整理和补充过去三年的资料;学生对评估知之甚少,甚至不了解评估对学校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认为评估“与我何干”。也许校内自我评估组织已经做好了各种各样的部署,但教师和学生往往被排斥在外,对学校的评估准备知之甚少,谈及评估,大多数人都表现得比较茫然、冷漠、不关心。学校缺乏早期大范围的动员活动,造成本应该作为评估主体的教师或者学生自觉参与意识的淡薄,对评估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自我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缺乏特色
由于种种因素,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教育评估仍然缺乏相应的评估标准。每每评估来临,高校就依据国家的统一标准准备各种材料,充实每个指标中的内容,而往往遗忘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如学校定位的特色、师资队伍的特色、教学资源的特色、培养过程的特色、学生发展的特色等,只知一味地追求指标一般性的填充。以仰恩为例,师资常常是我们完成指标体系时的难点。长期以来,我们在引进学科带头人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师资总体偏年轻化。这两年来,我校在师资方面的努力主要体现在引进台湾教师和选派教师去台湾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但台湾教师来得快,走得也快,有些问题仍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如引进的目的、文化的适应性等。引进台湾教师绝不只是为了单纯地上几门专业基础课,应该是引进新的课程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选派教师出去交流,绝不只是增长见识,而是为了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如申请课题或者开设新的课程等。此外,我们没有考虑年轻教师的优势。类似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如何展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上欠缺思考,往往追求指标的“高大上”,以至于民办高校的评估结果不尽如人意。
(四)自我评估机制不完善
自我评估是一个过程,由多个环节构成,主要包括:①顶层设计,即学校定位。它包括学校的使命、竞争力和各类人才培养目标;②输入,即教学条件。它包括学校经费的投入及使用、学校教学资源的共享、生源和教师的质量等;③过程,即教学过程。它包括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式和方法;④输出,即教学效果。它包括学生学习效果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⑤反馈和改进,即学校各阶段教学持续改进,各环节内容翔实且环环相扣。而目前,我们对整个自我评估的机制存在不同层面的认识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有效的自我评估机制。自我评估的构成缺乏科学分析,甚至不清楚自我评估机制由多少个环节构成。迎接评估时,校内评估组织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罗列出评估的范围清单;或为了满足评估需求,提出所谓的“十大工程”,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来实现。时间是不是太仓促,有待思考,但从这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对整个自我评估机制缺乏科学分析。
第二,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不细致,较粗糙,且缺乏特色。
第三,投入不足和忽略产出
一、自我评估在民办高等院校评估中的重要性
(一)自我评估的含义
1985年,我国颁布了有关高等教育评估的相关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等。1990年,在试点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这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教育评估法规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加强了对高等院校的教育评估工作。高等教育评估包括高校自评、专家评估等内容,其中,高校自我评估是本科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的重要性还没有受到院校的重视。
院校自我评估又称为院校自评,即学校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对自身管理和教育活动开展的评估,是高校自我检验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校评估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院校自我评估已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认识到自我评估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激发高等院校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也能使高等院校从自身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
(二)自我评估在民办高校评估中的意义
自我评估作为高校评估的重要环节,是展示高校积极参与评估的重要表现,实现了“要我评”向“我要评”的重大转变。通过自我评估,能增强高等院校的自我认识,为高校的改革提供发展的动力,对于民办高校生存而言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1.自我评估重要性的提升是民办高校评估理念转变的表现
自我评估是高校评估的重要环节,提升自我评估的重要性是高校评估理念转变的重要表现。首先,从“要我评”向“我要评”转变。高校应积极参与,加大投入,不是应付或者被动地参与,而是主动参与评估,主动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其次,高校从只注重投入转变为不但重视投入,而且重视产出,通过投入与产出的分析对比,不断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最后,从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主体。过去,高校常常以临时建立的内部评估机构作为单一的评估参与主体,而现在,学校、院系、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他们都是评估参与主体。这些理念的转变,有效地改进了高校评估的效果。
