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与归纳能力。这是个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我在教学时注重“图,形”结合,只有把“图、形”有机结合,加以科学、条理总结,学生才能抓住重点、难点,化被动学习为激趣学习、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其主要方法有三点:利用地图三要素识图、总结,寻找规律。带着目的去查找地理信息。列表比较,总结相关知识。
关键词地理 教学 识图 归纳 能力 培养
地理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地图的使用、识图、查找地理信息,获取相关知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对学生地理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地理学习中识图与归纳的问题,我就自己的浅见叙述如下,与广大师生共勉。
首先,应紧紧围绕地图的三要素去识图:图例、方向、比例尺。图例,让学生认识图例所表示的地理生物。做到图与形,图与物的一一对应,就能达到图形合一,图物对应,具体而生动表达地理事物的作用,而不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了。让学生熟悉各种图例,对照图例去识图。重点掌握地理教科书第一页的标准图例,使之所学知识专业化、国际化。
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另外还有利用经纬网和指向标定向。只要方向确定了,这就好比一个人进入了陌生环境里找到一个切入点一样,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中发现,有好多学生,空间想象力太差,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表示方位的词和现实生活中的方位不能联系起来,或在地图上分不清这八个方位词所表示的范围,我就让学生在图上画 米字格,在上面注明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说明方向和范围,解决了学生方位词和地理事物不能很好结合的问题。在教学“地球仪”这一节时,同学们对“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自西向东”等表示方向的术语不能很好的掌握,我就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赤道分地球为上北下南两半球”,“20°W,160°E”两条经线分地球为东西半球等知识,加上利用地图直观教学,把方位词和地图结合起来,学生很快掌握了地图上的方向,具备了初步进入地图,查找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找到比例尺大小相适应的地图。如:地震分布应查世界地震分布图,观察世界地形就要查世界地形图。
其次,带着相关问题去识图,获取信息。只有目标明确,查找信息才能获得依据。如在教学“中国的邻国”时让学生在地理教科书第二册第三页查找中国的十四个邻国。并让学生归纳中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各有哪些国家。在教学“亚洲的气候类型”时,结合第二册第七页地图查找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中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学生通过识图、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中国有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这四种气候类型,培养了学生的识图、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教学“地球上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在图上找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时太阳直射的纬度大约是多少;2.写出以上四时的大约时间;3.实践:选定校园内的一颗树,每个月第一天中午测量它的影长并记录测量结果。一年中那个月影子最长,那个月影子最短,这两个月分别属于那一个季节”。同学们对第1、2两个问题很快在图上找出答案,教学效果明显。
再次,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规律,自己归纳总结。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降水的变化”,“干湿区”两节时,让学生把P16、P18两幅图加以比较,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上“等降水量线”,“干湿区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我国年降水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区分界线大体重合”这一规律。在教学“黄河、长江”这两节后,让学生认真观察P91,P96两幅地图,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查找、分析、总结之后,列表比较如(图一)。
通过列表,学生对表中所涉及到到的知识有了较为明确的了解,脉络清晰,进一步体现了地图教学的直观性、准确性,也体现了列表的概括性。我又让学生把两条河流的主要支流在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来,说明长江的通航里程不只是主流,支流纵贯南北,也具有很大的通航里程,从而引出了长江是“黄金水道”的概念,同时上学生理解了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们象两条巨龙雄踞在世界的东方,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相关知识。在教学“俄罗斯的地形”这一节时,让学和观察教科书下册P41俄罗斯地形图,观察分析俄罗斯地形东、西分布特点,让学生填表如(图二)。
通过填表,归纳总结出,俄罗斯地形西部多平原,中部多高原,东部多高原山地,地势东高西低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识图、分析、综合列表比较,诸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和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时,应科学地、积极地、利用地图来帮助我们获取地理信息。不能把识图和归纳分离开来,而是用当有机地把二者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学生识图和归纳能力。
关键词地理 教学 识图 归纳 能力 培养
地理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地图的使用、识图、查找地理信息,获取相关知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对学生地理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地理学习中识图与归纳的问题,我就自己的浅见叙述如下,与广大师生共勉。
首先,应紧紧围绕地图的三要素去识图:图例、方向、比例尺。图例,让学生认识图例所表示的地理生物。做到图与形,图与物的一一对应,就能达到图形合一,图物对应,具体而生动表达地理事物的作用,而不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了。让学生熟悉各种图例,对照图例去识图。重点掌握地理教科书第一页的标准图例,使之所学知识专业化、国际化。
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另外还有利用经纬网和指向标定向。只要方向确定了,这就好比一个人进入了陌生环境里找到一个切入点一样,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中发现,有好多学生,空间想象力太差,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表示方位的词和现实生活中的方位不能联系起来,或在地图上分不清这八个方位词所表示的范围,我就让学生在图上画 米字格,在上面注明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说明方向和范围,解决了学生方位词和地理事物不能很好结合的问题。在教学“地球仪”这一节时,同学们对“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自西向东”等表示方向的术语不能很好的掌握,我就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赤道分地球为上北下南两半球”,“20°W,160°E”两条经线分地球为东西半球等知识,加上利用地图直观教学,把方位词和地图结合起来,学生很快掌握了地图上的方向,具备了初步进入地图,查找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找到比例尺大小相适应的地图。如:地震分布应查世界地震分布图,观察世界地形就要查世界地形图。
其次,带着相关问题去识图,获取信息。只有目标明确,查找信息才能获得依据。如在教学“中国的邻国”时让学生在地理教科书第二册第三页查找中国的十四个邻国。并让学生归纳中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各有哪些国家。在教学“亚洲的气候类型”时,结合第二册第七页地图查找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中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学生通过识图、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中国有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这四种气候类型,培养了学生的识图、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教学“地球上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在图上找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时太阳直射的纬度大约是多少;2.写出以上四时的大约时间;3.实践:选定校园内的一颗树,每个月第一天中午测量它的影长并记录测量结果。一年中那个月影子最长,那个月影子最短,这两个月分别属于那一个季节”。同学们对第1、2两个问题很快在图上找出答案,教学效果明显。
再次,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规律,自己归纳总结。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降水的变化”,“干湿区”两节时,让学生把P16、P18两幅图加以比较,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上“等降水量线”,“干湿区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我国年降水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区分界线大体重合”这一规律。在教学“黄河、长江”这两节后,让学生认真观察P91,P96两幅地图,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查找、分析、总结之后,列表比较如(图一)。
通过列表,学生对表中所涉及到到的知识有了较为明确的了解,脉络清晰,进一步体现了地图教学的直观性、准确性,也体现了列表的概括性。我又让学生把两条河流的主要支流在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来,说明长江的通航里程不只是主流,支流纵贯南北,也具有很大的通航里程,从而引出了长江是“黄金水道”的概念,同时上学生理解了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们象两条巨龙雄踞在世界的东方,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相关知识。在教学“俄罗斯的地形”这一节时,让学和观察教科书下册P41俄罗斯地形图,观察分析俄罗斯地形东、西分布特点,让学生填表如(图二)。
通过填表,归纳总结出,俄罗斯地形西部多平原,中部多高原,东部多高原山地,地势东高西低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识图、分析、综合列表比较,诸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和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时,应科学地、积极地、利用地图来帮助我们获取地理信息。不能把识图和归纳分离开来,而是用当有机地把二者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学生识图和归纳能力。