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里的大哥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赛场的“成龙杯”车赛有他的看点。男人看成龙有什么看头,大致看成耀东也就可以了。成耀东和成龙有相似的脸面,这颇有趣;也有相似的好人缘,这也颇有意思。成耀东手下的“国际”兄弟,却难与成龙手下的美女大腕搭脉。看美女们在大哥的呵护关照下撒娇,也算是人间真性情的流露。好生赞叹。
  看直播的时候,我心底里无端为大哥捏一把汗。各人有各人的喜好,美女们基本有自己固定的追崇者。看到金喜善稍有被冷落一边的时候,我还在揣度大概是语言不通人头不熟,为金喜善的略显呆滞的目光发愁,大哥已拍马赶到,和金喜善一番寒暄,金美人露了笑脸,我心头也松了一松。
  体育界、娱乐圈里多有“大哥”级别的男人,但像成龙这样横跨体育娱乐两圈的大哥,并不多见。呼来美女如云,美女们彼此美目流盼,轮流撒娇,你会觉得大哥的吃力。但大哥上上下下来来回回,一应周全。是真正的大哥。
  我的意思是,大哥,就是这样善解人意的。盛世里的男人女人,都在互相打量,从形象入眼,至精神,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男人女人舍粗野而就文雅,这就是盛世了。城市人看城市的产物,恰如其分,然而,大哥的形象里有一种男人的力量,不是高仓健的铁硬,不是阿兰德龙的俊秀,不是史泰隆的肌肉,也不是贝克汉姆的忧郁……
  一种大哥的风格,一定是合了我们的内在需要。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是在那深情注视并忽然想起什么的一刻。
其他文献
彭扬,1984年出生,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大一学生。高中时起在《人民文学》《当代》《青年文学》《上海文学》《芙蓉》等杂志发表文章。曾获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大赛“少年美文大奖”,日本第九届“少年村上春树文学奖”,英国“维吉尼亚·伍尔芙”文学基金奖,首届《青年文学》“校园文学之星”文学奖等18个国内外奖项。有三部文学作品被拍成电视剧,五部文学作品被改成广播剧。作品被译成英、日、法等文字,受到文学大师大江健次郎
期刊
劳特累克,一直以暖昧、局外与沉溺的双重性眼睛,去观察他周围的环境——酒店、舞厅和商业招贴,他只是描绘,却从来不置评。一种正在身边展开的生活,只具有诱惑力,或是反面:拒斥力,而评议,总显苍白,有时则是表现出虚拟的强大。如果评议现实,仅仅是宣泄不满,那也许有望诞生愤怒的诗,但那种修辞很快会蜕变成假装,特别是当今这个一切都旨在表演,企图吸引别人目光的时刻。  反感于商业文明,把罪恶的源头追溯到欧洲早期工
期刊
那时候他不到二十岁,身强力壮,吃东西狼吞虎咽。有些事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关于吃,也一样——谁相信他曾一口气吃掉四十只生煎包子?  当然,更多时候,吃的享受是隐蔽的单独的。那会儿他同所有同龄人一样,身边的钱非常有限,大家凑在一起吃一顿,这种奢侈的事多半是偶一为之。他记得,每到夏天,在回家的路上,他总是忍不住要去一家小杂货店,花八分钱喝一杯散装啤酒,有时则是连喝两杯。那会儿他在一家小厂当工人,每天单调的
期刊
几乎每天他都搭乘巴士回家,尽管说起来这并不必要。年迈的父母现在仍居住在市中心一幢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旧宅里,黑漆的铁门,窗格中嵌着彩色玻璃,还有嘎吱嘎吱的楼梯总是间或作响。  他的父母身体都很健朗,所以其实并不需要每天去看他们。至于那旧房子,已经不适合继续居住和缅怀,它年久失修,车辆从街上驶过,整幢楼房就会摇晃。再说屋内墙粉剥落,光照不足,壁炉是早已封死了。  可是,无端地,他仍然喜欢坐巴士回家,
期刊
人到中年,颐影自怜;肚子渐大,越看越烦。本想戒饭,越戒越谗;实在没招,戒酒戒烟!  唉,遭罪!  3年前,我出差到承德,和大连一位大哥住在同一房间。他穿着裤头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胸部以上是平的,到了小腹一带,轰然凸出,呈弧形。我问他是不是病了?他不屑地说,什么呀?我这是发福,你将来也会这样的。那时我还以青年自居。可是今天,那个混蛋的讦语竟应验了。  所以,经典中年男人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肚子不饶人,大腹
期刊
永福路夹在大名鼎鼎的淮海中路和复兴西路中间,它是那样短而窄的一条马路,这个路名在大多数人耳边刮过的时候,风力微乎其微,很多出租车司机都很茫然,而在另一部分入耳边刮过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那小一部分人,用上海切口说,是“懂经”的。因为他们了解,永福路除了历史悠久、人文环境优雅以外还有两幢美丽的西式小洋房,那就是如雷贯耳的英国和德国领事馆。  多少年前在国门紧闭的时候,永福路是那样的寂静,不通公共汽车,
期刊
潘幸知,女,1983年11月出生于浙江温岭,自高中开始写作,坚持自己的文字方式。性情如文,细腻,犀利,孤独,热情。中学时代文字见诸于《中学生博览》《少女》《同学月刊》等杂志。念了大学后放弃纸媒,开始依赖网络。现为北京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学生,同时在对外经贸大学辅修法语专业。    1    我生活在一座孤岛上。一座岛屿就是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是没有白天的。黑夜里所有的植物都在睡梦中长大。城堡
期刊
何西,女,70年代生,浙江人,写诗歌与小说及其它文体,现在北京某杂志工作。     早上,太阳发出淡淡的光,仿佛鸡蛋黄一般悬在天边。风冷飕飕地,间或有一片枯黄的叶子掉下来。早自习后,单小泉取出书包里的茶叶蛋,几口吞下去,还是觉得冷。上课铃响的时候,他用圆珠笔在课桌上写下“夏天瞬间就溜走了”的句子。  语文课,走进门的却是教数学的陆老师。心不在焉地讲了一节课新课文后,他慢吞吞地说,苏老师生病请
期刊
“乱世金银,盛世集藏”。收藏,时下甚为时髦,全国上下,各大都市都涌动着一股浩浩荡荡收藏热。  古镇收藏夺人眼球,不外是它得天独厚的天时地理。追溯它的根脉,早在1700多年前就已形成集市村落,后就“商贾贸易甲于他镇”,继而“长街三里,店铺干家”,最后被誉为“三泾不如一角”。镇上名门望族、大户巨富,比比皆是。追溯它的文脉,历史又向人们诉说,从清刑部右侍郎王昶著书立说,到上海《申报》创始人席裕福,从行医
期刊
中国画坛有一个老人,足不出户却经常将画坛搅得纷纷扰扰。他数年前一句话,能让画家、评论家们争论至今;他的画不时在拍卖场上呼风唤雨,屡破成交价格纪录。这个老人便是吴冠中。  看外表,他似农民般的质朴;听他言谈,却像是个热血青年般激情澎湃,以至于他的家人经常在一旁劝阻他,以免他的身体承受不了这么强烈的感情。  86岁了,而且病患缠身,他心中牵挂的还是艺术界的事。跟他交谈,我惊讶他对艺术圈里的“一言一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