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伦勃朗作为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对后世可谓影响颇深,不论在题材还是在技法上都是质的飞跃。在他的后半生,尽管妻子离去,原本富裕的家庭一落千丈,但他的绘画风格并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因为这些去迎合富商和赞助商,反而他的画风变的更加成熟,在色调、明暗关系处理、以及对丑陋人物的描绘更加富有感情色彩。
关键词:伦勃朗;《夜巡》;素描语言
1 伦勃朗创作《夜巡》的背景
伦勃朗是一位为了画画可以忽略其他的人,当他走进画室,那便是一连几天不闻不问不受外界滋扰的投入到本身的绘画中去。由于当时她的儿子生病了,为了能够照顾到儿子,他请了一位村妇伺候儿子,后来他与这位村妇生了一个孩子,这使得整个阿姆斯特丹城都活跃起来了,人们不接受这样的丑闻,没有人再愿意请他去作画,但他的斗志没有失去,不久儿子离去,他作了一幅《夜巡》更是引起人们的争议,《夜巡》这幅作品是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画的一幅群像。里面的人物每人出了同等的价钱,他们想在画面中表现出同等的地位,然而伦勃朗并没有按照要求作画,他按自己的想法,在构图上一反陈规,摒弃原有的错落有致的呆板表现手法,采用接近摄影的舞台效果的方法,把每个人物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夜巡》是受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委托而创作的群体肖像画。按惯例,订件者的肖像应在画面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们都付了一样多的定金。可是伦勃朗并不是一个甘于墨守成规和为了“生意”而作画的人,他想赋予这幅画戏剧性和震撼力。他选择了射手队在班宁·柯克大尉的带领下,紧急集合准备出发的瞬间,描绘了该场面的紧张和仓促。大尉和中尉站在画面的中央,神情镇定,他们似被舞台灯光所照亮,显得十分醒目,周围的射击手则沉浸在或明或暗的光影里,此画的光和色彩的表现也是令人惊叹的。原画表现的是白天,因长期烟薰,颜色变黑人们误称为“夜巡”。
2 伦勃朗创作《夜巡》的解析
1642年,班宁柯克连长和手下民兵16个人每人出了100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伦勃朗没有像当时流行的那样把16个人都摆放在宴会桌前,画出一幅呆板的画像,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场景,仿佛16个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不同的在做着准备,队长在交代任务,有人在擦枪筒,有人在扛旗帜,周围又有一群孩子在看热闹。这幅画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从任何地方来看,都是一幅绝对的杰作。但是,粗俗的民兵们不干了,大家都是出了100盾,为什么有人在画中那么明显,而自己却要隐身在后面。民兵们要求画家重新画一幅肖像。可是出于一个画家的艺术感或出于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伦勃朗坚持不重新画一幅。
这是一幅无价的珍品,但却也因为这副画,使得伦勃朗陷入了一个窘迫的境地。这件事情闹的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打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找伦勃朗来画集体肖像了,而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伦勃朗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去世了。
《夜巡》被民兵们带回去之后,因为太大无法挂在门厅里面,他们就自行把周边裁掉,使得整幅画丧失了原有的平衡。而挂这幅画的大厅是烧泥炭明火取暖的,泥炭的灰在画上落了厚厚一层煤灰,使得整幅画色彩变得黯淡,以至于18世纪的时候人们认为这个原本是白天的场景是在夜晚进行的,从而给他取名《夜巡》。现在这幅画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有着自己独立的房间,当我们凝视的时候,仿佛感到画布上有生命在流动。
直到他去世后的一百年,阿姆斯特丹才惊奇地发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波兰的一些著名画家,自称接受了伦勃朗的艺术濡养。
3 光影的描绘和表现
从《夜巡》中可以看出光线的运用相当成熟,他继承了卡拉瓦乔的传统绘画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超越了视觉传达的本身。“光”就是“色”,通过光线和色彩是画面关系比较平衡,在这幅画里,光线最亮的就现在最主要的人物身上,突出画面的层次关系。
