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教学中激发学生潜能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uihe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去认识大自然,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认真的“看”—培养观察能力
  所谓让学生认真的“看”是指引导学生有目标、有次序、有思维地观察客观事物或现象,主动发现实验现象或生活事物的客观规律,提高观察能力。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现象、规律等,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对科学规律的洞察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的积累。因此要经常组织学生通过有序的观察、探索,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可以达到教师讲述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淀粉的踪迹》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把一些淀粉和滑石粉混杂在一起,再滴一滴碘酒,会变颜色吗?老师做个实验,大家观察一下,和你们的猜测有什么不同?”“看看老师手中的淀粉和滑石粉混合后,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不仅能发现现象中蕴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比老师硬“灌”进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二、主动的“问”—培养质疑能力
  质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很多老师只把学生当作教育加工的对象来教,忽视了学生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也具有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主观能动性,有句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在教学中也很适用,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共同钻研的合作者;是整合教育因素的组织者。要善于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意识。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发问“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新的见解吗?”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如在学习《我的手》一课时,学生都会问“老师人的五个手指是怎样长在手掌上的?”“手指上有多少骨头和关节?”“手这么灵巧,还和什么有关系?”老师就要根据课堂实际解决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当学生由一个质疑者、探索者最终成为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时,其内心的愿望一定会得到满足,会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大胆的“猜”—培养创新能力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思维时空。
  如教学《比较水的多少》时,一开始就设疑,“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或者是一样多?大家猜猜看?”“用什么办法证明你的说法正确呢?”“用什么方法测量一下更精确呢?”又如在教学《淀粉的观察》一课时,教师拿出一些淀粉倒在铝汤勺里,加几滴水,调成稀糊状,给其加热,让学生猜一猜,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这种“猜”的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活泼的“动”—培养操作能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做做、量量、摸摸、数数、看看,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摆的秘密》时,教师提问: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活动,都能很轻松的得到结论,有的学生甚至能联系生活实际说明这种规律,这种活动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再经过师生的共同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的概括出摆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的重量无关。又如在教学《观察自己的身体》一课时,“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自己的问题,老师不能一一写出来了。这样吧,大家可以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已最感兴趣的开展研究,你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再设计实验来验证。实验材料可以从实验角取用。小组内可以先分一下工,别忘了把你们的实验过程及时记录下来。”这样不仅研究了课本知识,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自己的实验,同时对教材内容加以引申,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五、自信的“说”—培养表达能力
  自信的“说”,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多提供让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学生的科学语言得到发展才能逐步摆脱动作和表象的束缚,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为什么老师的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会溶解呢?猜猜看,老师当时是怎么做的? ”学生会进行猜测:老师放的酒精多;老师可能是先放的酒精,再放水;采用加热的方法等。这时候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观察后的想法,教师不要去阻止,他们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多样的表达,具有个性的语言,无不闪现着学生可贵的思维光彩。
  六、勇敢的“表现”—培养探索能力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特别在意来自于教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活泼爱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勇敢的表现自已的才能。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时,提问学生:“你对其他小组观点是否赞许?”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举手,勇于反驳,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已小组的聪明才智。教师还可以用学生的姓名命名小组的方法,这样不仅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为了“表现”好,他们会想出各种办法,让班级同学对他或他们刮目相看。
  总之,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是非凡的,平时多呈沉睡状态,一旦激发起来会使父母、老师,甚至自己大为惊讶,这方面教师的责任在于呵护异想,开发特长,释放能耐。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的创新的时空,挖掘学生主体中出类拔萃的灵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心理的自由,让每一个学生的灵性都得到生动活泼的释放,这样他们的智慧火花,才得以闪现,他们的各种能力才会得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电脑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已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在数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扩展了知识的领域和幼儿的视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与学的有机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育教学的水平。  第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
期刊
本文试以《最后的晚餐》为例,从数学、心理学、物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对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力求从多个角度展示优秀绘画作品的时代价值和整体特点,从而为中学教学的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提供思路,方便开展跨学科的交流。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故事。故事的大概是犹大为了得到赏钱向官府告密,当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于是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如果脱离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难度是很大的,也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因种种原因,在课堂中,一些教师进行照本宣科式教学;有一些教师进行放映式教学;还有一些教师进行学生自习式教学,比较普遍实施的是传统式的注入式
期刊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我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很多学生爱好历史却不爱上历史课,爱看历史影片、历史课外读物,却不爱读历史教科书。究其原因,历史学科本身知识庞杂,内容丰富,浩如烟海的知识需要学生大量去记忆,所以,很多学生对历史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厌学情绪。  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从中获得对历史问题的深刻认识呢?在教改过程中,我大胆尝试,利用“历史场景,开展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方法,把历
期刊
测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收效。这里提及的课堂检测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测验领域,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开始尝试的一个新的检测方式,也是我组教师依据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不稳定,知识接受快、遗忘速度也快的这些特点展开的一点点新的检测尝试。从学期初,我们就针对此项主题展开研究,并付诸于行动,在实际操作中反复探索。  一、实施过程  1.集体备课,把握设计方向。  自从增加了集体备课的时
期刊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对我国新时期实施生态文明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就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必要性、特点及实施策略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所带来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生态建设显得愈发重要。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生态环境忧患意识,培养学生树立起生态伦理道德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期刊
当代的教学主要是为了给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就要强调独立个性教学,就要求教师有独立个性,即要求每个教师具备自身的个性素质和个性品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教学目标个性化  教师在开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可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由低到高,由简到难,依次螺旋式有层次地提出,这样
期刊
数学课堂高层次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学艺术。高层次提问是在低层次提问的基础上的深化,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高层次提问,往往能引发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地探究问题的实质,避免浅尝辄止。数学课堂高层次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提高课堂高层次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高层次提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概括性原则  高层次提问可以是引语,但不是讲授主体,因此
期刊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课改理念。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转而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引者,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发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果。在语文课堂中如
期刊
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考试命题作文痛不欲生,自由写作欲罢不能。这样的学生,为数不少。这个现实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学生不愿意写命题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觉得首先是写作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无话可说。 还有一个原因:教材当中的作文,要求规定得死死的,老师被捆住了手脚,学生也被过多地钳制。于是,学生也就马马虎虎地写过算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不喜欢写命题作文,包括考试中的命题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