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以趣导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p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因此,我们必须运用新的课程理念,积极改进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努力在“趣”字上下工夫。
  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拼音教学中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四大关”。
  一、第一关:利用画境
  小学教材中的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有提示字母发音的,有表明字母形体的,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拼音教材,都配有丰富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接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插图的功效,使抽象的字母变得形象活泼。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g、k、h”时,在学完字母和规定的音节后,出示了以下几个音节卡片:“gē zi ”“gū”“gē ge hé 我”“yǐ zi”“hē”“kē”“hú”,并将它们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图猜一猜它们表示的意思然后连线,要求学生说明自己这样连线的理由。这个要求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教室里鸦雀无声,不少学生很茫然。这时,我做了个示范,把“gē zi”和“gū”连在一起,说:“鸽子咕咕叫。”霎时,学生的眼睛一亮,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女生走上台,把“gē ge hé 我”“yǐ zi”“hē”连在一起,说:“哥哥和我坐在椅子上喝水。”一个男生走上台,把“kē”和“hú”连在一起,说:“小蝌蚪快活地在湖里游来游去。”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很大的触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事半功倍。
  二、借助游戏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游戏既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又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园地。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在拼音教学中不能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活动,并保证游戏的时间和质量。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游戏竞赛形式很多,如“摘苹果”“看谁跑得快”“看谁反应快”“点兵点将”“开火车”“找朋友”“你应我答”等。在如此丰富的游戏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热情,好奇与兴趣油然而生,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在游戏与活动中变得形象、生动了。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转盘,转盘中间是声母“m”或“f”,周围是带有四声的字母:ɑ、o、i、u,然后让学生转动指针找所要拼读的音节。在拼出音后,我再让学生说一说含有这个音的词语或一句话,并且奖励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小星星。学生掌握的音节比较多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转盘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
  我们在教学拼音时,不仅要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字母相似的地方,还要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家里、上学的路上、公园等生活场所中与字母相似的事物。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联系上述生活情境,学生踊跃参与。譬如,有的学生说“i”像高尔夫球杆,有的说“y”像妈妈晾晒衣服的撑杆,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还有的说“k”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当单调的字母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时,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牢牢记住了拼音。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拼写能力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只有组织学生参与到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譬如,“j”“q”“x”与“ü”相拼要省写“ü”上的两点的拼音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容易忘记写“ü”上的两点;(2)不理解为何要省写“ü”上的两点;(3)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他声母(“n”“l”)与“ü”相拼时把两点也去掉;(4)省掉两点后将“ü”读成“u”,造成拼读错误。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如“j”与“i”相拼组成“ji”,“j”与“ü”相拼组成“jü”,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此书写是否正确,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拼写能力得到提高。当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时,我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问:“假如你认为这样写错了,那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恍然大悟,原来“j”“q”“x”与“ü”相拼时“ü”上的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ü”,不能读成“u”。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我们要优化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使之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使汉语拼音真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铺路。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做事、上课总希望严丝合缝,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每次上课我都是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结构,深究词句内涵,总是想着不能让文中任何一个知识点从身边溜走。或许是我的严谨,学生每每都能给我带来惊喜(考试成绩),这样的惊喜又反过来刺激我继续这样前行。然而,在一次参加了全省优秀小语教师赛课后,让我的这种已成定式的思想产生了动摇。两天16节课听下来,虽然很累,但一位位教
许多教师认为,科普类文章的教学,就得讲说明的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文本叙述简洁的语言,就被肢解得只剩下“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和概念化的“生动、准确”了。这样的课堂,知识是落实了,方法是渗透了,但生命力却没有了,魅力缺失了,情感的感染力也失去了。最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丢失了。那么,怎样让科普类文章的课堂更富有语文味呢?    一、读出“味”   
编者按  革命传统类作品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考察当前教学实际发现,革命传统作品教学面临学生情感陌生化、教学内容浅显、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本期主要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胡根林、上海市进才北校彭晓从目标设定、情境创设、活动探究、精神成长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找到学生与课文之间合
上学年,学校安排我到农村小学支教四年级语文。记得有一次,我安排学生在上《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之前去收集竺可桢的相关资料,第二天,我检查全班30个学生收集的情况,结果只有6个学生收集。还有一次,教学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我安排学生自编该课文的课本剧,让他们分工合作,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同学进行表演。第二天检查表演情况,结果是寥寥无几。  上述两例不是个案,不少农村小学布置的语文课外实践作业,学生不
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放眼小学阅读教学,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也没有选好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体验探究的切入点,忽略了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和互动性。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能自主地思考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精设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设课堂,注重学习体验  为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进而让感情在朗读中自然流露。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环节,让朗读成为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因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现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为例。  一、 “一读”  “一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关键在于朗读。在此,笔者就一些名家阅读教学中的片段进行赏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方法指导,读悟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百合花内心坚定的信念,教师在朗读启发中侧重了方法上的指导。  师
教学案例    片断一  原文:“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赶海》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束手就擒”吗?  生:就是被抓住了。  师:在影视作品中也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动作吗?  (学生有的举手做投降状,有的把双臂反背于身后,有的还两人合作,做扭送状,真可谓各有千秋)  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否准确呢?大家
“活力课堂”,是充满师生生命能量的课堂。叶澜教授指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具备四大特点——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有遗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叶教授指出的“活力课堂”进行具体的诠释。  一、有意义,就有价值  成功的活力课堂,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有所得,即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还要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与探究的乐趣,即学有所乐。与此同时,在活力课堂的学习中,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研读、揣摩、感悟、玩味的心路历程中各有所得,发出不同的声音。笔者在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课文《孔子游春》谈谈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