伦勃朗善于运用光线,在他的画中,暗暗的光与阴阴的影给画面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光与影对比给人的视觉构成很大的冲击力,为了加强画面的光感,他把画面中主要人物班宁.柯克中尉的衣领等运用白色的笔触代表明亮的光线,画面中的大部分人物都处于阴暗中,只有一缕光照耀下来,使画面更加立体感人。当他处理人多的画面构图时,通常运用光影来实现,光集中于中间部分的人物身上,尤其是画面中的小姑娘,他在当时没有遵规守据的把每个人物平均的表现在同样的光影环境中。那样显得死板不够生动。相反,利用光影来处理构图与颜色,虽然看到的画面好像只描绘了几个人物,却尤为复杂,给人即视感。画面中除了人物的刻画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黑色的空白,这样使得空间感更加强烈,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他开创了光影运用的先河,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使极其繁琐人物关系变得清晰明了,虚实关系强烈对比,即使画面原本没有太多的故事,也给欣赏者留有无尽的想象空间,用强光表现主要部分,用弱光去弱化次要的因素,这也是关键之所在。
4 明暗技法的运用和表达
在《夜巡》这幅作品中,他通过明暗对比塑造物體的立体感达到逼真的效果。用不透明颜料塑造画面的亮部,用透明的棕褐色塑造暗部作对比。画面整齐呈现暖色调,但为了避免火,把小女孩身上明亮黄色快画冷。暗部人物虽然较多,但在画面处理上每个人的轮廓清楚,可以看出倫勃朗的功底多么雄厚,造型能力也让人钦佩不已。他充分地将油画颜料的品性运用的恰到好处,不得不说伦勃朗对明暗技法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他在处理人物投影的时候,在画的中间位置两个主要人物身上,其中副官身上有只手的影子,一般认为这应该是旁边队长的手的投影,但两者之间有段距离,显然不是。按照人们的习惯性思维往往把影子与人物轮廓清晰的表现出来,但没有。这就是他区别于常人,运用自己的主观想法的魅力所在。画中的阴影并不是存在于人物个体上的,他的处理达到了明暗之间的平衡。
5 结语
在当今的油画创作中,如果仅仅用表现形式来作画,缺乏个人的主观思想,那必定缺乏画面的生动性,而伦勃朗掌握了用自己的思想传达的手段,他努力使画面的构图及色彩明暗对比产生新的变革,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画面当中,最终从静态的表面传达出精神的感受。再往深处剖析,艺术本身传达出来的东西便是作者内心想表达的思想,需要的是艺术创作者对艺术的思考与探索,体会真正艺术品带给人们的内在文化。过于肤浅的画面是没有艺术价值的。
参考文献:
[1]约安尼斯·范隆恩(荷),周国珍(译).伦勃朗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2]李波.当代中国写实油画中的光影的运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关键词:伦勃朗;《夜巡》;素描语言
1 伦勃朗创作《夜巡》的背景
伦勃朗是一位为了画画可以忽略其他的人,当他走进画室,那便是一连几天不闻不问不受外界滋扰的投入到本身的绘画中去。由于当时她的儿子生病了,为了能够照顾到儿子,他请了一位村妇伺候儿子,后来他与这位村妇生了一个孩子,这使得整个阿姆斯特丹城都活跃起来了,人们不接受这样的丑闻,没有人再愿意请他去作画,但他的斗志没有失去,不久儿子离去,他作了一幅《夜巡》更是引起人们的争议,《夜巡》这幅作品是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画的一幅群像。里面的人物每人出了同等的价钱,他们想在画面中表现出同等的地位,然而伦勃朗并没有按照要求作画,他按自己的想法,在构图上一反陈规,摒弃原有的错落有致的呆板表现手法,采用接近摄影的舞台效果的方法,把每个人物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夜巡》是受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委托而创作的群体肖像画。按惯例,订件者的肖像应在画面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们都付了一样多的定金。可是伦勃朗并不是一个甘于墨守成规和为了“生意”而作画的人,他想赋予这幅画戏剧性和震撼力。他选择了射手队在班宁·柯克大尉的带领下,紧急集合准备出发的瞬间,描绘了该场面的紧张和仓促。大尉和中尉站在画面的中央,神情镇定,他们似被舞台灯光所照亮,显得十分醒目,周围的射击手则沉浸在或明或暗的光影里,此画的光和色彩的表现也是令人惊叹的。原画表现的是白天,因长期烟薰,颜色变黑人们误称为“夜巡”。
2 伦勃朗创作《夜巡》的解析
1642年,班宁柯克连长和手下民兵16个人每人出了100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伦勃朗没有像当时流行的那样把16个人都摆放在宴会桌前,画出一幅呆板的画像,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场景,仿佛16个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不同的在做着准备,队长在交代任务,有人在擦枪筒,有人在扛旗帜,周围又有一群孩子在看热闹。这幅画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从任何地方来看,都是一幅绝对的杰作。但是,粗俗的民兵们不干了,大家都是出了100盾,为什么有人在画中那么明显,而自己却要隐身在后面。民兵们要求画家重新画一幅肖像。可是出于一个画家的艺术感或出于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伦勃朗坚持不重新画一幅。
