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的理性反思和现实社会剧烈变化的积极应对。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人本性、整体性、主体间性和无痕性,其工作重心是引导青年开展积极、健康、富有爱和责任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思想教育 生活化 青年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渊源最早来自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后经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发展为生活教育理论。
(一)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对既往教育的理性反思。
很久以来,受科技理性主义的影响,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存在着“非人化”的倾向,过度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而忽视其个体享用功能;在目标设置上存在理想化的倾向,脱离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实际情况,过于高远;在内容安排上存在教条化倾向,强调“科学逻辑”、“绝对真理”和“宏大叙事”,忽视鲜活生命的多样化需求;在方式选择上存在形式化倾向,通行教师主导性,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对现实世界的积极应对。
任何一种事物要保持其生命活力就必须在它所处的那个时代找到现实的生长点,这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无数次实践所证明的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如此。
二、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
(一)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基于“人本性”。
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认为教育应立足于人类的生活需求与素质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并明确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开发人的潜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
(二)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整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首先承认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人的整体人格的建构是统一的,不能将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割裂开来,在这一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主张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教育是交织在一起的,是渗透在其他教育中的。
(三)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重视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现实的人”和“实践的人”的理论,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品质形成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只能由教育对象的生活来验证,离开了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走向虚无。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直接参与青年的日常生活,深入到青年之中,积极开展有效互动,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和心灵世界。
(四)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求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也称交互主体性,是现代西方哲学批判主客对立所运用的一个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借用此范畴旨在说明:在教育过程中,现代青年和教育者是同在的,是同样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独立人格、生活欲求的个体,教育者必须把青年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把他视作物。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明显的组织性、职业性和不平等性是违背教育者和青年之间的平等原则的,强制性的灌输更是对主体间性双向对话的反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认为,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基于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青年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平等的、互动的心灵交流,应该是教育者和青年作为平等的主体相互影响、相互充盈、相互启发、相互生成的过程。
三、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工作重心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提高青年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并不是不要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侧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以引导现代青年形成社会理想为追求,日常生活教育则侧重面向实际、面向生活,以帮助青年提高生活质量为标准,后者为前者提供前提与基础,缺乏健康、充盈、饱满的生活世界,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就会空洞、抽象而难以形成。引导青年开展幸福生活,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关注现代青年的当下。
关注当下意味着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关注现代青年的当下状态与当下需要,要了解现代青年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有什么需求,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有什么困惑,他们的思想观念是积极健康的还是消极颓废的,已经具备了哪些品质,哪些方面还需要补充或者提高,哪些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是青年排斥的和无效的,哪些是受欢迎的和有效的。
(二)帮助现代青年树立开放的人生态度。
开放是当今时代的特征,也是生活本身的特征,健康的生活应该是开放的生活。首先是对自己开放,要使现代青年认识到人生具有无限可能性,鼓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享有创造性的快乐人生。其次是对环境开放,人的发展与环境的优化是统一的,“成为优质自己既不可能是单纯的‘自我意志’的实现,也不是‘唯我独尊’的狂妄,更不是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而是在生存关系中,和谐、互助互惠的动态发展。既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又为他所处的环境提供有益的能量,是自身对环境的创造性适应,在适应中的创造性发展”。因此,要让现代青年学会感受和领悟环境中真、善、美,顺应自己所处的环境,并通过自己恰当的反映和行动来获得与环境的共生共长。
(三)引导现代青年过有“爱”和负责任的生活。
“爱是一种最基本的情感,是维系人类、民族和社会的纽带,是将人和世界结合起来的本质力量”。只有爱才能使人克服孤独感和分离感,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使人具有归宿感。爱还是一个高尚的人的核心品格,具有爱心的人才能成为高尚的人,才能为自己、他人和社会创造幸福。培养青年爱的能力,既要求他们体会得到爱的幸福,也要求他们体会付出爱的满足。光有爱还不够,青年要有负责任的勇气,负责任本身是个体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发挥,是自我生命力的展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总的说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已经是一种趋势,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何将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发挥其塑造和引导的功能,提高现代青年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仍需广大教育者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思想教育 生活化 青年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渊源最早来自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后经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发展为生活教育理论。
