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感受阅读的智慧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详细阐述了阅读涵盖的广阔层次,并将其分类概括成四种阅读,包括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每一种阅读又囊括无数阅读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这也是该书的主要结构。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一本书,去学习阅读多种书籍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实用性准则,感受阅读带来的智慧与力量,将阅读变得更加理性化。
  所谓基础阅读,就好比砌砖需要水泥,筑楼需要钢筋,修房需要地基,因此人们要构筑一个牢固的阅读“地基”。基础阅读是其他阅读层次的基础,不管人们有多高的阅读水平,不管进行哪个层次的分析与理解,人们都避不开每种阅读里最基础的问题。因此,人们从能记事起,便开始接受基础的指导。基础阅读可以说是每一个国家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阅读水平,因为减少文盲率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美国推行全民教育政策,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同样体现了再穷也不穷教育的坚定信念。民国时期的文盲率一般认为是80%,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百业待兴,但我国一步到位,把义务教育年限提升到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着实体现了基础阅读的重要性。
  检视阅读就是系统进行略读,粗浅地明白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在进行整个检视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认知困難,如很多看不懂的地方,包括各种新名词、新概念。有些爱钻牛角尖的人认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刨根问底,要把一切搞清楚才能罢休。倘若这个时候陷入这些细节,就永远也无法开启检视阅读。为了进步,人们必须忍受一定的未知细节。就好比游戏闯关,你会发现不论哪一款游戏,刚开始的升级与进阶都非常轻松与简单。人们不清楚后面的关卡,但并不畏惧。先整体再局部,先确定边框再填充内容,不要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每一字、每一句。粗浅的阅读是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注意阅读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应该依照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尽可能地避免在阅读中出现停留或倒退。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递进规则。第一阶段目的是掌握结构大纲,人们可以称之为结构性阅读。在完成这一阶段时,人们要能回答主动阅读所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这本书整体内容到底在说什么。在第一阶段中,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架构方式,在未仔细阅读书籍前,看书名、副标题、目录、序等行为,都是为了给一本书分类,只有分类清晰,人们才能拥有正确的阅读方向,才能进一步了解这本书该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态度去进行阅读。分类形式多样,如职业分类、学科分类、垃圾分类……小到书籍分类、大到法律政策分类,这都表明人们处在一个分类的社会,分类为井然有序的学习与发展带来的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帮助。第一个阶段的教导对读者的帮助很大,作者告诉读者要先对一本书进行分类,再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一本书在谈什么,然后将全书的大纲列出来,最后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些规则让读者在面对一本论说式的书时,不会被里面繁多的论证吓到,而是能够从容地面对作者的论述,更好地理解一本书。不过,分析阅读的规则繁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掌握住的,需要不断运用作者的规则去阅读书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作者所教导的方法。
  第二阶段,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像经济市场上卖家与买家的关系,卖家愿意出售产品,而买家如果不愿意购买便无法完成交易。只有双方达成对产品、价格上的共识,交易行为才会产生。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产品便是书籍,知识便是价格。从单字、字义、词义再到片语、长句,从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逐渐传递,作者与读者通过书籍达成共识,才能进行知识的传递。第二阶段的目的是诠释内容,人们可以称之为诠释性阅读。在完成这一阶段时,人们要能回答主动阅读所提出来的第二个问题:这本书详细内容是什么,怎么说的。从关键字、关键句、主旨再到论述、解答,都是要求人们对文章有整体的理解,能做出诠释性的翻译。只有这样才能与作者进行沟通,读者对一本书的理解力才会大大增加。
  第三阶段可以称为评论性阅读。在完成这一阶段时,人们要能回答主动阅读所提出来的第三个问题: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有什么意义。读书要先了解再评判,前面的很多方法主要帮助人们运用分析阅读技巧去阅读、了解一本书。而评判一本书则要不盲目、不情绪化、不偏激、不争强好辩。否定这些贬义词告诉人们评判一本书要公正、理性,阅读不是参加辩论赛,不是各执己见地使用各种论述并用语言压倒对方。相反地,阅读应该是一场知识竞赛,通过双方的交流以达到增长知识、增进理解力的目的。把阅读比喻成一场赛事,人们就更要知道一条比赛通则——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就算偏激的读者像参加辩论赛一样与作者疯狂争执,人们也要知道“比赛第二”,一场辩论赛真正的目的是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而不是低级的争执。同时,人们应该把作者当作朋友,你与朋友之间就某些事情肯定会有不同的观点,独特的个体有独特的观点,这并不影响你们之间的感情。而人们所要与作者这位朋友谈论的,应该是真正的知识。
  前面谈到了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而阅读的最高层次——主题阅读的相关知识,它是最复杂、最系统的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反复提到阅读的四个层次是累积渐进的,低层次包含在高层次中,基础阅读无疑是所有层次的基础,而开启主题阅读的重要手段则是检视阅读,分析阅读的技巧又包含在由检视阅读挑选的书籍中。主题阅读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技巧,更多是需要对前面三个层次的阅读进行融会贯通。这个阅读层次是针对同一主题进行多本书的阅读,也就出现了一些主题阅读不可实现的对立观点,如反对自建词汇、反对作者跨时空交流,人们要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不是不可能,而是很难做到,但这并不代表做不到。主题阅读就是要克服这些问题,以完成对多本书的整理分析,最终达到增进理解能力,提升阅读技巧的目的。
  阅读一本书不可能处于完全孤立的状态,各类辅助阅读的书籍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辅助就是从旁帮助,那么辅助阅读一定是除开书籍本身之外的外在阅读。就好比在前线打仗的人,他们专注于用生命与武器去进行斗争,但前线的正常操控必定需要后方的物资配送,没有物资如何打仗,再不怕死的战士也会怕饿、怕冷、怕没有弹药。而在阅读中,辅助阅读也充当着这样的后方角色。人们要学会熟练运用各种工具书,辅助完成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阅读。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可以高效地将精神集中在阅读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我要求的读者一定是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为此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提出基础问题并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同时,要熟练掌握做笔记的技巧,学会进行不同层次阅读时做不同类型的笔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使人们能够更高效、更主动地进行阅读,去增进理解力。真正的阅读是主动的、自发的,不借助任何人的力量,一心只想读这本书。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尽管阅读有不同的目的,但阅读不仅仅是单方面听作者的讲话,而应该是读者与作者的沟通。阅读的成功就在于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刚好被读者了解了。