2.自我评估重要性的提升是民办高校评估指标特色化的表现
不管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还是民办院校之间,抑或是公办院校之间,它们在资源拥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各自的优势、所处的地域、人才培养目标均有所不同,如若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势必会出现一些的问题。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等,凸显办学特色,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评估指标的特色化。
3.自我评估重要性的提升是民办高校增强管理的内在动力
“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是民办高校自我评估的指导思想,民办高校通过自我评估,能提高自觉性,主动发现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督民办高校正确地开展工作,推动民办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常态化。因此,自我评估的有序开展,对于提升民办高校内部管理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民办高校“自我评估”的现状分析
自我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整体生源的减少,公办院校的强力竞争,民办高校已经意识到发展转变的重要性。以仰恩大学为例,它突出办学特色,即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教师转变思想,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以迎接即将来临的新一轮的本科评估。
(一)校内自我评估组织缺乏独立性和长效性
校内自我评估组织主要是在学校接受国家评估时,为了完成所需的学校自评环节而成立的临时性组织,其主要目的是迎接校外评估,是指导校内评估的领导机构。在仰恩大学的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独立的评估部门,但其真正的运作主要是在外部评估即将启动的前一年,从领导层、行政部门和院系领导中抽调人员,临时组建而成,然后分配任务,确定责任人,制定评估方案,部署评估并安排相关措施的落实等。部分院校的校内评估组织隶属于教务管理部门,而非独立设置的与教务系统平行的评估部门。评估结束,这些部门也就自行解散或者名存实亡。
(二)自我评估主体单一且被动参与
自我评估主体不仅是校内自我评估组织,还应包括学院、教师、学生等多方主体的积极参与。高校自我评估应是从管理层到教师再到学生全员参与的一个过程,但实际上,自我评估往往是由学校临时组建的评估机构作为单一的主体参与,院系、教师和学生起辅助作用,听从学校的安排,被动参与,缺乏自觉参与的意识。如院系根据学校的安排、指导,要求教师整理和补充过去三年的资料;学生对评估知之甚少,甚至不了解评估对学校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认为评估“与我何干”。也许校内自我评估组织已经做好了各种各样的部署,但教师和学生往往被排斥在外,对学校的评估准备知之甚少,谈及评估,大多数人都表现得比较茫然、冷漠、不关心。学校缺乏早期大范围的动员活动,造成本应该作为评估主体的教师或者学生自觉参与意识的淡薄,对评估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自我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缺乏特色
由于种种因素,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教育评估仍然缺乏相应的评估标准。每每评估来临,高校就依据国家的统一标准准备各种材料,充实每个指标中的内容,而往往遗忘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如学校定位的特色、师资队伍的特色、教学资源的特色、培养过程的特色、学生发展的特色等,只知一味地追求指标一般性的填充。以仰恩为例,师资常常是我们完成指标体系时的难点。长期以来,我们在引进学科带头人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师资总体偏年轻化。这两年来,我校在师资方面的努力主要体现在引进台湾教师和选派教师去台湾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但台湾教师来得快,走得也快,有些问题仍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如引进的目的、文化的适应性等。引进台湾教师绝不只是为了单纯地上几门专业基础课,应该是引进新的课程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选派教师出去交流,绝不只是增长见识,而是为了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如申请课题或者开设新的课程等。此外,我们没有考虑年轻教师的优势。类似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如何展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上欠缺思考,往往追求指标的“高大上”,以至于民办高校的评估结果不尽如人意。
(四)自我评估机制不完善
自我评估是一个过程,由多个环节构成,主要包括:①顶层设计,即学校定位。它包括学校的使命、竞争力和各类人才培养目标;②输入,即教学条件。它包括学校经费的投入及使用、学校教学资源的共享、生源和教师的质量等;③过程,即教学过程。它包括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式和方法;④输出,即教学效果。它包括学生学习效果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⑤反馈和改进,即学校各阶段教学持续改进,各环节内容翔实且环环相扣。而目前,我们对整个自我评估的机制存在不同层面的认识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有效的自我评估机制。自我评估的构成缺乏科学分析,甚至不清楚自我评估机制由多少个环节构成。迎接评估时,校内评估组织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罗列出评估的范围清单;或为了满足评估需求,提出所谓的“十大工程”,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来实现。时间是不是太仓促,有待思考,但从这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对整个自我评估机制缺乏科学分析。
第二,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不细致,较粗糙,且缺乏特色。
第三,投入不足和忽略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