这是一幅无价的珍品,但却也因为这副画,使得伦勃朗陷入了一个窘迫的境地。这件事情闹的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打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找伦勃朗来画集体肖像了,而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伦勃朗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去世了。
《夜巡》被民兵们带回去之后,因为太大无法挂在门厅里面,他们就自行把周边裁掉,使得整幅画丧失了原有的平衡。而挂这幅画的大厅是烧泥炭明火取暖的,泥炭的灰在画上落了厚厚一层煤灰,使得整幅画色彩变得黯淡,以至于18世纪的时候人们认为这个原本是白天的场景是在夜晚进行的,从而给他取名《夜巡》。现在这幅画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有着自己独立的房间,当我们凝视的时候,仿佛感到画布上有生命在流动。
直到他去世后的一百年,阿姆斯特丹才惊奇地发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波兰的一些著名画家,自称接受了伦勃朗的艺术濡养。
3 光影的描绘和表现
从《夜巡》中可以看出光线的运用相当成熟,他继承了卡拉瓦乔的传统绘画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超越了视觉传达的本身。“光”就是“色”,通过光线和色彩是画面关系比较平衡,在这幅画里,光线最亮的就现在最主要的人物身上,突出画面的层次关系。
伦勃朗善于运用光线,在他的画中,暗暗的光与阴阴的影给画面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光与影对比给人的视觉构成很大的冲击力,为了加强画面的光感,他把画面中主要人物班宁.柯克中尉的衣领等运用白色的笔触代表明亮的光线,画面中的大部分人物都处于阴暗中,只有一缕光照耀下来,使画面更加立体感人。当他处理人多的画面构图时,通常运用光影来实现,光集中于中间部分的人物身上,尤其是画面中的小姑娘,他在当时没有遵规守据的把每个人物平均的表现在同样的光影环境中。那样显得死板不够生动。相反,利用光影来处理构图与颜色,虽然看到的画面好像只描绘了几个人物,却尤为复杂,给人即视感。画面中除了人物的刻画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黑色的空白,这样使得空间感更加强烈,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他开创了光影运用的先河,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使极其繁琐人物关系变得清晰明了,虚实关系强烈对比,即使画面原本没有太多的故事,也给欣赏者留有无尽的想象空间,用强光表现主要部分,用弱光去弱化次要的因素,这也是关键之所在。
4 明暗技法的运用和表达
在《夜巡》这幅作品中,他通过明暗对比塑造物體的立体感达到逼真的效果。用不透明颜料塑造画面的亮部,用透明的棕褐色塑造暗部作对比。画面整齐呈现暖色调,但为了避免火,把小女孩身上明亮黄色快画冷。暗部人物虽然较多,但在画面处理上每个人的轮廓清楚,可以看出倫勃朗的功底多么雄厚,造型能力也让人钦佩不已。他充分地将油画颜料的品性运用的恰到好处,不得不说伦勃朗对明暗技法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他在处理人物投影的时候,在画的中间位置两个主要人物身上,其中副官身上有只手的影子,一般认为这应该是旁边队长的手的投影,但两者之间有段距离,显然不是。按照人们的习惯性思维往往把影子与人物轮廓清晰的表现出来,但没有。这就是他区别于常人,运用自己的主观想法的魅力所在。画中的阴影并不是存在于人物个体上的,他的处理达到了明暗之间的平衡。
5 结语
在当今的油画创作中,如果仅仅用表现形式来作画,缺乏个人的主观思想,那必定缺乏画面的生动性,而伦勃朗掌握了用自己的思想传达的手段,他努力使画面的构图及色彩明暗对比产生新的变革,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画面当中,最终从静态的表面传达出精神的感受。再往深处剖析,艺术本身传达出来的东西便是作者内心想表达的思想,需要的是艺术创作者对艺术的思考与探索,体会真正艺术品带给人们的内在文化。过于肤浅的画面是没有艺术价值的。
参考文献:
[1]约安尼斯·范隆恩(荷),周国珍(译).伦勃朗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2]李波.当代中国写实油画中的光影的运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