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玫瑰是不需要布道的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而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尊重”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高度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利;二是高度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尊重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在:第一,主动性。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和有关理论的梳理,我们发现,在影响教育价值的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那就是人的主动性,它是人的素质核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没有它的支撑,人是无法“站立”的。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个奴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主动性不断增强的历史;第二,成功性。在教育领域内,“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应当是“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性的含义可分为四层意思:一是每个学生都是想成功的;二是每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都是可以成功的;三是教师需要无条件保护学生成功的愿望和信念;四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台阶,让学生自己走向成功;第三,阶段觉悟性。事物发展都是有序的,人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不能拔苗助长。教育的最低纲领是培养能力,而所谓能力,就是人主动利用条件实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
  关于教育的本质,正如卢梭所说的,教育就是生长,这和甲骨文中“教育”这两个字的含义是高度一致的。在甲骨文中,“教”字,上面是一个棍棒,底下是一个“子”,引喻为“上对下”的影响。影响靠什么实现呢?靠右边的“文”字,在甲骨文中,“文”字中间有一个“心”字,“育”在甲骨文中则是“孕育新生”的意思。也就是说,从本源上,教育就是用心灵去感应、孕育、温暖另外一颗心灵,让学生的心灵充满温暖与阳光。这个感应、孕育、温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被培养和被教育的过程。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三个维度,即长、宽、高。“长”是擅长,人有一技之长,并能不断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宽”是指能与人相处和合作。因为我们是一个社会的人,我们的人才必须善于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更要有包容之心;“高”是指一个人人格的构建,“高”决定这个器的容量。这是关键,因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条暗线,叫“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和拓展”。而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完善取决于一面镜子——即教师所起的作用。教师不要做法官去判决学生,更不做裁判去裁定学生,而是做“一面镜子”,你不需要说话,只要你自己干净、清明,学生就能从你的言传身教中发现自我,真正的教育就是这样的。
  放下“自我”,其实就是放下中国教师传承了几千年的师道尊严,放下教师的强势地位,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学生的存在,建议教师学会闭着嘴说话——尝试用你的情绪和状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觉到你的温暖。
  教师修炼自己的教育状态,不仅需要不断学习经典、先进经验、名师觉悟出来的真东西,还应当自主培养教育情怀与信仰——一朵玫瑰是不需要布道的,它只是散发着它的芬芳,芳香就是它的布道。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运用KSAIBs可雇佣性分析模型,对某市场营销专业大学毕业生进行分析,以发现其知识(K)、能力(S)、技术(A)等方面的构成情况,探究中间变量(I)和行为(B)对职业能力的影响,最后对该生在就业方面需要加强的地方提出建议。  关键词:KSAIBs模型 大学生 可雇佣性能力 分析  KSAIBs是一个指导性很强的可雇佣性能力模型,由知识(K)、能力(S)、技术(A)等方面构成,还包括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浓郁的校园文化不仅使学生接受了道德及艺术教育,也成为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完善。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开展各类课外活动,能形成寓教于乐的文化形态。  一、因地制宜,将校园文化融合于地方特色  在兴化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了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东方黑格尔”的文学理论家刘熙载、“后七子
当前,思想政治课的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灵活处理教材,把理论观点的阐述与社会时事热点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一、积累生活知识,丰富教学储备  《新课程标准》要求,政治课堂教学要提倡教学的“生活化”,提倡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主动感悟。前提是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素材的储备,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就得有
GPS对地理信息、地理测绘等方面的工作均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把GPS引入初中地理教学成为许多教师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学引入GPS的教学设计,并分析了引入GPS的教学成效。
一、背景案例  锴锴今年六岁,是我园大班新转来的一个孩子。人很聪明,深受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喜爱。可是,他的爸爸妈妈却告诉笔者,锴锴的卫生习惯很差,很难改正。如每天早上,锴锴很少会自觉地洗脸和刷牙,经常要妈妈催着,才刷几下,有时甚至不刷牙;睡觉前,锴锴也没有洗漱的习惯。  听完家长的“诉状”后,笔者开始了解和观察锴锴,发现锴锴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从小将锴锴交由奶奶带大,奶奶对锴锴宠爱有加,帮他做好生
一、案例背景  《庄子·达生》中有一句话:“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惛。”大意是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可淋漓尽致地发挥,而他用黄金做赌注就会大失水准。由此可知,有时候太想做好一件事反而会患得患失,得不到最佳效果。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会碰到棘手的问题。这时,不妨学习古人的智慧,先放一放、缓一缓,等到双方心平气和时再处理,给学生留出决策“空白”, 留出管理“空白”,留出评价“空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册中的内容。之前,学生已接触过分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会读、写分数,了解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分母不超过10的简单分数加减法。而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1”进行平均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真正懂得单位“1”的深刻内涵,进而掌握分数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地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策略的选择要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简约而不简单,如同《乡下人家》那样自然、和谐、朴素中带着华丽,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感悟、体会、升华。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凸显主体价值  想要学生对学习产生热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对话的过程中,获得自由感、认同感、愉悦感和成就感。  1.比较激趣,珍视学生的阅读“初感”  如在上课伊始
摘要:在小学生课程安排问卷调查中,音乐课居然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音乐教师也发现,学生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唱音乐课本里的歌曲,这让音乐教师很是苦恼。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强调“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名字、童谣、生活中的节奏入手,让学生在玩中学,真正实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  关键词:音乐
教育发展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进程。在传授和讲解数学教材知识点、数学问题案例等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堂环境、学生主体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案例是数学的“代言人”,是数学学科的“灵魂”,数学学科目标要求、内涵要义等都可通过数学案例有效地呈现出来。如何在案例讲解中科学地运用互动式教学方式,需要数学教师认真探索和研究。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