  一个持续阅读的人,一定是不断向上提升的。在完成《如何阅读一本书》所有章节的学习与理解后,人们应该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了解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值得阅读的好书。主动地增进个人阅读技巧,主动地阅读优质书籍,主动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感受生命真谛,让思维更加睿智。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贺思雅(1996-),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其他文献
张金枝,笔名沐沐,江西人,客居闽南。习写散文,文章发表于《草原》《星火》《厦门文学》《福建日报》等刊物。  林中幽微。地衣潮湿。沼泽边芳草萋萋。长杆芦苇掩护着小水洼。荫蔽处的芦苇又细又高,嫩嫩的黄绿色。小小的睡莲像纸片一样静静泊于水面。黑色水虫在水上快速移动,四条黑线一样的腿撑得开开的,脚底垫了垫片似的,将细小的身子撑于水上。在它的脚下,水成了一个绷紧的平面,当它静立,细线般的脚在水面踩出一个凹痕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节能、便捷性的家居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在家居产品设计中,设计者应该逐步向未来绿色集成式智能家居产品靠近,坚持绿色、再循环利用原则,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家居体验。在当前智能化发现越来越快的时代,绿色集成式智能家具产品的设计和运用会逐渐成为未来家具产品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首先对智能家居进行概述,然后探究未来绿色集成式智能家居产品的具体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期刊
葛取兵,湖南临湘人,作品见《人民日报》《散文海外版》《湖南文学》《湘江文艺》《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小说界》《文学港》《青春》《芳草》等报刊。出版著作7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棵质朴的草就是一盏灯,照亮着乡人前行的路。  ——题记  暮春,阳光正好。回乡,院子里的竹篱笆上攀缘着一篷绿绿的扛板归,细长弯曲的茎叶努力向上伸展,好像要把整个蓝天拥入怀中。看着眼前的翠绿,活色生香
期刊
苏日塔拉图,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国家艺术基金复评专家。主要作品有歌曲专辑《蔚蓝的风》、歌词集《蒙古盛装》。2014年创作舞剧《天上的风》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部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剧目;歌曲《守望相助》荣登2016年央视春晚,并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乌兰夫基金民族文化艺术”奖。  王铎先生走了。  那位设计过王城公园、西苑公园、龙门白园的老者走了。  就在先生去世的前两天
期刊
铜镜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玻璃镜使用之前,古人使用的鉴容工具就是铜镜。后来,它才慢慢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即便作为艺术品,它也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铜镜是古人的生活必需品,随着铜器发明和合金技术的逐渐成熟,铜镜也就顺理成章发展起来。本文阐述了铜镜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唐代铜镜的文献分析,研究从初唐到晚唐200多年间铜镜的发展与制作工艺、纹饰和装饰特点,阐述唐代铜镜的艺术设计思想和文化渊源,为中国传统
期刊
阿拉善蒙古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创造出绚烂而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刺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不同角度反映着蒙古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地域气息。阿拉善蒙古族刺绣纹样图案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与蒙古族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它是蒙古族民俗文化的真实体现,也是蒙古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
期刊
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二者联系紧密、相互影响,有时二者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可以促进群众文化艺术发展;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有助于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当前,人们要根据文化性质,秉承时代精神,不断创新,促进二者共同发展。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两方面阐述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从挖掘文化性质、与时代同步发展、传承和创新并行三方面阐述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重要
期刊
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战国策》对我国后世散文作品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史传文与政论文。单看其中的《冯谖客孟尝君》一文略知所以,它对当时的谋臣策士冯谖的刻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值得人们研究。短短千字文,从冯谖的出场到铺叙点染,再到大智慧的凸现,欲扬先抑,逐步托出;人物语言的详略、朴拙及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结构的安排、人物对比映衬的采用,为人物形象的刻画做了恰切的辅助。有人认为此文比《史记》更妙。
期刊
邹安音,鲁院西南第五届青年作家班学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草原》《西南军事文学》《青海湖》《四川文学》等;曾获得第八届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美丽中国奖,首届邱心如女子散文大奖,第九届全球漂母杯征文奖,第三届四川散文奖等。常規出版散文集三部。  1  我离开它身子数十载,它却把骨头和精神种植进心底,让我结满别处无寻
期刊
陈登湍,也译作“陈登川”,越南南定省人,出生于1953年,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越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学批评理论会同委员,河内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系原系主任,河内师范大学原副校长。  创作风格是引起作家和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者广泛关注的一种审美内容,也是文学史和文学研究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正如我们所知,“风格”本来是一种换喻性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变动,其意义不断丰富化。  古代希腊人以“stylo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