(一)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对既往教育的理性反思。
很久以来,受科技理性主义的影响,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存在着“非人化”的倾向,过度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而忽视其个体享用功能;在目标设置上存在理想化的倾向,脱离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实际情况,过于高远;在内容安排上存在教条化倾向,强调“科学逻辑”、“绝对真理”和“宏大叙事”,忽视鲜活生命的多样化需求;在方式选择上存在形式化倾向,通行教师主导性,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对现实世界的积极应对。
任何一种事物要保持其生命活力就必须在它所处的那个时代找到现实的生长点,这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无数次实践所证明的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如此。
二、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
(一)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基于“人本性”。
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认为教育应立足于人类的生活需求与素质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并明确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开发人的潜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
(二)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整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首先承认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人的整体人格的建构是统一的,不能将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割裂开来,在这一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主张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教育是交织在一起的,是渗透在其他教育中的。
(三)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重视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现实的人”和“实践的人”的理论,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品质形成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只能由教育对象的生活来验证,离开了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走向虚无。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直接参与青年的日常生活,深入到青年之中,积极开展有效互动,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和心灵世界。
(四)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求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也称交互主体性,是现代西方哲学批判主客对立所运用的一个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借用此范畴旨在说明:在教育过程中,现代青年和教育者是同在的,是同样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独立人格、生活欲求的个体,教育者必须把青年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把他视作物。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明显的组织性、职业性和不平等性是违背教育者和青年之间的平等原则的,强制性的灌输更是对主体间性双向对话的反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认为,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基于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青年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平等的、互动的心灵交流,应该是教育者和青年作为平等的主体相互影响、相互充盈、相互启发、相互生成的过程。
三、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工作重心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提高青年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并不是不要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侧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以引导现代青年形成社会理想为追求,日常生活教育则侧重面向实际、面向生活,以帮助青年提高生活质量为标准,后者为前者提供前提与基础,缺乏健康、充盈、饱满的生活世界,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就会空洞、抽象而难以形成。引导青年开展幸福生活,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关注现代青年的当下。
关注当下意味着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关注现代青年的当下状态与当下需要,要了解现代青年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有什么需求,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有什么困惑,他们的思想观念是积极健康的还是消极颓废的,已经具备了哪些品质,哪些方面还需要补充或者提高,哪些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是青年排斥的和无效的,哪些是受欢迎的和有效的。
(二)帮助现代青年树立开放的人生态度。
开放是当今时代的特征,也是生活本身的特征,健康的生活应该是开放的生活。首先是对自己开放,要使现代青年认识到人生具有无限可能性,鼓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享有创造性的快乐人生。其次是对环境开放,人的发展与环境的优化是统一的,“成为优质自己既不可能是单纯的‘自我意志’的实现,也不是‘唯我独尊’的狂妄,更不是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而是在生存关系中,和谐、互助互惠的动态发展。既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又为他所处的环境提供有益的能量,是自身对环境的创造性适应,在适应中的创造性发展”。因此,要让现代青年学会感受和领悟环境中真、善、美,顺应自己所处的环境,并通过自己恰当的反映和行动来获得与环境的共生共长。
(三)引导现代青年过有“爱”和负责任的生活。
“爱是一种最基本的情感,是维系人类、民族和社会的纽带,是将人和世界结合起来的本质力量”。只有爱才能使人克服孤独感和分离感,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使人具有归宿感。爱还是一个高尚的人的核心品格,具有爱心的人才能成为高尚的人,才能为自己、他人和社会创造幸福。培养青年爱的能力,既要求他们体会得到爱的幸福,也要求他们体会付出爱的满足。光有爱还不够,青年要有负责任的勇气,负责任本身是个体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发挥,是自我生命力的展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总的说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已经是一种趋势,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何将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发挥其塑造和引导的功能,提高现代青年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仍需广大教育者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